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发病,为何各地不同?
最近,中国癌症登记中心公布了2013年的中国癌症登记年报,其中的数据显示,很多癌症的发生都呈现出了地域性差异1.甘肃、青海、上海、江苏等地胃癌高发;2.食管癌高死亡率主要在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3.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东北吉林等地;4.肺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北煤矿区和云南个旧锡矿区。
的地域性差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假如离开了某种癌症的高发地区,患癌的可能性就会下降吗?
地理位置本身不能成为癌症发病的解释,地域背后隐藏的生活环境差异,才是导致癌症发病差异的真正原因。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仅仅是山河一类的地理环境,而是人体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外界因素。饮食、生活习惯、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物等等因素,都可能是某一地区某种癌症更多发生的原因。
生活习惯
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常会有相似的饮食偏好和生活方式,而这些因素就可能会影响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
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日本人的结肠癌发病率远低于美国人,在美国出生的日本裔人群中,结肠癌的发病率却又显著高于日本国内的同胞(男性高出两倍,而女性则高了40%)。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具体来说就是脂肪摄入量增加而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 这一增一减就增加了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印度是世界上槟榔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口腔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这也是一个生活习惯通过地域差异表现出来的典型例子。印度中央邦三分之一的15岁以上人口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印度每年新增8万例口腔癌患者,其中3万5来自中央邦。中央邦的口腔癌发病率是印度全国平均水平(十万分之十三)的4倍,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3]。槟榔中含有的生物碱会刺激口腔黏膜的基底细胞分裂增加,增加细胞癌变的几率。研究显示50%以上的口腔癌和吃槟榔有关,国际癌症机构把槟榔列为1类致癌物。一个地区的人们若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口腔癌高发自然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