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疗法的诞生和发展
什么是沙盘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 therapy)在咨询者的陪伴下,以来访者从沙具架上自由挑选模型,在盛有细沙的沙箱里进行场景展示的方式,来充分表达内心世界, 把内心冲突和不良情绪无意识地释放和投射在沙盘中, 进而自我痊愈及成长。
02、沙盘游戏疗法的诞生和发展
1、前身
威尔斯(H.G. Wells)在 1911 年出版了《地板游戏》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作者两个儿子在地板上使用各种玩具利用想象力创造各种场景的游戏过程和内容,这个游戏极大地发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申荷永等,2005)。
2、萌芽
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强童年的意义,建立了儿童心理诊所。她在诊所内放置了许多玩具和模型,她发现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自发地表现其心理问题、情绪状态和问题应对方式等等,自此这项被孩子们称为“游戏王国技术”的游戏过程成为了洛温菲尔德治疗儿童的主要技术手段,使他可以有效地探索儿童的心理过程并实现儿童的心理治疗(高岚,申荷永,2011)。
3、诞生
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跟随洛温菲尔德学习“游戏王国技术”。并在荣格夫妇的帮助下开始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并将东方的哲学注入其中,形成了不同于前者的心理治疗技术,并将其命名为“沙盘游戏”。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于1985年成立,也标志着沙盘游戏治疗体系的成熟。
4、亚洲引入
20世纪60年代河合隼雄在瑞士的荣格研究所留学时跟卡尔夫学习,结合中国和日本古代的盆景,将“sandplay therapy”翻译为箱庭疗法引入日本。因为英寸换算厘米的失误,致使在日本所使用的沙箱比卡尔夫所使用的稍大一些,其内侧的尺寸为57厘米×72厘米×7厘米。因考虑统一沙箱的规格有利于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对作品进行比较,我国统一采用了同样的尺寸。
5、中国生根
申荷永、高岚教授等在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的帮助下。1995年左右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带入国内,并将其深入融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使沙盘游戏疗法更好地在中国生根。
张日升教授1998开始进行箱庭疗法的中国导入及事例研究的尝试,并专著《箱庭疗法》2006年5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03、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提出的“词语联想”、“梦的分析”和“积极的想象”等心理分析技术,在沙盘游戏疗法运作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沙盘游戏疗法是在个体的无意识水平的工作下,来访者通过积极地想象,在沙盘中呈现出在潜意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沙画中呈现着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来访者不能够用言语去表达的情绪情感。也正是来访者积极地想象和沙具象征性才使沙盘游戏的具有心理疗愈作用(李江雪,申荷永,2004)。
沙盘游戏疗法是来访者在“安全和自由”的咨询氛围下,通过个体对沙盘游戏的操作,沟通个体的无意识,达到个体意识和无意识的整合、人格的完整,也就自性化的过程。来访者使用的各种沙具代表着原型意象,象征着原型,也就是集体潜意识表达的过程,在沙盘游戏操作的过程中来访者的自我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申荷永等,2005)。
精神分析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潜意识。弗洛伊德针对无意识提出三种重要的方法“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与暗示”,这三种方法都要进入和识别个体的潜意识,进而通过精神分析,最终使个体达到意识和潜意识的完整统一。
中国文化
卡尔夫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致力于将中国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沙盘游戏疗法中。其代表作《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中,详细论述了周敦颐的太极图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相似之处,它们一起构成沙盘游戏疗法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周敦颐的太极图与沙盘游戏疗法的思想是相互迎合的,其中第一个象征无极的圆圈代表着出生时的自我,是阴阳运作而产生五行的圆圈,正蕴含了自我的表现过程,包含了形成意识自我与人格发展的心理能量,太极图的第三个圆圈代表着自性化过程,而太极图的第四个圆圈,正反映了心理分析中的转化,一种生命的周而复始的象征,太极八卦和阴阳五行,一直是卡尔夫所追求的沙盘游戏治疗的本质性内涵,以及其作为方法技术的内在核心结构(申荷永等,2005)。
04、沙盘游戏疗法在中国的应用
沙盘游戏疗法从多拉•卡尔夫创立至今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其理论基础不断丰富和深化。引入中国近三十年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和实践的各个方面。
沙盘游戏疗法也从最初的儿童应用到了成人,从用于心理障碍个体的改善和治愈发展到正常个体的心理教育和潜力开发。
沙盘游戏疗法的广泛作用和对于心灵的重要意义,使得在教育、医疗、司法、企业和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等系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沙盘游戏疗法已成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心理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