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碘缺乏病日 专家支持三类人员应该这样补碘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专科副主任张锦主任医师
随着防治碘缺乏病的第29个日子智慧人生健康路的到来,我们有必要关注碘的摄入问题。张锦主任医师特别提醒,日常饮食中的碘摄入难以满足人体需求,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妇女及宝宝们需要特别关注科学补碘。
碘被誉为“智慧元素”,对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宣传普及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学补碘知识,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参与,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碘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需要适量补充。张锦主任医师强调,人体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量约为10μg,从食物中摄入的碘量约为25-50μg,仍然不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宝宝们需要进行科学补碘。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补碘呢?张锦主任医师为我们详细解读三类人群的不同补碘方式:
首先是妊娠妇女。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对碘的需求量增多50%。除了食用补碘盐外,还需要额外补充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如果不食用含碘盐,则需要以碘化钾等形式额外补碘。但孕期补碘也需要适量,过量可能导致胎儿甲减。补碘形式和时间的选择都需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其次是哺乳妇女。哺乳妇女除了满足自己的碘需求外,还需要通过乳汁为婴幼儿提供足够的碘。哺乳妇女也需要适量补充富含碘的海产品。世界卫生组织也推荐了哺乳期妇女的碘摄入量标准。
最后是婴幼儿。婴幼儿时期是脑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缺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婴幼儿的饮食中也需要适量补充碘。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从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碘,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则可以在乳制品和辅食中摄入适量的碘。婴幼儿的辅食中应包括富含碘的海产品,以满足机体对碘的需求。
张锦主任医师还指出,虽然碘非常重要,但补碘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碘同样会扰乱机体正常功能。补碘要适量。这位从业三十余年的专家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专科的权威专家,她的建议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智慧地选择科学补碘,保障我们和下一代的健康。(通讯员:黄睿、严悦溶)今日焦点报道
深入解读文章内涵,捕捉其核心价值,将信息重新编织成引人入胜的文字,这是我们的任务。现在,让我们用精炼的语言,将文章转化为生动、流畅且富有吸引力的文本。以下是我们的挑战与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