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妈妈通宵玩手机猝死,跟天气有关系?
6月13日晚,27岁的妈妈小董把一儿一女哄睡着了之后,自己摆弄起手机。第二天早上,家人发现她躺在被窝里“一动不动”,眼睛还盯在手机上。经法医鉴定,她是通宵玩手机过度疲劳,突发心源性疾病猝死。小伙伴们当心了,夏季是猝死的高发季节,为了健康,适时放下手机。
为什么最近频频有人猝死?
跟天气有无关系?
哪些人群是猝死的高风险人群?
猝死的病例有95%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而死亡病例的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现在不少年轻人生活不规律,还有抽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又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因素往往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埋下隐患。相比冬季,人在夏天的睡眠时间比冬天短,睡眠质量也有所下降。,酷暑容易让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脱水等。
医生建议
1 防暑降温
夏季高温炎热,高温的天气容易诱发身体中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为此,肖国胜建议,不管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都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休息,避免在高温下长期工作,多饮水,也可多吃一些果类,补充身体水分,避免脱水。
2 适度运动
对于有的人来说,夏季如果想做运动,一定要选择一些凉爽的地点或者时段进行,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3 情绪平衡
要注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有大的波动,因为情绪波动对于心脑血管病人的身体影响较大。饮食方面,应该注意清淡饮食。
4 谨慎用药
一些心脑血管病人可能会因为夏季血压较低,就改变用药量甚至停药。肖国胜认为,改变药物用量,一定要跟专科医生进行沟通商量后才能进行,切勿擅自更改用量,导致病情加重。
5 及时发现
正常的工作强度下,如果突然出现以前没有过的胸痛、胸闷症状,可能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6 重视检查
,突然的头晕、头痛、脑袋发懵或者有晕倒倾向;或者是突然的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口齿不清,虽然不少症状在休息后都能得到缓解,但不管年纪大小,都应该重视,因为这些都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有些前兆如果不及时就医,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相关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