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日吃7餐患糖尿病 捐髓救人落空
老年人才会罹患糖尿病?现年46岁陈小姐,身高153公分,过去以为父母罹患糖尿病的原因是年纪大了,不以为意,饮食不节制,一天吃7餐,直到3年前捐赠骨髓前的健康检查,才发现自己是个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而无法完成救人的心愿,下定决心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
糖尿病早期或是轻微都不会有症状,高危险族群应养成定期检查血糖的习惯。(图片提供/台中慈济医院)
误会糖尿病是老人病 忽略遗传影响大
捐血做骨髓配对,是陈小姐给自己35岁的生日礼物,11年间共有2次配对成功,但她在3年前捐髓的健检关卡,出现血糖过高的情况,检测数据显示空腹血糖235(正常值应小于100mg/dl)、糖化血色素9.8(正常值应小于5.6),证实罹患糖尿病,且已有眼底小血管出血,被剔除于捐髓名单之外。
救人不成的陈小姐表示,本来以为父母会得糖尿病,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不可能会是我」,加上另一半也觉得身材圆润点比较好看,只要能满足口欲,举凡油炸、重口味、蛋糕甜食与珍奶等,会一直吃到吃不下为止。而每天陪伴自己吃7餐的姊妹,和30多岁的侄子,先后确诊罹患糖尿病,这才了解糖尿病的遗传问题必须正视。
为了控制血糖,重拾骨髓捐赠的资格且避免发病,陈小姐经卫教后,改采清淡、少量多餐原则,早餐是三匙麦片加低脂奶粉,午餐前饿了就吃饼干、水果,一杯白米加三杯糙米是主食,少油烹调,青菜为主,肉、鱼为辅,晚餐后不再吃点心宵夜。外食坚持喝水、不喝汤,饮料绝对无糖,且对蛋糕眼不见为净。天天晚上运动绕市区走2小时,或快走跑步机半小时,体重目前已降到56公斤,恢复健康。
女日吃7餐罹糖尿病 捐髓救人落空
黄怡璎医师提醒,外食族饮食高油高糖高热量,膳食纤维摄取不足,容易造成血糖上升,长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作风险。(图片提供/台中慈济医院)
糖尿病早期无症状 高危险族群定期检测
台中慈济医院新陈代谢科主任黄怡璎表示,糖尿病早期或是轻微都不会有症状,高危险群更要防患未然,定期检查如血糖、糖化血色素、葡萄糖耐受度。高危险族群包括有家族遗传病史者、肥胖(BMI大于25)、40岁以上,有妊娠糖尿或是生下超过3800至4000公克巨婴症宝宝的女性、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定期筛检血糖。
美国糖尿病学会甚至建议,肥胖的小孩合并有上述危险因子,糖尿病容易于10岁以上或开始进入青春期时发病,需做糖尿病的筛检,才能及时发现及早预防。而年轻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愈早控制好血糖,回复胰岛功能机率愈大。
不吃甜食也飙血糖?外食族风险高
,许多人纳闷不吃甜食或饮料,为什么血糖仍高?黄怡璎医师表示,从糖尿病患者的询问和饮食纪录,发现主因与外食习惯和常吃腌制品有关,外食族三餐贪方便,常只吃炒面小吃、糕饼面包及饼干等加工品,膳食纤维摄取不足、营养不均、高油高盐,不利于血糖控制;而口感不甜不咸的腌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加了盐与糖,也是造成血糖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该文章《女日吃7餐患糖尿病 捐髓救人落空》由网友『扔掉烈酒』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