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易中风 抗凝新药安全性较高

健康养生 2023-06-01 09:37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平时莫名其妙心脏会突然噗通噗通地跳的快又急,不要疏忽觉得没有关系,有可能是「心房颤动」,如果未加以注意或就医治疗,有可能恶化成中风!一名70多岁的张太太经过医师诊断为罹患心房颤动(AF),虽然医师警告是中风的高危险群,患者却认为医师太大惊小怪,而轻忽了医师的警告,结果6年竟中风了两次。

像张太太这样因为心房颤动而引发中风者,在台湾不算少数,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硬化学会殷伟贤理事长表示,国人最常见的中风类型分为缺血性中风及出血性中风,比例约为7比3。而缺血性中风,又可分为血栓型及栓塞型中风,心房颤动中风即为缺血性中风的栓塞型,脑中风患者大约每6人中,就有1人是因心房颤动所引起。心房颤动是国内临床上最常见且易导致中风的心律不整疾病,在台湾的盛行率为1%,且随着年龄老化而增加;初估全台约有23万人罹患心房颤动,平均每5小时就有1人死于中风。

治疗心房颤动使用抗凝血剂Warfarin可以减少6成缺血性中风的机率,超过抗血小板剂(如阿斯匹林、保栓通Clopidogrel等)效果,但因口服Warfarin剂量调整麻烦,许多医师对Warfarin可能造成各种出血的并发症,仍不无疑虑,需定期监测INR数值,以确保抗凝血药效及避免出血并发症。

根据中华民国心脏学会及台湾脑中风登录最近报告显示,心房颤动重度中风风险患者使用Warfarin比例大约只有3成。,对于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机会较高的患者如年龄大于80岁、服药顺从性不佳、有智力及记忆障碍、容易意外摔倒,以及初次使用Warfarin的前3个月内等,使用Warfarin需格外小心。

林性男病患因抗凝血指数过高,背部出现大片皮下出血。

,还有一名心脏瓣膜置换的63岁林姓患者,手术后至今已十多年,长年服用Warfarin,由于该抗凝血药物作用易被药物、保健食品以及食物影响,林先生为了自己的健康认真地遵从医嘱,不仅每天监测自己的凝血功能,对于医师建议会影响药效的食物,例如花椰菜、菌类等都敬而远之,连他最爱的菠菜,十多年来完全不吃,没想到今年7月底,因为后背疼痛吃了消炎药,几天后在刮胡子时发现脸颊受伤,原本不以为意,直到半夜睡醒时才发现整个下巴都是血,血流不止,紧急就医。

经过医师抽血检查,发现林先生的抗凝血指数从正常的2至3,飙破至10,右后背有大片的皮下出血,就像被严重殴打般,医师立刻要求林先生紧急住院,经过两个礼拜治疗后才出院。原来是平时吃的消炎止痛药跟Warfarin起交互作用,而必须紧急住院。

殷伟贤理事长指出,被医界使用了70多年的抗凝血剂Warfarin虽然疗效被肯定,然其使用不便,也让医界期待有更新的药物可供使用。今年8月甫出刊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ROCKET AF」研究显示,每日一次口服新抗凝血剂Rivaroxaban可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引起之中风。研究亦证实Rivaroxaban比Warfarin能降低21%的中风或全身性栓塞风险、31%重大失血发生率,最重要的是新药可以减少50%致命失血发生率,以及33%颅内出血机率。

【小辞典】心房颤动中风

指心脏跳动不规则,使左心房内血液滞留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剥落而流出心室进入血液到达脑部,容易造成脑部动脉阻塞,也就是所谓的「栓塞型脑中风」。心房颤动的患者一旦罹患缺血性中风,其中风症状会较无心房颤动者更为严重,且住院天数较长,住院期间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机会与严重度均会增加。


  该文章《心房颤动易中风 抗凝新药安全性较高》由网友『[~梦醒了]』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