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时期-秋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深入解析与治疗
如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早期未能得到妥善治疗,其后果可能相当严重。极度增生的滑膜组织可能侵犯关节软骨和骨质,导致关节破坏,甚至引发不可逆的功能障碍。苏晓东主任指出,发病头两年的治疗至关重要,大约有90%的关节损伤在这一阶段发生。一旦关节被破坏,即使后续治疗得当,也难以完全恢复。这一阶段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药物治疗应针对每个患者个体化进行,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以及植物药等。非甾类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抗风湿药是二线药物,用于缓解病情。云克、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以及植物药等在类风湿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生物制剂如Infliximab、Etanercept等已经在难治性类风湿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那么,如何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呢?需要进行哪些检查项目?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进行影像检查,其中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一种。早期患者X线表现可能不明显,但几周或几个月后可见关节附近骨质疏松,关节软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晚期骨质破坏增多,甚至可见关节半脱位和骨性强直。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项目以确定病情。
实验室深入探索:
在探寻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征途上,实验室成为了揭示其奥秘的重要场所。其中,类风湿因子(RF)的研究尤为引人关注。这一因子是在1948年由Rose在RA血清中意外发现的,它是一种以变性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的亚类有五种,包括IgG、IgA、IgM、IgD及IgE。当前,我们主要通过乳胶凝集法检测的是IgM类型的RF。
RF的阳性标准定义为超过1:16的比例,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约为5%。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会有所增加。例如,在超过70岁的群体中,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4%和9%。这些阳性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RA,因为许多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可能呈现阳性反应。一些非结缔组织疾病,如慢性肝炎、结核病、麻风等,也可能导致RF阳性,但它们的效价通常较低。
对于RA患者,RF的效价往往很高,阳性率可达80%。效价的高低并不直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但如果效价高,则可能表明病变处于活动期。RF成为RA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RA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免疫学检查揭示了RA患者的IgG、IgM及IgA水平大多升高,补体大多保持正常。如果存在明显的血管炎,C3可能会降低,冷球蛋白则会增加。抗核抗体的阳性率约为15%。急相蛋白检查如C反应蛋白、粘蛋白、纤维蛋白原可能会增高,血沉增快,但这些都不具有特异性。
在组织学领域,滑囊液检查提供了关于RA的深入洞察。关节穿刺液呈现为半透明草黄色液体,其中包含特定数量的白细胞和多形核。活动期可见白细胞浆中含有RF和IgG补体复合物包涵体吞噬细胞,这些被称为类风湿细胞。关节液中也可能检测到RF。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除了关节的疼痛和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由于免疫能力下降,患者容易遭受细菌感染,从而可能引发肺炎。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或感冒,还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长时间使用激素可能导致柯兴氏综合征,其症状包括满月脸、水牛背和体重增加等。服用免疫抑制剂后,患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和皮疹等。由于患病时间过长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患者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畸形位骨性强直,甚至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