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英雄的节目主持?岳飞后人世代不为宋将,为什么
成语英雄的节目主持
《成语英雄》设置三位重量级成语先生。
崔永元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主持《实话实话》《小崔说事》等节目,朴实亲切,幽默智慧,以及忧虑与思考,是他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 钱文忠
国学大师钱文忠是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梵文、巴利文权威专家。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蔡志忠
漫画大师蔡志忠。金漫奖终身成就奖,他的作品《庄子说》 、《禅说》 、《史记》等开创了中国古籍漫画的先河。1999年12月8日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三位重量级成语先生将在节目中与选手互动,讲解成语典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陈琨
《成语英雄》节目主持人为河南卫视知性美女主持陈琨,陈琨是河南卫视老牌文化类节目《华豫之门》的当家主持,曾被评为中国收藏界十大风云人物。节目第二现场主持人是河南卫视亲和力强、善沟通的主持人朱冰,曾在《汉字英雄》中担任第二现场主持人。
岳飞后人世代不为宋将,为什么
要是说起岳飞的话,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岳飞这个人,和陷害他的人秦桧。岳飞让母亲在后背上刻下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在高中的时候让我们不少的受到了非常大的鼓舞。甚至还记得小的时候,去西湖的时候还能看到跪着的秦桧以及其他陷害岳飞的人的雕像。前些年,秦桧的后人想让秦桧的雕像不再下跪的新闻,让很多人得知这个新闻之后,在评论区用非常嘲讽的语句回应了。
- 岳飞的简单介绍
岳飞,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的人说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英雄。从准确意义上来讲,岳飞并不是民族英雄,而是抗金英雄。毕竟,岳飞打击的敌人在也是建立了元朝,所以岳飞应该准确的说是一位抗金英雄。在岳飞的一生,可以说是可歌可泣了。作为抗金英雄的岳飞,在南宋的中兴四将的首位,由此可见岳飞的军事才华是非常少有的。在岳飞的一生,一共有四次从军的经历,而且参与指挥大大小小的战斗数百次。甚至后来,在1140年岳飞率领军队北伐金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 岳飞的悲惨后果
千古奇冤,在历史上一个是莫须有,一个是意欲之。这两个罪名的主角,一个是写《满江红》的岳飞,一个是写《石灰吟》的于谦。立下赫赫战功的岳飞,本来能够保卫宋朝的安稳,确保金军不会那么快的攻破宋朝,让宋朝不会那么快的就灭亡。在金国已经无力应对英勇的南宋将领的时候,金国准备与南宋议和。而正是这个情况下,小人就趁虚而入。宋廷便趁此机会打击那些手里握有兵权的将领,尤其是极力主张抗金的岳飞和韩世忠二人。后来,在完颜兀术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这也导致了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了岳飞,一代英明的将领就这样陨落了。
- 岳飞的后人世代不为宋将
等到赵构退位,宋孝宗继位后,正是因为还需要,岳飞当年的冤案得以平反。也正因如此,岳飞的后代也有了不一般的待遇。,很奇怪的是岳飞的后代并没有成为宋朝的将领,就历史学家吕思勉老师看来,岳飞的后代不做将领,很可能是宋朝内部争斗的结果。毕竟,当时的岳飞手握兵权,还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样的操作。使得皇帝也为此感到畏惧。所以,当时的南宋集团可能害怕岳飞的后代,要是成为将领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岳飞找回公道。也出于这个考虑,才会这么安排的。更何况,在当时岳飞的后代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出彩,所以也有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岳飞的后人不为宋将。=
长春般若寺是如何创建起来的
承蒙邀请,长春般若寺也是近百年的东北著名寺庙,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今天就给大家详解下。
建庙缘起, 丁树敏(吉黑慈善联合会会长)、张子元邀请倓虚大师来长春讲《金刚经》,这一年是1922年,倓虚大师在奉天(今沈阳)的万寿寺担任住持
马靖东(吉林督军行署科员),是虔诚的佛教徒,听经后提倡在长春建庙。
最初建庙那些功德主
孙烈臣(吉林督军行署科长)捐献500员大洋
马玉轩(长春士绅)发起成立长春佛教会,捐出自己住宅为佛教会临时办公室,在此筹备修建般若寺
傅梦岩(兴业公司经理、燕春茶园园主)参与道德会的成立工作
孙其昌(民生部大臣,长春佛教会会长,吉长道尹)第一任长春佛教会会长,撰写修建般若寺碑。
吉长镇守使陈琨、长春警察厅长修长余、长春县长张晓斋、长春电灯厂厂长金毓黻、长春商会会长孙秀山、长春惠华银行行长董树棠、美孚洋行经理迟艳堂等人“发起建寺善款和筹备建筑材料,计划拟修五层佛殿
建庙初的时贤政要
1933年,溥仪(末代皇帝)过生日来寺朝拜上供,第二年溥仪亲书金匾“正觉具足”供养般若寺常住
1936年般若寺开光。郑孝胥(伪满国务总理_已退位)亲书对联供养长春般若寺表示祝贺
1941年筹建露天观音,张景惠(伪满国务总理)张海鹏(伪满将军)牵头作为筹备人
1944年开光,张海鹏亲自书写“新京造福观音奉建缘起”碑文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般若寺演绎出近代史上曾经发生的一切,见证了很多史实,这不仅是长春般若寺的奇缘,更是长春近代史的一个 历史 见证。
般若寺的初建者是佛教天台宗倓虚大师,他在所著的《影尘回忆录》中记载了当时般若寺的筹建经过。
1922年,倓虚大师当时在沈阳万寿寺担任主持,他应吉黑慈善联合会会长,丁树敏,张子元邀请到长春讲《金刚经》,当时很多僧众信徒去听。其中就有吉林督军行署的科员马靖东。听大师讲道后,提倡在长春盖庙,并着手筹备建庙。并向大师征询庙名,当时倓虚大师,因为正在讲《金刚经》,遂将庙名定为般若寺。
据大师回忆说,1922年般若寺开始筹资规划。盖庙的事决定后设法筹款,发起者马靖东请他的科长从吉林督军孙烈臣那里筹来500元大洋。般若寺的筹建也得到了不少绅士的支持。多方筹措后于1927年动工开建。
1927年,《盛京时报》记载,长春的高官富绅,名流贤达,发起助款备料计划。经过起起落落从1931年到1936年,般若寺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配殿,藏经楼,围墙等次第建成。让人遗憾的是,这座寺庙还没有等到开光仪式,“九一八”事变爆发,在伪满洲国城市规划里,日本人要在长春修马路,般若寺所在位置需要被征用,经过交涉后,给了迁移费和一块比原来更大的地皮。于是般若寺被拆掉,移建到今天的位置。
1941年10月,般若寺对面开始筹建露天观音道场。并举办了隆重的开光仪式。可谓盛况空前。
1983年,般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
2000年,长春般若寺又在钟楼西侧,重建露天观音道场。
这就是长春波若寺的筹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