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恐伤脑 增加失智风险

健康养生 2023-06-01 09:37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心房颤动是造成脑中风的隐形杀手,虽不致构成立即的生命危险,但可能造成日后失智的风险,实不容小觑。医师提醒,为减少因为心房颤动所造成的中风,以及「血管性智能障碍」风险,应注意「二避一要」,随时注意病人智能状况,早期发现,才是治疗最佳策略。

宋碧姗医师(如图)强调,心房颤动患者,会增加智能障碍及失智症风险。(图片提供/成大附设医院)

台南市1名63岁林姓男子,近半年来记忆力减退,除了东西放置地点经常遗忘外,反应似乎也缓慢许多,辗转求诊才发现,林先生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脑部已出现多处中风病灶,确诊患有血管性失智症。

心房颤动患者 恐增加智能障碍

收治这名病患的成大医院神经部宋碧姗医师指出,目前研究认为,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增加智能障碍,以及失智症之风险达1至3倍不等。而主要造成智能障碍原因,系因心房颤动导致脑中风风险增加。

研究发现,患有心房颤动患者中风的危险,为正常人的3至5倍;特别是,心房颤动患者出现隐形中风的普及率约为正常心律族群的2倍。且无论临床上有症状的中风,或隐形中风,皆会增加失智症及智能障碍的风险。

心房颤动恐伤脑 增加失智风险

中风引发失智 血管性认知异常

宋碧姗医师强调,中风引发之智能障碍及失智症,统称为「血管性认知异常」。台湾及港陆地区研究发现,中风后3个月内出现智能障碍,或失智症之比例约有1至3成。

而中风也是其他脑退化疾病的无形推手,目前最新研究证实,中风或脑血管疾病会增加阿兹海默氏症之脑部病理变化,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中风会导致阿兹海默氏症的风险增加,且容易增加「血管性认知异常」风险。

要降低中风所造成的血管性智能障碍风险,应掌握「二避一要」原则。

银发族防心房颤动 二避一要降风险

医师提醒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不整,特别是,台湾社会高龄化,心房颤动发生率随年纪上升而增加,65岁以下的比率约1%,65岁以上约5%,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危险因子则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疾病、心衰竭等,民众千万别轻忽。

为减少因为心房颤动造成血管性智能障碍风险,应注意「二避一要」

◎第一避「避免」出现心房颤动。要积极控制高血压,并选择合适的药物,特别是针对左心室肥大或心脏收缩功能不佳的患者,可以减少新发生心房颤动的机会。

◎第二避若已确诊为心房颤动,不论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应「避免」血栓型中风之产生,若病患属中高危险群,医师会建议使用抗凝血药物治疗,以避免血栓型中风之出现。

◎一要心房颤动患者及家人,应「要」随时注意病人之智能状况,若发现有记忆力减退或认知功能障碍,应尽快至内科医师或神经科医师处求诊,把握在轻度认知障碍前及早预防中风与治疗。


  该文章《心房颤动恐伤脑 增加失智风险》由网友『狼族少年』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