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 你会对症用感冒药吗?
感冒是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普通感冒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多数人只要多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普通感冒的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
市面上治疗感冒的药品种类繁多,其中很多是非处方药(OTC),人们不需医生处方便可自行购买和使用。常见的感冒药中有的成分单一,有的为复方制剂,了解药品中不同成分的药理作用有助于人们选择适合的药品。
发热 用解热镇痛药
患者若有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可以选用解热镇痛药。这类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较少,是较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如果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鼻塞流涕 用减充血药
患者若以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为主,可以服用减鼻充血药。这类药可使患者肿胀的鼻黏膜和鼻窦血管收缩,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口服制剂中常用伪麻黄碱,与麻黄碱相比,伪麻黄碱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较小。这类药物还可直接滴鼻或者喷鼻,但一般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打喷嚏流鼻涕 用抗组胺药
如果感冒患者以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为主,可以服用抗组胺药。这类药具有抗过敏作用,可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患者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物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是口服复方感冒药中最为常用的。但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疲乏,对于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应当慎用。非镇静类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特非那定等,尽管嗜睡、镇静作用较弱,但因为没有抗胆碱作用,不能镇咳,更适合用于控制白天的症状。
咳嗽 用镇咳药
常用的镇咳药有右美沙芬、福尔可定、可待因等,这些都是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的不良反应少于可待因。镇咳药更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患者的无痰干咳症状。
痰多 用祛痰药
祛痰药可以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容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使其容易通过纤毛作用和咳嗽除去。常用的祛痰药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己新等,其中愈创木酚甘油醚在复方感冒药中较为常见。祛痰药适用于排痰性咳嗽。
目前市售感冒药基本上是由上述五种作用不同的成分组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服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明确药品所包含的成分和作用,有针对性地用药。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也不应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如果感冒一周以上症状未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