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南补北法经典代表方(清心法补肾的机理是怎样的)

生活常识 2023-05-23 09:42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清心法补肾的机理是怎样的

用清心火的方法来补肾,古人称之为“泻南即所以补北。”这是一种以泻为补的间接治肾法。从五脏来说,心属火,肾屑水,水火互济互制,维持平衡,是人身气化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如果患了外感热性病,上焦心肺之火有余,而其人肾水素亏,或因肾水虚亏不能上承而至火亢于上,久而形成“真阴欲竭,壮火复炽”,“火烈灼阴,水不制火”的恶性循环。这时,根据《内经》“实其阴以补其不足”的论旨,在“甘寒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还须用芩、连等苦寒之品,直折上焦有余之火邪,即用清心之法来“泻南补北”。对心火无制而上炎,肾水不济而虚亏的“少阴病热化症”,张仲景创制了黄连阿胶汤,此方即以芩、连清肃上焦为主,目的是使心火得凉而降,着眼点即泻南以补北。所以又配合鸡子黄养心血而宁神,白芍药和营血而敛阴,以柔济刚,使苦寒不致燥化,使心火得之而降,更以阿胶滋肾水以上济。诸药配合,既清心火之有余,又补肾水之不足。

中医五行养生小知识

  五行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理论体系,五行指自然界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实不仅自然,人体中也有“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假如身体的某个脏器处于虚弱状态,就会引发身体的连锁反应,皮肤自然也会变差。所以当你发现皮肤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的身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人体虽是血肉之躯,却与他所处的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五行世界。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血、肉、皮毛、骨。

  每一种器官都与五行一一对应。,这不是说人体的器官是简单的元素,而是具有与对应元素相似的性质。肝属木,木性蓬勃,而肝的功能是藏血造血,贮存营养,以保持人体的持续生长;心属火,火性活泼,心的功能是输送血液,使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维持体温;脾属土,土性厚重,为万物之母,脾的功能是将肠胃吸收来的营养转化为人体的动能;肺属金,金性坚实,肺的功能则是呼吸,振动时便发出声音;肾属水,水性柔弱,肾的功能主排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凡此种种,均可以相同道理类推。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中的.五行(五脏六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部分都有特定功能,只有各部分相互协调平衡,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机体就会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人就会生病,出现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觉。

  即使没有疾病,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体质性情来看,有些人天生脾气暴燥,易怒;有的人天生抑郁,易悲;有的人天生乐观,笑口常开。这种种表现,一方面是遗传因素造成,另方面也与后天的煅炼修养有关。不管怎样,都说明他体内的五行不平衡,某一行在五行中占据了优势或劣势地位。所以,传统方术有关于人的五行属相的说法木性之人,面青,身长;火性之人,面赤,体健;土性之人,体厚,面黄;金性之人,体实,面白;水性之人,体柔,面黑。

  在传统医学看来养生即是调养身体的五行元素,使其相互协调,运化正常,如此则百病不兴,轻身不老。了多位著名中医养生保健专家的经验,以调节人体的五行元素作为养生的切入点,经多年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整理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五行养生理论,采取多种自然疗法并用,协同作用,既保留了柔和舒适的优点,也克服了见效较慢的缺点,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推广与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难经》里“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到底该怎么理解

东方(肝)实,西方(肺)虚,泻南方(心),补北方(肾),因为火(心)是木(肝)之子,泻火能抑木,又能减去克金(肺)的作用;水(肾)是木(肝)之母,金(肺)之子,补水能加强克火(心),又能济金(肺)抑木(肝)。

所谓“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种治法是对“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补充,说明五脏之间互相影响,治疗方法不能局限于补母泻子。可据此推演,如心实肾虚,要泻脾补肝;脾实肝虚,要泻肺补心;肺实心虚,要泻肾补脾;肾实脾虚,要泻肝补肺。

扩展资料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