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放刺电音纪录片《放了我》第二季完美收官 现象级传播引争论
电音纪录片《放了我》第二季近日圆满收官!该纪录片由网易电音品牌放刺联手网易云音乐共同推出,全网曝光量高达1亿3千万。《放了我》以人的视角切入,记录下了属于中国电音人平凡却又激荡的生活,动感又真挚的声音。纪录片引发了不少争议与探讨。也让更多人关注电音行业,爱上电音文化。
(电音纪录片《放了我》第二季由网易电音品牌放刺与网易云音乐联合策划推出)
打破偏见,在冲突与讨论中推动电音文化的普及
随着大数据推荐算法的广泛应用,原本开放的互联网信息环境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茧房,这使得个体思想的差异性变得更加明显,群体的隔阂不断的被加深。《放了我》像是一场社会化实验,把身处不同“信息茧房”,拥有全然不同的生活处境、知识体系、价值观的电音人展示给观众。让不曾了解电音的人对电音文化和电音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两季以来,《放了我》导演团队一直致力于挖掘中国电音人的真实生存情况与精神世界,让社会更多的去了解电音行业,为消除社会对电音行业的偏见做出不懈的努力。也能够为更多年轻人竖起榜样。
在第二季中,还隐性的探讨了不少与中国年轻人有关的前沿话题,比如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以及需要面对的职场挑战,不少年轻人从涌入都市到逃离都市,寻求内心向往的生活,数字化时代下的代际公平与机会均等。就像在《后后后浪》这集中,两名10后的年轻电音热爱者自由遨游在电音的世界里。引来了许多90后以及00后无比羡慕的眼光,让人们对电音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B站用户在《后后后浪》评论区留下的寄语)
开放性文本,真实展现电音年轻人的音乐与生活。
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越发的分化与割裂。想要更加客观的去了解年轻人的文化也愈发困难。“过来人”的说教必然不被年轻人所接受。试图去讨好和标签化年轻人也变的举步维艰。
该纪录片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正是在此:电音文化是近些年来在国内发展十分快速的年轻文化,并且包罗万象。为了叛逆而叛逆、为了标榜而标榜的情况很容易出现;电音人更加敏感,对想要去
符号化的意图表示反感。对此,选择立场,体现真实是首要要研究的课题。
(《放了我》第二季第一集《滚蛋吧!理解》)
本季《放了我》使用了非符号话的镜头和开放的文本,展示了年轻人最真实的一面。虽然隔着屏幕,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冲突感。他们与自己的冲突,与社会的冲突,与屏幕前的观众都有剑拔弩张的感觉。在《我不叫女DJ》里面,这种冲突感非常强烈,这一点可以从该集网友的评论中可以明显感知。
(评论区对于女DJ话题的激烈争论)
接连不断的新动作,网易放刺的逆周期创新能力凸显
在一年多来的新冠疫情肆虐下,以文娱行业为代表的几乎所有服务产业都受到冲击,产生了巨大损失。然而网易放刺却逆势而上。面对疫情时,网易放刺积极通过对公司业务的调整和创新,以一系列杰出的演出IP和商业合作向人们展现出了独属于网易放刺的逆周期创新力及其组织韧性。当文娱行业和展览行业在疫情的横扫下显现出颓势时,网易放刺策划却为合作行业提供了全新消费场景。“文娱+电音”直播演出IP FEVER LIVE和“艺术+电音”夜间美术馆演出IP FEVER ART将文娱和电音、艺术和电音完美的融合起来,不仅展现出了电音的包容性,更为其合作行业带来生机。演出业务作为网易放刺的核心业务之一,受疫情影响极深,网易放刺深知大势不可违,转而积极注重对音乐制作业务的发展。网易放刺用其优质的电音内容先后联手网易电竞、网易游戏、“明日之后”以及隅田川咖啡等,为其合作伙伴的营销效能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网易放刺与隅田川咖啡联合打造“感官实验室”,推出限量款电音咖啡礼盒)
网易放刺在2020底通过建造首家线下电音体验中心这一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电音行业未来的看好。此次悲观市场下的逆周期布局不仅使同行的士气受到鼓舞,还使放刺品牌与电音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是能否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关键,网易放刺以电音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合作正是其面对疫情下颓势市场的正面回应,从而体现出了网易放刺对市场的把握力和创新力。
(9号俱乐部盛大开幕引爆沪上夜生活圈层)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企业对实体产业的渗透使其外部性进一步加强,企业不应该只注重股东的利益,更应该主动参与社会议程,从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和行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这种外部性在疫情期间更是空前加强,Zoom会议系统、疫苗的联合研发和全球分发等,展现了巨头企业应有的担当。企业通过与政府机构的合作,实现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赢。
携带互联网基因的网易放刺则在电音这个新生领域,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参与行业议程设置,通过对中国电音生态的积极尝试参与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培育,使其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