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水中毒的原因有这8个,早点知道,就能提前预防
在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一旦水分与电解质的平衡被打破,就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水储量过多,引起电解质与水的含量比例失调。这种情况会增多细胞外液,并伴随低钠血症的出现。多余的水分还会渗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水肿,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颅内压力增加和稀释性低钠血症,从而危及生命。
水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和水摄入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慢性水中毒,由于其症状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因此表现得不明显。
诊断水中毒,可以通过化验血清钠的稀释性和血浆的渗透压来确定。由于钠阳离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关键,因此血清钠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具体来说,水中毒的产生原因还包括:
1.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输入过量葡萄糖或其他不含电解质的溶液,都可能导致水中毒。
2. 在肾功能障碍的少尿期,肾脏排水量急剧降低,如果不控制摄水量,会导致水在体内滞留过多,严重时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肾血流量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也会导致肾脏排水减少,同样容易引起水中毒。
3. 患者自身患有低渗性脱水或低钠血症时,细胞外液会变成低渗状态,此时若水分摄入过量,也会发生水中毒。同样地,高渗性脱水在细胞脱水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水中毒。
4. 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引起的细胞内水肿,也会导致水中毒。
5. 手术、外伤产生的应激状态或精神紧张也是水中毒的原因之一。
6. 精神分裂症药物副作用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患者因口渴而过度饮水。
7. 当体内的水分含量过多时,细胞外液会呈现低渗状态,水分会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这样细胞内外的液体都会增加,但体液仍维持正常的比例。轻度至中度的水中毒仍可能发展为颅内压增高症状。
这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变化提醒我们,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