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马的相关资料?《汗血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 汗血马的相关资料
- 《汗血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 古代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到底真的存在过吗
- 汗血马 为什么汗血马的汗和血都流尽了
- 牛汉的汗血马的赏析
- 古代常说的汗血宝马是什么马
- 大连双迪的企业精神是什么
- 在牛汉的诗歌<<汗血马>>中,这是一匹怎样的汗血马
汗血马的相关资料
据了解,当今世界上有3种纯种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
“汗血马”是一种古老的世界名马,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我国史书中如此称之。
我国马史专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现在还奔跑在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资料记载,被称为“汗血宝马”的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是人工饲养历史最长的一个马种,其先祖是生长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据了解,这种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阿哈尔捷金马还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它的形象被绘制在国徽中央。
据了解,当今世界上有3种纯种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
汗血马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这种马耐渴,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马耐力极好。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我国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发现一种挥汗如血一般鲜红的宝马,这个消息传回长安,立刻引起轰动。此后,汉武帝连征西域大宛,从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一带)得到了这种有汗血的宝马,并作诗赞美它为“天马”。汗血宝马从此名扬中国。据说,它还是成吉思汗的坐骑。
汗血马从古至今繁衍生息,从未断过血脉,目前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有阿哈尔捷金马,总数量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库曼斯坦。
汗血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特有的优雅步伐、轻细优美的体形,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这种马完美的身形曲线。据专家们考证,出土于我国甘肃武威雷台的威武、慓悍的的铜奔马,就是根据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马的形象创作的。这尊被郭沫若先生定名为“马踏飞燕”的铜奔马,达到了《齐名要术》中相马的最高标准。一蹄着飞燕、三足凌空,气势夺人,轻盈翱翔,集美感、力量与速度于一身,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
中亚马史专家证实,被中国称为“汗血马”的阿哈尔捷金马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最美丽的动物,其画像经常出现在中亚地区各类考古文物中,甚至在已发现的公元前的壁画和器皿上也有阿哈尔捷金马优美的身
回答者xwy910713 - 试用期 一级 4-20 05:53
《汗血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汗血马》描写了汗血马极尽奔驰之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悲壮而奇美:“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一滴血/用筋骨还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它是诗人“生活境遇的危难和心灵得抑郁不舒,更能激发一个人对命运抗争的力量,而诗就是在这种抗争中萌生的”极其生动的写照.。
古代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到底真的存在过吗
汗血宝马今何在?
马依照体型可分为四类一型马多产于欧洲西北部,身高在1.2米至1.3米之间,可以生活在森林地区,能耐潮湿;二型马生活于北欧亚高原地区,身高在1.4米至1.5米之间,体格健壮,耐寒冷;三型马生活于中亚地区,身材最为高大,属于草原马;四型马产于西亚地区,身材较矮小,耐干旱。
草原马
科学界普遍认为,现今存于土库曼斯坦(以下简称土国)境内的“阿哈尔捷金马”就是国人口中的“汗血宝马”,其存量约为3000匹。阿哈尔捷金马原产于土库曼科佩特山脊和卡拉库姆沙漠之间的阿哈尔绿洲,属于三型马。三型马通常体型高大健美,多产于中亚地区,能耐热,成年马匹身高1.5米左右。今存于土国阿哈尔捷金种马场的汗血宝马个个体型高挑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是马属中的绝对“美男子”。
阿哈尔捷金马
汗血宝马有着超强的耐力和瞬间爆发力,据土国专家介绍,汗血宝马跑完1000米仅需67秒,曾有84天跑完4300公里的记录。1986年在巴黎凯旋门杯赛马比赛中,赢得冠军的阿哈尔捷金种马“丹辛格·勃里伊弗”被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汗血宝马性子火热,精神饱满,属于热血马。这里的热血、温血、冷血并非指马的体温,而是以马的个性与气质分类。热血马性格急躁,速度快,通常可作为赛马。冷血马沉稳、安静,通常用作马力工具。温血马介于冷热之间,是现今马术表演的主角。
阿哈尔捷金马
阿哈尔捷金马是土国的国宝,被绘入土国的国徽。每年四月一个星期日都是土国传统的“赛马节”,全世界各地的赛马爱好者云集于此,共同感受汗血宝马的魅力。
关于汗血宝马有何传说?
汗血宝马的传说最早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了有关西域诸国的情报,其中就包括大宛宝马的传说。
阿哈尔捷金马
《汉书》记载汉武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汉武帝刘彻爱马如命,起先得到乌孙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的好马称其为“天马”,后又得到大宛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更为雄壮的马匹,便将乌孙马改名西极马,大宛马称天马。这里的“天马”就是人们俗称的汗血宝马。
姚笛雄作品
汉武帝求宝马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公元前113年,武帝偶的一匹汗血宝马,喜极而作《太一之歌》。后来,武帝又闻“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遂遣使携千金及金马到大宛换汗血宝马。宛王贪图汉使的财物却不肯献出宝马,使人劫杀汉使夺其珍宝。汉武帝闻之震怒,派大军两次讨伐大宛国,大宛贵族惶恐,杀宛王乞降,献汗血宝马数十匹。
此后,关于汗血宝马的传说屡见不鲜。
近代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东汉人民以汗血马为原型创作的,这匹马四蹄飞驰、脚踏龙雀、收颈嘶鸣、栩栩如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之瑰宝。
《马踏飞燕》
昭陵六骏中的“什伐赤”就是一匹汗血宝马。唐太宗赞其曰“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斧钺申威之下且看朱汗骋足,这匹英勇的汗血宝马在万军从中状若游龙、快如闪电,李世民得以保全性命,什伐赤则在战后力竭而死。
昭陵六骏“什伐赤”壁画
唐玄宗的“玉花骢”、“照夜白”更为众多文人墨客所追捧,“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这两匹汗血宝马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千年不朽。
国人爱马,尤爱汗血,马是中华民族图腾之一,汗血之名被代代传唱,天马之形被世世铭刻。
汗血因何而成?
“汗血”顾名思义汗血宝马在奔跑时会流下鲜红的汗水。试想汗血马在夕阳下飞驰,如鲜红的绸缎洒脱飘逸,状若惊鸿、形若游龙!也难怪无数名将帝王爱煞了此马。虽然汗血宝马尚存于世,科学界却对汗血缺乏统一解释,其主要原因是“宝马尚存,汗血不再”。即使是在土库曼斯坦,也难以找到还能“汗血”的宝马了,所以我们只能从前人的记载中窥其一二。
汗血马 为什么汗血马的汗和血都流尽了
清朝人德效骞在《班固所修前汉书》一书中将“汗血”解释为系“马病所致”。他认为,有一种寄生虫特别喜欢寄生于马的臀部和背部,它能钻入马皮内,因而马皮在两个小时之内就会出现往外渗血的小包。德效骞的这种观点得到部分外国专家的认同。但现代科学也对这种寄生虫还一无所知。
有学者认为,汗血宝马在奔跑时体温上升,使得少量红色血浆从毛孔中渗出,出现“汗血”现象。反驳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如果“汗血”真系血浆流出所致,那每一次“日行千里”或“夜行八百”就要让一匹宝马血流尽而死。
汗血宝马发源地的土库曼斯坦的养马专家称,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
牛汉的汗血马的赏析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马在人类生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可见我国“马文化”在历史上的丰厚程度。
什么叫马文化?按照教科书的解说是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分支。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及体育活动等内容。
新疆农业大学的马学专家介绍说,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已用马驾车,殷代即开始设立马政,是世界上最早的马政雏型。周代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秦汉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马政机构,大规模经营马场,汉代在西北边区养马30万匹,唐初在西北养马70余万匹,在经营管理上又有所改进。汉唐盛期,从西域引入良马7000多匹改良军马。当时养马业的兴盛,不仅对国防起了重要作用,还进一步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随着养马业的发展,历朝历代积累了丰富的养马经验,在养马科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远在周代出现善于养马的非子,善于赶马车的造父,名入史册,传闻后世。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相马家,各家判断良马的角度不同,形成各种流派,为我国古代相马学奠定了基础。赵国的王良,秦国的方九皋,特别出名的秦穆公的监军少宰孙阳,世人敬仰选马技术超群,而喻为伯乐。伯乐著的《相马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马著作,一直流传至今。唐代有其他相马经问世。
宋代曾施行过保马法,效果不大。元代重视养马,但只注意当地养马业的发展。明代采历代马政制度所长,重视养马,马政设施甚为完备。清代扩充了官办马场,限制民间养马,禁止贩马,使民间养马业受到摧残。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养马衰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马匹数量损失严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马匹数比1933年减少24.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发展耕畜采取保护和奖励政策。在积极发展马匹数量的,注意马匹质量的提高,除本品种选育外,引入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取得显著成绩。由于政策的落实,1952年和1949年比较,马增加25.7%;1963年经过调整之后,养马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至1977年马达到1144.7万匹,居世界之首。
我国马匹大部分布在北方地区,即兰州以西的新疆、青海,以北的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以南的四川山地、云贵高原。东北、西北、华北马匹总数约占我国马匹总数的3/4。
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中,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将有关马的内容从我国的文化史中抽出,那留下的文化典籍和艺术作品将会残缺不全甚至惨不忍睹。在这方面只要对中华文明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有真切感受。
说马
马有许多佳名美誉千里马、天马、宝马、汗血善马、骏马、老骥、白驹等等。唐太宗屡用以征伐的六骏、周穆王巡行天下的八骏、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号为九逸,都各以其形象、毛色和速度,锡以嘉号。髫龄读《三字经》,就知道“马牛羊、鸡犬豕”等六畜,马与牛羊列上珍三品,而马居六畜之首。稍长读《幼学琼林》有“录骅骝,良马之号”之句。走到商肆店铺,常见“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的对联,以企盼经营顺利,生意兴旺。
马在史传中多记有故事,《史记·大宛列传》记张骞使西域,在给汉帝的报告中,盛陈大宛名特产,特指称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后又有使者夸赞其马。并言最善者在大宛贰师城,武帝急于得善马,曾派人“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遭到拒绝,于是不惜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以数万专门之师,直趋贰师城,取得善马。赐名“天马”。可见善马之为时所重。
马在人类社会生活与事业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建功立业的战具,至今流传着许多成语、俗谚。终日奔忙谓之“马不停蹄”,不迷方向称“老马识途”,不乱行止惟“马首是瞻”。祝事功有成,莫不言“马到成功”。若言文采。李白自荐于韩荆州而称“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晋桓温北征,才华为一时所称的袁宏(虎)相从,“会需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世说新语·文学》)北魏傅永,字期,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可惜只是一介武夫,连友人的来信都无法回复,而请另一位朋友代答,遭到拒绝,于是“发奋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终于成为一位文武全才,建立事功,以致魏高祖常常叹服说“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惟傅期耳!”事见《魏书》与《北史》。傅永的功绩,马至少做出了一半贡献。秦皇统一六国,马之功居其半,兵马俑可为一证,铜车马得行军快速之效,马踏飞燕示马之迅猛,驰道之修亦利马之驱驰;唐宗连年征伐,所驱策者六骏,贞观之治,六骏有其功。太宗不仅自撰《六马赞》,还刻石镶于墓室,示至死不能须臾离六骏。是以元人王恽题唐韩干画马诗有句云“昭陵六骏秋风里,辛苦文皇百战功”,以赞叹六骏之勋绩。俗语有“马到成功”之说,正以马之屡建夫功,深在人心。而“一马当先”正以见勇士之奋进。
马以速度见称而成为古代交通工具最佳之选。周穆王以八骏巡行四方,升昆仑之墟。传说还因八骏之快捷而缩短了与西王母相会的时间。光阴似箭,而以马之疾驰为喻者,尤所习知,即下智若秦二世,亦深明此理。《史记·李斯传》记称“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庄子·知北游》中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已!”汉张良、魏豹的史传中亦都有“人生一世间,若白驹之过隙”。是可见周秦以来,已以良马白驹之快捷喻光阴之迅速。
河图洛书相传为文化之肇端,白马驮经得外来文化之滋润,马遂为重要文艺题材之一,画家色彩,毕现马之威武、飘逸、洒脱、奔腾种种美姿;八骏、六骏以及百马之图永为画家笔墨所至,唐曹霸画马,诗圣杜甫为作《丹青引》诗以赠,佳篇传诵至今。近代画家徐悲鸿亦以画马获誉海内外,人争仿作。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小雅》的《白驹》之什,就有“皎皎白驹”之句,言良马之毛色,《六月》颂“四牡马癸马癸”,则言良马之强壮。诗人笔下,马更是重要写作对象,古诗十九首之“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喻人之不能忘本,魏武以老骥自喻,世传名句。唐宋诗人更多吟咏,杜甫诗集随手翻检,可得咏马之作多首,而汗血善马之刻画,尤令人神往。其《房兵曹胡马》诗云“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宋王安石的《骅骝》一诗,更为简洁动人,诗云“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宋孤臣郑思肖发出“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的悲愤,充分表达眷念故宋的旧情。类此难以尽检。
颂赞马的故事和诗文,还可以搜求到无数。只就这些拾零,便能看到马的威武、强壮、俊逸、飘洒、快速等等特有精神和建功立业的气概。在迎接以马作为生肖标志的新一年,愿马的诸种优异特性涵盖和润泽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角落,让中华民族像“天马”那样腾跃。
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1的卢马,是刘备的坐骑。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刘备着急地对的卢马说“的卢,今天遇到大难,你一定要帮忙呀!”于是,的卢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
2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李世民为纪念它们,将它们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工匠们把这些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了。据传说,安史之乱时,在潼关之战中,忽然飞沙走石,黄旗招展,杀出数百队骑兵,致使叛军仓皇逃窜。偃旗息鼓后,骑兵也突然消失。后来,据守护昭陵的官员说,就在潼关交战那天,昭陵石人石马汗湿欲滴。
3白龙马,《西游记》中唐僧的坐骑。本是西海龙王之子,犯了死罪,后被观世音变为白马,随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
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它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
文学作品中的马
咏马言志--杜甫马诗一首赏析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一生怀有远大抱负和志向,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首诗借咏友人房兵曹胡马而言心中之志,充分体现了杜甫蓬勃向上、锐意进取之精神及遒劲豪迈的诗圣风格。这首诗非一般咏物诗生硬外加上的言志,而是于咏马之中表现出诗人的情与志。杜甫写马,可谓已达形神俱似之境,首句点明来历不凡(大宛产良马),接着倒装刻画,“锋棱”置前,给人顿生这匹胡马骨峻神清的第一印象;接着诗人尤极善相马的伯乐,观完骨相继察双耳,尖削劲挺的双耳更衬映出马的精悍(附带联系一句咱现在股市之匹匹马驹是否也大都呈“瘦骨耳峻”了?),复再述马的本领与功力,一个“入”字,韵味十足,侧写马快,正写马疾驰时脚蹄几不落地的飞爽感受;咏马之后转入言志,诗的后两联,借写胡马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杜诗圣极口赞誉这匹宝马良驹能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末联既是言马更又言人,鼓励友人房兵曹,身为兵曹参军,当有万里之志、英豪之气!这虽是激励友人,更反映出诗人自己的壮阔胸襟!!
诗中名句摘选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
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刘因《山家》诗
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
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清·徐《大猎》诗
对联中的马
沈阳公园联
白马无言,空驮数百岁月
青松有恨,曾记六朝兴亡
无锡蠡园项羽祠联
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
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
无锡黄埠墩联
九龙绕郭而来,一颗明珠,宛然芙蓉烟雨
万马窥江而去,半规浮玉,依然杨柳楼台
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联
(晚明人集陈抟书法)
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
汉中饮马池联
神龙时作苍生雨
饮马常思赤帝风
杭州于谦墓联 杨鹤于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努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杭州岳王庙联 王蘧常
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
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
应答联(一)
(上联牛元璋出,下联朱棣对)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应答联(二)
(陶澍幼时放牛归对学馆东家)
小子牵牛入户
状元打马回乡
古代常说的汗血宝马是什么马
“汗血宝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很多帝王的坐骑
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阿哈尔捷金马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哈尔捷金马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据说,史书中的“汗血宝马”即源自阿哈尔捷金马。
如今仅存2000匹
阿哈尔捷金种马场位于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于1922年,前身为里海养马厩,1992年改名为尼亚佐夫总统种马场。阿哈尔捷金马总数约2000匹,曾多次作为国礼赠给外国领导人。近年土致力于向国际市场介绍阿哈尔捷金马。
为什么汗血马能够成为一种世界名马?王铁权说,在土库曼斯坦,马匹数量不多,但有丰富的牧草及粮食饲马,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集约饲养方式,并按马质进行个体骑乘训练。在中亚养马是一个精细个体管理,而蒙古马的管理,是一种半野生的粗放饲养方式。
据记载,汗血马能够日行4000公里。许多专家对此质疑。郑也辉教授说,即使古代计程单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能的。
刘少伯教授认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传说。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国古代利用快马传递军事信息的驿站,号称“五百里加急”,恐怕最长的驿站也没有250公里。
现在公认,速度最快的马是纯血马,1分钟能跑1000米,但这样的速度只能在训练场或赛马场坚持一两分钟,时间一长,马就可能纍死。汗血马奔跑速度较快,跑完1000米仅需1分零5秒,并且此马体态十分优美,精神饱足。
大连双迪的企业精神是什么
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汗血马精神
这家企业追求的是长远发展 所以 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汗血马精神
在牛汉的诗歌<<汗血马>>中,这是一匹怎样的汗血马
牛汉的诗歌《汗血马》描写了汗血马极尽奔驰之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悲壮而奇美。赞颂了它顽强不息、倔强的奋斗精神。
牛汉的诗歌《《汗血马》》中说的汗血宝马是一种古老的世界名马,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我国史书中如此称之。
汗血马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这种马耐渴,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马耐力极好。
我国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发现一种挥汗如血一般鲜红的宝马,这个消息传回长安,立刻引起轰动。此后,汉武帝连征西域大宛,从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一带)得到了这种有汗血的宝马,并作诗赞美它为“天马”。汗血宝马从此名扬中国。据说,它还是成吉思汗的坐骑。
汗血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特有的优雅步伐、轻细优美的体形,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这种马完美的身形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