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艺写真照(跟着阳光跳舞的主演简介)
跟着阳光跳舞的主演简介
女,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1966年1月14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在高等学府深造八年,具有全面的舞蹈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出色的表演技艺,对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间舞的语汇十分精通,运用自如。沈培艺的舞蹈艺术强调由意念发至气韵带动肢体,人物塑造含蓄深邃,高洁刚骨;艺术表达不露圭角,浑然天成。其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俪人行》、《女》、《玉骨》、《易安心事》、舞蹈诗剧《梦里落花》等,侧重对女性生命的关照和思考,体现出女性艺术家的悲悯和温厚的情怀,充分展现其深厚的舞蹈表演艺术功力和卓尔不凡的艺术才情,是集表、导、授、文于一体的杰出艺术家。
2011年4月,担任湖南卫视《舞动奇迹第三季》的舞蹈评委。
2011年,担任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单、双、三评委。
2012年9月1日,由我国著名舞蹈家沈培艺发起,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培艺艺术基金”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启动仪式。
2013年至2014年,在湖南卫视的《奇舞飞扬》中担任评委,其专业和认真的态度一度引起争议,但经过争论最终把什么是真正美的舞蹈力量更多地剖析给广大百姓,提升了社会大众对舞蹈美的欣赏力。
女,天津人,国家一级演员,舞蹈家,编舞,制作人。迄今为止从艺23年,6岁习舞,9岁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六年后保送本科,目前工作于北京舞蹈学院,2009年取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代表作《扇舞丹青》《墨韵》《舞之武》《草原记忆》《乡村爱情》《推拿》《仲夏夜之梦》,制作“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艺术系列精品演出,曾多次代表中国舞蹈艺术赴海外进行艺术交流、表演,“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五季《生长》将于2014年进行世界首轮巡演。
王亚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国青年舞蹈家和舞蹈编导。她领导其位于北京的舞蹈工作室“亚彬舞影工作室”,出品“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舞蹈专场,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高水平的舞蹈创作和演出。
王亚彬是一位真正本土培养,追求艺术的舞蹈家,她正在用毕生来探寻和表达舞蹈艺术。
2003年第七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领衔主演作品《狮舞东方》;与张艺谋导演合作担当电影《十面埋伏》舞蹈设计及舞蹈工作;触电《跟着阳光跳舞》;
2004年第十一届文化部“文华奖”评选“新剧目奖”,拍摄电视剧《军中红舞鞋》;
2005年为宇多田光中国单曲拍摄出任舞蹈设计;拍摄电视剧《乡村爱情1》;
200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领衔主演作品《行云流水》,并荣获“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三等奖;拍摄电视剧《乡村爱情2》;
2008年央视春晚担任领舞《飞向春天》;
2009年7月取得北京电影学院影视表演创作方向硕士学位,同年创建亚彬舞影工作室,制作“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一季《与你共舞》;央视春晚担任领舞《中华大团圆》;
2009年王亚彬还在主持界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和侯耀华,储智博等老师们主持了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节目《非常接触》,采访的嘉宾包括在篮球界有着卓越成就的郑海霞和中国围棋界的领军人物聂卫平等。
2011年制作“亚彬她的朋友们”第三季《守望》;担当央视舞蹈大赛评委;
2012年拍摄电视剧《推拿》,出演敢爱敢恨的女性推拿师金嫣。
2013年“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五季《生长》在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的舞台上进行令人瞩目的世界首演。
周扬,1985年6月6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舞者。
1999年,周扬参加全国舞蹈比赛获得第二名;随后,周扬考入北京电影学院。2003年,周扬出演了个人首部影视剧《跟着阳光跳舞》。2004年,周扬入选奥运宝贝并参加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演出。2011年,周扬凭借在电影《夏日乐悠悠》中的表现获得第七届中美电影节上最佳新人奖。
赵柯(Karina Zhao),1983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国家艺术体操一级运动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2003年,赵柯因出演励志剧《跟着阳光跳舞》而正式出道演艺圈。2005年,赵柯出演了清宫剧《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2007年,赵柯出演了商战剧《岁月风云》。2010年,赵柯凭借出演史诗剧《三国》中的小乔而获得搜狐夏季电视剧盛典最佳女新人奖。
舞蹈家沈培艺的老公叫什么
叫汪小明,男,博士,教授。1978年6月生,江西玉山人。先后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基础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常微分方程周期解。Aubry-Mather理论及其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变分法及其在非线性椭圆方程中的应用。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沈培艺在高等学府深造八年,具有全面的舞蹈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出色的表演技艺,对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间舞的语汇十分精通,运用自如。沈培艺的舞蹈艺术强调由意念发至气韵带动肢体,人物塑造含蓄深邃,高洁刚骨;
艺术表达不露圭角,浑然天成。沈培艺的舞蹈艺术强调由意念发至气韵带动肢体,人物塑造含蓄深邃,高洁刚骨;艺术表达不露圭角,浑然天成。
其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俪人行》、《女》、《玉骨》、《易安心事》、舞蹈诗剧《梦里落花》等,侧重对女性生命的关照和思考,体现出女性艺术家的悲悯和温厚的情怀,充分展现其深厚的舞蹈表演艺术功力和卓尔不凡的艺术才情,是集表、导、授、文于一体的杰出艺术家。
新时期以来,舞蹈的多元化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广泛开展舞蹈比赛
五六十年代的会演形式,80年代演变为比赛评奖活动。如1980年、1986年、1995年3届全国舞蹈比赛,1986年解放军全军第一届舞蹈比赛和1977年、1987年、1994年的第四、五、六届全军文艺会演的评奖,与1996年的舞蹈录相评奖;1990年底的少数民族舞蹈比赛,1986年、1992年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1985年、1988年、1991年、1994年、1997年的5届全国艺术院校的“桃李杯”舞蹈比赛;1985年、1987年的两届全国芭蕾舞比赛,以及群众业余舞蹈比赛、少儿舞蹈创作比赛,地区性、行业性的会演评奖,和自1987年起到1997年举行的5届中国艺术节,还有各地区定期的、专题性的、文贸结合的艺术活动,都为舞蹈的新创作新人才的涌现,提供了大好时机。
二、举办个人舞蹈晚会
1980年陈爱莲首开中国舞蹈家举办个人晚会后,崔美善、孙玳璋、赵青、刀美兰、资华筠、姚珠珠、王堃等老一代舞蹈家以及杨丽萍、周洁、胡嘉禄、李晓筠、陈惠芬、张润华、张平、宋庆吉、周桂薪、李忠梅、丁洁、马家钦、徐秋萍等青年舞蹈家相继推出了个人舞蹈晚会。,1987年举办了贾作光舞蹈艺术50周年纪念活动、1990年举行了陈翘从舞40周年的纪念演出活动。此后敖登格日乐、沈培艺、卓玛、瑜玮、沙呷阿依、迪里娜尔、李玉兰等30余位举办了一系列的个人舞蹈晚会,展示了各舞蹈家不同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中国舞蹈家们的成熟,也标志着当代中华舞蹈文化发展的高度。
三、中国现代舞的崛起
中国新舞蹈的先驱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都是从现代舞的学习与创作起步的,但因现代舞当时难以被群众接受,很难得到发展。于是,他们转而投入到了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民族舞蹈的创作中。5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与过分强调民族特色等原因,西方现代舞被视为异端而遭到排斥。60年代,自美国学习现代舞归来的郭明达,难有用武之地,直到80年代初他才开始传播现代舞的系统理论,对中国现代舞的兴起起到了催生的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华超的《希望》的问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随后,王连城又自美国归来,对现代舞的技法有了更多具体的传播。而上海的胡嘉禄经过顽强的创作实践,走出了自己的中国现代舞之路,创作出了一批形式感比较鲜明的现代舞作品。,阮少铭、谢南的《命运》、王玫的《潮汐》等优秀的现代舞的出现,使现代舞开始能有较多的人接受。1987年,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班成立,3年后,一批现代舞作品集中涌现,其毕业生秦立明、乔扬在1990年巴黎国际现代舞比赛中,以《太极印象》与《传音》的创演,获得双人舞头奖。这是借鉴西方现代舞发展中国现代舞的一条渠道。其实,中国现代舞还有一条自在的渠道,就是中国一向强调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本身,即孕育着中国现代舞必然的降生。反映新的生活与思想必然要有新的舞蹈观念和新的舞蹈语汇的创造,于是《海浪》、《无声的歌》、《黄河魂》、《我心中的钗头凤》、《蒙东》等一批非古典、非民族民间、又非西方现代舞风格的中国式的现代舞脱颖而出。
四、活跃的部队舞蹈创作
中国有3支舞蹈大军,一支是从中央到省、市、自治区一直到地区、县的舞蹈团体;一支是广大群众即各行各业职工业余的社会舞蹈活动大军;还有一支主力大军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和各大军区的40个专业歌舞团队以及千余名舞者。部队舞蹈创作一贯具有战斗性、时代感、创造性强的特点,从创作的思想、作品到编导,演员的素质常常走在当代舞蹈发展的前列。自《进军舞》始,五六十年代的《藏民骑兵队》、《飞夺泸定桥》、《艰苦岁月》、《狼牙山》、《洗衣歌》、《丰收歌》等舞已风行全国;70年代末的《割不断的琴弦》、《刑场婚礼》又开部队舞蹈新风;80年代,部队舞蹈创作有了更广阔的题材,更多样的形式,更多的优秀人才。如《金山战鼓》、《敦煌彩塑》、《昭君出塞》等古典舞;《希望》、《囚歌》、《黄河魂》等现代舞;《再见吧!妈妈》、《八女投江》、《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小小水兵》、《士兵》、《女兵》、《传》、《儿啊儿》等军事题材的部队舞蹈;《摊煎饼的小嫚》、《希望在田野》等民间舞;《海燕》、《小溪、江河、大海》、《采蘑菇》等新创舞蹈佳作,都出自于部队的编演。
五、舞蹈的系列化发展
80年代,顺应世界性高度综合化、系统化的发展时尚,舞蹈也自然地以系列化的创作显示了它整体的力度。除个人舞蹈系列化的组合编演外,先有《仿唐乐舞》、《唐长安乐舞》、《编钟乐舞》、《九歌》4大乐舞,后有《清宫盛世行》、《汉风》和《萧韶乐舞》、《铜鼓乐舞》、《云门大卷》。各地风情性系列歌舞亦源源推出,如广西的《右江风情》,湖南怀化的《五溪风情》、四川的《巴蜀歌舞》、涪陵的《鬼国风情》等,,云南的《爱的足迹》、上海的《金舞银饰》等专题性歌舞也随之上演。90年代始,几乎台台歌舞皆呈专题性系列,如江西的《赣江情》、湖南的《三湘杜鹃红》、贵州的《山之舞》、宁夏的《九州新月》、黑龙江的《黑土地》、云南的《红土情》、重庆的《我们的山歌唱不完》等等。而1987年山西的《黄河儿女情》与继之创演的《黄河一方土》,及1992年云南精心组台演出的《跳云南》,更有力地将新时期的当代民族民间舞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六、学院派舞蹈的兴起
1978年,在1954年开办的北京舞蹈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北京舞蹈学院,该院随即成为中华当代高等舞蹈教育的重要基地。它那经过科学规范的各种舞蹈教材和一流的院址校舍,常令参观的各国同行们惊异不已;它拥有强大的教师阵容,并广聘各国的专家授课,培养出了一批批从事表演、编导与教育工作的舞蹈专业人才。他们通过艰苦的创作演出实践,推出了一批批学院派富有创造性的优秀舞蹈剧目,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影响。中国学院派舞蹈,是在不断地融汇古今中外成果的过程中,规范形成体系,又在规范形成体系的基础上再不断吸收、融汇、发展、完善。,它没有刻板性,而是既具有科学规范性,讲究技艺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有敢想敢创的激情,锐意求新的精神,显示着青春的朝气,艺术的灵气和生命的活力。前期曾创作出了《春江花月夜》、《宝莲灯》、《鱼美人》等名作;80年代又出现了《木兰归》、《新婚别》、《江河水》、《残春》、《蒙东》、《黄河》等优秀新舞。范东凯、张建民编导的《长城》更以其凝炼有序的编舞,雄伟悲壮的气势,震撼着人心;张继刚通过《俺从黄河来》、《好大的风》、《黄土黄》、《献给俺爹娘》等系列舞蹈,走出了90年代民间舞发展的新路;而《山河祭》、《无字碑》、《秦始皇》等舞剧创作,则显示了当代中国第四代舞蹈编导对舞剧交响化与新风格新形式的新探求。,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为少数民族和部队培养出了一批批高精尖的舞蹈人才。在新时期的舞蹈创作中,这两个学院的毕业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虽然他们的风格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系统,规范性的表演,精心独创、刻意求新的创造精神,为提高当代舞蹈的文化层次,做出了他们的贡献。
七、歌舞晚会电视转播频繁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歌舞晚会的剧场公演越来越少,纪念性的庆典活动与节日晚会越演越盛,节庆晚会少不了歌舞,电视也会经常转播,电视台歌舞晚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已成为全球华人盛大的艺术节,歌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台的春节歌舞晚会、文化部的歌舞晚会专场,以及部队、民政部的春节军民双拥晚会也已在每年必办必播之列;还有各省、市以至地区也必组织单独的或联合的春节晚会。,每年的国庆节、八一建军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等,以及北京、长春、上海、四川等地的电影、电视节的开幕式,各种颁奖晚会,各种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等等都有大型的演出晚会,也都少不了歌与舞。,歌中舞的作用越来越大,即使杂技与小品中也越来越多的注入了舞的成分,舞蹈把欢乐与美带给了人们,一些晚会也越来越把歌舞做为它的基础选择。
八、旅游歌舞方兴未艾
现代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已成为了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旅游业也已经发展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国各地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旅游歌舞也随之兴起。在一些星级饭店、宾馆及剧场中,有招待游客的歌舞表演,如西安人民剧场经常有陕西省歌舞剧院或西安市歌舞团的古乐舞表演,北京歌舞团在北京宾馆剧场的清宫舞演出,曲阜孔庙中的《祭孔乐舞》、《箫韶乐舞》表演……,进入90年代以来,各地不断兴建了一批人造景观,如深圳继建起锦绣中华微缩景观、民俗文化村之后,1994年又建成世界之窗,还有北京的大观园、世界公园、曲阜的六艺城、昆明的民族村、珠海的圆明新园等等。这些人造景观中大都有相应的歌舞表演。90年代,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兴建的各种类型的旅游景点中,旅游歌舞表演活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而深圳民俗文化村的大游行及民族歌舞演出,世界之窗所属的五洲艺术团将剧场与广场结合的大型歌舞表演,为中华旅游歌舞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古典舞学科多年来培养了一代代的舞蹈表演人才.请列举十十位优秀舞蹈演员以及他们的表演的作品
1、资华筠——1936年出生,著名舞蹈理论家、表演艺术家。195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毕业后任中央 歌舞团主要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等。代表作《飞天》、《白孔雀》、《长虹颂》等。所表演《飞天》获第五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铜奖。善于表演中外多种风格民族民间舞,表演风格端庄、典雅、重神韵,富于艺术的造型美和意境美。80年代后从事舞蹈理论的研究,出版《舞蹈生态学导论》、《舞蹈和我》、《舞艺舞理》等学术专著与散文集。
2、黄豆豆——中国跳舞跳得最男人的舞蹈者。1977年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为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国家特殊津贴)。中华全国青联委员、上海市青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青年文联副会长、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学生艺术团顾问。 既热情丰满富有想象力,又挥洒自如,轻盈大度,有灵活的内在韵律感又富有独特的艺术想象力.他的成名之作《醉鼓》及《秦俑魂》,《苏武》等充分显示出他艺术表演的功力,是他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在出国演出期间,他以高超的技艺,为祖国争得了极大荣誉.在国内各类重大比赛中,技压群芳屡建功勋.
3、王亚彬——中国舞蹈界新生代青年舞蹈家、多栖演员,六岁习舞,九岁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六年后保送本科,目前工作于北京舞蹈学院,为北京电影学院在读研究生。因做章子怡替身而莫名其妙地“出名”,真正让她走进观众心里的,却是赵本山的《乡村爱情》。《对弈》《扇舞丹青》、《大唐贵妃》、《烟雨西泠》、《行云流水》、《中国结》、《木兰归》、《剑舞·飞雪》、《飞天》、《春江花月夜》、《萋萋长亭》 舞剧《玉鸟》饰剧中女主角“玉” 舞剧《葬花魂》饰剧中女主角“黛玉魂”。
4、
沈培艺,1966年1月14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内地舞蹈表演艺术家。
1986年,沈培艺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1988年,评为国家一级演员。1989年进入总政歌舞团舞蹈队。2005年,担任全国舞蹈比赛“荷花杯“古典舞组评委。2006年,成立“培艺舞蹈工作室“。2008年2月担当首届国际芭蕾艺术周中“中国·国际民族民间现代舞蹈荟萃“ “中国“部分的艺术顾问。 2010年,沈培艺以编剧、撰稿、导演、编舞以及主演集于一身,独立创作完成一部集文学、舞蹈、戏剧、绘画、音乐为一体的舞蹈诗《梦里落花》 。2011年4月,担任湖南卫视《舞动奇迹第三季》的舞蹈评委。2012年9月1日,沈培艺发起“培艺艺术基金“,并担任此基金艺术总监及专家委员会主任。 2013年沈培艺做客《艺术人生》。 2014年担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系主任 。2016年11月5日,由沈培艺独立编剧、导演、编舞的原创舞剧《香魂·乡魂》在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上首度公演。
5、
唐诗逸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首席舞者,桃李杯、荷花奖、CCTV舞蹈大赛等国内重大舞蹈比赛的桂冠被她包揽。
毕业至今担任国内多部大型舞剧女主角,代表作《水月洛神》、《孔子》、《丝海梦寻》等。2015年在央视主办的《中美舞林争霸》中获得冠军“Super Dancer“称号 。
2018年,获得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 。
6、
朱洁静 ,1985年10月3日出生于浙江,毕业于上海市舞蹈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现任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首席、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近年来,在舞剧《野斑马》《霸王别姬》《天边的红云》《舞台姐妹》 《王羲之》《一起跳舞吧》《朱鹮》 等诸多原创舞蹈大戏中担任女一号的重要角色。经过多年的舞台锻炼及众多舞坛名家的精心指点,在国内各大舞蹈比赛中屡获佳绩,成就了现在独具朱洁静风格特色的舞蹈形态,出色的表演得到了业内专家人士的认可。
2018年4月28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