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茂为什么骂马志明(在相声圈如何评价少马爷马志明的名气和地

生活常识 2023-05-23 08:35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在相声圈如何评价少马爷马志明的名气和地位

马志明能耐是大师级,艺术是殿堂级,但圈内人缘和口碑却排不上号。具体如下细说

在一众相声世家中,真正有能耐的二代子弟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活在父辈的阴影下,一辈子啃老本到死不撒嘴。有些干脆直接就转行,不在相声圈给老爷子丢人现眼了。但马志明却不同,一方面少马爷也模仿马三立,而且很多段子的气口节奏几可以假乱真,另一方面少马爷也有自己真正拿手的把杆活,而且比马三立有过之无不及。

马三立因为形象气质影响,外加嗓子天然缺陷,所以学唱和使大身上的活不太瓷实,表演风格偏文气,属于把说这个领域开发到了极致。但马志明有武花脸底子,身段比较好,使武活非常潇洒灵动。外加一副云遮月的嗓子,模仿京剧和京韵大鼓都十分传神,《黛玉焚稿》在相声迷心中,相当于是棒槌粉丝界的《五环之歌》,真正把少马爷唱到要吐的地步。

马三立跟马志明父子算是各有所长,马志明固然走不出马三立的影响,但他凭着自己的天赋和聪慧,最大程度开发了自己的专长领域,让相声界“宗马”不光宗马三立,也有很多以马志明为模仿对象的青年演员。而宇宙第一相声天团的郭大宗师,早年不知道从马志明那里捋了多少段子,后来有钱有势了往回找补,于是上演了醒木赠予的世纪炒作大戏。可以这么说,把相声界算上死的活的,无论用哪一种标准去衡量,马志明都是艺术上的大师,也是相声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最实至名归的一个。

啊,终于到了,少马的个性使然,让他在圈内也没啥人缘,或者换一种说法,少马属于命犯天煞孤星,注定孤家寡人一辈子。按理说马家那么大的招牌,尤其是“无人不宗马”这种无敌的人设,少马但凡有侯三那种社交能力和领导魄力,马三立再豁出自己人脉可劲儿捧,再加上相声窝子的人才济济,天津曲艺团早就该把铁路文工团,甚至中广说唱团都趴下了。

但这么多年下来,少马把马氏的摊子越做越小。马三立在的时候,相声圈但凡有什么大事,只要能请到马三爷,那就是顶了天的超级巨脸啊。当初侯宝林收师胜杰,因为涉及跳门所以同行争议巨大,结果马三立从天津专门跑去撑场子,同行们立刻就消音了,这就是马三爷的排面跟人缘。

而到了少马这一代,人脉圈子越走越窄,就连马三立的弟子们都跟马志明不怎么来往,而且相声圈的重大活动基本上不考虑少马。咱们也可以乐观点说少马清高孤傲,看不起这些趋炎附势的同行。但跟某商人联手炒作的时候,也看不出少马有多清高多有艺术坚持啊。以前相声界活动能请到马三立,那说明主办方有排面,而且这活动肯定是有权威性有号召力的。现在什么节目能请到马志明,那说明马六甲又缺钱用了。

为什么马志明出道这么多年,搭档都只能出圈去找呢,毛病还得从他自己身上找。苏文茂杨少华到谢天顺,哪个都跟他不欢而散。搭档相处久了,难免会有分歧,相声界也没有几对像王谦祥李增瑞那么台上台下都甜如蜜的,大部分都是只有买卖没有交情,演完下台正眼都不给对方。但至少台面上能够过得去,骂骂咧咧也能合作啊。

可到了少马这里,只要一有分歧,光速就裂穴了,一点不寻求解决的方法。比如跟谢天顺的裂穴,就听见少马在媒体上各种嚷嚷谢天顺评级不满意,所以撂挑子了。但谢天顺到死都没有回应过,这就看得出谢天顺在为人处世上,比马志明要理智得多。像这种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你给一句话定性,那就是心眼太窄的证明。而且矛盾私下无论怎么闹,都有和解的可能,但你要拿着大喇叭广播出去,那就彻底砸瓷实,而且再也没回头路可以走了。所以说这艺术家啊,有傲骨是必须的,但傲到同行都不敢接近你,那就过了头了。

马三立生前造墓碑,苏文茂为自己立塑像,内中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一直对相声界的规矩多颇为不屑,都什么年代了,还搞拜师、磕头、辈分等等陈旧的礼仪,外人看上去跟山口组开会一样。

说相声界是相对比较守旧的行业也不算太冤枉他们,因为礼仪有时候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说新时代就不要旧礼仪了,文化的传承有时候也是需要一定形式和礼仪来彰显的。

话题扯远了点,虽说相声界因循守旧,但在有一件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上相声界一些艺人倒是很开明,这件事就是生前给自己造塑像立墓碑。

笔者有些孤陋寡闻,知道的事情不多,这人还在世就给自己办后事的事情就知道三个,农村一些老人预备寿材这个不算。一个是雍正的儿子弘昼为了避嫌也为了胡闹给自己办活丧。两个,就是相声界苏文茂给自己塑像,马三立给自己立墓碑。

苏文茂立塑像陪妻子

苏文茂出生于1929年,14岁拜师常宝堃学艺,不到二十岁就开始走红,他出身贫苦家有老母亲,走红以后多次有人介绍对象都没成,直到1951年在一帮相声同行开玩笑时提到了武艳芳的名字。

武艳芳是一位河南坠子演员,在当年的天津河南坠子很受欢迎,比苏文茂大四岁的武艳芳在苏文茂学艺时就走红了,武艳芳模样俊俏,唱腔好,脾气也好。按理说苏文茂找人家一定意义上属于高攀。

和苏文茂同岁的常宝霆以长辈的名义直接跑到武艳芳家跟人家父亲提亲,没想到苏文茂和武艳芳还互相挺欣赏对方,于是苏茂老两口子也来了一把闪婚。

结婚后武艳芳给苏文茂生了五个孩子,还照顾他的母亲,把自己的精力都扑在家里,苏文茂得以在相声界大展拳脚。

1968年武艳芳却因病去世,年仅43岁,在她的日子里苏文茂一直陪着她但也没有留住爱妻。

上有老下有小的苏文茂后来续弦吴润清,这位吴润清深明大义,一边抚养着苏文茂和武艳芳的五个孩子,另一边还要赡养苏文茂母亲和武艳芳母亲两位老人。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由吴润清提议,苏茂老在武艳芳的墓地旁边立了一个自己的塑像,这个塑像就代表苏文茂继续陪伴着武艳芳。

马三立造墓碑陪老伴

了解马三立家庭的相声爱好者一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马三立三个儿子一个叫马志明,一个叫马志良,一个叫马甄呢?

马甄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马三立的爱妻甄惠敏。

甄惠敏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县(和笔者算老乡),她比马三立小两岁,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17岁嫁给马三立后给马家生了八个孩子。

看过马三立回忆录的朋友都知道,其实马三立真正走红应该是在解放前后,之前十几年他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生存,北上去过奉天,南下去过济南,还跟团去过南方,中间还被兄弟剧团坑过几年。这十几年马三立几乎没挣到过什么钱,家里的支出有时候靠省吃俭用,有时候甚至还要靠同行接济。尤其是马三立南下济南卖艺期间,天津发大水,等水退了马三立回家,全家已经是一片狼藉。

可以说在马三立成名前的十几年里,甄惠敏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她一个人又要照顾小的又要照顾老的,里里外外靠她自己,所以马三立在回忆录里很多地方都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愧疚和感激。

相比之下,在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方面甄惠敏颇像马三立的亲生母亲恩萃卿,和马三立好逸恶劳的后妈丁氏又成了鲜明对比,马三立对甄惠敏一直怀有感激之情,他给儿子取名马甄。

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到了马三立成名之后,甄惠敏依然将照顾全家的重担扛上,好让马三立全身心扑在创作和演出上,不论是赡养马三立的婶娘还是马三立的师父,甄惠敏从来没有怨言。

也许是一辈子太过于操劳,甄惠敏仅仅68岁就离开了人世。在她的葬礼上,马三立毫不犹豫亲自将甄惠敏的灵柩护送到墓地,按照风俗这就意味着马三立决意不再续弦。

为了陪伴爱妻,马三立在妻子的墓碑旁边也给自己立了一块墓碑,他说甄惠敏胆小怕黑,自己在旁边陪着她妻子会安心一些。

对于马三立造墓碑和苏文茂立塑像之事,有人说这不吉利,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两位幽默大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妻的感情。

无关相声,无关生死,这里只有爱情。

相声界的十大秘密分别是哪些秘密

相声界的十大秘密分别如下

1、祖宗是谁?

马三立把张三禄作为相声的始祖,而据了解,苏文茂和田立禾都否认这种说法,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相声前辈提过张三禄的名字,张三禄也没有留下一段相声,他们赞同朱绍文是相声的创始人,是第一代。

2、马派相声

马氏相声,第一代马诚方,善说《水浒》,自成一派。第二代马恩禄自幼在天桥随父作艺,并拜在春长隆门下学相声后又跟随恩绪,取艺名“马德禄”成为有名的“相声八德”之一。第三代马桂元师承“万人迷”李德钖。马三立师承周德山。

马四立师承郭瑞林。第四代马敬伯师承侯一尘。马志明师承朱阔泉,他的传统艺术功底深厚,深得马派相声真遂,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风格,如今马家第五代有马六甲,马小川两位从事相声行业。

3、我不会投你票!

从2008年起,马志明成为天津文化局的“高评委”。整个天津的艺文界凡评高级职称,都需“高评委”投票。每次评职称前,马家的电话就成了热线,没什么往来的人也请求“今晚上您家看看去”。马志明的典型答复是“你要来也行,什么贵你买点什么,我不会投你票!”

4、相声界的弥勒佛

常宝霆,白全福搭档情深。晚年白全福耳聋,虽然可以凭经验继续上演老活,但却难以上新,有人多次劝常换个搭档,常一概否决,其云“相声是白三哥的命,这么做哪行?”白去世,常悲怆非常,曾云我的心走了,从此之后,绝少演出。

5、看热闹就行

某届相声大赛,侯耀文任评委,有人问曰“这不都是瞎搞?台上胡说八道,都不是相声啊。”侯笑曰“让他们瞎折腾吧,他们这么整,会说相声的就永远饿不死。”

6、赵世忠的现挂

德云社十年大庆,请出赵世忠先生为曹云金捧哏《学四省》,因先生年龄,地位,辈分等原因,砍头疮包头时白布没有勒紧,中途表演时掉了下来,老先生立地抓了个哏你看,我这砍头疮是不好了??满堂爆笑。其实,是曹云金打结的地方不对,传统使这个活,都在耳后打结,而曹在头顶。

7、马三爷的恩怨

有次演出,李伯祥倒二,马三爷攒底。但李的活使得有些大,而且耍得很开,到三爷登台时,时间已晚,大概在晚间十点左右了,观众因晚无车回家,纷纷离席。有一次演出,正好少马爷倒二,李伯祥攒底。少马爷来了以牙还牙,如法炮制,李伯祥自然心里也不舒服。据说二人为此大吵,险些动手。

8、侯宝林的遗言

侯宝林大师遗言“相声的事好办,甭着急,50年后,相声保准还有!只要有了场合、观众、段子、音响、情绪这十个字,相声准错不了!”

9、相声要创新

建国初,提倡老演员说新段子,据说当年有一段新编的京韵大鼓《抗美援朝》。开头云“毛泽东驾坐在金銮殿,文武大臣站两班,周恩来出班忙启奏,启奏我主要听言。”

10、九艺闹公堂

《闹公堂》由传至京津后,经过武魁海的整理改编并首演成功。成为相声柳活的代表节目,因为对演员要求较高,少有人演。武的弟子魏文亮继承,其表演中学唱京剧、歌曲、莲花烙、卖药糖、拉洋片、跑旱船、山东快书、河南坠子、数来宝九种曲艺形式,惟妙惟肖。郭德纲今年也有演出,火爆有余,滋味不足。

姜昆、侯耀华、石富宽、王谦祥见到马志明怎么称呼

这四个人辈分不一样,并且跟马志明的亲近程度也不同,所以称呼肯定不一样。

姜昆王谦祥是一时之徒,两人都是明字辈。

侯耀华是常宝华的徒弟,是文字辈。

石富宽是高凤山的徒弟,按理论上说高凤山是高德亮的徒弟,应该是寿字辈,那么石富宽是宝字辈,但高凤山拜了张寿臣当干爹,等于自降一辈,于是石富宽成了文字辈。

马志明是目前相声界辈分最高的一位,是正经的宝字辈。

马季姜昆王谦祥这一支是新相声代表,而且全都是以师生相称,既没有摆知,也没有以相声谱系的辈分互相称呼。姜昆称呼马三立也好,马志明也好,都是叫“老师”,没有喊过师爷老祖什么的。王谦祥算是马季徒弟里面偏传统的,但公开场合也跟姜昆差不多,都是称呼对方老师,敬重一点的会称呼先生。

侯耀华跟马志明是同龄人,而且两人来往非常少。马志明就跟相声圈的人很少来往,也就这几年为了给儿子留饭,到处跑综艺,也给德云社商业站台。早年间马志明过得跟个隐士一样,低调的不行。而侯耀华在侯耀文去世之前,压根就跟相声扯不上关系,他的发展重心是影视跟小品。

也就是弟弟突然离世,侯耀华才不得不代表侯家去混相声界,拜常宝华也是这个原因。所以他跟马志明压根没有交集,见面都没什么机会,更不用说相互称呼了,即使见面,侯耀华也可能是叫老师,或者先生。

石富宽其实跟马志明交集也不多,石富宽是北京相声圈的人,少马爷这辈子几乎就没走出过天津。两人业务上很少有交流,风格也差很多,但两人性格有点类似,都是那种不太爱交际的人,而且都立过不收徒弟的FLAG,只不过石富宽被李金斗一通哀求,收下了于谦算是破了戒,马志明则在晚年认了黄族民当徒弟。

今年德云社天津春晚,算是石富宽跟马志明最亲近的一次了,两个大辈儿并排坐着,虽然石富宽理论上小一辈,跟马六甲同辈,但人家岁数和资历在那里摆着,跟马志明也是同辈相称的。

其实相声界的辈分不是一概而论,所有人都奉之如圭臬,有人不拿这玩意儿当回事,跟大辈也当哥们处,直接就喊名字。也有人看重辈分,即使年龄比对方大,也师叔师爷一通喊。还有人拿辈分当命,在任何人面前也要尽量争取大辈。

前面说了,像马季姜昆这一支,就对辈分不太看重,都是老师先生的相互称呼。其实马三立马志明也是这种主张,认为应该支持师生制,废除师徒制度。马三立更是说无论哪个演员对相声有贡献,哪怕辈分再低,大家都应该称呼他老师。马志明就是秉承了老爷子的这种指示,所以他也没到处充大辈,过得也很低调。

比较看重辈分的,代表人物是苏文茂先生,苏老1929年生人,比很多宝字辈年龄大十几二十岁,但每次业内聚会,他看见那些儿子辈的相声大辈,都是规规矩矩的喊师叔。而苏文茂的大徒弟赵伟洲,平时跟谢天顺马志明都是直呼其名,但只要跟着苏文茂一起出席活动,狗神也随师父一起师叔师爷一通喊。毕竟师父看重这玩意儿,徒弟只能乖乖跟着。

而把辈分当命的代表,就是郭德纲了。郭德纲不光是看重相声界的辈分,而是看重自己的辈分。他跟对方论大小的时候,会拉出两人在所有行业的辈分,然后挑一个自己最高对方最低的跟对方论,抄到便宜就算数。

比如他跟方清平都是廉春明的干儿子,但方清平相声师父是李金斗,所以郭德纲会让方清平叫他师叔。而郭鹤鸣本来是他相声徒弟,但郭鹤鸣去西河门拜了一个大辈弦师当师父,在西河门里辈分比郭德纲高了,于是郭德纲立刻将他清门,骂他欺师灭祖。

岳云鹏那几个徒弟,刘筱亭尚筱菊都是郭德纲朋友介绍过来的,刘筱亭尚筱菊都是九零后,他们的爷爷最年轻也是四十年代生人,也就是郭德纲爸爸那一辈的。他们跟郭德纲应该是忘年交,或者说有求于他所以矮一头,但郭德纲就怕收了刘筱亭尚筱菊当徒弟,自己在对方面前就小一辈,于是果断让徒弟收,变成了徒孙。

其实像他跟刘筱亭尚筱菊爷爷论街坊辈儿,跟相声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他就是害怕低人一头,于是七零后硬要给九零后当爷爷,可见这人得把辈分看得多重。

苏文茂先生是有名的相声艺术家,他有什么样的经历

苏文茂先生,有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演员、相声名家、相声大师常宝堃的弟子、被誉为“文哏大师”、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相声界“大师哥”、被称为“文哏巨匠”。

苏文茂从小就热爱相声,他最喜欢的是有“小蘑菇”之称的常宝堃先生的相声,后来几经波折,终于如愿投到了常氏的门下,他于1943年正式拜师到当时已经快60年了,这段拜师的经历充满了艰辛、充满了曲折,我们不由为苏文茂那种不屈的精神肃然起敬,我们也由此看到了苏文茂对相声艺术的执着追求。

1942年他在天津市一家药铺叫“九春堂”药房,他在那儿学徒,听到相声特别是常宝堃先生,以后是他的老师,他和赵佩茹先生那么两个人演出,苏文茂他是听他们的节目入迷,有一天他就跟他们说。

他说常先生赵先生,他说我喜欢听你们的相声,我是在“九春堂“学徒的,我很想学这个相声。当时他们老师呢就有一种好像是推辞吧,就是说,哎呀、你还是学徒吧,因为学买卖还是有前途的,你学我们这个行业好像自己有一点客气,说这个没有什么大发展。

有一天他们老师坐车来,坐的是黄包车,来呢按现在来讲拿一百块钱呢这么一个整票,可是到这雇车呢那么才十块钱,十块钱当时拉车的没有钱找,他们老师也没有零钱,就给他一百块钱找不开,他们老师这时候还差五分钟就得进播音室,就得去播音,所以说他们老师就拿这钱就交给他了,说这个小孩,你天天不是到这来嘛,这样吧,我托你办点事儿,你呀、把这钱换开,换开你给他十块,剩下那个你明天再来的时候你再给我。

嗬,自己简直是就等于自己最尊敬的人、最崇拜的人他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而且这么信任我,苏文茂他当时那简直是高兴得了不得,他拿着这钱他到处去换,把这钱换开了。后来了,大家、因为他们剧团的人对他全印象特别好。

他又是北京人,说话呢、会说普通话,说话也比较清晰,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又好、又听话、又有眼力见,说(是)这孩子将来绝错不了,你就收了他吧。那时候大伙儿就给他做工作,给做工作,后来他们老师就说“好吧“,就说一句“好吧”,他才蹦起来,这是1943年他拜的师。

虽然师从相声名家,苏文茂却没有照搬照抄老师的表演风格,相反在继承了常宝华的表演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为相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演员、特别是相声演员,那你比方说吧,分派、京剧啊、或者是怎么着,他们曲艺唱得(的)也分派,捧哏它就分成了派,你比方说,逗哏它分的是什么呢。

是侯派、侯宝林派,常派、常宝堃派,马派、马三立派,苏派、苏文茂派,马派、马季派,它把这五个人分成了五派。相声啊,你要是师傅怎么教你怎么学,你达不到成名就被淘汰了,也就是说你啊,你学了老师的经验、学了他的理论丶学了他的作风、学了他的品质、学了他的各方面,那么全学到了,然后发挥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是有出息的演员,他才能够达到甚至赶上老师、甚至超过老师。

齐白石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就是你学我的,似我者、你跟我一样、跟录下来的一样,这个画家就完了。

苏文茂对境界的要求似乎永不停止,他的儿子便是继承了他的优点,同样在相声表演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他的那段《扔靴子》表演起来神形兼备、丝丝入扣、引人发笑,把这一名段子演绎得惟妙惟肖、颇有乃父风格、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他的儿子呢,虽然我们现在不叫官,他也是、他挂衔是中校,他叫苏明杰,他也演相声,“马三立“杯、就是全国业余相声大赛他跟一个搭档、他们俩人得一等奖。他呢,什么小品、那个相声TV,就等于是音配像似的,你比方说他配得那个那叫什么,派出所的那个叫《纠纷》,《纠纷》是马志明说的单口,那么他给配的人物、演出来的相声TV。

因为他们这个相声,苏文茂他认为它是时代艺术,它是跟着时代走的,到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的作品,为什么说我们这个传统相声那么多呢,那全是历代的相声演员创作的、创作保留下来的、而且是比较好的、那么才放在我(他)们这个相声宝库里。这传统宝库里头,也就是说是我们今天我们需要推陈、需要出新,,我们把我们传统的东西我们也要呢,很好地去整理它,也就是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时他们采访了他,他说:“《中国名人名家》这个栏目、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自己是天津的相声演员,自己感谢那么所有关心自己艺术成长、支持自己的人,借此机会自己向你们问好,感谢你们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那么今后呢自己要拿出更好的作品、那么来回答自己亲爱的观众”。

黄族民是少马爷亲口承认的徒弟,会有人承认其是文字辈吗

先说结论,黄族民的确是少马爷亲口承认的徒弟,即便如此,相声界大多数人还是不认可黄族民的辈分师承,这对于一直和少马爷搭档的黄族民来说多少有点遗憾,好在两人并不在乎,那么为什么师父亲口承认,别人也不认可呢?其实这个和郭德纲不认杨志刚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拜师得摆知。

少马爷,孤独的宝字辈艺人

要说少马爷和黄族民,还得从少马爷的师承来说,少马爷出身在天津马家,其家是相声世家,祖父是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而父亲更是寿字辈相声艺人、相声泰斗级的马三立,所以少马爷一出生,虽然没有拜师,因为父亲辈分大,所以少马爷就成了宝字辈,可以和宝字辈艺人称兄道弟,而且马三立大师言传身教,少马爷深得马派相声功底,即便如此,马志明还是没有相声师承。

在相声界没有师承是很严重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海清,在旧 社会 ,没有师承关系,连饭碗都保不了,你是海清正在表演,来一人,问你谁徒弟,你就得下台,收摊。所以说相声的得有师父,拜师不能拜自己的父亲,哪怕自己父亲能耐再大,哪怕自己的水平都是父亲教的也不行,所以马志明一直没有解决拜师的问题。

马志明生于1945年,这个辈分的文字辈都已经成长起来了,所以马志明属于典型的人小辈分大,而由于马三立的原因,其并没有解决师承问题,后来还是侯宝林大师提议,将马志明带拉拜入了朱阔泉门下,成为侯宝林大师的亲师弟,而且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算是解决了少马爷的拜师问题。

说少马爷孤独,不仅仅是辈分问题,更重要的是搭档问题,马志明早期与杨少华搭档,杨少华典型的撒狗血,两人搭档并不愉快,后来少马爷又与同是相声世家、宝字辈的谢天顺搭档,也闹得不愉快,裂穴,没有好搭档,在相声界就属于孤独存在,所以在遇到黄族民之前,少马爷算是孤独的宝字辈小老艺人。

黄族民,半路出家的搭档徒弟

黄族民生于1950年,仅比少马爷小5岁,其早年是工人,对相声纯属于爱好,没有基本功,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马三立和马志明,而此时马志明正找不到合适的捧哏,所以就和黄族民合作,黄族民并不怎么会,于是马志明开始一点一点地教,而且马志明最看重黄族民的就是人品,通过这么多年的合作来看,少马爷的确没有看错,黄族民人品绝对是没的说。

黄族民虽然很仰慕马三立,不是相声世家、半路出家的黄族民是不可能拜师马三立的,参考北京相声演员李文华,其比黄族民大23岁,而且是在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的,都不能拜师马三立,更不要说黄族民了,既然不能拜师马三立,那能不能拜师其它宝字辈艺人呢?

其实黄族民最可以拜师的便是少马爷,毕竟两人搭档,而且也确实是少马爷亲自教的,少马爷只是口盟,并没有摆知,原因就在于少马爷之前摆知过,收过徒弟,也就是卢福来、于克志,当时引师金文声,保师张玉堂,代师连笑昆,摆知过的徒弟并不怎么来往,而少马爷也并不主张传统的拜师,于是干脆,就只是口盟,并表示不再收徒,所以黄族民也就没办法正式拜师,只能算是口头承认徒弟,不过好在两人都不在乎。

相声界不承认的原因就在于摆知

相声界为何连师父亲自承认的徒弟都不认可呢?原因就在于没有摆知。当年杨少华拜师郭荣启,就属于没有摆知,所以相声界大部分并不认可,就连马三爷认可这事也不行,比如马三爷承认杨少华是宝字辈,少马爷就不承认这事,可见相声界对于师承的要求之严格。

黄族民并没有摆知,只能算是口盟,既然是口盟,也就并不能当做是真正的师父徒弟,只能在小范围内得到认可。再比如郭德纲和侯耀文的拜师,就有摆知,对于郭德纲曾经的师父杨志刚,侯耀文更是明确表示郭德纲正式摆知拜师的只有我,言外之意,那就是没有摆知仪式的不能算徒弟,还算海清,这也是相声界的普遍认可。

也有不同的,比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马季,并没有摆知仪式,在1983年春晚上,侯宝林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说马季是他徒弟,姜昆是马季的徒弟,算是给了这个师承最好一个交代,而且马季拜师的时候已经废除了摆知,而马季去天津,也是打的侯宝林的招牌,侯宝林也认可,所以这个师承就得到相声界的认可;而姜昆、赵炎、冯巩和马季也没有摆知,其举办过公众的谢师会,也算是摆知吧,得到媒体报道认可。

可见,如果没有摆知,就要高调宣传,师父也宣传,徒弟也打招牌,这样才能认可,现在是能摆知尽量还要摆知,而对于黄族民和少马爷,则低调很多,既不摆拜师仪式,也不高调宣传,黄族民也没有打过少马爷的招牌,所以相声界也就不认可黄族民的辈分了,只是称呼老师,而并称呼师叔、师爷什么的。

黄族民原本是中央制药二厂的工人,非常喜欢相声,尤其是马三立马志明父子的相声,黄族民如同粉丝一般狂热追捧,自己也票过几段,但有一说一黄族民的天赋比较一般,跟马志明的几个搭档比起来,用愚笨来形容也不为过。

马志明之所以选择跟黄族民搭档,并不是他看重黄族民有培养价值,而是“无人可用”。马志明一生搭档换了很多,年轻时候因为经历了动荡,所以没有专注于相声舞台,1980年回归天津曲艺团,之后全身心投入相声事业。

很多人不知道,马志明最早给苏文茂捧过哏,很可惜没有留下录音资料,很难想象一头沉而且台风如此犀利的马志明能给文哏大师捧哏,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效果。现在能看到两人同台的只有《传统相声集锦》里的群口《酒令》,看得出二老还是很有默契,并非外界传的“不合”。

后来七年时间里,马志明跟谢天顺、杨少华搭档,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裂穴了。跟谢天顺裂穴的原因据说是因为评级,谢天顺要求团里给他提到跟马志明一样的级别,否则就中止合作,结果团里没有妥协,两人就此分道扬镳。跟杨少华裂穴的原因一方面是风格不匹配,杨少华疯狂抖机灵洒狗血,让马志明觉得不舒服,在跟马志明合作期间,杨少华就私下跟刘俊杰搭伙了,所以两人也裂了。

马志明跟天津曲艺团关系一直很紧张,其实一方面是少马性格比较傲,另一方面天津曲艺团管理也很成问题。03年赵伟洲接受网络采访也说到过这件事情,团里管理非常乱,喜欢乱拆对,没矛盾也给弄出矛盾来,所以马志明如果跟着团里的节奏走,一辈子也找不到合适的搭档。

这就是马志明为什么找一个曲艺团外边的票友,自己私下培养的原因。黄族民虽然天赋一般,但为人老实厚道,而且肯学肯练,对马志明也尊重有加,所以两人才能一路走到今天。

据马志明回忆,当年黄族民为了跟他学艺,把工厂的活儿都辞了,每周三天来马志明家学活,教什么学什么。马志明给黄族民三年的期限,如果学不成就转行干别的,结果黄族民还真学出来了,而且因为他没有童子功,表演也没有特别的模式化,所以他能跟马志明搭的传统活反而比谢天顺杨少华更多。

但黄族民终归是半路出家,而且是马志明硬喂出来的,所以在表演上还是略显生硬,很多时候情绪都是直工直令,不像谢天顺那样自然。不过对于习惯于一头沉的马志明来说,这种效果也算是不错了。

马志明黄族民从87年津门曲荟开始合作,一直到1998年,黄族民才被调入天进曲艺团,算是有了一个正式的相声演员身份,而且这还是马志明以退休为要挟换来的。

其实马志明不光和黄族民是亦师亦友的搭档,在私下两人也相互扶持,相声演员最容易出矛盾的地儿就是分钱不均,很多搭档都因为这个裂了。但马志明黄族民不会有这种事情,曾经有人用这事情去挑拨黄族民,说你知道你师父每场能拿多少钱吗(意思就是马志明私下扣了钱)?黄族民坚定的表示知道,因为每次演出的钱都是我领的。

既然都处到这份上了,而且又是自己一口一口喂出来的,那么马志明就顺其自然的认了黄族民这个徒弟。这只是口盟的关系,并没有正式摆知,但马志明自己承认就行了,反正也是师徒两自己的事情,黄族民也不怎么跟其他相声同行来往,专属定制的马志明工具人,文字辈对于黄族民来说,还不如马志明亲口承认的徒弟值钱呢。毕竟正经摆知拜了马志明的卢福来、于克志,少马还到处说“这是帮我父亲收的”呢。

马志明拜师的过程为何如此坎坷

因为一开始没铁了心吃这碗饭,所以就没想拜师的事儿,等马志明想拜师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马志明是宝字辈里面最年轻的那一批,文字辈好多人年龄都够当他爸爸了,所以马志明虽然辈分高,但在他那个辈分中,就是个小屁孩。但这并不是他拜师的阻力,只要是相声门里人,只要你父辈有辈分,那么你在年轻,辈分也是定好了的。

马三立是寿字辈,那么马志明就是宝字辈。就像谢天顺是宝字辈,谢金就是文字辈一个道理。相反的例子,赵心敏是文字辈,那么赵伟洲就只能是明字辈。哪怕他跟谢天顺马志明都是同学,而且他还给王佩元开蒙,但他就是这些小伙伴的儿孙辈,怎么躲也没辙。

马志明基本上算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而且建国后一度也废除了传统摆知仪式。废除的仅仅是摆知仪式这种形式,并没有明令禁止相声演员拜师。

哪怕是体制内的马季姜昆冯巩,在私下也都以师徒相称。马季拜师侯宝林还整了一场很有新中国特色的摆知仪式,让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当引保代,马季侯宝林签了一份《拜师贴》,内容是全心全意服务于社会主义曲艺事业。

说白了,只要不是那种老棺材瓤子的封建仪式,拜师这种事情是没问题的。而马志明的一众小伙伴,赵伟洲两岁就拜了苏文茂,谢天顺也是五十年代拜了郭荣起,常宝丰王培元张志宽这些根本不愁拜师的事儿。

为什么马志明一个人落单了呢?很简单的原因,谢天顺赵伟洲们这些娃娃腿都定好了吃相声饭,但马志明并没有。12岁的时候,他跑去曲校学武花脸了,一直到17岁的时候才回归天津曲艺团正式说相声。但没多久,爷儿俩就下放了,要拜师只能去牛棚拜平天大圣了。

等后来马氏父子平反,马志明回到天津曲艺团,已经三十好几,寿字辈几乎都死没了。剩下郭荣起和陶湘九,还有一个疑似寿字辈的薛永年,跟马志明边边大,你问马志明愿不愿意拜?

说白了,娃娃腿最适合拜师的时候,就是小孩子时期,而且不需要摆知,定个口盟就够了,谢天顺就给郭荣起献了一碗茶完事。只要马志明一门心思吃这碗饭,凭马三立的排面,不说把马志明抱张寿臣家去拜师吧,让他拜侯一尘这种没毛病吧。

可马志明没有铁了心吃这碗饭,所以才会跑戏曲行业去溜达几年。这几年时间赵伟洲谢天顺都攒底了,马志明跟他们怎么比,即使有人想收少马,人家可得知道你愿不愿意干这行啊。跟马志明有点类似的是常贵德,唱了十多年京剧,再回来说相声,结果一辈子海青。马志明亏得十七岁就回来了,然后仗着马老的面子,成了侯宝林带拉师弟,再晚几年侯宝林都不接茬了。

估计少马年轻时候心态这么游离,也跟马三立有关系,老马家已经有了个马敬伯端了这碗饭,马三立对亲儿子就比较放松,让他作自己想做的事情。结果绕了一圈还得回来,然后就成了拜师难难拜师。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