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玉简历及个人资料二十四节气(谁知道小香的资料)
谁知道小香的资料
是不是小香玉啊,,原名陈百玲,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孙女,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表演艺术家,全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山西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优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考入郑州市戏曲学校,1980年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豫剧团。1985年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1987年毕业任河南省豫剧团团长。代表作有《白蛇传》、《五女拜寿》、《花木兰》等优秀作品。创办“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培养豫剧人才。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有《鸡犬不宁》 (2006) 、《鸳鸯戏水》(1988) 《田桂香》等。
【获得荣誉】
1988年荣获全国豫剧大赛“香玉杯艺术奖”第一名。1988年荣获全国电视大奖赛青年组最佳演员奖第一名。1992年荣获全国戏曲“梅花奖”。1993年7月荣获山西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小香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常香玉》荣获“五个一工程奖”。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获全国“希望工程贡献奖”。2000年在国际奖中荣获第二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在此奖项中为最年轻的获奖者。
【创办学校】
1995年,小香玉毅然离开奶奶“常香玉”的“怀抱”,离开河南这个诞生豫剧艺术的故乡,来到了山西,她把传统豫剧的芬芳播向三晋大地;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有艺术天赋的“山里娃”和农村孤儿的艺术学校——“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个免费学习艺术的殿堂。学员分别来自山西、陕西、河南、湖南、安徽等地,校址设在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太原晋祠一侧的晋源镇。从这里,山里娃走上舞台,走上电视,走上荧幕,走向了北京……
小香玉艺术学校成立8年来成绩也是不小的。第一次上电视是在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兰杯”我最喜欢的春节颁奖晚会上演出《大喜临门》,随后在浙江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1998年正月十五晚会、中央电视台1997、1998春节联欢晚会,四次荣获“春兰杯”、“伊利杯”的三个三等奖和一个一等奖,创下了一个单位在春节晚会上夺得两块大奖的纪录。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该校学生表演的《过年我当家》,打破了18年来春节晚会的节目样式,并荣获二等奖。在电影《背起爸爸上学》中饰演男一号的男孩子赵强就是来自于“小香玉艺术学校”。
【童年轶事】
大家看到小香玉为了她的学校那么辛苦,也是那么的吃苦耐劳,其实,在小香玉自己上学的时候,可是大家眼里的“娇娇少女”呢。
小香玉在艺术学校上学时被老师说成是“娇娇二气”(骄傲、娇气),可能也是由于自己是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的孙女,从小就自己觉得高人一等,就给大家一种“骄傲”的姿态。
“赖皮”
小香玉上学那会儿,是班上年纪最小的,自己好像也是有点“来头”的学生,所以也就“倚小卖小”。据她的同学张洁说,她们在宿舍说好大家一人一天轮流洗袜子,别人都洗了,但轮到小香玉洗的那天,她就是赖皮不肯洗。说她赖皮,她的同学还揭露了一件事情,因为都是北方人,有周末包饺子的习惯,有一次,包猪肉白菜饺子,小香玉负责做饺子陷儿,因为少放了盐,大家都说不好吃,都责怪她,她就搬出自己的奶奶“常香玉”,说是,奶奶说吃淡的对嗓子好,结果,大家也就无奈的“保护”嗓子了。
“调皮”
在艺术学校上学的时候,老师让练小翻,小香玉觉得男生才有必要练,就每到这个时候就说要上厕所,等她“上完”厕所刚好就练完小翻了。小香玉这时候还自己揭自己短,说有一次,老师让上顶十分钟,小香玉就趁老师不注意把脚放在窗台上,练完了十分钟还故意不下来,结果,老师特生气。
“天赋”
常香玉大师的后代,有点儿天赋也是自然的。老同学王杰说,原来班上有一个同学身板特别硬,经常练功时听到“嘣”一声,就知道出事了,就得赶紧去医院了,大家练功,特别是柔韧性的练习,都是十分痛苦的,而小香玉就没有这些烦恼,好像天生就是练功的好材料。说到天赋,小香玉很小就能上台表演了,小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排《断桥》的时候还在台上尿裤子了。
“大方”
说小香玉上学的时候,不但在经济大方,经常帮同学们买西瓜、买吃的,在做人方面,小香玉也是很大方的。和哪个同学闹别扭了,都是小香玉主动去和好,有时候周末回家,回来后别人把她的床弄脏了,她也不生气,依然地自己笑眯眯地把床弄干净。
“受气包”
据小香玉说,原来,小香玉上学的时候比较要强,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去练功房抢地方练功了,有的同学自己起不来,可是又嫉妒,就声称谁再那么早起来就弄死一个。
据说,有一次,有两个女孩要整一个男生,就等那个男孩从楼梯经过的时候把一个发了霉的西瓜皮扣在那个男孩的头上,等那个倒霉的男孩一抬头,小香玉正好经过这里,就认为是小香玉干的,告到老师那里,小香玉为了不出卖同学,只要自己顶住,挨了老师一顿批评。
小香玉因为不跟人家计较,有时候连小自己两岁的小同学都敢打她,要不是经常有同学张洁相救,小香玉还真是要吃不少苦头。
小香玉那里人
小香玉原名陈百玲,出生在河南郑州的一个豫剧世家。六岁开始跟爸妈住进河南豫剧团的家属院,天天受到艺术的熏陶,就稀里糊涂地爱上了这一行。
十岁时,她瞒着家人偷偷考上了河南省艺术学校,但遭到家里人的激烈反对。
陈百玲说“除了奶奶,爸妈也都是搞艺术的,文革期间他们这些搞艺术的都被整怕了,他们刚被收拾完,不想孩子再去挨收拾,所以骂我神经病。尤其是奶奶,反对得最厉害,那时候她在家里说话最有分量,她希望我好好上学,学一门混饭吃的技术,当医生。第二年,我又悄悄考上了郑州艺术学校,他们就没有再阻拦,直到我成名了,才接受这个现实。”
1982年,17岁的陈百玲因出演《花木兰》一夜成名。
陈百玲说“《花木兰》之所以能火,主题是巾帼英雄,故事很好,现在美国好莱坞不还翻拍成动画片了;里面加了很多很好的音乐,又有了奶奶的心血,所以流传到现在。在奶奶的唱腔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段,我就这一段唱得最好。”
市委书记出面 陈百玲改名“小香玉”
常香玉夫妇发现陈百玲是一个唱豫剧的好苗子,于是要为陈百玲正式改名为“小香玉”,可是当时的陈百玲却十分不愿意“我可不高兴了,我觉得陈百玲已经成名了,小香玉又没姓这叫什么呀?”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大树的阴影也很大。陈百玲不想呆在大师的阴影之下,而让自己的演艺生涯变得那么艰辛。
但当时郑州市市委书记,都开始出来做工作。常派唱腔的传承,各方面的期待,使得陈百玲还是接受了“小香玉”这个艺名,成为大师的亲传弟子。
跳墙逃跑的“小香玉”
改名“小香玉”后,常香玉为了更好的教导培训,就跟陈百玲家人商量,把她接到自己家来住着。
大师口传身授,可那时候的小香玉却收不住心。“她不行,她到那儿她呆不住。她夜里跳墙跑两回,夜里跳墙走了。”
但大师并没有放弃,这么好的苗子,她急切的希望能够继承她的演艺事业。对孙女的每部戏,常香玉都会提意见。
“小香玉”说“奶奶对我的每个作品,都是毛病和问题若干,但满意是主要的。包括我后来办学校后,搞了很多很现代、很酷的作品,她都给予肯定,就是认为节奏有点太快,看不清,可能跟年龄有关系。她从不当面夸我,总是问我尾巴是不是压住了,可别让它翘起来。”
在大师的密切指导下,随着《白蛇传》、《五女拜寿》等一系列优秀剧目的推出,小香玉的名气越来越大,演艺事业如日中天。
可这时候,事情又发生了转变,常香玉老人的期望,再一次陷入危机。
“小香玉”终于放弃
1994年,小香玉把自己的几十万积蓄拿出来,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希望艺术学校,第一批招收的是全免费的穷孩子。过程中的艰辛让她始料未及,苦与累的时候,小香玉也想过放弃,但放弃的又想把事做好,所以一直很矛盾。
小香玉办学校的事情,常香玉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了豫剧的发展,常香玉甚至抱病跑到陕西去帮助她,给她讲话,帮她做工作,给她争取各个部门的援助。
但陈百玲却慢慢发生了改变。她说“2004年8月份,孩子们全都毕业了,我也有时间考虑转型了,学校是继续办下去,还是搞成一个艺术团,在舞台上多做一些观众喜欢的作品?在戏剧界小香玉是最年轻的,但在社会上,都快被淘汰了,老脸不能看了,赶紧再做点作品就收摊呗。”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陈百玲认为豫剧戏剧以后没有什么大的希望,“她就不学了,她就不演了,她就不干了。”
常香玉失望之极,2004年5月中旬,正在河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人,决定用一种方式挽回曾经的决定。她委托律师,立下遗嘱,发表了收回“小香玉”艺名的声明。
常香玉和小香玉是什么关系
常香玉和小香玉是祖孙关系 。
小香玉常香玉的继孙女,是小香玉上学的时候,是一个“娇娇少女”。小香玉在艺术学校上学时被老师说成是“骄娇二气”(骄傲、娇气),由于小香玉是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的继孙女,所以给人一种“骄傲”的姿态。
小香玉上学那会儿,跟室友们说好大家一人一天轮流洗袜子,但轮到小香玉洗的那天,小香玉依仗自己是年龄最小的就是赖皮不肯洗。小香玉做饺子馅儿少放了盐,大家都说不好吃,都责怪她,她就搬出自己的奶奶“常香玉”,说是,奶奶说吃淡的对嗓子好。
练功时期,小香玉柔韧度特别好。大家都很刻苦练习,而小香玉柔韧度确是小香玉的‘天赋’。
扩展资料
艺术特色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规范精到,富有一种阳刚之气。
《白蛇传·断桥》中“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唱段里,用的河北梆子的音调;《拷红》中“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唱段里,用的京韵大鼓的音调;《李双双》中“我盼你早回来同叙家常”唱段里,用的歌曲五哥放羊的音调;豫剧清唱《攻关》中用的劳动号子音调等等。
常小玉和小香玉什么关系
常小玉是常香玉的女儿,小香玉是常香玉的继孙女,所以是姑侄关系。
常小玉,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大女儿,自幼即随其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习艺。 。1962年曾拜著名豫剧武生曹彦章为师,学习了他那被称为“三功”(腿功、眼功、翎功)“一绝”(窜椅子)的拿手戏《黄鹤楼》。
陈百玲,艺名小香玉,出身梨园世家,为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继孙女,1965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市。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豫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文艺人才研究学会会员,郑州大学中文系艺术顾问。
由此可见是姑侄关系。
扩展资料
“小香玉”陈百玲作为常香玉的孙女为何被奶奶立遗嘱收回艺名。
在2004年6月1日上午7时,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河南郑州逝世,享年81岁。常香玉一生培养了近百名弟子,但直到她临终之前也没有她亲自承认的继承人。
在常香玉的追悼会上,大家第一次见到了小香玉,此时她的并没有成为媒体追逐的中心,而在随后遗体告别的人群中,人们发现她已经悄悄走了。
小香玉这个艺名对她已经名不副实我决定从今日起,收回对陈百玲对小香玉这个艺名的继承权和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