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警示:临床应慎用羟乙基淀粉类药物
健康养生 2023-06-09 19:45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在近日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八次重症医学大会上,国内外专家一致呼吁,中国临床医生必须了解并重视羟乙基淀粉类药物的危害,少用、慎用此类药物。
羟乙基淀粉类药物是50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脓毒症、烧伤、创伤等重症患者补充血容量。近年来,全球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类药物弊大于利,国内外药监部门也相继发布警示和多项风险控制措施。
据介绍,羟乙基淀粉类药物在国外的销量已急剧下降,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再使用。但目前,该类药物在国内使用仍然非常普遍。数据显示,2012年约有2200万袋羟乙基淀粉类药物用于临床,相当于每年400多万使用人次。我国临床医生对羟乙基淀粉类药物的安全隐患还认识不足。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0%的受访临床医生认为羟乙基淀粉类药物“效果很好”或者“效果尚可”。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李建国教授表示,我国已经意识到了羟乙基淀粉类药物的安全问题。近期国外频频发布的警告,将帮助我国临床医生重新审视重症患者复苏液体的选择。医务人员应充分重视此类药物的潜在风险,并密切监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血容量补充液应当被视为一种有副作用的药品,小心谨慎使用。”澳大利亚悉尼乔治国际卫生研究所重症监护室主任约翰·麦伯格教授强调,现在还没有一种液体适合所有患者,医生应该根据患者情况、液体成分、液体补充量、肾损害的潜在风险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上一篇:患病胆囊不能“一切了之”
下一篇:防中暑选药要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