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年轻化!40岁以下患者10年增7成
痛风是尿酸结晶造成的关节病变,虽然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不一定有痛风的症状,发生痛风的机会,必随着尿酸浓度上升而增加。调查发现,台湾40岁以下痛风患者,10年内增加7成。研究也发现,痛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约为尿酸值正常者的2倍,整体死亡风险也高出约50%,对于痛风与高尿酸血症预防治疗,千万不可小觑。
蔡嘉哲理事长(左一)指出,痛风的发生以40岁以上男性为主,女性发病多在停经后。但近来因为饮食形态的改变,发病年龄层已有下降的倾向。(摄影/张世杰)
中华民国风湿病医学会蔡嘉哲理事长指出,痛风的发生以40岁以上男性为主,女性发病多在停经后,但近来因为饮食形态的改变,发病年龄层已有下降的倾向。不过,痛风是可透过治疗而控制的,对于疾病有正确认知及长期治疗观念,可大幅提升生活品质。
调查发现,目前台湾的痛风患者中,越年轻的族群,肥胖的比例越高,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一半以上都是体重超出标准。肥胖不仅会造成尿酸的过量制造,还会减少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如果体内带有痛风遗传基因的人,体重也过重的话,就会雪上加霜,加速尿酸浓度的上升,造成痛风的提早发作。
蔡嘉哲医师表示,高尿酸血症会造成痛风关节炎,研究指出,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病变,都与尿酸高有直接关连。另痛风发作的关节肿痛严重度,并不是决定痛风石会不会长出来的最主要因素,相反地血液中的尿酸值过高等因素,才是造成尿酸会逐渐累积在关节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因素。
蔡嘉哲医师强调,尿酸值男性高于8 mg/dl,女性高于 7 mg/dl。除非有痛风反复发作、肾脏受损或尿酸高于12 mg/dl,否则通常并不用药物治疗而以饮食控制为主。
要注意的是,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在生活中要减少富含嘌呤(或称普林,purine )的食物,如芽菜类、香菇、海鲜如蟹、蛤、沙丁鱼以及动物内脏等。
要严格戒酒,因为喝酒是一个很强的诱发因子。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取有助尿酸排除。高量的脂肪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应当避免;患者如食欲不振,也不可完全禁食,以免患者体内的脂肪加速分解,抑制尿酸排泄。
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体重过重时减重宜缓,每月以1公斤为宜,以免因组织快速分解而产生大量嘌呤引起急性发作。另有些药品如阿斯匹灵、利尿剂、抗结核菌药物,也会增高血中尿酸浓度诱发痛风发作,就医时应提醒医师有关痛风病史,于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会诱发痛风的药物。
该文章《痛风年轻化!40岁以下患者10年增7成》由网友『眼带离愁』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