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吃的很少还会发胖呢?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女生是光吃不胖的,吃得多,尤其多肉类,运动也不见得比别人多,可就是不发胖。而有些人刚好相反,吃得很少,已经很注意控制饮食了,可还是会胖。那为什么吃得少了为什么还会胖呢?
一、基础代谢率低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人体的热量消耗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食物热动力占10%,二是人体活动占20%,三是基础代谢率占了60~70%。所以基础代谢率是消耗热量的主要关键。而在不同的时期,人体的基础代谢也有不同。
1、婴儿时期BMR最高。
2、20岁之后BMR与年龄成反比,女性囤积的脂肪又较男性得多,是因为女性的BMR较男性低6-10%,在BMR低下的情况热量无从消耗,只好以脂肪的形态贮存,而女性最易贮存的地方在臀,腰,腹,臂,大腿。
由此可见,想要减肥,与其辛苦节制饮食,不如提高基础代谢率。而且,当人体在节食过程中,身体会自动节能,把摄入的热量优先储存脂肪,所以,这是盲目节食者越减越肥的原因。
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是比少吃一餐更有效的减肥方式。而科学合理化的饮食、多运动、多喝水、常泡澡、勤按摩等方式,都是有效提高基础代谢率的方法。
二、少吃也少动
只利用节食来减肥,本来有的运动习惯突然停止或减少,少吃,虽然热量的摄取减少了,停止运动也同样减少了消耗的热量,少吃也少动,结果还是瘦不下。青少年活动量大,虽然吃的多但体重仍可维持,一旦生活形态改变,或年龄增加,缺乏运动,食量不变,就容易胖,故活动量减少,热量无处消耗,若饮食不做调整,就会造成脂肪过度囤积。现代人如果不刻意去做运动,日常的运动量差不多等于零。消耗减少了而摄入热量不变,肥胖的产生是必然的。
那么,在饮食结构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每天要坚持做有氧运动至少30分钟,注意能够步行的时候不用交通工具,上下楼梯尽量不乘或少乘电梯,晚饭后散步(快速与匀速交递)40分钟以上,可以消耗大量的热量。
三、体质的差异
受先天遗传因素及后天饮食因素的影响,造成人体质的差异。而后天的饮食在此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经常吃动物性的食物就容易变成酸性体质,而我们多吃植物性的食物则易变成碱性体质。
1、酸性食物的代谢废物多,代谢过程较多阻碍,体内滞留毒素也多,造成基础代谢低落。
2、碱性食物都来自蔬果,代谢废物少,故在饮食上应将体质改善为较健康的弱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