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戽斗」之齿颚矫正治疗
十多年前,名闻国际的政治漫画家劳瑞先生曾以类似「戽斗」造型的「李表哥」来代表中国人之漫画形象,当时有人就质疑「难道中国人就是戽斗族吗?」劳瑞先生表示,卡通漫画的夸张下巴表现中国人坚忍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仿佛间,突显的下巴似乎是老外眼中中国人的另一种象征!
在解剖位置上,俗称的「下巴」意指下颚及其前端颏部,在中国面相学中,「下巴」位处五岳中之北岳恒山,又称「地阁」,属于「十二宫」中的「奴仆宫」,代表一个人的「意志力、忍耐力、居家、爱情、下一代、部属统驭及晚年运势」,一般认为理想的下巴需圆厚宽隆,可谓「北方公候大贵,皆由地阁宽隆」,「地阁方圆,必主钱财堆积」,古人对圆厚宽隆下巴,表示这类人气量大、耐力强,深得部属及群众拥戴,具有领导统御能力,给人一种安全感与信赖感,倘若大家注意观察台湾官场人物,就有不少属之!
对「齿颚矫正」医师而言,所谓的「戽斗」乃特指明显突出的下巴,一般正常人上颚骨的相关位置皆较下颚骨(即下巴)来得前面,若由侧面看一个人的外观,从眉间、仁中至下巴前凸点的联线大致呈直线,但当下颚骨太大或位置太前突或上颚太凹陷时,则就呈现下巴戽斗的外观,此时下排牙齿常咬在上排牙齿的外侧,矫正学上称之为「前牙倒咬」(正常的上下牙关系应为上排前牙咬在下排前牙的外侧约1到2mm),即俗称「地包天」或「倒戽斗」,不过戽斗外观的程度需视前牙倒咬的严重性与下颚骨前突多寡或上颚骨凹陷程度来决定,如有些人没有前牙倒咬,但下巴明显突出,却呈戽斗相貌,有些人具骨骼性戽斗,牙齿却因代偿性作用使前牙免于倒咬,上述情形都会造成外观上及功能上不等程度的缺陷与障碍,极度的下颚前突甚至会产生「芋粿翘」或「半月脸」的外观,前牙无法切咬食物,说话产生障碍,与心理问题等,便需要作矫正治疗。
至于为何会产生前牙倒咬或戽斗呢?其原因错综复杂,大致上可归纳如下:功能性或假性前牙倒咬:常因牙齿早期咬合干扰或不良口腔习惯致使下牙咬到上牙的外面,临床上最常看到的是乳臼齿早期严重蛀蚀,使后牙区无法咀嚼,为了切咬食物,常强迫下巴往前以利前牙咀嚼食物,如此长期持续易造成习惯性或假性的前牙倒咬或戽斗,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弄假成真」,变成倒咬齿列。
齿性前牙倒咬
此乃单纯因前牙生长位置异常或齿轴方向异常所致,常好犯单颗或几颗牙齿,外观上大致不会有戽斗现象。
骨骼性或真性前牙倒咬
此乃下颚骨太大,太前突或上颚骨发育不足所致,其原因大多是遗传因素,少部份为唇颚裂病患之上颚因手术缝合造成发育不足,突显下颚突出或是某些特殊颜面畸型的病例。
混合型前牙倒咬
临床上的戽斗或前牙倒咬,大部份是综合前面三种原因的表现型。因此,当要治疗这种前牙倒咬或戽斗时,首先就需作完整的齿颚矫正检查与正确的鉴别诊断。
对于戽斗或前牙倒咬的治疗时机与原则虽未确切定论,但早期改善倒咬,至少能诱导下颚骨正常发育,减少牙齿因倒咬导致之牙齿切损,牙肉萎缩,增进小孩之咀嚼功能,与心理健全,若诊断确知为骨性戽斗或前牙倒咬时,其治疗时机与方式即有所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早期利用功能性矫正设备改变下颚骨生长方向,有些学者则认为从小就有显著的骨性戽斗,除了长大后以外科手术配合齿列矫正治疗外,其他治疗效果相当有限。
不过,无论任何方式的戽斗与牙齿倒咬,早期的就医与正确的诊断是帮忙处理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下巴是意志力与自信心的表征,除非过突的下巴与前牙倒咬影响到咀嚼功能与口颚健康,需靠齿颚矫正医师的帮忙,「戽斗」人生的创造还是要靠自己后天的努力与耕耘!
(本文作者为北医附设医院行政副院长)
该文章《谈「戽斗」之齿颚矫正治疗》由网友『初次和你相遇』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