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支气管扩张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核心在于去除病因、促进痰液排出、控制感染,并在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
1. 保持呼吸道畅通是首要任务。位置排水法能有效消除痰积累,减少继发感染,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对于痰量过多、排水困难的患者,其重要性不亚于抗生素的应用。通过祛痰剂和支气管舒张剂来稀释痰液,再结合位置排水法帮助排出,以减少感染,缓解全身不适。
(1)祛痰剂:如氯化铵、溴己新等,口服或超声雾化吸入,使痰变得稀薄,易于排出。对于因支气管反应性增加或炎症刺激导致的支气管收缩痉挛,可服用茶碱制剂,必要时添加支气管舒张药等β2受体激动药。
(2)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使引流支气管向下开口,有利于痰液流出。每日2-3次,每次约15分钟。若体位引流效果不佳,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用生理盐水冲洗稀释痰液,必要时在支气管黏膜滴入1∶1000肾上腺素,以消除水肿,减少堵塞,促进痰液排出。抗生素也可局部滴入。
2. 控制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期的关键措施。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痰的症状和细菌培养结果来确定,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抗生素剂量,是否需要联合用药,同时要注意真菌和厌氧菌的感染。对于轻度疾病,可口服阿莫西林或头孢羟氨苄;对于重度疾病,常需静脉联合用药,如青霉素族、第三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的联合使用。若有厌氧菌感染,可添加甲硝唑或替硝唑。抗生素也可局部使用,如通过雾化吸入或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滴入。
3.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咯血且病变范围局限于一叶或一侧肺组织的患者,若药物治疗无效且身体状况良好,无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可考虑进行肺叶或肺段切除。
4.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通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脉进行栓塞治疗。
5.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少量反复咯血、病变有限、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内科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炎症对呼吸道的损害,保持呼吸道畅通。由于反复感染和支气管内痰的积聚,导致支气管防御功能下降,各种病原体混合并增加。在治疗过程中,需进行广谱抗生素、大剂量、长疗程和联合用药。
(二)预后
支气管扩张如并发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情发展,需要积极预防。对于支气管扩张的预后,应重视并发症状的预防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