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功效与作用 炙甘草现代应用方法有什么
炙甘草甘草的蜜炙魅力
炙甘草,乃甘草之炮制品,经炼蜜炒制而成,蕴藏着甘草与蜂蜜的交融之美。甘草,源于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及东北等地。在中医眼中,甘草药性甘、平,归于心、肺、脾、胃经,拥有独特的补、泻、缓、和四大功效。而炙甘草,则同样承袭了这四大功效,但其补益、缓急、调和的特性更为显著,尤其是益气的作用,更是超越了甘草本身。
甘草的神奇功效
甘草,这味看似普通的药材,实则拥有多重功效。补脾益气,它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四经,具有益气复脉之奇效,经蜜炙后,其益气之力更增,对于心气不足、心动悸、脉结代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清热解毒,甘草生品性偏寒,能够有效清热解毒,对于咽喉疼痛、痈肿疮毒有显著改善效果。而甘草的祛痰止咳、益气润肺的特性,则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病久咳均可应用,对于各种咳嗽症状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甘草还具有健脾和胃、缓急止痛的功效,对于脾胃气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等症状有改善效果。而甘草的调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则能够缓解药物毒性,调和药物的寒热偏性、烈性及矫味等。
现代应用与适宜人群
在现代医药学中,甘草的应用更为广泛。其调节免疫的作用,使其在补益药中熠熠生辉,如雪莲归芪口服液、阿胶当归合剂等成药中均有炙甘草的身影。其抗病毒的作用,使其在清热解中大放异彩,如银翘解毒片、银菊清咽颗粒等药物均含有甘草。甘草的镇咳祛痰、抗肺损伤等作用,使其在化痰、止咳、平喘药中备受青睐,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止嗽扫痰丸等均有甘草的身影。而甘草的抗消化道溃疡、调节胃肠功能、镇痛等作用,则使其在温中散寒药、疏肝和胃药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甘草并非人人适用。心气不足、咽喉疼痛、咳嗽以及脾胃气虚的人群适宜使用甘草。但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需要谨慎使用炙甘草治疗疾病。因为炙甘草具有类醛固酮样作用,大剂量服用可能会引起水钠潴留,对这些基础疾病产生不利影响。
使用注意事项
甘草在中药组方中常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一般需煎煮后内服。熬药的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都需要严格遵照医嘱,以保证药效能够充分发挥。临床常用剂量为2-10g,但具体用量会根据患者的病悄、体质等因素有所不同,需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甘草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这是中医配伍中的禁忌。
炙甘草是甘草的精华所在,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为人们在中医药治疗中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在使用时,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使用炙甘草,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甘草:药食两用的瑰宝
甘草,这一独特的药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其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焖饭、泡水、煲汤,还能为烹饪料理增添独特的味道。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索甘草的多种食用方法及其独特魅力。
甘草绿豆煲米饭:
将生甘草切片,与绿豆和大米一同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煲熟,一锅香气扑鼻、富有营养的米饭便大功告成。不仅口感鲜美,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芍药甘草茶:
将芍药与甘草研成细末,放入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品一口芍药甘草茶,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麦冬甘草玉竹汤:
将甘草、玉竹、麦冬浸泡十分钟,锅内倒入八碗水,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继续煲煮2小时,加盐调味。此汤具有滋阴润燥、清热养阴的功效。
甘草小麦红枣汤:
将甘草、小麦、红枣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炖煮2小时,调入盐即可食用。此汤具有补益心脾、调和气血的作用。
甘草干姜汤:
将生姜洗净切片,与甘草加水同煮,沸腾后再煮5分钟,取汁温服。这款汤品具有温中散寒、止咳平喘的效果。
温馨提示:
甘草作为药品,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若需服用甘草治病或调理身体,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而作为药食同源产品,甘草已被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列入药食同源类产品,其在烹饪料理中的应用广泛,为美食增添独特风味的也带来健康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