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高 宝宝黄疸高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是每位家长都会关注的问题。当宝宝在生后2至3天开始呈现黄疸,并逐渐加深,到第4至6天达到高峰时,这是怎样的一种生理现象呢?黄疸主要分布在宝宝的面部和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和足心则常常幸免于难。虽然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仍需保持警惕,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那么,新生儿黄疸高的原因是什么?宝宝黄疸高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录:
一、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
新生儿的体内红细胞过多是导致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的破坏会产生胆红素,而胆红素是引起黄疸的直接原因。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善,导致肝脏酶分泌不足,胆红素排出不及时。胆红素的排出还需要胆道参与,但新生儿胆道功能尚不健全。母乳喂养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疾病如窒息、早产、感染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过高。
二、宝宝黄疸高怎么办?
不推荐使用茵栀黄来退黄。虽然茵栀黄注射液曾经被广泛使用,但其副作用可能会对宝宝的胃肠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家长们应该避免使用这种药物。至于晒太阳和喝葡萄糖水等方法,也不推荐用于黄疸治疗。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紫外线可能会造成皮肤损伤,而喝葡萄糖水不仅不利于退黄,还可能加重黄疸。如果胆红素数值较高,建议到医院进行光疗。
三、黄疸是怎样引起的?
黄疸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胆红素过多或者代谢异常所致。如果体内的红细胞过多或破坏肠道和肝脏的循环会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肝细胞排泄功能受阻或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也会导致黄疸的出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仍需注意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发现宝宝出现黄疸症状持续不退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黄疸:深入了解与治疗
当我们谈及黄疸,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性黄疸,实际上黄疸有多种类型和不同的治疗方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黄疸的知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与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出现时间超过两周,特别是早产儿超过三周以上,应引起注意。这种黄疸的颜色通常呈现近金黄色,遍布全身,手掌和足底尤为明显。重症的黄疸可能伴随核黄疸,由于病因的不同,可能还会有其他伴随症状。
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1. 光疗:这是目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光疗通常需要一到两天,必要时可重复照射。在光疗过程中,宝宝应裸体,但需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
2. 激素疗法:通过增加肝酶活力,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可静脉滴注或口服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3. 输血浆或白蛋白:血浆蛋白与间接胆红素结合,降低间接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的风险,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4. 药物治疗:如苯,可激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加速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中药治疗如菌陈黄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黄疸的种类
1. 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主要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为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求拥有许多不成熟的红细胞。出生后,这些红细胞破裂,释放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而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健全,无法完全代谢这些胆红素。
2. 病理性黄疸:其中包括母乳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乳中含有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的孕二醇,降低人体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溶血性黄疸则是由于亲子血型不同而产生,以ABO溶血最为常见。
生理性黄疸一般较轻,不会影响小儿智力。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家长密切注意,根据黄疸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希望每位宝宝都能健康成长,远离黄疸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