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大肠炎做大肠镜,有何不同?
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从一开始诊断,就需要接受大肠镜的检查,自此和大肠镜结下不解之缘,常常要接受大肠镜的检查。溃疡性大肠炎的大肠镜检查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甚么时候要接受大肠镜的检查?多久要追踪一次?
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从一开始诊断,就需要接受大肠镜的检查。
和一般人接受大肠镜检查比较起来,溃疡性大肠炎接受大肠镜检查的患者较年轻。他们的大肠因为发炎或开刀的关系,结构上往往和正常人不同。溃疡性大肠炎的大肠镜往往较为困难。病患较易疼痛,甚至无法完成。最新的研究显示,以灌水取代传统的充气法进行大肠镜检查,可以增加检查的成功率,并减少病人的疼痛。不失为一个简单却有用的方式。
这些患者的大肠因为发炎的关系,黏膜呈现水肿,发红,溃疡,甚至因为长期发炎,而有一些假性息肉的产生,所以大肠镜的观察在这些患者较为困难。息肉、腺瘤,甚至癌前病变,有时都不易看出来。尤其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产生的息肉和一般人的息肉在形态上也不一样。一般人的大肠息肉以突起型(polypoid)较多,但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的息肉,却以扁平的型态居多(nonpolypoid),约占2/3。这类息肉较不明显,需要有经验的内视镜医师细心的观察才不会错失。
过去为了减少因为看不到这些息肉而错失的机会,甚至建议内视镜医师在做大肠镜时,沿着大肠每十公分,在四个象限随机做切片,以乱枪打鸟的方式,增加息肉的发现率。较新的做法则是以稀释的染剂,喷洒在大肠黏膜上(Chromoendoscopy),让这些扁平息肉对比显示出来,再针对可疑的地方做切片(Targeted biopsy)。 以这个方法找到扁平息肉的机会比传统的方法增加5.2倍。
溃疡性大肠炎做大肠镜,有何不同?
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除了在病情有变化时,需要接受大肠镜检查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之外,也要定期接受大肠镜的检查。
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除了在病情有变化时,需要接受大肠镜检查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之外,也要定期接受大肠镜的检查。因为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产生大肠肿瘤的机会较一般人增加,而罹患肿瘤的机会随患病的时间延长而增加。一般建议至少在罹病8到10年后接受一次大肠镜筛检。之后对于一些高危险群的患者,建议每年追踪。低危险群的患者,则建议每2到5年接受一次追踪。
高危险群包括大范围活动性肠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肠道因发炎而有狭窄,过去息肉切片检查有异生(dysplasia),或有一等亲在50岁之前罹患大肠癌的家族史。
,溃疡性大肠炎的大肠镜检查和一般人十分不同,患者和医师如果能够认识其中的差异,将可以增进医疗照护的品质。
该文章《溃疡性大肠炎做大肠镜,有何不同?》由网友『丝丝记忆﹏』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