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的病因 肠梗阻的治疗
健康养生 2023-06-01 13:54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肠梗阻的病因
肠梗阻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这些原因对于不同类型的肠梗阻也是各不相同的,下面就根据肠梗阻的分类来分别阐述肠梗阻的原因。
一、动力性肠梗阻的原因
1.麻痹性
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麻醉药、肺炎、脓胸、低钾血症等全身性代谢紊乱均可引起肠麻痹。
2.痉挛性
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
(二)机械性肠梗阻 的病因
1、肠外原因
(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 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因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因腹部手术和腹腔炎症产生的粘连则多见于成人,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
(2)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3)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4)肠外肿瘤或腹块压迫
2、肠管本身的原因
(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
(2)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尤其是结肠瘤)、肠吻合等
(3)肠套叠在成人较少见,多因息肉或其他肠管病变引起。
3、肠腔内原因
由于成团蛔虫、异物或粪块等引起肠梗阻已不常见,巨大胆石通过胆囊或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管进入肠腔产生胆石性肠梗阻的病例时有报道
(三)血管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
肠假性梗阻是一种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无机械性梗阻证据的综合征,可以是急性和慢性的,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一般认为是肠肌肉神经变性的结果,各种病因引起肠梗阻的频率随年代地区民族医疗卫生条件等而有所不同,例如30年前嵌顿疝所致的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最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预防性疝修补术得到普及,现已明显减少,而粘连所致的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肠梗阻症状 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的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并不一致。
(一)腹痛 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多位于腹中部。常突然发作。逐步加剧至高峰,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隙期可以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绞痛的程度和间隙期的长短则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和病情的缓急而异。一般而言十二指肠、上段空肠梗阻时呕吐可起减压作用,患者绞痛较轻。而低位回肠梗阻则可因肠胀气抑制肠蠕动,故绞痛亦轻。唯急性空肠梗阻时绞痛较剧烈。一般每2~5分钟即发作一次。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较轻,在一阵肠鸣或排气后可见缓解。慢性肠梗阻亦然,且间隙期亦长。急性机械性结肠梗阻时腹痛多在下腹部,一般较小肠梗阻为轻。结肠梗阻时若回盲瓣功能正常,结肠内容物不能逆流到小肠,肠腔因而逐渐扩大,压力增高,因之除阵发性绞痛外可有持续性钝痛,此种情况的出现应注意有闭袢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发作间隙期的持续性钝痛亦是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表现,如若肠壁已发生缺血坏死则呈持续性剧烈腹痛。至于麻痹性肠梗阻,由于肠肌已无蠕动能力,故无肠绞痛发作,便可由高度肠管膨胀而引起腹部持续性胀痛。
(二)呕吐 肠梗阻病人几乎都有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叶出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则为反流性呕吐,因梗阻部位高低而不同,部位越高,呕吐越频越烈。低位小肠梗阻时呕吐较轻亦较疏。结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可以阻止反流故早期可无呕吐,但后期回盲瓣因肠腔过度充盈而关闭不全时亦有较剧烈的呕吐、吐出物可含粪汁。
(三)腹胀 是较迟出现的症状,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多无明显腹胀;低位小肠梗阻或结肠梗阻的晚期常有显着的全腹膨胀。闭袢性梗阻的肠段膨胀很突出,常呈不对称的局部膨胀。麻痹性肠梗阻时,全部肠管均膨胀扩大,故腹胀显着。
(四)便秘和停止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排便和排气现象消失。但在高位小肠梗阻的最初2~3日,如梗阻以下肠腔内积存了粪便和气体,则仍有排便和排气现象,不能否定完全性梗阻的存在。同样,在绞窄性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以及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等都仍可有血便或脓血便排出。
(五)全身症状 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呕吐频繁和腹胀严重者必有脱水,血钾过低者有疲软、嗜睡、乏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全身症状最显着,早期即有虚脱,很快进入休克状态。伴有腹腔感染者,腹痛持续并扩散至全腹,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感染和毒血症表现。
肠梗阻的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治疗
单验方
生植物油生豆油、香油或花生油,成人200-250ml,儿童80-150ml,口服或由胃管内注入。
二、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解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失衡。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防治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对防治细菌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2、手术治疗对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所致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应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而定。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应矫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根据血浆钾、钠、氯和血气分析结果输入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溶液,注意酸碱平衡。对因血运障碍而失血的患者,应补充血浆或全血,以扩充血容量。放置胃肠减压管以减轻腹胀,吸出肠管内积液,改善肠管的血运,减轻全身中毒症状。需要手术时,胃肠减压可作为术前准备。
基本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疗法两大类。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动力性肠梗阻,蛔虫、异物及粪便引起的堵塞性肠梗阻。治疗措施有针刺、中药(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和活血化瘀)和抗痉挛药物等。早期手术适用于缺血性、绞窄性和完全性肠梗阻。如不完全性或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等措施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加重者,需要转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争取解除梗阻的原因,如分解粘连、取出异物、切除狭窄的肠段等。如不能解除梗阻原因,可在梗阻近、远侧肠襻间作旁路手术。如肠管确己坏死,应予切除。要注意感染、毒血症和休克的防治。
四、经络疏通法治疗
经络疏通法作为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医疗技术,疗效好、见效快,不口服,对肠道无刺激,对肝肾无副作用,从诊断准确率到治疗效果,即高于西医的内镜和静脉滴注,也优于中医的脉诊和口服药物。确实是传统医学的奇异瑰宝!
肠梗阻饮食
由于肠梗阻最典型的症状是痛、吐、胀、闭。特别是在肠梗阻手术后的进食要格外注意,所以下面具体介绍肠梗阻饮食需知
1、禁食至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给予半量流质并嘱咐病人勿食过饱,三日后改半流质饮食,术后十日进软食;肠梗阻饮食切忌饱食后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勿暴饮暴食。
2、肠梗阻饮食宜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不吃不消化,刺激性食物,长纤维食物,胀气、油腻、腥发食物,如羊肉,牛肉,大葱,辣椒,鸡汤,排骨汤,牛奶,大豆,蚕豆,红薯,土豆,芹菜,菠菜,韭菜,大白菜,香菜,笋等。
那么对于肠梗阻要怎么预防呢?
一、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停止排气排便,呕吐腹胀,肠型及肠鸣音亢进或血便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除必要的病史症状询问及体查外,应行胸腹透及腹平片检查,早期症状体征不明确者应作短期密切的病情观察,以防延误诊治,导致肠绞窄肠坏死及出现严重脱水低血容量性和全身中毒性休克死亡。早期单纯性结肠梗阻可考虑非手术疗法,但需密切观察,一旦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剖腹探查。术中根据不同的梗阻病因及病理变化决定手术方式,应尽量保留有生机的肠管,但又不能遗留已失活的肠段。
二、肠梗阻出现时,应及时的进行基础治疗,以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状态。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肠梗阻饮食合理,给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3、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治细菌感染。还可应用镇静剂,解痉剂等一般对症治疗,止痛剂的应用则遵循急腹症治疗的原则。
肠梗阻的护理
1. 肠梗阻手术疗法的护理
(1)禁食。
(2)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5)如血压平稳可取半卧位。
(6)给予大量的生理盐水灌肠,促进通畅。
2.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
(1)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腹痛加重、血压下降、脉快、体克、全身中毒症状等,可考虑肠坏死的发生。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
(2)慢性、不完全肠梗阻
①需作小肠切除时,术前日做好肠道准备,如给流质饮食,灌肠,术晨留置胃肠减压管。术后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待排气后可进流食半量,并向病人交待勿食过饱,如食后无腹胀,腹痛,3日后改半流饮食,术后第14日进软食。
②术后24小时开始床上活动,3~4日下床活动,以促进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和坠积性肺炎。放置腹腔引流管者,应注意保持通畅,观察引流物性状,量,记录24小时引流量。
③对肠切除吻合术后的病人,进食后应特别注意有无突发腹痛或腹膜刺激症状,对出现上述症状者,应考虑吻合口渗漏或裂开,如食物通过肠遭过快,引起吸收不良,腹泻时应及时处理,避免发生营养障碍。如腹痛,腹胀出现肠型,则考虑有梗阻的可能,应立即禁食、水,行胃肠减压。术后2周内,禁止服泻药及灌肠,以免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3.肠梗阻病人特殊护理指导
(1)口服中药治疗的护理服药前应将中药加热至35~38℃以保证疗效。腹胀、呕吐者,应下胃管抽尽胃内容物后从胃管注入,以免服药后吐出。如已吐出,应经胃管补充灌药。服药后应严密观察腹部症状有无减轻,如排便、排气等。
经24小时观察和服3次以上中药治疗无效,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者,应做好手术准备。
(2)蛔虫性肠梗阻的护理可采用注豆油疗法禁食、胃肠减压抽空胃内容物。将豆油或菜籽油100~200毫升加温后从胃管注入,将胃管末端用纱布包裹,止血钳夹住。注后5分钟开始按摩腹部,约10~15分钟观察腹痛与腹胀变化,如有排便排气,便中有油排出,说明梗阻解除。如腹痛腹胀不缓解,需改用其它疗法。
(3)肠造瘘病人的护理指导要侧重于局部护理。肠瘘局部应予暴露,随时用干棉球或生理盐水棉球轻擦干净后盖一层纱布,避免排泄物堆积。擦拭时动作要轻,防损伤粘膜造成出血。并应保护肠痿周围的皮肤,预防皮炎。可用凡士林纱布包绕造痿肠管的基底部,再用氧化锌油膏涂周围皮肤,造瘘口周围每日用温水清洗2~3次,再涂以滑石粉保持干燥。如皮肤出现红润、疼痛、溃疡等炎症表现时,应及时给予处理。并应观察肠瘘排出物性状及量。
4.肠梗阻的预防及家庭护理
(1)抗炎消炎对腹膜腔炎症及腹部手术的病人,应早期应用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以免引起炎症发生肠粘连,造成肠梗阻。
(2)饮食青少年应在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勿暴饮暴食、食后忌冷饮,每半年口服驱虫药一次,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3)防止便秘对经常发生便秘的病人,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以消除粪便梗阻的发生,也可试用以下方法如每日晨起空腹服冷开水500~800毫升,促进肠蠕动排便。
上一篇:胃炎怎么治?我需要大量用药吗?
下一篇:轻微脑腔梗塞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