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常见的注意事项
肺结核与肺炎:两种病症的微妙差异之旅
肺结核,这个疾病名字听起来让人心生恐惧,而它也确实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由于肺结核的症状并不独特,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肺结核与肺炎之间的微妙差异。
肺结核与肺炎,虽然都是肺部疾病,但它们的表现却有着诸多不同。肺结核的发病通常较为缓慢,患者很少出现寒战和高热。与之相反,大叶性肺炎则起病急骤,伴随着寒战、高热和明显的胸痛。大叶性肺炎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咳血痰或铁锈色痰,甚至有可能在口唇出现疱疹。
在X线检查方面,结核性干酪性肺炎呈现出高密度的阴影,其中夹杂着不规则的透亮区域。浸润型肺结核有时与大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似,但肺结核更容易出现早期溶解空洞以及支气管播散。大叶性肺炎则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均匀片状阴影,密度较淡薄,没有透亮区。
血象检查也是两者区别的重要方面。肺结核患者的血象通常正常或仅有轻度增高,而大叶性肺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则会有明显的增高。在痰检方面,肺结核患者往往能找到结核菌,而肺炎患者则多能找到肺炎双球菌。
那么,如何确诊肺结核呢?结核菌检查是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除了直接涂片检查,还可以采用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先进的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也是重要的一环,胸部X线检查可以揭示肺内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空洞等情况。结合透视技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核菌素试验也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
结核菌素(旧结素)是结核杆菌的代谢产物,由液体培养的结核杆菌提炼而来,主要包含结白。旧结素的抗原并不纯,可能会引起非特异性反应。在进行人群普查时,我们使用稀释至1:2000的旧结素稀释液进行皮内注射。注射后48至72小时,我们测量皮肤硬结的直径来解读结果。如果硬结直径小于5mm,结果为阴性;若在5至9mm范围内,则为弱阳性,提示可能感染结核杆菌;如果硬结直径在10至19mm之间,则为阳性反应;若超过20mm或局部出现水泡和坏死,则为强阳性反应。
相比之下,结核菌的纯蛋白衍化物(PPD)是从旧结素滤液中提取结白精制而成,是一种纯洁素,不会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目前常用的PPD制剂如PPD-C和BCG-PPD,已经从人型结核菌和卡介苗中制成,纯度较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皮内注射0.1ml(5IU)后,若硬结平均直径大于或等于5mm,则视为阳性反应。除了引起局部皮肤反应外,结素试验有时还可能引发全身反应。
结素试验仍是结核病诊断中的关键手段之一,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结核菌感染。强阳性反应通常表示活动性结核病。结素试验的阳性反应仅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并不意味着现在患病。在我国,城市成年居民的结核感染率超过60%,因此使用5IU结素进行检查,其一般阳性结果的意义并不大。婴幼儿的结素试验诊断价值较大,因为年龄越小,自然感染率越低。对于3岁以下的强阳性反应者,应视为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有必要接受治疗。
在诊断过程中,除了结素试验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结核菌感染后需要4至8周才能建立充分的变态反应,在此之前,结素试验可能呈阴性。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麻疹、百日咳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结素反应暂时消失。对于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患者,结素反应可能较弱或仅出现弱阳性,这与人体的免疫力和变态反应的暂时抑制有关。
在其他检查方面,结核病患者的血像通常无变化。严重病例可能出现继发性贫血,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时白细胞总数可能降低或出现类白血病反应。血沉增快常见于活动性肺结核,但并无特异性诊断价值。对于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的患者,可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纤支镜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内膜结核、了解有无肿瘤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浅表淋巴结活检也有助于结核的鉴别诊断。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疾病容易被误诊为肺结核,如肺癌、肺炎、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仔细鉴别。治疗肺结核的关键是在病菌产生抗药性之前彻底杀灭它们,因此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奇妙而复杂的生命进程中,我们有时会遭遇一种难以预料的挑战抗药性的自发变异。想象一下,在每一次细胞分裂的十万分之一机率中,这种变异就悄然发生。想象一下,当诊断时,病人体内杆菌的数量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一个巨噬细胞内的病菌数量就可能超过百万。在这样的环境下,病人非常容易对单一的药物产生耐药性。这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在药与病菌之间,胜败只在一念之间。如果病人只依赖这种药物,那么自然选择的力量就会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能够抵抗这种药物的病菌会逐渐占据优势地位。面对这样的挑战,治疗最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这场战斗揭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复杂,也警示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和灵活地在医学领域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这是一场关乎生命存亡的战争,我们必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