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仅作为参照物不能盲目相信
近年来患者人数居高不下,人们对于癌症简直到了谈癌色变的地步,防癌意识也逐渐增强。在各种体检套餐中,大家越来越多接触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查的项目名称,许多人依靠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结果,来判断自己患癌的风险。不少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手拿体检报告,当发现有肿瘤标志物的指标高出了参考值,就异常慌张,主观地认为自己得了肿瘤。
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50多年,现在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彭青云教授指出,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认定自己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做肿瘤检查的人群 明显增多
随着人们的防癌意识越来越强,到医院做肿瘤检查的人群明显增多。“做肿瘤筛查查出大多数肺癌和肠胃方面的疾病,在不同年龄人群肿瘤发病构成中,50岁后大幅上升,65岁以上人群肿瘤发病率所占比重最大,约为50%以上。”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50多年,现在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彭青云教授表示,随着肿瘤越来越年轻化趋势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上癌症,中青年人群中,也应重防癌的筛查。
肿瘤标志物如何产生的?
据了解,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产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升高。彭青云教授介绍,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153(CA153)、糖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