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为什么叫耳顺之年?将介石的老婆是谁
60为什么叫耳顺之年
耳顺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所以六十岁称为耳顺之年。耳顺之年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耳顺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所以六十岁称为耳顺之年。耳顺之年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名人六十岁
1937年2月1日,是 徐特立的60岁寿辰。延安的同志们自发地给徐老做寿。毛泽东还专门写了祝寿信,给徐老以极高评价。信中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1953年12月26日, 毛泽东60岁生辰。
1958年3月5日, 周恩来总理60岁生日,当天,总理专门打招呼,吃饭要简单,只吃工作餐。,这天餐桌上稍好一点的菜,只有工作人员专门在 长寿湖上游打捞的长寿湖鲫鱼。事后,大家才知道那天是周总理生日,不少人都后悔没祝总理生日快乐。
1927年 章太炎六十岁,该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大屠杀。五月至六月,被上海市党部临时执委会指名为第一号学阀,呈请国民党中央加以通缉。七月至十一月,居同孚路赁寓,终日宴坐,兼治宋明儒学,借以惩忿。
1947年8月26日, 姚冶诚60岁生日,蒋介石派 蒋经国夫妇和兵团司令 汤恩伯等去上海为姚冶诚祝寿。姚冶诚是蒋介石之妾,是蒋介石四位妻妾中唯一没有正式名分的一位。
将介石的老婆是谁
蒋介石有4个老婆分别是
第一位 毛福梅
第二位 姚怡城
第三位 陈洁如
第四位 宋美龄
1、毛福梅是蒋介石的原配妻子,是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产物,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下,1882年出生的毛福梅嫁给了小她五岁的蒋介石,那一年蒋介石十四岁。
2、姚冶诚是江苏苏州人,早年痛失双亲,孤苦无依,很早就嫁人了,由于丈夫吸食鸦片,她不得已去舞厅做交际花,1911年,蒋介石随陈其美参加宴会时,认识了姚冶诚,两个人一见倾心,为了和姚冶诚在一起,蒋介石给了姚冶诚的前夫一笔钱,让他们两个脱离关系,蒋介石和姚冶诚也在不久后租房同居,虽说两人同居后,姚冶诚也不定期在上海和奉化居住,与蒋母和毛福梅的关系也算融洽,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蒋母并不同意蒋介石娶风尘女子,所以两人也没有结婚,同居后没有一儿半女,1919年时关系破裂。
3、陈洁如,生于普通的经商家庭,小时候被比较开明的母亲送到新式女子学堂里学习,在学校里最好的朋友是大她五岁的朱逸民,就是孙中山最倚重的革命党员张静江的妻子,所以陈洁如就成了张家的常客,13岁的陈洁如长得跟十八岁的女子一样高大,看起来比较成熟,1919年的夏天,陈洁如在张家偶遇孙中山、蒋介石和戴季陶,大她二十岁的蒋介石对她一见钟情,执意要送她回家,被拒绝后,用尽一切办法打听到了陈洁如的家庭住址,再后来的两年时间里,蒋介石通过写信、打电话等很多种的方法接近陈洁如,她父亲过世的时候还穿着孝服去吊唁。
4、宋美龄,1929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在全世界人的眼里这是一场军阀和财富结合的婚姻,只有他们之间才知道早已是彼此的良人,他们渡过了甜蜜的热恋,新婚,都说爱情的婚姻的坟墓,可在没有孩子的前提下他们的感情却是越老越深厚。
姚冶诚的介绍
姚冶诚(1887-1966),蒋介石侍妾,出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冶长泾河北的南桥小镇上,后又迁居冶长泾河南的庄滨乡。父母早故生活无着,嫁人后,由于丈夫吸食鸦片,被迫与歌舞厅做交际花,后与蒋介石偶然相遇,由于蒋介石母亲是个封建的人不同意让姚冶诚进门,所以成为蒋介石四位妻妾中唯一没有正式名分的一位。和蒋介石结婚后没有生育子女,后收养了蒋纬国。1949年,姚冶诚随蒋纬国来到台湾,直到1966年病逝。
姚冶诚的身高是多少
姚冶诚出生在江苏,身高168cm她长着一张隽秀的瓜子脸,皮肤白皙细腻,眉眼如画,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女子。姚冶诚虽然生的美貌、身世坎坷,遇到蒋介石之前吃了许多苦。姚冶诚本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惜她幼年丧失双亲,被叔叔收养。
蒋介石的3位女婿都是谁他们的人生结局大不一样
蒋介石一生共娶了四位夫人,分别上原配毛福梅,侍妾姚冶诚,前妻陈洁如,还有被世人所熟知的宋美龄。
原配毛福梅生长子蒋经国,姚冶诚收养次子蒋纬国,虽然蒋纬国不是亲生儿子,但蒋介石却对蒋纬国也视为己出,蒋纬国也是被大家所熟知的蒋家二公子。
蒋介石两个夫人还都收养了自己的孩子,但她们各收养了一个女儿。
陈洁如收养的女儿蒋瑶光、宋美龄收养的女儿谭祥。但在名分上,也算上蒋介石女儿。
但两个女儿不像两兄弟被人们所熟知,却显得更为神秘。
1918年31岁的蒋介石任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在灯红酒绿的上海,蒋介石结识了陈洁如,当时陈洁如只有14岁,并对陈洁如展开了热烈的追求,陈洁如出身富商家庭,家境较好,后来表明自己已经和原配和侍妾已经脱离关系,许诺“你将是我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
最终打动美人芳心,1921年34岁的蒋介石在上海永安大楼和16岁的陈洁如举办了婚礼,婚后,蒋介石对小妻子呵护有加,但两个人始终没有怀上孩子。
在蒋介石做黄埔军校校长期间,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去参观广州平民医院,得知一位华侨家属接连生了多胎女孩后,想要一个儿子,结果生下来的还是个女孩。当时婴儿生母准备把孩子送人,何香凝便把孩子抱到家中。
正巧蒋介石夫人陈洁如到访,而且非常喜欢这个漂亮的婴儿,何香凝最终将孩子托付给陈洁如,陈洁如正式收养这个女孩。
给女孩取名“陪陪”,大有陪伴母亲之意,学名蒋瑶光。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已有两子,对于这个女儿自然也非常喜欢,蒋瑶光也跟在父亲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蒋介石偏偏后来又遇到了宋美龄,为了得到宋美龄家族的支持,蒋介石决定迎娶宋美龄,为此,他故技重施,先上欺骗陈洁如,让她送美国留学,让后在报纸上宣布和陈洁如断绝关系。
当时蒋瑶光跟随陈洁如的母亲生活,1933年陈洁如从美国归来,蒋瑶光才回到了母亲身边,但那时候蒋瑶光已经改为母姓,名叫陈瑶光。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后,一生也未生育,但宋美龄却有一个养女,名叫谭祥,当时蒋介石追求宋美龄,宋家人除宋霭玲之外的其他人都表示反对这桩婚事,湘军领袖谭廷闿劝说宋子文,才成就了蒋介石的美事,谭廷闿何许人也?
他曾中过清朝状元,但因为慈禧太后比较憎恨戊戌变法的谭嗣同,就迁怒于谭廷闿,取消了他的状元。
后来谭廷闿加入国民政府,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养女,正是谭廷闿的三女儿,收养谭祥也算上一种感激之举。
陈瑶光的婚姻也是非常传奇,陈瑶光一直跟随母亲陈洁如生活在上海,后来她认识了一个朝鲜人,此人姓安,后来两个人恋爱,但母亲陈洁如非常反对这他们结婚,陈瑶光不顾母亲反对,还上嫁给了这个朝鲜人。
还为此人生下了两个孩子,1945年日本战败,陈瑶光的丈夫被发现是日本特务,身份暴露以后,此人就逃之夭夭,陈瑶光只能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时常需要母亲陈洁如接济。
后来陈瑶光又和陆久之结为夫妇,周安琪是陈瑶光的朋友,她知道陈瑶光的遭遇之后,非常的同情,周安琪又上汤恩伯秘书胡静如的妻子,她便介绍了汤恩伯的世交陆久之给陈瑶光。
1946年陈瑶光和陆久之结婚,陆久之本是汤恩伯部下,被汤恩伯任命为少将参议,其实陆久之是一名真正的红色特工。
但对于陆久之这个特殊身份,在国民党内部还是得到了照顾。
1961年陈瑶光和母亲陈洁如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居住,但陆久之则留在了大陆,1983年陆久之曾去香港探望妻子,之后就一直居住上海。2008年,106岁的陆久之老人因病去世,一位传奇的红色特工就此离开的人世。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养女谭祥的婚姻就比陈瑶光的婚姻幸福得多了,她嫁给了蒋介石眼中的红人陈诚。
1930年,谭廷闿病重,临终之前托付蒋介石和宋美龄,为谭祥选婿,作为养父母的蒋介石夫妇义不容辞。
经过一番的挑选,蒋介石选中了陈诚,陈诚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当时陈诚已经成家,1931年陈诚和自己的原配吴舜莲离婚,随即和谭祥结婚。
谭祥婚后非常贤惠,颇有大家闺秀之风,在陈诚遇到为难之时,曾多次出面向养父母求情,以让丈夫化险为夷,1948年陈诚任台湾省主席兼任警备总司令,后出任行政院长等。
在台湾可谓是位高权重,对于蒋介石的三个女婿,一个是日本特务,后返回日本,一个是红色特工,一直留在大陆,一个是他的心腹爱将,一直跟随左右。
可谓是人生大不同,各有各的命运。
蒋纬国年老时期亲口承认生父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密友戴季陶
近代中国涌现出来的众多政治人物当中,唯一能够和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争长短的,恐怕也只有浙江出身的蒋介石了。
比起毛主席,蒋介石身上中国传统思想作风的烙印要更为深厚,这也包括他的家庭生活。
就像中国古代时候的皇权政治,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毫无疑问地将会从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当中挑选一个人来继承,这就意味着,两人的关系成了中国现代版的“东宫“与“皇子“。
,大家都知道,这场竞争是蒋经国笑到了,而蒋纬国对这个结果的真正情绪,要到最终关头,才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展现在世人眼前。
虽说蒋经国和蒋纬国两人是名义上同父异母的兄弟,对于蒋氏父子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是正儿八经的蒋家正妻,而蒋纬国的“继母“姚冶诚,只能算是旧时代大户人家中的“妾“。
这还不算,蒋纬国年老时期亲口承认, 他的生父其实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密友戴季陶 。
也就是说,就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蒋经国乃是身份高贵的“嫡子“,而蒋纬国则是名份上要矮上一节的“庶子“——实际上不过是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他真正的兄弟,是戴季陶后来生下的戴安国。
那么蒋介石是否因为血浓于水,从而重视蒋经国、轻视蒋纬国呢?恰恰相反,在两人小时候,蒋纬国受到蒋介石的恩宠,要远远多于哥哥蒋经国。
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 是蒋介石老家奉化当地的大户人家,在蒋介石14岁那年被蒋毛两家做主包办嫁给蒋介石。毛福梅个性传统守旧,温柔内敛,这使得自小顽劣、喜于接受新潮思想的蒋介石很是看不上。
就连蒋经国的出世,也是蒋母王采玉趁着蒋介石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特意把老实巴交的媳妇带上探望,才有的结果。
在那之前,毛福梅已经因为在一次夫妻争吵时, 当腹挨了蒋介石一脚、失去了第一个孩子, 所以蒋经国其实是蒋介石真正的次子。
正是因为生母毛福梅的关系,再加上蒋介石渐渐忙于反清革命事业,回到老家的机会越来越少,连带着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蒋经国也不怎么关心。
自从蒋经国出生之后的10年间,都由生母毛福梅亲自抚养,远在外地的蒋介石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儿子,就他自己在一次送蒋经国母子回家的日记也坦承“妻子今日回里,于吾心实有疚,然夫妇之不如意,亦无可如何“。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蒋经国,养成了母亲那般温柔寡言的性格,但又继承了父亲的城府心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生父蒋介石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与此对应的是, 抚养蒋纬国成长的姚冶诚, 是当时远东第一名城大上海的交际花,生得明眸皓齿,面目娟美,皮肤白皙,修长适度,体态丰腴,是蒋介石在十里洋场费尽心思追到的名媛。
在宋美龄出现之前,蒋介石一直对姚冶诚倾注了一份真心,姚冶诚也一直追随蒋介石的革命事业,甚至掏出自己的积蓄为蒋介石助力。
也许是因为身体因素, 姚冶诚并没能生下属于自己的孩子 ,1920年,蒋介石把姚冶诚带回溪口老家的时候,也给她带来了一个孩子,也就是蒋纬国。
平心而论,姚冶诚虽然曾经交际关系复杂,心地十分善良,自从对蒋介石从一而终之后,她便将蒋纬国当作亲生儿子看待,这对并无血缘关系的母子之间也相处比较和谐。
比起容貌憨厚的蒋经国,蒋纬国不仅遗传了生父戴季陶的帅气外表,也遗传了他的聪慧天赋,再加上养母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这让蒋介石看起蒋纬国来,远比蒋经国顺眼 。
在蒋介石早期的日记中,关心蒋纬国的内容俯拾皆是,仅仅在蒋纬国三岁那年,蒋介石就在日记中留下了“纬儿狡慢,问训一次,事后心甚不忍,恋爱无已。““纬儿寒热未退,心甚忧 虑“。“涂染手股,股上起泡,心甚悲怜,而恨其母冶诚看顾不周也。移时稍瘥,心方安“。等等关切思念之语,此时蒋经国已经9岁,正是读书上学的年纪,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却没有多少篇幅记录对他的感情。
尽管蒋经国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但蒋介石在日记中却从来不提蒋纬国的身世之谜,言谈之间没有一丝把他当外人看待的迹象。
甚至在修族谱时,蒋介石还把蒋纬国作为自己这一脉的继承人,把蒋经国却过继到了夭折的弟弟名下。
幼年时期不同成长经历造成的隔阂,并没有在两人成年之后得到弥补。
蒋经国10岁那年被送到上海蒋介石处,终于能够跟随父亲生活一段时间,可惜6年之后,还处于青春期的他又被送到苏联留学去了,从此在那里待了12年之久,还找了一个俄罗斯妻子。
彼时的蒋经国, 毫无疑问是苏联用来要挟蒋介石的人质 ,谁知阴差阳错,也被蒋介石利用,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更加肆无忌惮苏联和共产国际并不认为蒋介石敢于真正和苏联决裂,因而对他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采取妥协的方针。
只是苦了远在异乡的蒋经国,只能忍受苏联低劣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压力,着实吃了不少苦头。
受到 社会 主义教育影响, 也是在当时形势所逼之下的尼古拉(蒋经国的俄文名字)曾经两度和蒋介石“决裂“。
若不如此,他很可能不是死于斯大林无情地肃反之下,就是倒在被流放到阿尔泰金矿做工的寒冬。
可惜俄国人的把戏做过了头,由于胁迫蒋经国写下侮辱蒋介石的信件当中,捏造蒋介石殴打母亲的情节,鼓吹苏联是中国独立的唯一指靠。
蒋经国内心却对苏联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无论是蒋经国还是其他中国人,都知道蒋介石事母至孝,决不敢做出任何侮辱母亲的行为。
蒋介石也没有把蒋经国的决裂信当一回事, 只是为了儿子平安欣慰不已 。
1937年,被苏联扣押12年的蒋经国终于回到南京,一见到父亲之面,他就跪下连磕三个响头,父子之间一切芥蒂,在一场抱头痛哭之后烟消云散。蒋介石对这个亲儿子的感情迅速升温,着力开始培养他作为继承人。
蒋经国在苏联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时候,蒋纬国却去了发达的德国留学,不仅衣食无忧,还养成了欧洲上流 社会 的“优雅“作风,接受最正统的普鲁士军事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成长后回国的蒋纬国, 是个不折不扣的顶层贵族公子 ,他食不厌细,衣不厌精,日常习惯十分欧化,着力享受最高品质的生活。
蒋经国则不重穿着、吃喝,他外出时,常常是夹克配西裤;饮食方面,外出经常是路边摊,在家则是几样百吃不厌的家常菜,如果有剩下的,下顿再吃。
虽然蒋介石在家庭感情上, 对两个儿子渐渐等量齐观,谁也不偏袒 ,到了继承自己政权、特别是在大陆统治行将崩溃的多事之秋,也不得不多加考虑。
偏偏早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之时,蒋纬国就带头接受下属赠送的上海别墅,让蒋介石提出“根除贪污“的行动立刻就失去了根基,尽管他深爱蒋纬国,也只好在大会上当众批评,要求他在当月必须将房产退回敌产处。
后来又在多次军事政治事件中, 蒋纬国展现的能力都比蒋经国落于下风 ,蒋介石正式决定了蒋经国的继承人身份,而蒋纬国则只能当一个被视为“御林军“的装甲兵司令。
1975年,蒋介石去世,蒋经国正式将台湾地区的大权全部接手。此时也到了检验他和蒋纬国之间“兄弟“情分的时刻。
其实早在1964年1月21日,就发生过台湾国民党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乘湖口基地主持例行战备检查时突然发表了演说、声称为了台湾的进步、挽救国民党外交形势,装甲兵部队应该挺身而出,前往台北“清君侧“的“湖口事件“。
不过不想没等他话说完 ,赵志华就已经被自己的手下抓了起来 。
当时蒋纬国已经当了10年的装甲兵总司令,装甲兵成了他势力范围,他人不敢染指,连蒋经国也从未到过装甲兵营区一步。装甲兵内部的人事关系、军官晋升,都是以蒋纬国为中心,赵志华本人则是蒋纬国的亲信。
蒋经国立即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大做文章,亲自指导针对全面清理装甲兵中、蒋纬国势力的整顿工作, 削去这个“弟弟“手里的所有军权 ,连蒋介石都没有给蒋纬国撑腰。
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长期搁置蒋纬国的上将军衔晋升事务,就是想要让蒋纬国以中将的军衔到期被强制退役,后来经过宋美龄的斡旋才将蒋纬国勉强晋升,从而得以保留军职待遇退休。
失去了蒋介石这个大靠山,蒋纬国对蒋经国强力压制束手无策,只能忍气吞声,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远离权力中心自保。
1988年,蒋经国去世, 受了这个哥哥10多年气的蒋纬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1994年,年老体弱的蒋纬国因病住院,面对前来探访的老友台湾中兴大学教授范光陵,他留下了八盘关于蒋家内幕的录音带。
1997年9月23日,蒋纬国刚刚去世,台湾的《商业周刊》便刊发范光陵的独家消息“蒋介石四五岁时曾经因为误坐火炉、烫伤下阴而失去生育能力““在蒋经国母亲受孕的时候,蒋介石正在日本读书“等等言论。
意思非常明显我蒋纬国固然不是第一家庭血统,你蒋经国也是个来历不明的“野种“!
经过史学家考证,毛福梅当时确实有和蒋介石见面怀孕的场合和时机,蒋纬国的“临终“,看来不过是对于蒋经国长期欺压的发泄罢了,毕竟此时蒋经国早已先他而去,再也不会对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做出什么反应。
他的这番言论,不过是为世人徒添一段口舌之争,让人感慨权力对于亲情的侵蚀。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