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的励志故事(有哪些篮球明星的励志故事)
有哪些篮球明星的励志故事
现如今,各种体育运动比比皆是,对于篮球明星,在球星云集的时代,他们是怎样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篮球明星的励志故事篇,欢迎大家阅读!
篮球明星的励志故事篇1姚明
姚明
2003年他赚到1.2亿元;2004年和2005年保持在1.5亿元;2006年涨到1.7亿元;2007年继续膨胀,是2.6亿元;2008年更不得了,达到387亿元;2009年持续坚挺,是3.57亿元;2010年和2011年分别是2.5亿元和2.2亿元。9年下来,累计赚到20多亿元。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他爱好广泛。
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
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
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
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
下巴66针脚上钢钉28枚
姚明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是出了名的。2005年卡塔尔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击败最强的黎巴嫩之后,已经基本确定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这场关键的硬仗之后,主教练尤纳斯安排全体队员休息调整,比赛刚打完没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训练场,无论队员还是队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奇地询问。“训练呀!按照计划,我应该还有一节训练课。国家队的比赛完了,还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说。
就是在这次亚锦赛之前,姚明在即将从NBA回国时左脚上起了一个血泡,为了防止发炎,火箭队队医帮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这样,姚明在回到国内的第二天便走进了力量房。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颇为感慨,觉得像姚明这样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几天,但姚明没有这么做。
卡塔尔亚锦赛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在与黎巴嫩的小组赛上,双方打得火药味十足,第二节比赛开始没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对方一名球员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时候,姚明只是用一块创可贴简单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场。赛后组委会医生为姚明缝了4针,国家队队医杜文亮认为处理得不够好,又重新给姚明缝了一次。当时姚明告诉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这次已经被缝过66针了。一个下巴前前后后被缝66针,即便经历丰富的国家队队医也从未见到过。
,最终逼迫姚明退役的伤还在脚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过一次聊天,姚明问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脚底骨有多少块,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块。然后姚明告诉他,自己的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块脚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钢钉。这个数字同样让杜大夫大感吃惊,多年以来,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钢板和钢钉在赛场上浴血奋战的,这样的职业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钦佩!
篮球明星的励志故事篇2科比
科比
我叫科比.布莱恩特,出生于1978年8月23日。当时我的父亲乔.布莱恩特还在费城76人队打球。
在美国有句俗语“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球员,你就得找对父母亲。”虽然我的父亲会把他的宝贝儿子叫作牛排,但他的确是一个天赋很高的篮球运动员。德尔哈里斯,我在湖人队的第一位教练,曾说“乔可以做出任何动作,他的传球技术在全联盟仅逊色于‘魔术师’,但他生来应该在禁区里谋食,而不是去打控球后卫。” 但没有哪支球队愿意接受他那种纯表演性的篮球风格。为了养家糊口,于是我们全家搬到了意大利。
从我会走路开始,篮球就是我唯一喜欢的运动。我总是会在脑海中幻想出不同的敌手,然后想尽办法去突破这些敌人的防守。到了意大利,没有小朋友陪我玩,篮球更成了我童年时最大的乐趣。因为足球才是意大利人的最爱,所有的小孩都热衷于足球。唉,蠢笨的家伙,还有什么能比篮球更吸引人呢?
我是从意大利上小学的,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讲英语,而我对意大利语根本不懂。在意大利的头几个月,我只是呆呆地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的教鞭挥来挥去。第一年之后,我便能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了。
不到10岁,我就和父亲开始了一对一的练习。我的球技在父亲的指导下进步很快,渐渐父亲已不是我的对手了。我常常看大洋彼岸传送过来的NBA球赛节目,卧室里贴满了乔丹、伯德和“魔术师”的海报。我觉得他们在球场上玩出的魔术自己也能做到。我需要更高的挑战,需要到篮球的最高圣殿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切都要回到美国才能得到证实。
1991年,我们全家搬回了美国。我和姐姐就读于劳尔梅里恩中学。在这里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异乡的孤独。在没有同伴的学校里,我将绝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球场上。
入校不久,我就开始参加校篮球队训练,随学校二队打球。可刚开始时,我连队友们在场上呼喊的一些俚语都听不懂,很难和别人形成默契配合。虽然我能够轻松地突破对手的防守,可我找不到传球对象。我常常会从后场带球,穿越整个球场,突破所有对手得分。这使13岁的我在球场上显得特别抢眼。这吸引了校队教练格雷格·道纳的注意。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校篮球队的学生们都放学了,空旷的球场上洒满了阳光。我正一个人在运球上篮,忽然看见道纳信步走到场边。
“嘿,科比,你在和谁斗牛呢?”
“你好,教练,我在和‘影子敌人’决斗。”我擦擦汗,略带羞涩地回答道。
“影子敌人”激起了道纳的兴趣,他走上场去,对我说“好吧,我现在就是你真正的敌人,让我们来一场真正的斗牛吧!输的今晚请客。”
我笑了,从来还没人能打败我呢。道纳在中圈附近贴住我的上身,可我腰部突然向右扭,然后向左横跨两步,马上突破直奔篮下。
道纳答应请我吃东西。我想了想,说“通心粉和馅饼。”
自从我成为校队主力后,我发誓要让劳尔梅里恩这所学校的篮球历史改写。这所贵族学校培养过许多费城政界、商界、娱乐圈的名人大腕,但从来没有培养出过一个体育明星。
暑假到来了,我开始了全面的自我训练,每天坚持晨跑、跳绳、举重,还在后院安上一个3.2米高的篮框,偷偷地练习扣篮——这个低篮筐给了我极大的自信。,父亲的指导也让我的球场视野大为开阔。我的nba生涯开始倒计时。
一年后的我身高已经超过1.90米,劳尔梅里恩校队在我的带领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分区联赛中拿下了建校57年来的第一个冠军,然后又以16胜6负的战绩从费城中学联赛中部赛区突围,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州高中大联赛。14岁的我平均每场得22分、10个篮板球。虽然在全州联赛里,劳尔梅里恩队没能通过第一轮,但我的能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代表校队第二个赛季我就使球队的胜率提高了60%,并且进入了全州高中大联赛,这在费城高中联赛历史上,除了50年代的张伯伦,还没有谁做到过。我成了费城的神话。太棒了!我打败了张伯伦!我的内心再也不曾平静过。
1995年,我参加了麦当劳组织的全美国中学生篮球比赛,我以每场比赛得30.8分、12个篮板、6.5次助攻、4次抢断和3.8个盖帽的成绩,获得高中本年度最佳球员的荣誉。我知道属于我的时刻最终要到来了。
1996年我参加了nba选秀大会,我被挑到了夏洛特黄蜂,接着被交换到洛杉矶湖人队,这是总经理韦斯特的大手笔。他看过我的比赛,知道我不会让他失望的。随后韦斯特又从自由市场上签来了奥兰多魔术队的中锋奥尼尔。这注定了我和这个传奇男人一生的恩怨。
那个赛季我每晚出场15分钟,以平均每场7.6分的成绩入选了最佳新秀阵容第二队。并且报名参加了那年的全明星扣篮大赛,以一记胯下换手扣篮征服了评委,夺得扣篮大赛冠军。在随后参加的新秀比赛中,我以31分和8个篮板创下新秀赛纪录。
从此我就有了一个让我非常讨厌的外号飞人二世。所以我写了份声明如下我叫科比,我有自己的打球的方式,我不是乔丹。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篮球明星的励志故事篇3林书豪
林书豪
替补的替补不被看好的林书豪
这是一个比《一球成名》更励志的故事。高中毕业时,没有一所篮球名校愿意收留他,林书豪只能去哈佛读书。作为队长,他带领哈佛大学篮球队历史上首度跻身全美大学生联赛,并成为该校1954年后进入NBA的第一人。不过,这不是故事的结局。在选秀大会上落选后被勇士队廉价签下,5次被下放到发展联盟并召回,从勇士到火箭再到尼克斯,林书豪随时面临被裁减。而现在,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所有人都在为一个黄皮肤的球员高喊“MVP”。
“MVP”的喊声回荡在麦迪逊花园球馆,着便装的尼克斯球队主帅德安东尼起立为林书豪鼓掌。“LegendInNewyork!”(纽约传奇)有球迷玩起了藏头诗的游戏,标语中第一个字母拼成了LIN字样。两个“假林书豪”伸开双臂,向球场内的真林书豪鞠躬,顶礼膜拜。他们均是美国人,面具的原型正是林书豪。这个华裔青年的球衣赛前刚刚在球队商店中开卖,已经成为畅销品。
2012年2月11日,在两大王牌斯塔德迈尔和卡梅隆·安东尼都无法出战的情况下,尼克斯队结束了对湖人队的9连败和5年多不胜的尴尬记录。此役对阵科比,林书豪砍下职业生涯最高的38分7次助攻,让科比的34分10个篮板相形见绌。“他所做的一切让人惊讶,他几乎回应了所有质疑。他是否能够命中远投?关键时刻,他是否能够扣动扳机?(尾声阶段)他命中了两个三分,为我们打开了胜利之门。”德安东尼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个月底,《纽约时报》写道“为了可以争取肯扬·马丁,尼克斯很有可能裁掉后卫林书豪,林书豪持有的是一份非保障合同。不过在上一场比赛中,林书豪打了20多分钟,得到了9分和6个篮板,看上去挺有攻击性的。”
《纽约时报》的文章很有预见性,很快,林书豪就让纽约、让整个联盟看到自己的攻击性。在和犹他爵士队的比赛中,林书豪得到了创生涯纪录的单场28分,帮助尼克斯队取胜。之前和新泽西网队的比赛中,他也得到了25分,同样成为尼克斯队取胜的首要功臣。
2011年12月27日,纽约尼克斯认领了处于遣散状态的林书豪。之前,林书豪效力于金州勇士,经历5次下放到发展联盟雷诺大角羊队并召回,被放弃。由于尼克斯队只是在遣散名单上认领球员,所以直接继承了之前被买断的老合同。ESPN透露,林书豪在2012年的年薪为762195美元,这对林书豪来说比较重要。林书豪之前一直住在哥哥家,或者寄居在队友兰德里·菲尔兹的沙发上,现在他可以在纽约安家了。
在尼克斯队获得出场机会前,林书豪被称为“饮水机管理员”,意为替补的替补,坐在板凳席面靠近饮水机的位置上。作为一名落选新秀,上赛季他在金州勇士队的出场机会寥寥,本赛季加盟火箭队没几天,又被宣布裁掉,辗转到尼克斯队,才一个半月。
天赐良机 突然被委以重任
一个正式比赛常常连球都摸不到的人,突然被委以重任,要摆脱冰冷的手感,并非易事。言及林书豪的爆发,科比说“我想这一切一定来自坚持不懈和拼命工作。对于任何地方的孩子而言,他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虽然在勇士队出场机会寥寥,但在2010年12月22日勇士队主场迎战火箭的比赛中,林书豪曾得到过十几分钟时间,对位布鲁克斯不落下风,并贡献出一个精彩的大帽。赛后谈到林书豪的时候,勇士队主教练斯马特曾表示“我本来是没计划用林书豪的,当我回顾板凳的时候觉得,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他每天都主动和教练沟通,每天都很早来到体育馆。我实在不能忽视这些,我需要给那些努力的人机会。是的,他在场上还是生疏,还会犯错误,他非常刻苦,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总是在努力地防守。”
这个时期的林书豪依然有明显的弱点。“他经常会在快攻中错失上篮,我也知道他习惯在中场发生失误。他一直在寻找自己。”来自台湾的著名篮球评论员朱彦硕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当时勇士队有两个出赛时间很长的后卫,每次上场时间将近40分钟,林书豪就显得可有可无了,所以后来被放入NBDL发展联盟。”
朱彦硕始终看好这位老乡“他性格开朗乐观,不会因每天练球觉得枯燥,也不会因一直坐板凳而自暴自弃。,他生活自律,烟酒不沾。”2011年夏天NBA停摆期间,林书豪跟随家人回内地祭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一只斯伯丁篮球,这是NBA比赛的专业用球。在他帮助东莞队打亚俱杯期间,每天都抽一点时间自己练球,他说,“我需要保持对NBA的感觉”,因为国际篮联的比赛用的不是这种篮球。
朱彦硕说,他会细致到吃鸡肉把鸡皮全部撕掉,“任何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我都不会碰”。他会坚持即便在参加活动期间,每天也要训练3次,每次1小时,这对于一名暂时看不到未来的NBA底层球员而言,实属不易。
“对林书豪来说,来到纽约就是他的机会。只要在纽约红一场,比在其他地方红三场更瞩目。”朱彦硕说,“机会第一。”
对篮球是无法解释的热爱
林书豪是从父亲林杰明那里开始接触篮球的。这是美国的一个典型的亚裔中产阶级家庭林书豪的父母身高都在1.68米左右,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从台湾移民到美国,他们都是普渡大学的学生,父亲主修计算机工程专业,母亲的专业则是计算机科学。两人从未参与过任何有组织的篮球赛,但他们会看NBA比赛。林杰明在70年代移民美国前,从不放过台湾电视节目中任何有关NBA的比赛片段。人在美国,他就开始研究拉里·伯德和贾巴尔,以及上世纪80年代洛杉矶湖人队与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之间的经典比赛。“我无法解释我爱篮球的理由。”身为电脑工程师的林杰明说,“我就是喜欢。”
体育明星励志故事100字
小时候,性格内向的他很少给家里惹事,如没有妈妈的允许,是不敢接受别人东西的。但有一件事,姚明至今难忘。
1为打游戏机,姚明从妈妈的兜里偷了100元钱。这是姚明10岁的事,每当钱花光后,姚明都会从妈妈的兜里偷出几块钱,随着次数增多,拿的数目也越来越大,一次,竟然拿了妈妈100元。这次,姚明被发现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还给了他一些零花钱。正是因母亲这种做法,使姚明更深地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所以如今,他会语重心长地讲起这些。 2第一次投篮
姚明站在罚球线后,两手卡着篮球,屏住呼吸。他心跳得很快,双臂与贴在胸口的篮球,似乎都随着心跳在颤抖。
这是姚明第一次投篮,那时他上小学一年极。小学生们就像玩一样,跑跑圈,看谁跑得快,投投篮.看谁投得准。
“同学们,投蓝比赛让谁参加好呀?”老师在讲台上问,眼睛瞅着坐在一排的姚明。小朋友们已齐刷刷地叫了起来“姚明”大家都知道姚明的爸爸妈妈是打篮球的.而小学一年级就长到了1米50的姚明,更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充满期望。
姚明双手贴着裤缝站了起来,满脸自豪。这位多年以后的NBA状元秀就在简陋的篮球架前开始了平生第一次投篮。,没有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蓝板,然后落在地上蹦了几蹦,歪歪斜斜地滚远了。
3进体校为喝牛奶
“我当时叫他打篮球,只是希望让他活动活动。”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即使送姚明去了少体校,他也是这么想的会打篮球,将来考重点中学和大学,有加分优惠。
姚志源退役后,分配到上海海事局。方凤娣算是“专业对口”,进了体育科研所。姚明出生后,夫妻俩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伙食上一对亚洲身高第一的夫妻,再加上一个猛长的儿子,那点儿工资愈发显得菲薄了——即便是前国家女篮队长,方风娣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只有四十多元的收入。
“姚明长身体的时候,食量很大,一只红烧蹄膀,被姚明一顿吃光。方风娣这时又得为下一顿发愁了……”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回忆说。为了保证姚明的营养,姚志源夫妇只得自个儿省吃俭用了。姚明进入少体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少体校的学生有伙食朴助,起码每天有一瓶牛奶供应。
姚明9岁的时候,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姚志源有时兴之所致,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旁,跟姚明玩玩篮球——姚明显然还缺乏“敬业”精神,因为每当儿子投进几个球后,姚志源就得给他买点小玩意
儿进行奖励,后来姚明调侃道“刚开始时我是靠接受贿赂打篮球的。”
脸上贴的纸条最多
姚明的童年在上海康平路95号度过。姚明记忆中朴素而又快乐的童年,是铺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走廊上的。
男主人姚志源身高2米08,女主人方凤娣1来88。两人均是打篮难出身,有“亚洲第一夫妻”的美誉。姚志源是上海队队员,上个世纪 70年代方凤娣曾担任过中国女蓝的队长,大名鼎鼎。
楼里住的都是上海体委的职工,现在的国家网球队教练王良佐、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等当年都与姚家比邻而居。房子小,走廊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姚明与张窗、王佳音、孙怡、孙家传一起长大。张窗最大,也最调皮,像个男孩子。姚明在5个孩子中排第二,却温顺得像个女孩子。大家一起玩牌,姚明脸上贴的纸条最多,因为其他几个人联合起来整他。姚明,也不急,一胜憨笑。
他挨了张窗的打,不还手,也不争辩,而是去找张窗的爸爸“张窗爸爸,张窗又打我了。”“她打你一下,你还她两下。”“不行啊,我妈妈说,不能打人的。” 只知道这些了。尽力了、
275 72 评论(1) 分享
关于姚明的刻苦的故事
姚明爱国不是具体的某件事
姚明是中国体育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但他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他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智慧、坚韧的职业体育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球场上的姚明,他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提高球技;球场外,他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善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上,关于他的负面新闻都是0,作为一名在美国打球受到全世界注目的中国人,这样的表现就是在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敬和赞誉。
姚明的身价也在节节攀升。今年年初,由中国品牌研究院专业评估发布的《2006中国个人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姚明以1.1331亿元的个人品牌价值排在总榜第一位。据说他最近拒绝了丰田开出的1.6亿元的广告价码,理由是“没有理由”,这被看成是姚明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但这样的表现其实并不代表爱国与否,姚明的爱国情怀是从他出国去NBA打球后就贯穿始终的。从2002年进入NBA到2006年,凡是涉及到中国男篮的重大比赛,姚明都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今年接受脚部手术之后有猜测他可能会缺席8月份的世锦赛,而他自己则多次向中国篮协表示要尽快恢复,争取参加世锦赛。
在接受《休斯敦纪事报》采访时姚明说“在我来NBA之前,我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国家队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我来到NBA之后,这仍然是我最重要的目标。只要能让我进国家队,不给我报酬没关系,没有球迷我也不在乎,甚至让我当板凳球员都行。因为能为国家而战是一种荣誉。我第一次穿上国家队球衣时是17岁,第一天拿到球衣时,我像模特一样在镜子前摆弄它。球衣对我来说确实有点大,但能把我的名字印在上面是一种荣誉。”
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的励志故事
人生就像一张DVD光盘。A面,最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呈现给大众的绚烂的广告面;B面,刻录的故事肉眼看不见,其实内涵更丰富。
有这样一个天才,如果用人民币进行衡量的话,他有着令人无比羡慕的A面
2003年他赚到1.2亿元;2004年和2005年保持在1.5亿元;2006年涨到1.7亿元;2007年继续膨胀,是2.6亿元;2008年更不得了,达到387亿元;2009年持续坚挺,是3.57亿元;2010年和2011年分别是2.5亿元和2.2亿元。9年下来,累计赚到20多亿元。
可是,很少有人能够关注他的B面
2002年11月2日,他右手指被打出血;2003年1月13日,左膝扭伤;3月 27日,暂时性双耳失聪,不久,左眼遭到肘击,左眉骨破裂,缝了八针;2004年2月27日,髋部受伤,6月,右脚大脚趾被踩伤,几天后大脚趾趾甲被裁掉半个,月底,左脚又扭伤,7月4日,两片脚趾甲被摘除;2004年10月28日,肘部受伤;2005年3月31日,小腿受伤;4月4日,下巴遭到肘击,随后又扭伤了右脚踝。4月13日,刚刚缝完4针的下巴遭到肘击,6月17日,左脚踝接受骨刺剔除手术;2005年9月14日,下巴被击中,鲜血直流,12月7日,眉骨被击中,缝了九针;12月16日,左脚大脚趾被踩,趾甲脱落;12月19日,左脚大脚趾接受手术;2006年4月11日,左脚小脚趾骨折,4月14日,左脚被植入一根钢钉;2006年10月10日,左脚大脚趾趾甲被摘除,12月24日,右腿胫骨骨裂;2008年2月27日,舟骨应力性骨折,11月27日,眉骨遭到肘击,被缝四针;2009年1月24日,膝盖伤复发,2月8日,左肩被撞伤,2月26日,眉骨被撞裂,血流满面,5月10 日,左脚骨裂。7月22日,接受骨裂修复手术2010年11月11日,左脚踝应力性骨折;2011年1月7日,左脚踝接受手术。,他这无比风光的9 年,竟是一部鲜血淋漓的历史,从头到脚,共经历过30多次伤痛或手术。
故事细节
姚明在9年NBA职业生涯中赚了多少钱,现在的说法不一而同,用俗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够几辈子花的了。但尽管如此富足,姚明却是一个节俭的典范。
2004年,中国男篮奔赴美国达拉斯拉练,当地华人为了表示对中国男篮的支持,每天会做好早点送到男篮驻扎的酒店。为了队员们能够吃得更习惯,球队还随身带去了从国内买的小包装的榨菜。吃早饭的时候,姚明经常是赶在中间或者晚些时候去,当时很多榨菜都被其他队员掏剩下了半袋甚至更少,而姚明到了餐厅以后,从来不会去打开一包新的吃,而是选择其他袋里边还没有用完的。有时候教练和队医还会劝姚明去拿新的,反正也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但姚明却说,这些榨菜从国内带过来不容易,况且剩下的也都是干净的,一定要把它们吃光。一直到现在,姚明仍然坚持着“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原则。
退役之前,姚明回到了曾经生活多年的天坛公寓,他的房间里还有几件几年前穿过的国家队队服,虽然有点旧了,但姚明没有舍得丢下,他特意请人帮忙,把自己的衣服收集起来,打好包,捐赠给他的“姚基金”,送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对“耍大牌”说不
在国家队工作了长达17年之久的队医杜文亮清楚地记得,2003年中国男篮到秦皇岛集训,当时的姚明已经在NBA打了1年球,名气已经相当大。一天晚上,教练组通知全体队员和工作人员到驻地3楼开会,中国队全体人员当时住在5楼。姚明进入会场之后,正好坐在杜文亮旁边,坐定之后,杜文亮发现姚明在记录本里翻来翻去,还有点着急,马上就知道他是忘了带笔了。杜文亮当时心想,这么大的“腕儿”还对会议记录这么在乎,于是就主动把自己的.笔借给姚明,但姚明说了句,“你借给我你就没法记了,我自己去取。”结果就见姚明穿着拖鞋噔噔跑上5楼,拿了笔又急急忙忙跑回会场。
“我总觉得一个运动员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之后,这样的小细节一点都不会在乎,他完全可以主动跟我要笔用。但姚明在乎,而且他的这种在乎是无意识的,他的品质就是如此。”回忆起当时的那件小事,杜文亮仍然被姚明的行为感动着。
同样的细节还发生在训练场上,国家队的训练课结束之后,队医往往会给队员们打一盆热水泡泡脚或者做一些放松性按摩,每一次姚明都会正正经经地对队医说一声“谢谢”。杜文亮说,从姚明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特别尊重别人的劳动,一个世界级球星能够每次坚持说这两个字的,恐怕很少。
还有一次,篮协工作人员拿来300个信封,要姚明签名然后送给球迷,本来训练结束就很累了,又要面对着如此大的劳动量,但姚明二话没说,一口气签完,事后只是揉了揉都快僵硬的右手,然后露出了自己标志性的笑容。
下巴66针脚上钢钉28枚
姚明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是出了名的。2005年卡塔尔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击败最强的黎巴嫩之后,已经基本确定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这场关键的硬仗之后,主教练尤纳斯安排全体队员休息调整,比赛刚打完没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训练场,无论队员还是队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奇地询问。“训练呀!按照计划,我应该还有一节训练课。国家队的比赛完了,还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说。
就是在这次亚锦赛之前,姚明在即将从NBA回国时左脚上起了一个血泡,为了防止发炎,火箭队队医帮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这样,姚明在回到国内的第二天便走进了力量房。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颇为感慨,觉得像姚明这样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几天,但姚明没有这么做。
卡塔尔亚锦赛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在与黎巴嫩的小组赛上,双方打得火药味十足,第二节比赛开始没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对方一名球员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时候,姚明只是用一块创可贴简单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场。赛后组委会医生为姚明缝了4针,国家队队医杜文亮认为处理得不够好,又重新给姚明缝了一次。当时姚明告诉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这次已经被缝过66针了。一个下巴前前后后被缝66针,即便经历丰富的国家队队医也从未见到过。
,最终逼迫姚明退役的伤还在脚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过一次聊天,姚明问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脚底骨有多少块,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块。然后姚明告诉他,自己的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块脚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钢钉。这个数字同样让杜大夫大感吃惊,多年以来,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钢板和钢钉在赛场上浴血奋战的,这样的职业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钦佩!
这位天才,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姚明。伏尔泰说过“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是的,人生就是如此要风光.就得历经风险。
姚明经典语录
1.相信自己,年轻不应平凡;
2.“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怎样对待你”
3.我的身高放在那里,我只是比较好地利用了这个工具,就像你有一台奔四的电脑就不会再去用奔二的,我放着2米多的身高优势不去用,那岂不是太无聊了,太浪费了。
4.人年轻的时候可以张狂一点,因为年轻人不怕犯错误,错了还有机会重来。老了就不行,错了就是错了,再也没有机会。 姚明有一句评价用在湖人身上很贴切
5. 我不在乎起点有多高,最重要是终点。
6.当有记者问到姚明害不害怕被新人超过时
7.这就是比赛,像生活一样,没什么如果可以预料。
8.我知道有两种人一种人自始至终相信我,他们认为我打得不好的那些比赛只是片段而已;一种人自始至终不相信我,他们认为我打得好的那些比赛只是片段而已总是有一段时间,我能让相信我的人满足;也有一段时间,我做不到好吧,那就再来一次吧我从0分2个篮板里走出来过,哪怕再来一次又怎么样?
9.对于到春天姚明会崩溃的回答
我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篮球不是一项用嘴巴进行的运动,它需要你以行动证明自己。
10.几场低潮比赛过后
我不指望在NBA的人给予我尊敬,尊敬是靠实力赢得的,不是别人给的。
11. 在媒体压力下
在我们中国有句话,不管怎样先混个脸熟。
;姚明励志故事简短 姚明的励志故事
1、15年前,也就是2002年,姚明已在中国篮球界打出名堂,去参加世界上最顶级的篮球人才聚集地——NBA。姚明成功当选状元,他也作为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身份进入NBA的国际球员。
2、众所周知,在NBA那块肌肉林立的赛场上,白人都不被看好,别说是亚洲人了,姚明亦是如此。在一片冷嘲热讽当中,姚明提醒自己时刻努力,没有身体,那就去练就最强的身体,加上姚明本身良好的篮球基本功,他慢慢适应了那块竞争最强的赛场。
3、姚明连续多年入选NBA全明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人的支持,但论数据,姚明同样配得上。姚明退役之后他的球衣会悬挂在火箭丰田中心的上空,成功入选篮球名人堂,这是他努力换来的荣誉!
偶像的励志故事
每个人都有偶像,看看下面我整理的偶像励志故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偶像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偶像的励志故事:孙杨
当刘翔20岁时,仍在努力战胜老迈的阿兰·约翰逊;当姚明20岁时,正在全国男篮甲A联赛打拼;至于李娜,20岁的她干脆选择了退役。对于已贵为世界冠军的孙杨来说,前程远大,但任重道远。
上海,2011年的7月20日,80后姚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役,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10天后,90后孙杨在世锦赛1500米自由泳项目中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令人对一个新
时代充满了臆想。
青春、阳光、高大、威猛,还是一脸“正太”长相的孙杨,忽如一夜春风般成了中国速度与力量的最佳代言人。惟一的疑问是,这个大男孩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是否可以像某门户网站在他夺冠后换上的赞助商庆贺广告那样——14分34秒14,这仅仅是个开始?
偶像的励志故事:体坛期待新偶像
翻查游泳项目的世界纪录,男子1500米自由泳,澳大利亚名将、“中长距离之王”哈克特,在2001年日本福冈世锦赛游出的14分34秒56,一直保持至今。这项10年前创造的世界纪录,几乎被认为是不可打破的世界纪录,也是“鲨鱼皮时代”唯一没有被打破的世界纪录,而中国小伙儿孙杨改写了这个数字14分34秒14。国际泳联在其官方网站上将孙杨称为“历史的刺破者”。
毫无疑问,孙杨开始被寄予厚望,开始被期待。而对于偶像贫瘠的中国体坛,继姚明、刘翔之后,人们呼唤着一位新偶像的诞生。孙杨,也许恰逢其时。
一位体育明星能否成为偶像级巨星,除了出色的运动成绩,其从事的运动项目是否与国际接轨不容忽视。被称为“小巨人”的姚明既不是奥运冠军,也不是世界冠军,但作为主力在NBA驰骋多年,就是他最大的资本。
同样,作为奥运大家庭中唯一能和田径匹敌的项目,碧波粼粼的泳池从来不缺少偶像。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马克·施皮茨用7金震惊了世界。2000年悉尼奥运会,索普和那身黑色的鲨鱼皮横空出世。8年后,菲尔普斯告诉世界,一切皆有可能。此后,北岛康介和朴泰桓也用实力成为亚洲人的骄傲。
虽然中国游泳界长期以来阴盛阳衰,但无论是长得酷似潘玮柏的吴鹏,还是有着佟大为明星脸的张琳,都曾经是广告商的宠儿。孙杨1500米破世界纪录夺冠,已证明他超越前辈,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人!尽管尚缺一枚奥运金牌,但从发展空间及代言性价比考虑,孙杨都是当之无愧的潜力股。
在孙杨面前,似乎已经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菲尔普斯在北京荣获八金后,当年年底就签订了1亿美元的商业合同。韩国“国民弟弟”的朴泰桓凭借优异表现也成为韩国各大品牌争相签约的广告宠儿,先后为三星、LG等品牌代言。其实早在去年,财经媒体《中国经营报》对2010年中国主要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进行评比,当时在广州亚运会上险破世界纪录的孙杨就力压林丹和刘翔,排名仅次于姚明和李娜。
在成为深圳大运会旗手并献歌后,孙杨的微博已经拥有了67万粉丝。哪怕一条“两碗牛肉面一共156元。心疼!”,都能引来2700多条的评论。如此的关注度,众多商家怎能不动心?
新人霸气外露
孙杨在上海世锦赛后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
1。98米,这是一个很少出现在长距离项目中的身高,一旦出现,往往就是顶尖选手,孙杨正是这样的类型。他不仅有着过人的技术,还拥有超强的能力,这两项结合,使得他在漫长的游程中始终能够保持傲人的优势。可以想见,以孙杨的技术优势和体能优势,未来应该还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孙杨的潜力还在于他的年龄,可以说,这是他最大的资本。他的澳大利亚外教丹尼斯一针见血地说“孙杨年轻,潜力比张琳、朴泰桓都大。”
和1991年12月1日出生的孙杨相比,前辈们似乎都会感到无形的压力——姚明31岁,刘翔28岁,李娜29岁,就连“神童”丁俊晖也已经年满24岁。再看孙杨的竞争对手张琳1987年1月6日出生,朴泰桓1989年9月27日生人,前者比孙杨大了近5岁,后者也比孙杨多出2年零3个月。
年轻,使得他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以他的1500米自由泳成绩来说,这几年始终处于上行的通道——2007年15分14秒39,世界排名第28位;2008年14分48秒39,世界排名第10位;2009年14分46秒84,世界排名第3位;从2010年开始,孙杨开始占据世界第1位,直至在上海世锦赛刷新世界纪录。对于正处在自然增长阶段的孙杨来说,只要保障系统和科学的训练,成绩的提高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如果和朴泰桓处在相邻的泳道,胜利的将会是我。”孙杨敢在世锦赛400米自由泳不敌朴泰桓后放出如此豪言,正是因为他未来的潜能要大过韩国人。而展望明年的伦敦奥运会,孙杨不仅对1500米和400米很有想法,甚至还准备“试试200米自由泳,我想让自己变得全面一些。”
除了过人的天赋,支撑孙杨如此霸气的还有刻苦的训练。虽然不满20岁,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却近于苛刻。无论是在杭州、北京,还是澳大利亚,每天10小时大运动量的枯燥训练,他都是丝毫不含糊地完成。这不仅为他成绩的持续上升奠定了基础,也使得他对自己更加具有信心。
一个小细节可以反映出孙杨对于胜利的渴望——北京奥运会后,在得知菲尔普斯每天早餐要吃8个鸡蛋后,急于提高成绩的孙杨一度也想如法炮制,可惜实在没有“菲鱼”的大食量。上海世锦赛上,国外选手眼睁睁地看着孙杨采用两次划水6次打腿的先进技术扬长而去,却苦于能力不足无法施展,而这个能力,其实正是孙杨十多年如一日修炼的结果。
小伙儿太毛躁
健硕的身材,阳光的形象,单从外形来看,孙杨的确具备了成为一名偶像级运动员的条件。以前的他爱哭,拿到金牌哭,不拿金牌还是哭,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上海世锦赛,拿到分量很重的金牌,这一次,孙杨终于没有哭。赛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破世界纪录夺冠)我内心很喜悦,不过不会表露得那么深。事实上,广州亚运会之后,我已经成熟了很多,不能遇到所有问题都像小孩子一样去处理。所以今天不管是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我回去依然会好好训练。”
孙杨长大了,成熟了,懂事了。赛场之外,他逐渐学会以一种感恩的心去看待世界。面对成绩,他坦承“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也是我的领导,我的教练还有我的父母的。世界纪录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
出生江南,人高马大的孙杨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每次出国,他都会给父母买礼物;在上海世锦赛800米颁奖仪式结束后,孙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过半个场地,将获得的吉样物送给了妈妈;外婆送给他的“平安”香袋,他会仔细地贴身放好。对于自己的教练朱志根,孙杨称他为“另一位父亲”,并认认真真地写了篇《泳坛师徒情》。世游赛期间,无论是宾馆保安、大巴司机,还是赛事志愿者,孙杨有机会都会送上小礼物,因为“他们很辛苦”。
这只是孙杨的一面,这个看似阳光帅气彬彬有礼的小伙子,却在赛场外引发了诸多的议论。400米自由泳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孙杨没有穿国家队指定赞助商提供的服装,而是穿着一件印有CCTV5以及一家品牌标识的服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男子200米自由泳接力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张琳回答问题时,孙杨拿着颁奖时发的兔子玩偶,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这一举动遭到菲尔普斯等外国选手的围观;在那之后,孙杨更是以第二天有比赛为由,提前离开。至于对温州动车事故,他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世界纪录已经破了,对手都快被你套圈了,是时候慢下来,等一等你的修养,等一等你的责任心,等一等你的德行。”“孙杨,中国游泳需要你这枚1500米自由泳的奥运金牌,非常需要。但中国老百姓更需要他们的孩子,有一个道德过关的偶像。”这是一家媒体赛后对孙杨的评价,出人意料地尖锐。就在他夺得15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后,原本应是庆功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们连珠炮似的提问却让这个大男孩哑口无言。中国游泳队总教练幺正杰在上海世锦赛期间也直言,孙杨还不太成熟,“小伙儿太毛躁”。这些也许恰恰说明,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泳池中的先锋,更是一个真正的“偶像”。就这个意义来说,孙杨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未来任重道远
赛场上活力无限,赛场外却过于稚嫩,这就是真实的孙杨。也许,孙杨本身并没有错,从举国体制中走出的他,从少体校到省校,再到国家队,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目标只有一个——冠军,更多的冠军,分量更重的冠军。
想象一下,孙杨每天经过的学院广场,那里耸立着一组雕塑,名字就叫《金牌》;在他天天训练的游泳馆,墙上刻着的,都是世界冠军的名字。为了让孙杨这样的运动员能安心训练,电脑上交——必须的;外出报告——必须的。直到世游赛开赛,孙杨其实并不知道发生在老家浙江的动车事故……
“要想像姚明、刘翔那样成为持续近10年的全民偶像,孙杨除了要保持持续性的好成绩,还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推广,这些都很难。”体育营销资深专家倪华如此评介孙杨。
显然,现在的孙杨尚未做好成为一名“偶像级明星”的准备。举国体制让他每年有大半年时间,可以衣食无优地在澳大利亚训练,却无法让他的商业价值正比例地增长。
面对跃跃欲试的赞助商,倪华认为,孙杨现在就需要一个专业的经纪团队。但在伦敦奥运会临近的大背景下,在国家队、省队乃至个人家庭的博弈下,这个已不太现实。
“曾在电视机前目睹翔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他是我的偶像,我的榜样。希望自己也能取得翔哥那样的成就。”大运会开幕式后,孙杨如此表达自己的心声。
不过,20岁不到的他,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刘翔。当刘翔20岁时,仍在努力战胜老迈的阿兰·约翰逊;当姚明20岁时,正在全国男篮甲A联赛打拼;至于李娜,20岁的她干脆选择了退役。对于已贵为世界冠军的孙杨来说,前程远大,但任重道远。
偶像的励志故事:难民营走出“阿拉伯偶像”
不到24岁的穆罕默德·阿萨夫是加沙罕尤尼斯难民营的难民。为了能参加泛阿拉伯国家的选秀大赛“阿拉伯偶像”,离开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加沙为自己找出路,他偷偷溜出加沙到了开罗,又辗转黎巴嫩去参加海选。,由于加沙被封锁而延误,当他抵达贝鲁特时,报名已经结束。
绝望的阿萨夫打电话和母亲商量,决定进入选秀所在的宾馆,但组委会依旧维持原来的决定。另一位参赛的巴勒斯坦人听到了他的声音,把名额让给他,并告诉他“我知道我到不了,但你能。”
的结局很美好,阿萨夫战胜了来自埃及和叙利亚的两名决赛对手,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阿拉伯偶像”冠军的巴勒斯坦人。
这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热议的话题。由于时差原因,“阿拉伯偶像”的直播时间是北京的凌晨,但我八十多岁的父亲每次都会不经提醒就守在电视前。他是一个老难民,经历过1948年那段屈辱的岁月,从故乡巴勒斯坦逃难到叙利亚。
他对阿萨夫的喜爱,与其说是一种支持,不如说是找回了一种久违的归属感,一种对于失去故乡的情愫。
老人的这种执着也感动了从未涉足巴勒斯坦的4个孩子。对于他们来说,祖国通常只是一个名词,在填写各式各样的申请表时常被用到。
孩子们拼命拨打国际长途给阿萨夫投票,相信在这个时间,在欧洲和美国、智利、阿根廷、圭亚那等等国家和地区,有着无数和我状况相同的巴勒斯坦家庭。
阿萨夫的成功让别人知道了巴勒斯坦人不只会搞政治、搞游击队,他们也有能力在不同的领域大显身手。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艺术,甚至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还有着其他民族没有的东西,比如监狱文化。
以色列监狱里的巴勒斯坦政治犯以绝食要求狱管为他们提供“阿拉伯偶像”的直播信号。在写给阿萨夫的信中,他们给出了史上最壮烈的支持——“你一定要加油,我们都在为你掉肉。”
在社交网站上,阿尔及利亚人给阿萨夫留言“我们全家昨天都没有做菜,大家全部在看你。在这个周末,你就是我们的大餐。”
巴勒斯坦人的艺术作品反映现实,压抑的生活和以色列持续的占领给他们带来了灵感,但他们也通过音乐表达对和平的追求。
1988年出现在一张标志性照片上的投石男孩Ramzi Aburedwan,长大后成了为和平奔走的游吟诗人;3个以色列阿拉伯青年组成的饶舌组合DAM,唱出了《谁是恐怖分子》《我需要自由》等代表巴勒斯坦人心声的歌曲,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和许多欧美国家。
更多的巴勒斯坦人发现,音乐是比石头更有效的武器。2009年初,在遭受以色列近一个月轰炸的加沙,人们唱出了《我们不会倒下》(We Will Not Go Down),告慰一千四百多个亡灵。
对于三代难民的巴勒斯坦人,上一代是痛苦的一代,他们亲身经历了失去家园的浩劫;我们是失败的一代,身在海外,对民族和国家的支持有心无力;而接下来将是模糊的一代,他们对未来不确定,对过去又不甚了解。阿萨夫成功地成为了一个符号,让三代巴勒斯坦人统一起来,把持不同政治理念的巴勒斯坦人、组织以及派别统一起来,也在阿拉伯革命这个大环境下,把所有支持民主自由、渴望公平正义的阿拉伯人统一了起来。
偶像的励志故事:张曼玉
5月3日的北京草莓音乐节,狂风一阵接一阵,可这并不妨碍张曼玉要演唱的热情。开嗓前,她边捋着乱发边自嘲“我在百度上搜,怎么在草莓节上唱歌不跑调,我没有搜到,所以今天我还要继续跑调。”
坦率到令人发指的她,本身就像8级强风扫过音乐圈。此前两天的上海草莓音乐节,好奇“张曼玉到底能把歌唱成什么样”的歌迷,多到愣让现场叫停售票。很快,一首《甜蜜蜜》揭晓了张曼玉的现场唱功——嘶哑、沉迷的烟熏嗓,低到有时找不到调儿。乃至有人幻灭地说她这是“被上帝放弃的声音”,以及“完全颠覆女神的气质”。
可张曼玉才不介意将过去归零,哪怕是砸了自己的招牌。紧接着,她在北京草莓音乐节上的这番告白,“我演电影演了20次还被说成花瓶。唱歌请给我20次机会”,又不禁让人为她点赞。
两年前Vogue120周年庆典上,张曼玉就过了一把跨界的瘾。头顶红色礼帽、身披白色马甲,搭着闪亮皮裤,朋克范儿十足地唱了自己作词的歌曲Visionary Heart。一开口就让人呆掉,随心所欲的调子,老烟枪式的声音,跟她的单薄、优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那时,人们才知道,淡出了娱乐圈的张曼玉原来一直躲在家里搞单曲创作。人们以为她只是玩玩票。谁料,今年3月底,她真正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签约了摩登天空,国内最大规模的新音乐独立唱片公司。
张曼玉转型做音乐,圈里人不看好的并不少。关于为什么选了摩登天空,就有业内人揣测,“因为唱歌难听,所以才要走另类路线”, 以及“音乐节需要噱头”。
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觉得这说法都挺无聊的,连驳都懒得驳。在他看来,签约张曼玉的考量没这么多的小九九,有的倒是同气相求的节奏。1月份两人相识,用沈黎晖的话说,张曼玉的亲和力、声线和音乐审美都超过了他的预期。张曼玉喜欢的音乐风格偏电子摇滚,比如,英国的Portishead、法国的Air,以及比较偏民谣的Cat Power等,与摩登天空正好气味相投。沈黎晖主动提出合作,张曼玉当场表示了兴趣,接下来的运作推进,不过就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沈黎晖看好张曼玉的唱功,哪怕她的烟熏嗓多被人诟病。在草莓音乐节前夕,他接受《人物》记者采访时怒赞张曼玉,“声线具有某种标志性,这是一种天赋,是一种气质。做音乐这种先天条件很重要,不是靠努力就能获得的。她就是她,不可复制。”
签约当天,沈黎晖记得张曼玉说,“终于要开始了,为这个准备了七八年了。”谈及草莓音乐节以及台下几万人的虎视眈眈时,张曼玉自信满满、全无含糊,“我不怕啊,我就是演员啊。”
北京草莓音乐节上,张曼玉只来得及唱了3首歌,This Bitch Called Love、Why did you do it以及Stay。唱第三首歌前,她抱着话筒慢慢讲“我是49岁7个月43天,快到50岁了,我也不介意。到了这个年纪,我走了那么长的路,今天才是我的梦想实现。”
Stay唱到后半阙时,风力瞬间大到将舞台棚顶一角掀起。张曼玉试图唱下去,直到工作人员上台强行将她拦腰护住,她才撒手话筒,扔下了一句“我不想停”。
姚明励志故事认真是最大的优势
姚明励志故事认真是最大的优势
中国“第一高人”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亚洲第一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敦厚谦让 乐于助人
姚明记忆中的朴素快乐的童年是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的。上海住房紧张,他家住的是那种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体宿舍。公用地方小,势必多了那种小伙伴间的摩擦。姚明小时人高马大,但与同伴玩不但没占便宜反而吃亏。一次,邻家孩子向姚明母亲告状,说姚明欺侮他,母亲便批评儿子,姚明也不解释。后经过了解,母亲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时有邻居说“姚明这么单纯老实,长大要吃亏的。“母亲则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对他好的。“以后母亲碰到什么事就都先问清楚,并经常教导姚明为人要宽厚大度,还告诫说“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
父母的教育使姚明敦厚谦让。学校每次组织春游,他都让座给弱小的同学,自己总是站在车后。小学四年级时他长到了1.70米,先是自己班里的高玻璃窗归他擦拭,到后来任何老师、同学都可以对他说“姚明,你帮忙擦一下我们教室的高玻璃窗!“他总是乐意地答应,从不斤斤计较。他“承包“了整所学校所有的高窗户。这种敦厚善良在球场上也不时地显现出来。
姚明小时候就有很强的荣誉感,排在队伍后面的他在国歌声中一脸羡慕地望着前面的少年升旗手将国旗徐徐升起。这种荣誉感也是促进姚明拼搏的动力。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他爱好广泛。
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
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
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
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
指导切磋 走向世界
父母对姚明比较低调。姚明在少体校的训练中由于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这时媒体要采访姚明,母亲拒绝了。母亲认为媒体的宣传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而不是在媒体的夸耀中飘飘然。也应该说姚明正碰上好时候体改风起云涌,全国篮球赛专业联赛从12座城市开始,CBA诞生。1996年姚明16岁,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对帮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一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
父母经常指点姚明。东方男篮主场比赛,父母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父母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
姚明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了他的篮球生涯。从CBA联赛到亚锦赛、奥运会,南征北战四处奔波。每年就几天在家里,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个人在家睡觉。母亲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节也就是在家吃顿年夜饭,年初一就得赶回去。可以说,姚明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
父母、老师、教练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从单独为他设计训练方案到不忙于让他过早进入NBA,他们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16岁进上海男篮,17岁出战八运会,19岁进国家队,21岁被NBA选为状元秀,成为休斯顿火箭队主力。
在雅典奥运会上,姚明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有多少人在呼唤“姚明,姚明,中国人,了不起!”这时的他是多么自豪!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在9年NBA职业生涯中赚了多少钱,现在的说法不一而同,用俗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够几辈子花的了。但尽管如此富足,姚明却是一个节俭的典范。
2004年,中国男篮奔赴美国达拉斯拉练,当地华人为了表示对中国男篮的支持,每天会做好早点送到男篮驻扎的酒店。为了队员们能够吃得更习惯,球队还随身带去了从国内买的小包装的榨菜。吃早饭的时候,姚明经常是赶在中间或者晚些时候去,当时很多榨菜都被其他队员掏剩下了半袋甚至更少,而姚明到了餐厅以后,从来不会去打开一包新的吃,而是选择其他袋里边还没有用完的。有时候教练和队医还会劝姚明去拿新的,反正也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但姚明却说,这些榨菜从国内带过来不容易,况且剩下的也都是干净的,一定要把它们吃光。一直到现在,姚明仍然坚持着“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原则。
退役之前,姚明回到了曾经生活多年的天坛公寓,他的房间里还有几件几年前穿过的国家队队服,虽然有点旧了,但姚明没有舍得丢下,他特意请人帮忙,把自己的衣服收集起来,打好包,捐赠给他的“姚基金”,送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对“耍大牌”说不
在国家队工作了长达17年之久的队医杜文亮清楚地记得,2003年中国男篮到秦皇岛集训,当时的姚明已经在NBA打了1年球,名气已经相当大。一天晚上,教练组通知全体队员和工作人员到驻地3楼开会,中国队全体人员当时住在5楼。姚明进入会场之后,正好坐在杜文亮旁边,坐定之后,杜文亮发现姚明在记录本里翻来翻去,还有点着急,马上就知道他是忘了带笔了。杜文亮当时心想,这么大的“腕儿”还对会议记录这么在乎,于是就主动把自己的笔借给姚明,但姚明说了句,“你借给我你就没法记了,我自己去取。”结果就见姚明穿着拖鞋噔噔跑上5楼,拿了笔又急急忙忙跑回会场。
“我总觉得一个运动员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之后,这样的小细节一点都不会在乎,他完全可以主动跟我要笔用。但姚明在乎,而且他的这种在乎是无意识的,他的品质就是如此。”回忆起当时的那件小事,杜文亮仍然被姚明的行为感动着。
同样的细节还发生在训练场上,国家队的训练课结束之后,队医往往会给队员们打一盆热水泡泡脚或者做一些放松性按摩,每一次姚明都会正正经经地对队医说一声“谢谢”。杜文亮说,从姚明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特别尊重别人的劳动,一个世界级球星能够每次坚持说这两个字的,恐怕很少。
还有一次,篮协工作人员拿来300个信封,要姚明签名然后送给球迷,本来训练结束就很累了,又要面对着如此大的劳动量,但姚明二话没说,一口气签完,事后只是揉了揉都快僵硬的右手,然后露出了自己标志性的笑容。
下巴66针脚上钢钉28枚
姚明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是出了名的。2005年卡塔尔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击败最强的黎巴嫩之后,已经基本确定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这场关键的硬仗之后,主教练尤纳斯安排全体队员休息调整,比赛刚打完没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训练场,无论队员还是队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奇地询问。“训练呀!按照计划,我应该还有一节训练课。国家队的比赛完了,还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说。
就是在这次亚锦赛之前,姚明在即将从NBA回国时左脚上起了一个血泡,为了防止发炎,火箭队队医帮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这样,姚明在回到国内的第二天便走进了力量房。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颇为感慨,觉得像姚明这样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几天,但姚明没有这么做。
卡塔尔亚锦赛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在与黎巴嫩的小组赛上,双方打得火药味十足,第二节比赛开始没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对方一名球员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时候,姚明只是用一块创可贴简单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场。赛后组委会医生为姚明缝了4针,国家队队医杜文亮认为处理得不够好,又重新给姚明缝了一次。当时姚明告诉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这次已经被缝过66针了。一个下巴前前后后被缝66针,即便经历丰富的国家队队医也从未见到过。
,最终逼迫姚明退役的伤还在脚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过一次聊天,姚明问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脚底骨有多少块,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块。然后姚明告诉他,自己的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块脚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钢钉。这个数字同样让杜大夫大感吃惊,多年以来,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钢板和钢钉在赛场上浴血奋战的,这样的职业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钦佩。
不舍不弃的爱情
姚明和叶莉的爱情永远是中国篮球的一段佳话,但当初姚明追求叶莉的过程可没那么容易,要不是姚明的不舍不弃,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而对爱情的坚持也造就了姚明更加纯净和光辉的男人形象。
由于同为上海篮球队队员,姚明早在17岁便认识叶莉,可能是出于家庭教育的关系,姚明对叶莉这种善良纯洁的女孩特别“来电”,但当时还只是懵懂的情怀。1999年姚明入选了蒋兴权执教的国家队,并且参加了当年的日本亚锦赛,与队友一起拿到了冠军。有了这样一些底气之后,姚明便开始计划追求叶莉。当时中国男女篮的训练场地就在一起,姚明在休息的时候总是向叶莉那边张望,这被队友和队里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于是就有好心人想主动帮两人牵红线,从叶莉那里得到的回应却是“嫌弃”姚明长得太高。
姚明很尊重叶莉的想法,但心里却没有放弃追求的念头,知道叶莉喜欢吃哈根达斯冰激凌,姚明便跑到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店买了一盒送给叶莉。这对于当时刚进国家队的姚明来说,已经算是“下了血本”。2000年悉尼奥运会,姚明跟随中国男篮出征,但由于中国女篮兵败预选赛,叶莉只能留在北京看电视转播。有心的姚明能体会到叶莉的失落,于是就在悉尼奥运会比赛期间收集了将近200个的各式各样的奥运徽章,并且在当年叶莉生日的时候亲自挑选出50个最好的,作为礼物送给了她。
在姚明一片赤诚的“攻势”之下,叶莉在2001年终于开始接受姚明。转过来的2002年,叶莉在训练中受伤,当时已经去到NBA火箭队的姚明悉心为叶莉联系医生,并且为叶莉的美国疗伤之行打点好了一切。这段经历更加夯实了两个人的感情,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姚明和叶莉牵手出现在公众面前,正式对外宣布了两人的爱情。
“早产”的姚基金
在7月20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姚明表示未来人生的一个规划是慈善,做慈善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打理以他名字命名的姚基金。不过,在“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的记忆里,姚基金却是一个“早产儿”。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第二天“姚之队”的工作人员就将电话打给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姚明,姚明当时以个人名义共捐赠200万元左右的善款。6月回到国内的姚明宣布成立姚基金,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但实际上,如果不是汶川地震,姚基金应该是到北京奥运会之后才会诞生。这中间姚明其实前后已经准备了长达5年左右的时间,主要是学习基金运作的一些经验,搭建负责团队。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姚基金提前推出,因为姚明太想为灾区出一把力了。
姚基金在成立之初,姚明为了把它做好,曾经亲自向很多有经验的人士请教,与他最亲近、最有资格教他的便是火箭队队友穆托姆博,来自非洲的“穆大叔”曾为自己的祖国筹建了医院,还卖掉了自己的豪宅募集善款,在慈善方面很有发言权,姚明便隔三差五给这位老朋友打电话,请教如何将基金运作得更好,帮助更多的孩子。
爱心是姚明做慈善的出发点。北京奥运会之后,姚明如愿前往汶川灾区,而在去灾区之前,姚明做了大量“备战”工作。出于灾区孩子在心理上可能受到创伤的考虑,姚明预先演习了很多遍,要跟这些孩子们说什么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表情说,等等。章明基回忆,那个时候的姚明似乎比之前参加奥运会还要紧张。一个世界级体育巨星能够把事情想得如此细致和到位,的确让人感动和钦佩。这也说明,姚明对于孩子们的爱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如今,姚明不仅通过自己的基金为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贫困孩子们建立了希望小学,更重要的是,他还带动了社会上一大批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给予姚明的评价——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的童年在上海康平路95号度过。姚明记忆中朴素而又快乐的童年,是铺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走廊上的。
男主人姚志源身高2米08,女主人方凤娣1来88。两人均是打篮难出身,有“亚洲第一夫妻”的美誉。姚志源是上海队队员,上个世纪 70年代方凤娣曾担任过中国女蓝的队长,大名鼎鼎。
楼里住的都是上海体委的职工,现在的国家网球队教练王良佐、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等当年都与姚家比邻而居。房子小,走廊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姚明与张窗、王佳音、孙怡、孙家传一起长大。张窗最大,也最调皮,像个男孩子。姚明在5个孩子中排第二,却温顺得像个女孩子。大家一起玩牌,姚明脸上贴的纸条最多,因为其他几个人联合起来整他。姚明,也不急,一胜憨笑。
他挨了张窗的打,不还手,也不争辩,而是去找张窗的爸爸“张窗爸爸,张窗又打我了。”“她打你一下,你还她两下。”“不行啊,我妈妈说,不能打人的。”
第一次投篮
姚明站在罚球线后,两手卡着篮球,屏住呼吸。他心跳得很快,双臂与贴在胸口的篮球,似乎都随着心跳在颤抖。
这是姚明第一次投篮,那时他上小学一年极。小学生们就像玩一样,跑跑圈,看谁跑得快,投投篮.看谁投得准。
“同学们,投蓝比赛让谁参加好呀?”老师在讲台上问,眼睛瞅着坐在一排的姚明。小朋友们已齐刷刷地叫了起来“姚明”大家都知道姚明的爸爸妈妈是打篮球的.而小学一年级就长到了1米50的姚明,更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充满期望。
姚明双手贴着裤缝站了起来,满脸自豪。这位多年以后的NBA状元秀就在简陋的篮球架前开始了平生第一次投篮。,没有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蓝板,然后落在地上蹦了几蹦,歪歪斜斜地滚远了。
进体校为喝牛奶
“我当时叫他打篮球,只是希望让他活动活动。”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即使送姚明去了少体校,他也是这么想的会打篮球,将来考重点中学和大学,有加分优惠。
姚志源退役后,分配到上海海事局。方凤娣算是“专业对口”,进了体育科研所。姚明出生后,夫妻俩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伙食上一对亚洲身高第一的夫妻,再加上一个猛长的儿子,那点儿工资愈发显得菲薄了——即便是前国家女篮队长,方风娣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只有四十多元的收入。
“姚明长身体的时候,食量很大,一只红烧蹄膀,被姚明一顿吃光。方风娣这时又得为下一顿发愁了……”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回忆说。为了保证姚明的营养,姚志源夫妇只得自个儿省吃俭用了。姚明进入少体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少体校的学生有伙食朴助,起码每天有一瓶牛奶供应。
姚明9岁的时候,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姚志源有时兴之所致,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旁,跟姚明玩玩篮球——姚明显然还缺乏“敬业”精神,因为每当儿子投进几个球后,姚志源就得给他买点小玩意儿进行奖励,后来姚明调侃道“刚开始时我是靠接受贿赂打篮球的。”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亚洲第一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敦厚谦让 乐于助人
姚明记忆中的朴素快乐的童年是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的。上海住房紧张,他家住的是那种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体宿舍。公用地方小,势必多了那种小伙伴间的摩擦。姚明小时人高马大,但与同伴玩不但没占便宜反而吃亏。一次,邻家孩子向姚明母亲告状,说姚明欺侮他,母亲便批评儿子,姚明也不解释。后经过了解,母亲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时有邻居说“姚明这么单纯老实,长大要吃亏的。“母亲则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对他好的。“以后母亲碰到什么事就都先问清楚,并经常教导姚明为人要宽厚大度,还告诫说“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
父母的教育使姚明敦厚谦让。学校每次组织春游,他都让座给弱小的同学,自己总是站在车后。小学四年级时他长到了1.70米,先是自己班里的高玻璃窗归他擦拭,到后来任何老师、同学都可以对他说“姚明,你帮忙擦一下我们教室的高玻璃窗!“他总是乐意地答应,从不斤斤计较。他“承包“了整所学校所有的高窗户。这种敦厚善良在球场上也不时地显现出来。
姚明小时候就有很强的荣誉感,排在队伍后面的他在国歌声中一脸羡慕地望着前面的少年升旗手将国旗徐徐升起。这种荣誉感也是促进姚明拼搏的动力。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他爱好广泛。
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
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
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
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
指导切磋 走向世界
父母对姚明比较低调。姚明在少体校的训练中由于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这时媒体要采访姚明,母亲拒绝了。母亲认为媒体的宣传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而不是在媒体的夸耀中飘飘然。也应该说姚明正碰上好时候体改风起云涌,全国篮球赛专业联赛从12座城市开始,CBA诞生。1996年姚明16岁,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对帮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一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
父母经常指点姚明。东方男篮主场比赛,父母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父母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
姚明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了他的篮球生涯。从CBA联赛到亚锦赛、奥运会,南征北战四处奔波。每年就几天在家里,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个人在家睡觉。母亲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节也就是在家吃顿年夜饭,年初一就得赶回去。可以说,姚明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
父母、老师、教练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从单独为他设计训练方案到不忙于让他过早进入NBA,他们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16岁进上海男篮,17岁出战八运会,19岁进国家队,21岁被NBA选为状元秀,成为休斯顿火箭队主力。
在雅典奥运会上,姚明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有多少人在呼唤“姚明,姚明,中国人,了不起!”这时的他是多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