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过劳!避开6大慢性疲劳风险
过劳死是台湾劳工心中永远的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针对台湾劳工超时工作制作专题,引起轩然大波。健康管理专家表示,「过劳死」的发生其实是一连续的过程,而其中重要阶段即是「慢性疲劳」。虽然「慢性疲劳」不一定会导致「过劳死」,一旦得了慢性疲劳症候群,「过劳死」的风险与发生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影音/摄影记者黄志文)
王钦堂强调,适当运动、均衡饮食,以及生活型态改变,是避免过劳死,与慢性疲劳的重要关键。(摄影/张世杰)
哈佛健康管理事业董事长王钦堂指出,过劳死一辞出自日本,虽不能算是一个医学上的正式诊断名称,但工作压力太大或工时长期太长导致的猝死,几乎俨然是过劳死代名词。尤其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之中,职场压力往往易造成心血管与代谢疾病发生。
根据最近一项台湾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发现,台湾18岁以上者,有3成1的女性与2成5的男性患有代谢症候群。现在人普遍运动量不足,工作压力大,久坐不运动「办公室大臀族、办公室大腹族」越来越多,这些都是造成慢性疲劳的危险因子。
王钦堂表示,事实上,「过劳死」与「慢性疲劳症候群」其实都是现代社会持续的紧张、压力、不断追求卓越进步与工作过量等因素下的产物,而其发生率不断上升,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趋势。
根据统计,台湾有6大「慢性疲劳症候群」的好发族群,包括20到50岁的女性白领阶级、职业驾驶、重体力工作的劳工、轮班而且工时长的工作人员、精密作业员,以及身处高危害工作环境的工作人员,都是慢性疲劳症候群的高危险族群。
王钦堂强调,适当运动、均衡饮食,以及生活型态改变,是避免过劳死与慢性疲劳的重要关键。登山就是一个很好的运动,除了可以训练全身肌耐力,也可以增加平衡感,更因登山属有氧运动,能有效减重。,登山过程中美丽的风景及芬多精的洗礼,具有消除平日上班压力的效果。
对于慢性疲劳者,建议多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像是维生素、镁、铁质(如包心菜、豆腐、坚果谷物、肝脏及肉类食物等),或蘑菇等多糖类食物,并且要避免摄取任何有损体力的有害食物,如咖啡因、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等,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适当休息,定期健康检查,将可远离过劳死的威胁。
该文章《防过劳!避开6大慢性疲劳风险》由网友『她在他城i』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