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识别的内容(理念识别的介绍)
理念识别的介绍
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就是企业经营的观念,我们也称之为指导思想。它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在发达的国家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企业的理念,并把它放在与技术革新同样重要的地位上,通过企业理念引发、调动全体员工的责任心,并以此来约束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从CIS战略来理解识别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统一性,二是独立性。
理念识别的词语解释
MI又称MIS,是英文Mind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形式。其具体涵义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存在价值、经营方式,以及生产经营的战略、宗旨、精神等。日本著名的百货商店银座松屋店曾将“顾客第一主义”作为其理念。麦当劳的企业理念是“时间、质量、服务、清洁、价值”。企业理念识别的实质,在于确立企业的自我,以区别于其它企业。
理念识别是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它不仅是一企业经营的宗旨与方针,还包括一种鲜明的文化价值观。对外它是企业识别的尺度,对内它是企业内在的凝聚力。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的建立,有赖于企业经营理念的确立。
以理念识别而言,如果企业领导与员工对企业的使命、制度、价值观等理念不一,就是缺乏统一性。二是独立性,也就是使每个企业的理念区别于其他企业,只有独立性才能达到识别的目的。,每个企业在确定企业理念时,不能千篇一律,而应体现出企业的个性,让广大消费者通过这种有个性的企业理念来认识企业。 那么,究竟什么是理念识别呢?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理念识别(MI)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而构建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而且我们认为, MI的概念应该永远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它随CIS战略的导入,将会不断融入我们国家自身的文化精髓,并适应我们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有中国民族工业特点的企业信息传播的识别理念 。
那么,企业理念识别的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呢?企业理念主要包括下面三个要素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使命)、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和企业的行为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我们可以看出理念识别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使命是企业的最高原则,由此决定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而经营理念又决定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准则,这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什么是企业理念识别(MI)、企业行为识别(BI)、企业视觉识别(VI)
企业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 是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从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
企业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 企业行为识别是指企业在内部协调和对外交往中应该有一种规范性准则。这种准则具体体现在全体员工上下一致的日常行为中。
企业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是企业所独有的一整套识别标志,它是企业理念的外在的、形象化的表现,理念特征是视觉特征的精神内涵。
这三个名词是从企业形象设计(CI)当中出来的。企业形象设计又称CI设计。CI.英语 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就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素质、经营方针、产品开发、商品流通等有关企业经营的所有因素。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英文“Corporate ldentity System“的中文翻译,简称CIS。CIS包括三部分,即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其中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VI表达出来。
「经营罗盘」——经营理念识别
什么是理念识别?
企业如何进行经营理念的识别呢?
理念识别是指企业通过制度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等方式,将企业的思想和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上下,传递于社会各界,使受众在理念上能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企业制度识别是理念识别的基础。
企业行为识别是企业理念的行为表现 ,包括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员工对内和对外的各种行为以及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
企业视觉识别设计是企业理念的视觉化, 通过企业形象广告、标识、商标、品牌、产品包装、企业内部环境布局和各种识别应用场景等方式向大众展示传播企业理念。
企业制度理念识别体现了我们做事的方式,企业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体现了我们所做的事。
下面将通过从 “企业的理念——每个人的理念,从每个人的理念——每个人的行动” 这一过程去探讨企业如何进行经营理念的识别。
企业的理念根据每个人的理念,就是让企业所有成员能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内化于心,这个过程需要个体理念与企业理念的契合,契合程度越高,过程越就越顺利。
对于企业经营理念,不同的是结构、工作环境以及理解水平等,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就于此,企业经营在传递的过程中,第一步是对其有更具体的描述和解读。
延长石油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 求实,诚信,奉献,责任。
而后在每条价值观下进行了相应的解释,这样的解释就能帮助员工快速理解企业价值观,要想传递的具体内涵。
求实 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科学求真;
诚信 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它是立身之本、经营之道;
奉献 付出与给予,将自己的智慧、汗水奉献他人;
责任 份内的职责、应尽的义务、多方位的担当。
星巴克始终践行以 伙伴、咖啡和顾客 为中心的理念,并将其价值观详细地表述为营造一种温暖而有归属感的文化,欣然接纳和欢迎每一个人。勇于挑战并打破常规,以创新方式实现公司与伙伴的共同成长。
在每个连接彼此的当下,我们专注投入、开诚相见、互尊互敬,对每件事都竭尽所能做得最好,敢于担当,这就是星巴克的价值观。
从企业理念到每个人的理念, 表述合适、解释明确是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让员工熟知,让外部的客户知晓。 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只是机械的将价值观用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员工,并要求员工要死记硬背,更有甚者通过卷面考试的形式进行价值观考核。
这种填鸭式的培训和考试取得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让员工理解企业价值观是需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去进行有效传递的,也是需要员工花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吸收的。
囿于形式的价值观考核和培训无疑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现实中让内部员工熟知企业理念的方式有很多
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官方传播和非官方传播,比如员工培训、会议传达、内部新闻、小团体传播、小道消息传播、故事传播等等。
培训是每家企业都会采用的方式,但许多企业的价值观培训仅仅是一个形式。
很多员工在应付完考核之后,价值观也就抛之脑后,以至于多数基层员工,甚至中高层都说不清楚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成功的企业都很注重对员工核心价值观的持续输入。
比如IBM在新进员工的培训中就包括了公司的经营哲学,公司的历史及传统等系列谈公司价值观的课程;在华为全球化的培训体系中,对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是每一场培训都不会落下的。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苹果公司为了践行创新是灵魂的文化而创立了研究员计划;
松下电器有完整的松下精神教育训练,以保证其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阿里巴巴的入职培训主要着重于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些内容也定期会在老员工的培训中强调以保证维持企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