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上中下痛风方(朱丹溪治疗痛风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真的适
朱丹溪治疗痛风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真的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痛风吗
高尿酸成了当今的第四高,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类胡吃海塞增多了,渐渐地身体对于嘌呤的代谢出了问题。嘌呤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尿酸在体内产生过多的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体内尿酸合成过多,一是尿酸排出障碍。针对不同的原因,产生了不同的治疗药物,最常用的有苯溴马隆与非布司他。
而当体内的尿酸浓度升高,随着外界的条件的改变,溶解在血液内的尿酸析出,沉积在关节处,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痛风。痛风一词其实是现代医学借用中医的一个词汇。“痛”是形容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痛,最常见的就是大脚趾处红肿热痛。而“风”则是形容疾病来去不定,如同风一样。痛风之名得来。甚至古人将痛风,作为炫耀的谈资,因为只有富贵的人,才会得上这种病。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吃五谷杂粮,同样也会产生相同的疾病。
针对痛风,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朱丹溪先生自己创制了一个治疗痛风的方剂,他并没有给这个方剂命名。取名上中下的原因是因为方剂中的药物针对了人体的上焦、中焦、下焦,全身通行。针对痛风,中医有没有固定的治疗药物呢?很不幸,治疗痛风中医仍然是辨证论治,没有任何专门的秘密药物。
而朱丹溪先生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则是针对了湿热、痰浊、瘀血、风寒。朱丹溪先生解释产生这种痛风的原因“有湿痰死血,而风寒袭之,风则善走,寒则善痛,所以痛者,湿痰死血留结而不通也。”中医认为自然界的风,来无影、去无踪,会引起植物的晃动,而痛风就是时发时止,痛则属于痹症的一种,痹痛是中医一个重要的概念,《黄帝内经》亦有“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
有风有寒,则需要祛风祛寒,针对风寒中医倒是有许多针对性药物,朱丹溪先生则选用了羌活、桂枝、白芷、防己,一定有人问“防己为什么能祛风,证据从何而来?”《神农本草经》记载“防己主风寒”,能祛风寒邪气。而《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桂枝能够“利关节”,这几味药搭配,既可以祛风散寒,又能止痛。朱丹溪先生形容的非常好“羌活去百节之风,而白芷则驱风之在面,威灵仙驱风之在手,桂枝驱风之在臂,防己驱湿之在股”。头面、手、足、肩、股、诸多关节真的是上中下无处不到。
针对瘀血,自然要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药物仍有许多,川芎就活血化瘀药物中最知名也最常用的。川芎有几大功效,不单可以活血化瘀,还可以行气止痛,还可以祛风散寒,一味药针对了痛风的疼痛症状,又针对了风寒的病机。加上桃仁、红花活血中之瘀,将瘀血排出体外。
南星祛风痰,苍术化湿浊,龙胆草、黄柏清下焦之湿热,苍术、黄柏就是二妙丸,针对的就是下焦湿热。黄柏入肾经,清下焦湿热,黄柏作为“三黄”之一,苦是为大众所熟识的。龙胆草入肝经,清肝经之热,祛下焦之湿,苦味强,清热能力同样强。治疗湿热不但要祛湿,同样要清热。“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可见针对其中之一治疗不但不能起到好的疗效,反而会起反作用。
,朱丹溪先生还加入了神曲一味药,为什么要用一味消失化积药呢?朱丹溪认为神曲“随诸药而消陈腐之气也”,翻译成一句通俗的话就是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使人体将痰浊、湿气、瘀血加速排出体外,这也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将大自然的道理,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
虽说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也是一首万能方,也不能什么类型的痛风都能用,只有风寒、瘀血、痰湿、热毒都存在,并且每种病理因素都不能过盛,过盛则药力不及,没有则属于药物滥用,不但收不到良好的疗效,有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加重病情。
阻黄与直接、间接疸红素的关糸
你是尿酸高了,建议去查个尿酸。
尿素高一般都会引起痛风 这是 富贵病 啊 是你 吃了 太多 高营养的 食物引起的 痛风大部份发生在关节柔软组织处,尿酸与钠结合成尿酸钠盐,致使关节肿胀,是非常疼痛的一种疾病,就像有千只针在扎肉似地。很多人一听到痛风,就会联想到不能吃腺嘌呤(adenine)高的食物,因其主成分为嘌呤(或称普林purine)。而国内一谈到普林purine,就会指向黄豆类制品,其实并不是那回事,在国外并无此一说,反而常提到的食物是肝、酵母类等,故黄豆就成代罪的羔羊。其实血液中尿酸偏高,并非全由高普林purine的食物而来,也不是因食物中的高purine就会导致痛风。导致痛风的正确说法应该是
(一)、一个人摄食不良蛋白质或不平衡的胺基酸,又无适当的合成蛋白质所需之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6、B12等,导致DNA合成困难,才会有多馀的purine待处理及排出。因叶酸是合成普林所必需,维生素B12是合成DNA所必需,而维生素B6是涉及胺基酸的代谢物质。
(二)、一个人很少摄食抗氧化的食物或营养素,如维生素(叶酸、菸硷酸、维生素B6、B12、C、E等)或矿物质(铁、锌、硒等),以致细胞的DNA遭氧化而破坏,破坏的DNA主成分腺嘌呤(adenine)、胍嘌呤(guanine)会释放出purine,若处理或排出困难,就会有造成痛风的可能。
(叁)、体内白蛋白(Albumin) 在生理上是排除废物的物质,若白蛋白物质缺乏,造成移除代谢废弃物困难。细胞内之废弃物质、尿素、尿酸、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由组织分解後的代谢物质,会因白蛋白缺乏而移送排出困难。若尿酸过多而排出困难,就会出现痛风症状。
(四)、腺嘌呤(adenine)分解后的普林(purine),本由肾脏重吸收后,再由肾小管分泌加入尿液中,若肾吸收功能有问题,就会造成purine排出体外困难而导致痛风,故肾脏功能受损者有更大机会发生痛风。
(五)、一个人长期处在工作紧张压力下,会造成细胞大量亡,亡细胞的遗传基因物质DNA、RNA会释放出purine,若purine的生化处理不当(缺维生素及辅 )就会导致痛风。
(六)、肾阳虚的人,肾分泌贺尔蒙功能不足,会导致排除普林发生问题,而形成痛风。在肾脏皮质分泌的可体松(cortisone,此物质在肝脏由cortisol转化而来),合成时需要的维生素C、泛酸等维生素。若此维生素皆缺乏时,会造成肾衰竭,而导致肾脏功能不佳,间接影响purine在肾脏部位的吸收,而造成痛风。
(七)、肝脏功能有问题时,原本在肾皮质部分泌的cortisol,移送至肝脏,在肝脏转化成可体松(cortisone),若肝不好的人,此功能不能进行,亦有可能发生purine转化困难,而发生痛风。
我们知道痛风的因果关系後,应该可以对症防治,若不知其因,以讹传讹,除对病情无用外,将导致患者一生的痛苦,有时还要大动手术,却也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中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治法有除湿泄浊,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常用方药如四妙散、白虎加桂枝汤、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上中下痛风方等。缓解期扶正祛邪,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常用方药如正肾丸等。其它疗法如针灸、推拿、放血疗法、三元代谢疗法、膏药疗法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治疗痛风的其它疗法
1.针灸
针灸风寒湿痹宜针灸并施,风湿热痹宜针不宜灸,久痹正虚以灸为宜。急性期行泻法,恢复期用于平补平泻法。常用穴位湿热蕴结取丘墟、大都、太白;瘀血阻络取血海、膈俞;痰浊痹阻取丰隆、脾俞;肝肾亏虚取太溪、三阴交。第1足跖痛取太冲、太白、三阴交;趾痛取太白、大都、太冲、三阴交;踝痛取中封、昆仑、解溪、丘溪、丘墟、委中、绝骨;膝痛取膝眼、阳陵泉、曲泉;腕痛取阳池、外关、合谷、太冲;肘痛取合谷、手三里、曲池、尺泽;肩痛取肩髃、肩贞、肩井、压痛点。
2. 推拿
推拿根据关节炎症和疼痛部位取相应关节的主要穴位,采取(扌字边加衮)、平、推、拿、按、捻、搓、摇等手法,由轻到重进行。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点按大椎、风池、肾俞,揉拿手、足三阴经,点按手三里、肩贞、合谷。每次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适用于痛风各证。
3.膏药疗法
(1) 风火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防风、大葱、白芷、川乌各60克,共捣为膏。
功效祛风痹痛。
主治陈年痛风。
用法调热黄酒服冷痛处。二三日后用大红椒、艾叶煎熬汤敷洗再敷药,包好。若皮肉热痛用清油擦着。
(2)头葛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川乌头150克,野葛、莽草各500克。上药细切,将药拌均,经3天,用猪脂2500克与前药入锅中,以草火煎之,以乌头色焦黄为度,用棉布滤去渣,收于瓷器中盛。
功效祛风散寒,除痹止痛。
主治治痛风,手足顽麻。
用法摊贴患处。
(3)头子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乌头、附子、当归各60克,羌活、细辛、桂心、防风、白术、川椒、吴茱萸各30克,猪脂500克。上药细切如豆大,以醋微淹着,经一宿,煎猪脂化,去渣,内药微火煎之,候附子色黄即可成膏,收瓷盆中。
功效祛风通痹止痛。
注治痛风,顽痹,四肢拘挛。
用法贴患处。
痛风原因
痛风发病机理
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如长期存在,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关节炎、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本病为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是因过饱和高尿酸血症体液中的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肌腱内及其周围沉积所致.
痛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20比1,女性痛风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
祝早日康复
痛风病人的自我保健
一、保持理想体重
痛风常并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一般认为痛风与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肥胖则是它们的共同因素,降低体重常可使痛风、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都得到控制,但降低体重应循序渐进,每月减一公斤,否则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二、合理的饮食调理
能减少食物性的尿酸来源,并促进尿酸排出体外,可防止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急性痛风。
1、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尿酸排出每餐以馒头、面条、玉米为主,以利尿酸排出。
2、蛋白质可按理想体重0.8-1.0g/kg进食,以牛奶鸡蛋为主肉禽煮汤后有50%的嘌呤可溶于汤内,所以病人可以吃少量煮过的肉类,但不要吃嘌呤含量较高的鸡汤、肉汤。适当限制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并发高脂血症者要把脂肪摄入控制在总热量的20%-25%以内。
3、少吃火锅。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
4、一旦诊断为痛风病,茶、咖啡、肉、鱼、海鲜都在限食之列。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还要下决心戒酒。一瓶啤酒可使血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病人患痛风可能性会增加10倍。痛风与糖尿病一样是终身疾病。
5、大量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促进尿酸排除。尽量均匀饮水,每小时一杯。
6、限盐每日2-5克。
7、避免过度劳动、紧张、湿冷,穿鞋要舒适。
8、含嘌呤少的食物有奶及奶制品、蛋类、米、面、玉米、马铃薯,各种蔬菜如萝卜、洋葱、番茄及水果等。
痛风病人应尽量选择此类食品。
治疗痛风的偏方有哪些
你你要知道偏方总归是偏方,有点悬心。我给你一个网址里面全是专业人士对痛风的见解,你可以去看看,痛风的偏方也包含其中。www.tf120.org,记得采纳哦!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五三)临证谈越鞠丸
我们现在基本上明白了越鞠丸是一张什么样的方子,,我们还是要明白“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那么,我们在临床上应该怎么去用呢?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难道都是郁证?也许别人说了,我们都不会相信。
我们如何理解“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这八个字呢?或者,如何能将这八个字用到临床上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方剂
南星、苍术、黄柏、川芎、白芷、神曲、桃仁、威灵仙、羌活、防己、桂枝、红花、草龙胆。
如果一个医生开出这么一张方子,我们肯定不认识,如果和经方相比较,觉得有点乱,找不到规律。这是一张很名的方剂,上、中、下通用痛风汤,这是朱丹溪治疗痛风用的。
朱丹溪的医案不好找,高老师在在《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里面,找了几则朱丹溪的医案,我们来学习朱丹溪是怎么治病的。
《名医类案》“一肥人中风,用苍术、南星、酒芩、酒柏、茯苓、木通、升麻、厚朴、甘草、牛膝、红花水煎。先吐、后药。”
一个肥胖的人中了风,我们能看出来是越鞠丸加减出来的吗?这是越鞠丸方的翻版,苦辛为法,辛苦寒温主方,重在恢复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从郁立论。
《名医类案》“金付七,患中风,攻注四肢、骨节痛,遍身麻木,语言蹇涩。二陈汤加川芎、羌活、姜蚕、枳壳、麻黄、桔梗、乌药。服之愈。”
这也是中风,仍然处方是从郁立论,这个郁是邪实而郁。去邪,流通气机。
《名医类案》丹溪治一人年五十余,因湿气,呕吐酸水如醋,素饮酒。以二陈汤加白术、苍术、砂仁、霍香、黄连,二贴而安。
朱丹溪治疗了一个经常喝酒的五十多岁的人,因为湿气而造成了呕吐酸水,用二陈汤加白术,苍术,砂仁,霍香,黄连,两剂就好了。这还是从郁立论的。
虽然每张方子和每张方子不一样,,我们仔细揣摩,都可以象分析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一样来分析,就是从郁立论的。痰郁,湿郁,热郁,气郁。
《名医类案》一少年好酒,每早呕吐。以瓜蒌、贝母、栀子、石膏、香附,南星、神曲、山楂一两, 枳实、姜黄、萝卜子、连翘、石碱半两,升麻二钱半,神曲糊丸服。
一位好酒的少年,每天早上起来就会呕吐,用的是瓜蒌,贝母,南星治痰郁,栀子,石膏,连翘,石碱治热郁,香附治气郁,神曲,山楂,萝卜子治食郁,还是越鞠丸的方子,
《名医类案》一女子恶寒,用苦参一钱,赤小豆一钱。韭水探吐。后用川芎、苍术、南星、黄芩,酒糊丸服。
我们一看这个方子就是越鞠丸加减。
《续名医类案》一妇死血、食积、痰饮,成块在胁,动作雷鸣,嘈杂眩晕,身热时作时止。以台芎、山栀炒、三棱、莪术、并醋煮,桃仁去皮尖,青皮、麦皮、面各五钱,黄连一两、半用吴萸炒、半用益智炒(去萸、益不用),山楂、香附各一两,萝卜子一两半,炊饼丸服。
这个组方仍然是从郁立论,气郁,血郁,寒郁,食郁,热郁。
《续名医类案》丹溪治一中年人,右鼻管流浊且臭。脉弦小,右寸滑,左寸涩。灸上星、三里、合谷。次以酒芩二两,苍术、半夏各一两,辛夷、川芎、白芷、石膏、人参、葛根各五钱。分七贴服之,全愈。乃痰郁火热之症也。
这则医案是从热郁立论,,参合了李东垣的升清降浊的办法。
《续名医类案》朱丹溪治一人病眼,至春夏便发,当作郁治。用黄芩酒浸,南星姜制,香附、苍术俱童便浸,连翘各二两;山栀炒二两;川芎童便漫一两半;陈皮酒浸,草龙胆酒蒸,萝卜子、青黛各半两;柴胡三钱为末。神曲糊丸。服之,旬月而愈。
这个眼病还是从郁立论。
眼病,鼻病,妇科病,脾胃病,中风病等等,都是从郁立论。
这几个医案,主要就是让我们体会一下朱丹溪是如何来治郁的,这主是朱丹溪所说的“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我们现在临床上,我们有多少朱丹溪认为是应该按郁治疗的病人,我们按虚去治疗?我们用了补药了,而补药用得越多,郁就会郁得更厉害。
药食同源—古方+食疗,痛风再也没复发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其著作中记载了一个痛风的上中下通治良方
姜南星、苍术、炒黄柏各二两,川芎一两,白芷半两,炒神曲一两,桃仁半两,威灵仙三钱,羌活三钱,防己半两,桂枝三钱,红花一钱半,草龙胆半钱组成。将这些药研为细末,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克,空心,白汤送下。
这个这么复杂的配方普通人吃起来很难长期坚持,毕竟是药三分毒,那么在控制好病情后,便于长期服用的食疗方子便是我们痛风患者的最佳选择。
茶水是大家每天都要喝的,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养生壶,煲一壶痛风杂粮配方当水喝一天,更简单方便外出携带的方法是早上煲一锅痛风杂粮配方水,连渣一并存放进焖烧杯,喝完水后继续加入开水焖15~20分钟,像泡茶一样,这样喝半天也是没有问题的。
痛风配方杂粮的原材料全部都是原生态种植的各种杂粮按比例配合在一起,煲出来的水有豆类和粮食的清香,即使是平时爱喝功夫茶的广东人喝了以后也都对其中的杂粮配方水味道赞不绝口。老爸每次痛风发作都是吃2天就好了,因为他不忌口就会经常痛风发作,每次都要我给他弄痛风配方水喝
朱丹溪痛风方
痛风的发病多因血分有热,血分有热就犹如水气沸腾,而在这个时候身体受到冷水、水湿、凉风等邪气的侵入,就会导致“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从而导致痛风发作。
再一个肥甘厚味也会化湿化热,所以说这个湿热就是痛风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腿脚先痛风?因为湿性重浊,总是沉积到下面去,像那个淤泥缸一搅过后呢,等一段时间那些浊的都往下沉。
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姜南星、苍术、炒黄柏各60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炒神曲30克,桃仁15克,威灵仙9克,羌活9克,防己15克,桂枝9克,红花4.5克,龙胆草1.5克。
用法将这些药研为细末,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克。一天三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实你也不用做成丸子,就打成粉,每次服用6克就好。
中医的奇妙之处在于用方,用方的奇妙之处在于配伍,这个治疗痛风的方子也一样,配伍才是其中的奥秘所在。
姜南星燥痰散风,尤能化经络间痰浊之气。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
黄柏苦寒,把热直接往下清,苍术健脾燥湿,此为二妙散,二妙散是针对邪气而立论的,往往湿邪下陷会伴随着身体中焦之气升提不起来,苍术加强脾胃的功能,往上走,这一上一下,整个气机就流动起来了。
这时你再加点风药,给它一股助力,风能胜湿,那么下焦潮湿的情况就能解决了。人体下焦潮湿环境一解决,许多杂病怪病不治自愈。因为湿气生长依存的环境改变了。
所以朱丹溪用了四味祛风的药防己、羌活、威灵仙、白芷。防己有风药的特点,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威灵仙更猛,可以祛十二经络的风。
川芎为血中气药,不单能升,而且能降,通行十二经络,所以古人说“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通上彻下之功,非同一般。正是有了川芎,上中下痛风方才实至名归。
湿热久了,会阻碍气血运行,血脉就会出现淤血,出现淤血就会不通,不通就痛。
用桂枝温经通络,桃仁、红花活血去瘀,经络通畅了,正气才进得来,邪气才排得出去,气血运行就畅快。
神曲消积滞,为什么要消积滞呢?朱丹溪认为痛风病患者肯定存在积食,正是这些积食没有化掉才会产生湿热嘛,就像沼气池发酵的原理一样。
就这样,上中下痛风方轻轻松松就把痛风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