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针眼是看了不洁净的东西吗 针眼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健康养生 2023-05-31 22:36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针眼病是眼科疾病里面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多因内热外毒攻窜上炎导致.其主要特点是胞睑近睑缘部生小疖肿,局部红肿疼痛起硬结,易于溃脓,形成针眼病的因素有很多,一起来看看吧。

 
     一、针眼的症状
 
    (一)针眼临床症状
 
  初起,胞睑微痒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硬结与皮肤相连。若病变发生于靠小眦部者,红肿锨痛较剧,并可引起小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本病轻者可于数日内自行消散,重者3—5日后,于睑弦近睫毛处出现黄白色脓头,形如麦粒。待肿疡溃破,脓出则痛减肿消。发于睑内面者,赤痛较重,常见睑内局部充血,并露出黄色脓点,可以自行溃破。
 
    (二)针眼常见证型
 
  针眼又名土疳、土疡、偷针、偷针眼、偷针窝、目针。俗称包珍珠、桃针。针眼分为内、外两种:
  外麦粒肿,是指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炎症。
  它的特点是眼睑局限性红肿、疼痛、局部有小硬结,并有压痛。严重时整个眼睑红肿,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不久溃破排脓,症状消失而痊愈。
  内麦粒肿,是指眼睑里的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症状与外麦粒肿相似。但因炎症位于较坚实的睑板组织内,故疼痛较剧,炎症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数日后在睑结合膜面出现黄色脓点,最后溃破睑结合膜排脓,炎症逐渐消失而痊愈。
  还有分类为:
  ①风热上攻型针眼  证见初起胞睑痒痛不适,渐现红肿,睑缘有麦粒大小的硬结,压痛,伴有头痛,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等。
  ②脾胃积热型针眼 证见胞睑红肿,睑缘硬痛,翻新胞睑有灰黄色脓点,耳前肿痛,发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清脾散等。
  外治初起可用金黄膏外敷。
 
    (三)针眼的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胞睑局部痒,红肿疼痛;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按。
  病证鉴别
  1、胞肿如桃胞睑皮肤红赤,高肿难睁,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赤肿。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炎性水肿。
  2、眼丹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眼睑赤痛漫肿,质硬拒按,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3、眼痈发病部位在眼睑皮下,较针眼病势凶猛,红肿热痛甚,化腐成脓范围大,可波及全部眼睑。并有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相关检查
  1、眼部检查:初起胞睑局部肿胀、微红,按压疼痛,且可扪及形似麦粒的硬结。甚者红肿焮热,胞睑硬结压痛拒按,继之红肿局限,硬结软化成脓,随之脓点溃破(外麦粒肿脓成溃破在眼睑边缘,内麦粒肿溃破在眼睑内的睑板面)。若病变靠近外眦部,则疼痛明显,可见患侧白睛红赤,甚至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同侧耳前可扪及肿核。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针眼的治疗
 
    (一)针眼的治疗方法
 
  刚发生针眼时,眼皮肿痛可用冰敷,并点消炎眼药水,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大部份的病例在三至四天内可以消
  针眼退;若腺体肿胀化脓,则须手术切开排脓。
  1.局部治疗
  (1)初起未酿脓时,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
  (2)用紫金锭或清火眼丸,调外障眼药水或其他消炎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如意金黄膏涂局部皮肤。注意:切勿将药物涂入眼内。
  (3)取新鲜鸭跖草数段,除去叶用茎,洗净后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或火上烘烤,用手指挤压,将断端流出的药汁迅速涂于患处,注意勿涂入眼内,每日4~5次。
  (4)用新鲜一点红、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等的1-2味,洗净捣烂,外敷患处皮肤,注意勿涂人眼内。
  2.手术疗法
  已成脓时,应切开排脓。当脓头位于胞睑皮肤面时,切口应与睑弦平行;脓头位于睑内面时,切口应与睑弦垂直。必须注意:如患处脓成,切忌挤压。若由此引起胞睑漫肿,紫胀剧痛,或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证严重,乃病情恶化,则按眼丹处理。
  其他疗法
  1.针眼的针灸治疗
  (1)针刺疗法:早期证属风热外袭者,取攒竹、鱼腰、太阳、丝竹空、行间;证属脾胃积热者,取承泣、四白、合谷、三阴交;兼恶寒发热者,加外关;头痛者,加风池。手法用中刺激或强刺激。
  (2)三棱针放血:耳尖穴消毒后,用手指在该处反复揉捏至充血,用三棱针迅速刺进1分深后快速退出,挤出少量血。也可于曲池穴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2—3毫米,压出2~4滴血。操作时针刺穴位均须严格消毒,每日施行1次即可。
  (3)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穴,强刺激,每日1次。也可埋针,取穴同前,并可于患侧耳部找敏感点,埋针后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l-3分钟。3日后复查,如针眼未消,可再做第二次治疗。
  (4)挑治疗法:在背俞穴的肺俞与膏肓之间附近的皮肤面,找寻一个或数个压之不褪色的红点;若红点不明显,可轻刮之后再找。皮肤消毒后,将红点逐一直刺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每日1次。
  (5)磁疗:于针眼患处两侧皮肤面,安放一对250高斯左右的小圆磁片,以N、S极相吸引的位置安放,用胶布固定。两磁片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吸在一起;也不能太远,以免磁场作用太小。
  (6)无名指结扎法:于患眼侧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处,用棉线或橡皮筋结扎,松紧以手指皮肤不发生青紫为度。待眼部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解开结扎。
  2.针眼的饮食疗法
  (1)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或一般绿茶)3克,放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煽片刻,即可饮用。
  (2)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50克,煮成粥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
 
    (二)针眼的证治分类
 
  内治
  第一:风热外袭
  症状: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甘草。
  第二:热毒上攻
  症状: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内热重,故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
  常用药:石膏、炒山栀、黄连、生地、丹皮、藿香、当归、升麻。
  第三:脾胃伏热或脾胃虚弱
  症状: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方药:属脾胃伏热者,宜选清脾散加减。属脾胃虚弱者,宜选四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石膏、栀子、黄芩、防风、薄荷、升麻、赤芍、枳壳、藿香、陈皮、甘草。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山楂、神曲、麦芽。
 
    (三)针眼的外治
 
  1、手术:脓已成者,应行麦粒肿切开引流排脓术。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应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2、针刺法:针用泻法为主。选取太阳、风池、合谷、丝竹空,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脾虚者可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每日1次。
  3、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阳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有较好的泻热止痛消肿效果。每日1次。
  4、针挑法:适用于针眼反复发作者。在背部肺俞、膏盲俞及肩胛区附近寻找皮肤上的红点或粟粒样小点1个或数个,皮肤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挑破,挤出少许血水或黏液。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三、针眼的形成原因
 
    (一)针眼怎么形成的诱发原因
 
  针眼多单眼发生,偶有两眼同发或反复交替发生者,多数患者数日后化脓,溃后肿消痛减而愈。
  针眼多因感受风热毒邪,结于胞睑;或过食辛辣厚味,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引起。
  诱发针眼主要原因有四:
  1.眼睛过度劳累,使眼睛四周的眼轮肌收缩,而把腺体开口堵塞
  2.用不干净的手去揉擦眼睛,使细菌自腺体开口处跑进去
  3.与食物有关的过敏,如有些人嗜食海鲜、巧克力等等
  4.如果反复发作麦粒肿,要注意全身检查有无糖尿病
 
    (二)针眼的形成
 
  1、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2、喜食辛辣炙煿,脾胃积热,火热毒邪上攻,致胞睑局部酿脓破溃。
  3、余邪未清或脾气虚弱,卫外不固,又感风热之邪,则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针眼的症状(文:健康无忧网)
 
    (三)麦粒肿是怎么引起的
 
  麦粒肿大家应该不是很熟悉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针眼,大部分都是都是长在眼睛里面的,当人们眼睛里长有麦粒肿的时候眼睛会非常的难受,特别的痒会忍不住想用手去挠,但是如果用手抓,又会引起眼睛的发炎,但是麦粒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睑缘疖,卫生条件差、体质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时,眼睑局部红肿、充血和触痛,近睑缘部位可触到硬结,有时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甚至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脓排除后症状逐渐好转而痊愈。外麦粒肿化脓后如任其自破排脓,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眼睑变形、外翻、上下睑裂闭合不全等后遗症,所以应引起注意。
  内麦粒肿又称睑板炎。内麦粒肿是睑板腺的急性炎症,其症状与外麦粒肿一样,但因炎症在较坚实的睑板组织内,所以疼痛较剧烈,炎症持续时间也长,严重时整个眼睑红肿,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几天后,在眼皮里面长出脓头,排脓后即告痊愈,症状也会随之而消失。
  麦粒肿是很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该疾病患者要及时治疗,否则极易引起感染,而且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眼部的卫生,防止眼部的出现。
     如果以上关于针眼的症状  针眼的治疗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