拜博的故事——从小诊所到“百年老店”的梦想
北京拜尔昊城口腔医院内景
宽阔的大厅、安静的候诊区、崭新的牙椅、“私人定制”的服务……置身于北京拜尔昊城口腔医院,让人倍觉舒适温馨,这与印象中空间逼仄、设备简陋的牙科诊所简直判若云泥。
北京拜尔昊城口腔医院外景
这家装潢考究、诊疗设备“高大上”的口腔医院,独占北京祈年大街一幢外形独特的四层建筑。建筑一、二层均被拜尔昊城口腔医院规划使用,包括顾客诊疗的科室与病房等,三、四层则是其总部拜博的所在地。
距去年8月正式营业刚刚一年,这家医院业绩已经翻了几番。拜博旗下,这样的医院在全国还有8家,它们与多家口腔门诊部形成16个事业部,与培训中心、数字化义齿研发生产中心,耗材、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中心等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等城市,拥有2000余名员工。
回放拜博的创业故事,离不开1992年这个改革开放的重要转折点——那一年邓小平著名的南巡讲话,以及由此带给无数年轻人对事业的萌动与憧憬。
1993年春节刚过,怀揣着“干出点事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想法,江西省奉新县小有名气的口腔医生黎昌仁做了当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毅然从老家的公立医院辞职,一头扎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特区。那里,正天高地阔!
黎昌仁曾是江西奉新县公立医院一名技术过硬、受人敬重的口腔医生
“欲识庐山真面目”,黎昌仁开始了口腔医学的探知之路
到深圳的第一个月,黎昌仁一直在观察深圳的医疗市场,内心坚定了要做的事情
这是拜博故事的开端。
顶着压力 承包第一家诊所
“这小子签了,他会赔得精光!”1996年,黎昌仁与诊所老板签完当时被视为 “天价”的承包合同后,目瞪口呆的同行们评价说。
到深圳的第四十天,黎昌仁成为罗湖区某门诊的合作经营者
这个诊所地处深圳火车站附近,位置优越,听说可以承包,很多人闻讯赶来,然而高昂的价格让他们确定这是笔赔钱的买卖。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黎昌仁只谈了半小时,就把承包合同签了。
今天的拜博,每年要新开数十家门诊部,但在民营医院还远未放开的18年前,承包诊所却是黎昌仁和同行们的唯一选择。尽管只是一家小小的诊所,“打工医生”黎昌仁却由此实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次跳跃。
之前,他一直在别人的诊所打工。“刚来深圳时,举目无亲,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只有边打工边找机会。”
3年前,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察觉出改革开放风向的黎昌仁,一路趴在火车座椅下挤到深圳,顾不上看都市的繁华,就一家一家口腔门诊问是否需要医生。然而,没有人相信这位初来乍到的“内地”小医生,甚至不愿给他一个试工的机会。“找到第三天才有一家肯让我试试。”黎昌仁说。
一个月后,老板要把黎昌仁的工资从500元涨到1200元,这种“诱惑”却无法阻挡黎昌仁寻找更大的舞台。这次,他找到了一家“牛气”的诊所——老板一张嘴就是“我已经炒了多少人了”。的确,老板有“牛气”的资本,这家诊所位置好、人流量大,有手艺就一定会有效益。
在这里,黎昌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来深圳三年,竟没看到过海。”凭借这样的努力与付出,他不仅让诊所的业务提升了十几倍,同时也为“第一次跳跃”积累了资金。
三年后,黎昌仁终于如愿承包下第一家诊所,但含辛茹苦几年攒下的钱也全砸在了上面。黎昌仁坦言,当时的压力很大,“头一个月一直亏着,做到最后一天才盈利,等于白干了一个月。”月底收工的那天晚上,他特意请医生、护士一起吃宵夜,犒劳大家的同时也乘机鼓劲儿——再接再励,从“零”开始!
那一夜,大家全喝醉了,包括黎昌仁。
“单刀赴会” 买下第一家医院
熟悉了市场,摸清了门道,就沿着这个路子往前趟。随后几年,黎昌仁先后承包了6家诊所,拼质量、拼服务、拼沟通……短短几年间,这几家诊所同样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不知足”的黎昌仁始终在寻找更大的舞台。2000年初,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这回,他决定乘着这场东风闯出深圳,并把发展的目光落在云水相接的城市——珠海,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六和公司。在以承包门诊为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六和公司还开始涉足广告公司、酒店管理、医疗器材加工厂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