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心血管专家健康讲座分享的话
活到90岁,听起来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中国人均寿命才73岁,最长寿的日本人,平均才能活到83岁。但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却曾在一次公益健康讲座上说“活不到90岁,那是你的错。”记者把胡大一教授的讲座内容整理出来,告诉你长寿的真相!
一、日行万步,坚持运动
十多年前,我的健康一度也亮起了红灯,体重达到92公斤,腰围110厘米。一体检,更是吓了一跳空腹血糖处于临界值,餐后血糖升高;甘油三酯超标;B超还提示脂肪肝。而现在胡大一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了,诀窍是什么呢?就是合理膳食,坚持每天走上一万步。
走路是运动的最好方式。不仅简单经济、而且是一种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以提高身体耐力为目标的轻中强度持续性运动,在这种运动中,氧气的供需保持着平衡。”快走、慢跑、游泳、乒乓球等都属于有氧运动。
很多人说没时间。我也不是很闲,我每天运动100分钟。比如我们参加活动习惯到场就坐,为什么不走起来动起来?比如我开会,到会场我就自己出去走路,不愿意坐着聊天。茶歇时大家喝点茶,剩下时间就走起来。在机场要提前到,等着很烦,不如走起来。我只要能坐地铁就坐地铁。去国外开会,住的地方离会场不远,尽量不坐车,尽量运动,把运动养成一个习惯。
关于运动,请记住“1、3、5、7”四个数字每天至少运动1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确保运动5天;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170 - 年龄。
关于运动强度,在行走过程中要达到微微气喘但还能与同伴正常交谈的程度,这就是合适的中低运动强度。一点喘都没有,强度太低。上气不接下气,不能与同伴正常交谈,表示运动强度过大。如果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表明心脏的老化已开始。
二、保持饥饿,并且少盐
饮食最重要的前提是控制总量。没有什么绝对可吃不可吃,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不好改,但总量控制八分饱。
过去我自己对吃8分饱感到非常困难,因为食欲好,吃什么都很香。毕竟我这个年龄,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当年饿肚子的感觉太强烈,现在见什么都很香,一粒米都不剩,怕浪费,结果把身体搞坏了。现在到餐桌,不想吃的我坚决不吃,想吃的也留有余地。
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相当于两啤酒瓶盖),少吃超市熟食,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少食用味精、蚝油、咸菜、酱油,多食用醋、葱、蒜、芥末、辣椒,每天要保证饮水1200毫升。
对在外就餐的上班族,最需要健康饮食和健康环境。不妨学学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马长生教授——每次在食堂吃饭,都先倒一饭盒开水,所有的菜都涮涮再吃。
三、戒烟限酒,说到做到
①要想活到90岁,就不要吸烟。烟草中尼古丁已被证实是毒品。如果戒烟可降低36%的心脑血管死亡率,要知道,吃他汀类药物才29%,吃阿司匹林才15%,算下来,戒烟防病治病最划算。
②酒要少喝。更别相信“买酒保健康”的商业广告。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男性每天1两白酒,葡萄酒每天不超过2两,啤酒每天不超过300毫升,女性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