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最近在拍什么电视剧(有网友吐槽冯小刚新剧《北辙南辕》,
- 有网友吐槽冯小刚新剧《北辙南辕》,你觉得这部剧的剧情怎么样
- 如何评价冯小刚导演,蓝盈莹、金晨、啜妮、隋源主演的电视剧《北辙南辕》
- 冯小刚新剧首播,蓝盈莹演技浮夸强演北京人,与金晨演姐妹违和,你怎么看
-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有哪些槽点
有网友吐槽冯小刚新剧《北辙南辕》,你觉得这部剧的剧情怎么样
随着影视剧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影视剧不断涌入,能够使一部影视剧成功获得观众喜爱是非常艰难的。比如近日有网友吐槽冯小刚新剧《北辙南辕》,我也觉得这部剧的剧情有些过于浮夸,不接地气。下面就由失眠网小编来为您具体阐述。
据了解,冯小刚又一次上了热搜,而与他上热搜的,还有他的电视剧《北辙南辕》,一上线就受到了观众的热议,因为这是冯小刚继《一地鸡毛》电视剧之后,执导拍摄网剧,冯小刚第一次拍电视剧《一地鸡毛》,还是非常经典,至今都无法超越,观众评分也非常的高。而这冯小刚执导的《北辙南辕》一经上线,就受到了网友的各种吐槽。他作为一部都市女性感情剧,讲述了五个独立女性在城市里拼搏,携手创立一个名叫北辙南辕的餐厅,在此过程当中收获了成长和各自的爱情。这剧情听起来好像有点儿吸引人,我感觉冯小刚有点过于追求表面东西,而忽视了演员的演技问题。
在我看来,整部剧呈现的景象都比较浮夸,无论是道具的摆设,还是房子的产设,都让人感觉不接地气,这种不接地气的电视剧让观众并没有很强的代入感,更不用说产生共鸣了。也有很多网友吐槽表示这简直就是《小时代》翻版,并且该剧情并不新颖独特,并没有吸引到观众的某个点。
总而言之,我认为电视剧不仅要追求表面上的贴切,还需要符合观众审美需求,接近大众生活。我认为冯小刚可能没有充分的电视剧拍摄经验,表现出了一副过于浮夸的景象。无论如何,要想获得好的收视率,就应该接地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如何评价冯小刚导演,蓝盈莹、金晨、啜妮、隋源主演的电视剧《北辙南辕》
紧跟时事贴合热点 搞笑剧情映射现实
剧情上看并无特殊抓人眼球的新奇之点,但妙就妙在细节安排颇有趣味。来说,就是“紧跟时事,贴合热点”。
先是戴小雨发现男朋友的已婚身份,让本希望能和男友天长地久的她突然天崩地陷,这一下的被“小三”经历为她带来极大打击,纵使她自身无辜,也坐实了“第三者”的称号。
而近几年“第三者”是很大的一个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不忠婚姻关系,其实并非表现上看得那么简单,指责背后也藏着不少人的难言之隐,而不了解真相的舆论绑架了事实真相,也让不少无辜之人生活发生了变化。正如戴小雨知道真相的一瞬间崩溃,回国后一度沉沦逃避现实。
不吹不黑,冯小刚的《北辙南辕》不够接地气,却值得细细品味
之后就是黄渤在剧中“贡献”的精妙演技,当上了“123”先生,之前有著名演员公开吐槽有某流量明星不背台词,拍摄的时候用数字代替,一度引发网友对无演技无品德演员的诟病,黄渤就在剧中上演了一出情景还原。
扮演某名演员的黄渤在剧中有场和蓝盈莹拍剧的对手戏,要拍出感伤的感觉,但他不仅晚来还耍大牌,连戏都不愿意对,直接开拍就是从“1234567”说到“7654321”,连外语都上了,搞笑之余尽是对现实的反讽。
不吹不黑,冯小刚的《北辙南辕》不够接地气,却值得细细品味
便是“嫁不出去”的冯希,和男友相恋多年,却只收获了男友的各种信誓旦旦、海誓山盟,等不来想要的婚姻,无疑也是映射了“渣男”的话题,每集都是看点,对现实问题旁敲侧击的表现,恰到好处地与剧情贴合,毫不突兀,无愧冯小刚扎实的“功力”。
讲“女性”非女性 讲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打着女性群像剧的旗号,《北辙南辕》的开播无疑会让人回顾之前冯小刚之前的电影《芳华》,虽然《芳华》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女性群像故事,但却也是冯小刚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女性故事之一。
不吹不黑,冯小刚的《北辙南辕》不够接地气,却值得细细品味
近几年的女性题材剧无疑是热门话题,备受好评的《三十而已》、《怪你过分美丽》、《我的前半生》等都是讲述女性故事的热门影视作品,因这类型剧打破了之前对女性“文弱、忍辱负重”等“女性为弱”传统印象,而是彰显女性独立坚强的一面。
结合时代发展和女性精神的变革,再加上电视剧整体的受众以女性居多,无疑女性题材剧会拥有更多的观众,而根据冯小刚之前的作品,更多的是现实主义作品,女性题材剧非他所擅长,那这部《北辙南辕》会表现的
冯小刚新剧首播,蓝盈莹演技浮夸强演北京人,与金晨演姐妹违和,你怎么看
近几年来,对焦新时期年青女性的《欢乐颂》《三十而已》等电视连续剧,都取得成功在销售市场上打过好看的大仗,趁着这公司股东风,同种类新电视剧《北辙南辕》在7月11日夜里宣布发布,也造成了众多网民的关心。
从艺人视角而言,《北辙南辕》不但聚集了蓝盈莹、金晨、王珞丹、啜妮、隋源五位分别漂亮的女一号,再把韩庚、郑业成、杨旭文、刘晓庆、徐帆这种艺人团体拉入住,卡司完善水平保证了非常高。而背后班底层面,本剧虽没有晌午阳光和柠萌那样专业攻破现代剧的制作企业,但有电影导演冯小刚和拍摄赵小丁这俩位超重量级坐镇,也让观众们拥有充足的希望。
特别是在,本剧也是冯小刚继1995年的《一地鸡毛》后,阔别25年再度导演电视连续剧,再度返回电视连续剧圈,冯小刚的主要表现怎样,也是外部关注的关键方位。,针对一些规定较高的观众们而言,此次很有可能会心寒了。
先说优势,作为现代都市女性主题类连续剧,《北辙南辕》在女性人物角色的描绘上或是较为丰腴的。例如喜爱文艺演出的鲍雪(蓝盈莹饰)、高龄高学历女性戴失眠网小编(金晨饰)、初入职场职场女人尤珊珊(王珞丹饰)及其家庭妇女司梦(啜妮饰)等。这种女性各自分别诠释了不一样行业的女性意味着,不论是性情或是生活观念,都多多少少在无意间的关键点里反映得酣畅淋漓。
并且,冯小刚的电影导演设计风格也是非常显著,总体界面偏写实性,没有过曝的美肤,摄像镜头也不会主要表现得太有意,根据艺人经典台词,也可以感受到是应用了当场调频收音机。显而易见,冯小刚尽管导演的是电视连续剧,但许多层面或是保存了影片的品质,这对观众们而言,称得上是眼福了。
对于缺陷层面,《北辙南辕》也真没给观众们模棱两可。好像网民梳理的前十分钟金晨由于发觉男朋友王阳瞒报结过婚而闹提出分手的故事情节中,就会有高达三处显著BUG,分别是
1)去挪威申请办理申根签证办理,是不用应对签证官的。
2)王阳在了解金晨了解他登陆密码的状况下,和妻子的离婚协议书就那么开了,也不放到另一个显示屏上。
3)俩人为因素离婚协议书争吵,金晨说的是刑事辩护律师发过来的离婚协议书。她网页页面上电子邮箱压根没开。
从这一点而言,剧方显而易见在关键点上边太过粗心大意,给人一种为了更好地演戏而开设的游戏道具感,极为非常容易入戏。而说到这儿,又免不了不许人提到剧中各人物角色的设置,好像以前的《欢乐颂》《三十而已》中,各人物角色都是有多元化的岗位设置,体现的也是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历经。
可《北辙南辕》中的女性,每个全是肯定的上层社会,并不是艺人便是职场女人,家中住的全是独栋别墅大平层户型图,交通出行也全是飞机场豪华轿车。尽管也搞清楚它是冯小刚一贯常见的方法,但这终究是电视连续剧,放到日常生活里也的确缺乏了烟火气,反倒非常容易令人感觉太过漂浮,好大喜功。
而艺人层面,女一号蓝盈莹的主要表现是难尽人愿。科班的蓝盈莹,在过去的电视连续剧里,演出都有目共睹,但在这一部剧中,以艺人真实身份则几乎是本色出演了的她,反倒有点儿过度夸张了。尤其是剧中各种各样撒娇卖萌的行为,在有意的与此令人感觉有一丝戏剧化,好像在蓝盈莹的了解中,主要表现人物角色的青春年少开朗,就只有借助这种外在方法?
最重要的是,剧中蓝盈莹的设置是自小在北京成长的小姑娘,按道理而言,北京地地道道的人,一口正宗的北京腔是怎么也改不掉的。电视连续剧自然还可以无需在乎这件事情,但难题是,原生态经典台词的蓝盈莹,又不愿能够 抛开这一特点,她在演出时,也是有意卯着劲儿去硬拗北京话音。
遗憾的是,作为衢州人的蓝盈莹,也的确没有过多语言表达上的天资,基础装修北京人大部分一耳朵里面就能听出来,忽上忽下的确凿危害感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剧中蓝盈莹的设置是二十五岁,而金晨却被设置为大她四岁的表妹。不用说现实生活中金晨比蓝盈莹还小一岁,即使在剧中,蓝盈莹如何看都比金晨要老气吧?看见这两个人相互之间称之为姊妹,也的确令人感觉违和感了些。
自然,整体而言,假如撇开这种不太关键的关键点的话,这部剧的品质凑合也还算得上合格的。仅仅相较为这么多出演和背后的强力卡司而言,这一部剧展现出去的品质,是多少或是与外部的希望没能产生正比例啊。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点评,说说您独到的见解。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有哪些槽点
《集结号》这片呀,最大的槽点就是抹黑解放军。
影片说的是,在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某部9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打阻击的任务,团长和他约定,经集结号为信号,听到集结号声响就撤退,如果听不到就战到一刻,绝不后退。
战斗非常激烈,战友一个个牺牲。排长焦大鹏临死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让谷子地带着剩下的几个兄弟撤退。大家有人附和有人反对,大家产生了分歧。谷子地此时发现友邻部队已经全部撤离,他认为是自己忽略了号声致使兄弟们枉送了性命,非常的愧疚。他抱着炸药包去炸坦克,受伤昏了过去。其余的战士也全部牺牲。
醒来之后的谷子地被解放军当作了敌军俘虏。在后方医院里,他得知自己部队的番号已经撤销。这样,他不仅证明不了自己的身份,而且牺牲的9连官兵也被视为战场失踪者,不算烈士。这让他难以接受。后来,他重新参加解放军,跟着部队南征北战,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解放后谷子地找到团长的警卫员,这时候他才知道,所谓的以集结号为信号全是在骗他,因为团长根本就没有下令吹集结号,而是以此为借口要9连死守,让9连当炮灰,掩护全军撤退。
看完这个片,我就只想骂人。这也太黑解放军了!是编剧、导演不了解 历史 还是他们有意黑解放军?我就不得而知了。在 历史 上,解放军从来不靠欺骗的办法让士兵去打仗。每一场仗,谁主攻,谁助攻,谁打阻击,要打多久,全都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种上级欺骗下级(电影中的团长欺骗连长谷子地)、下级糊弄上级(排长焦大鹏谎称听到集结号声)在解放军中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靠欺骗、糊弄的军队是找不了胜仗的。
说实在的,像《集结号》里那种上级欺骗下级,下级糊弄上级的军队是有的,只不过不是解放军,而是解放军的对手国民党军。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建立南京国民党政权开始,国民党军就蜕变成一支私人军队。中央军看不起杂牌,只想杂牌去当炮灰,好将他们消耗、收编,结果杂牌军和中央军就离心离德,互不信任。如果让他们进攻我军,绝对不会“精诚团结”,结果就是被我军各个击破。那中央军和中央军之间,杂牌军和杂牌军之间会“精诚团结”吗?也不会,因为他们之间也分派系。整编83师和整编74师同为蒋介石嫡系,都是中央军,但在孟良崮战役中,整编83师就是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看着整编74师被歼灭。至于欺上瞒下,更是好笑。陈诚占领华东野战军留下的空城临沂,张口就是“歼灭共军16个旅”,其实当时华野留下守卫临沂的部队才2个纵队(想当于军),即便他们全被歼灭也不够这个数啊!胡宗南拿下延安,张口就是“俘虏共军5万”,可当时西北野战军总兵力才2.7万人,即便全当了俘虏也不够数啊!结果我们就看到 搞笑 的一幕昨天说歼灭共军多少万,今天说歼灭共军多少万,明天说歼灭共军多少万,等到自己却被“歼灭了的共军”给歼灭了。至于在战斗中各种相互扯皮、推诿、欺骗就更层出不穷了
“张军长张军长,我部遭到共军袭击,赶紧增援,赶紧增援!”
“李军长李军长,我部也遭到共军袭击,请向我靠拢,请向我靠拢!”
“张军长张军长,请看在党国的分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这种欺上瞒下,相互推诿、扯皮、糊弄的结果就是失败。但这些军队到了共产党手里,却一个个脱胎换骨、生龙活虎。以解放军50军为例。这支部队原来是国民党的60军,因为他们受够了嫡系部队的歧视、欺骗,于1948年在长春起义。起义后被改编为解放军50军。他后来跟着四野参加了渡江战役、鄂西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为前两次战役50军没有出彩的表现,让曾泽生军长很愧疚,他甚至发牢骚说“不如到38军当炊事员”。为什么呢?因为38军打不好,军长梁兴初被彭德怀司令员骂了个狗血淋头,可他连挨骂的资格都没有,你说他愧疚不愧疚?,要是放在以前的国民党部队,不用打仗,能保存实力,多好啊!很多人正求之不得呢。但在解放军里不行。能打硬仗恶仗的军队,腰杆子才硬,在兄弟部队面前才有脸面。所以,像打阻击,打攻坚,敌后穿插,千里奔袭……这样的艰难险重的任务,大家是争着抢的。首长将最险最重最难的任务交给你,那是对你的信任和肯定。各部队从司令到士兵也知道自己要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危险局面,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正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所以他们都会奋战到一刻,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在后来的第三次战役中,50军打得非常出彩歼灭了英国皇家重型坦克营和英国皇家来复枪双徽营,攻占了汉城,在汉江南岸和38军一起,阻击了联合国军50个昼夜,获得了兄弟部队和志愿军司令部的肯定。
从头开始讲
1本人当过兵,听惯了八一步枪的声音,开始没画面时有噼里啪啦的声音,就有八一自动步枪的声音。
2谷子地命令焦大鹏侦查一下前面情况,一顿交替掩护后出现了美军(好像还是陆战队)的手语,我在部队时那都是特种部队和武警部队才会有的,一般部队不会有。
3焦大鹏身为侦查部队的领头人遇埋伏后一边喊隐蔽一边把同伴手下不顾自己找掩护,致使一名战士被敌人打死,这样的基层干部也配?
4一般在部队连长是军事主官,指导员管后勤、战士思想、党政,不管军事作战,指导员战场上跟竟敢连长叫板,这在战场上是不可能的,畏战不畏战的跟指导员一点关系没有,怪不得没多长时间就挂了。
5没想到冯导演也延续了《顺溜》的错误,二战时期美军装备两种自动步枪,一个是约翰逊一个是格兰特(加兰德),二战前美国军中的检测部门对两种步枪进行了测试,美军因为格兰特比约翰逊射击精度高而选择了前者,并大量装备了美军,而约翰逊只少量的装备了海军陆战队,冯导也不想想美军拿一款被淘汰下来的步枪当狙击枪?再说五十年代前包括现在狙击枪有自动的吗(除了巴特雷)?就是美军也是拿春田m1903当狙击枪,
6在部队时和看了许多书籍,建国前包括抗美援朝时期我军部队都是求战心切哪还有战士在临战时祈求活命的道理,是!谁都怕死但冯导把解放军形象糟蹋的一塌糊涂。
7身为中国人一定都知道,就是叫人名也是越简单越好,比如岁数大的在姓前加个老,岁数小的加的小,外号也叫绰号也是越简单越好,不理解那个叫“老刺猬”的是什么鬼?估计跟美国学的还是翻译后中国叫法
8把英七七(李恩菲尔德)贬的一文不值,就让谷子地的一句“在平原打游击用过,不好用”,要知道英七七手动(栓动)步枪里是射速最快的,英军在二战时期拿它当压制火力,在冯导眼里美国的是最好的他国都是烂货。
9谷子地俩次撒谎根本没有目的,先是说焦大鹏脑袋搬了家,后又说王金存被流弹击中,头发还平平正正的,其实剧里都表示了焦大鹏是死于烧伤,王金存是死于与窑口共存亡,不明白谷子地(其实是导演)无故撒这个谎干什么?你就说实话也不丢人啊。
10我国是八十年代后才有“狙击手”这个名词的,在那之前都称“神枪手”,看看当时是怎么报道张桃芳的。
11我想喜欢看美国影视剧的都应该知道美军兵种间装备是不一样的,如美步兵、海军陆战队、宪兵都是穿浅黄色的军靴,空降兵穿红色军靴,装甲兵穿黑色军靴,剧里志愿军假冒韩军还遇到了美国的装甲兵,美装甲兵还没看出来?一是导演故意的欺骗观众,二是美装甲兵眼瞎了。
12正部片全部人员的口音都是一样的,都是京片子咱们国家无论我军还是国军都不是日本模式即一个师团都是一个地域的,参看一下《我的团长我的团》
13一点就是把我军描写的脏话连篇,连吃个饭都“真tm香”,这是解放军吗?反正我当兵时基本没有脏话,因为在部队总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战争时期说点脏话没什么,尤其在一幕以国骂结束,把我解放军埋汰的无话可说。
最大的军事虚构即所谓的“集结号”。
解放军军事条例查“号谱”根本没有“集结号”词条,只有“集合号”,大概编导看到美军有集结号,误以为我军也有。
至于集结号到底是什么,怎么个吹法,影片始终没有说明白。剧情关键围绕集结号(实际多半是指集合号)进行,片尾,主人公终于面对烈士墓听到号声了,为了告慰英灵,老号手吹响了军号,依照剧情最纠结的那个所谓“集结号”,理应让大家听到“迟来的集结号”,泥马你吹个集合号也算我误会你,但我分明听到影片里吹的是“熄灯号”。是不是懵圈了?
台词最大问题是解放军队伍里没有喊部下“弟兄们”的,一律平等喊“同志们”,从红军到现在都没有变化。喊“弟兄们”的只会是国民党军队,不会是共产党部队。
主要问题,一是虚构“集结号“,我军无此号;二是篡改 历史 ,满片兄弟无同志;三是抺黑非军事人员…,指桑骂槐。
我没搞懂的是,谷子地的国军军装是怎么穿上去的。说是守小高地的一晚,全体白刃冲锋,然后全牺牲了,剩下谷子地换上国军军装后昏迷……可是,意大利炮打坦克又是怎么回事,战士的遗体都回来了,王指导员也回来了。
我看来看去,就是搞不懂
冯小刚拍的也有烂片.比如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集结号绝对是一部精品.至于你说的这些槽点.只能证明你比较粗浅.电影是艺术加工.而不是纪录片.如果都是以写实的手法来拍电影.有几个人能看懂
《集结号》是冯小刚导演2008年的贺岁片,当年可谓是红极一时的“催泪弹“影片。凭心而论,该片在国产战争题材的电影中属上乘作品,但依然有不少不严谨之处。下面一一列举。
1、影片名字就有问题,集结号,我军 历史 上一共有十三种勤务号,分别是起床、出操、收操、吃饭、上课、下课、午休、午休起、 游戏 、晚点名、熄灯、集合、紧急集合。并没有“集结号”的说法,比较接近的就是集合号和紧急集合号。,“集结号”纯属杜撰。
2、领战斗任务时,团长说“我给你两挺马克沁,外搭三千发子弹。”我的团座大人,您可真抠门,两挺马克沁,给3000发子弹,很多吗?马克沁不是轻机枪可以打点射,它是重机枪,是要起火力压制作用的。以马克沁的射速,3000发子弹也就几分钟的事,然后呢?
3、剧中国民党军的这辆坦克看炮塔像是美国M26重型坦克,但 历史 上美国从未援助过国民政府这个型号的坦克,只给过M4“谢尔曼“和M3“斯图加特“。退一步说,如果国军手里真有M26,那它的前装甲绝不是谷子地手里的瘸腿小山炮能奈何得了的。
4、谷子地回到汶河县后,当地人武部干部拿着一支李恩菲尔德步枪问谷子地“这是什么枪”,谷子地回答“这是英七七啊,我在平西打游击时用过一支,不好使。”众所周知,李恩菲尔德步枪是二战中最好的栓动步枪之一,十发弹容,射速堪比半自动步枪,印军直到今天还有装备。不知道谷子地所说的“不好使”是因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子弹不好找吧!
5、姜茂财用的那枝狙击步枪。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影片中姜茂财(王宝强饰演)使用的那枝狙击步枪与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顺溜(依然是王宝强饰演)使用的狙击步枪是同一枝(有跳戏之感)。这种狙击步枪正式名称是美国M1941半自动狙击步枪,确实服役于二次世界大战,但其都是装备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应用于太平洋战场,并未投放于中国战场,那这枝枪怎么穿越到中国的呢?即使说是太平洋战场的日军缴获了这种枪,并把它带到中国来,那弹药怎么办?M1941使用的是7.62mm子弹,而日军当时使用的子弹口径是6.5mm和7.7mm,难不成为了一枝缴获的步枪单开一条子弹生产线?
6、老刺猬手里那枝冲锋枪。学名苏联PPS-43型冲锋枪,俗称铁把冲锋枪,国产后称54式冲锋枪。该枪抗美援朝时大量装备于我军,这时候还是解放战争,这枝枪怎么也穿越了?
俗话说“十事九不全“,《集结号》在国产战争题材电影中算是上乘佳作,但依然避免不了BUG的存在,但瑕不掩瑜,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它们在影迷心中的地位。如果国内的抗日神剧导演们能有这些电影导演和道具师一半的敬业精神,我想,横店每年死掉的3亿鬼子兵也该瞑目了。
《集结号》摸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靠欺骗的命令,让战士当炮灰,管理混乱,连敌友都分不清。
最可气的是《芳华》将70年代的解放军描写成了,走后门,纪律涣散,谈情话爱,不思进取的队伍。
集结号的槽点很多,除了大众已经熟知的刻意放弃后卫部队是不存在的以外,就说说开篇的巷战吧。
电影是以旧城镇的巷战前的喊话开始。哎呀,第一句这位老连长就犯了错误。打仗之前谁会主动泄露部队番号这种蠢事呢?谷子地就这么做了!
大家还记得《亮剑》第一集里,李云龙让张大彪抓个活的来问问对面鬼子是哪一部分的。对面的坂田也在问自己的部下当面的八路是何许人也。部队名称、番号、驻地都是军事机密,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结果到了《集结号》里正面人物的谷连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很没军事常识的自己把自己和自己的连队给轻轻巧巧卖了,一丁点儿保密意识都没有。,不符合逻辑的情节还有。
打仗时一线的部队讲究勇猛敢拼、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作风连续作战。打了一半再喊话,这是什么鬼?如果不是,那么整支连队在进攻之前怎么一点儿准备都没有?就算残存七、八十人大伙窝在一起冲这么一条街?哪防御的一方还需要在街边埋爆炸物干啥,整挺重机枪拦在一楼就可以了。别说七八十个人,就是七、八百人也打不进去,别说对面还有放在二楼的一门炮。
不懂怎么作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这些老片多看几眼。教冯导一个乖地道战里面有个鬼子打进高家庄的镜头里两个伪军利用破房子占据高点掩护,这是标准的巷战理念。
南征北战里将军庙车站一仗也是标准的巷战经典场面。隔街对射如何抢占对面的阵地有镜头的,而且是长镜头。
再有喊话一般都是干事、宣传员的事儿,连长要做的就是勘察地形做好方案,收集武器弹药,展开部队准备作战。
其实,冯导根本没有想过作战的地域问题,在他脑海里无非就是电子 游戏 里的场景。两队人在一个局部场景里对战,没有增援也没有配合。而且结果也十分的 游戏 化,哪门炮就是过关的大BOSS,把它炸了 游戏 就过关了。
敌人有武器、有弹药,才炸了一门炮就不打了?为什么呀?只能说冯导不让打了。
很多自媒体还帮着吹,这个段作战镜头十分的没有前者。也确实,这么没有军事常识的镜头,以前确实也没看到过。
细节问题还有,如果说不是持续进攻。是从开始打的,那么统一进攻得有信号啊。总不可能就九连一个连在打仗,其他连队都看着。
如果是前面的连队没打下来,他们是随后调上来接替进行攻击的,那么谷连长哪里有时间喊话?
就是那句他死了,先救我。实际上打仗的时候卫生员上一次战场就知道该先救谁了,用不着人喊。呢做为战场上我军的负伤者,一般不会这么喊,哪怕是战友的尸体,最好也是先拖回去,免遭打击。,卫生员不会这么想,他肯定是先照顾活人的。,如果说那时候我军的战士有这么高的觉悟,很多人不愿意相信。可是真没这么高的觉悟还能打赢日本、国民党和美国佬?做梦去吧!不要因为现在的道德缺失就怀疑别人没有。
,国民党军投降得太突然了,他们要是没有士气还做那么多诡雷干什么?稍微抵抗一下就投降不好么,生怕对面不为难你?
还有就是投降也太简单了,白旗一打对面还没同意接受投降他们就敢出来投降了。战地最高指挥官还没有下命令士兵就开始接受投降?这不是你死我活的打仗,这是过家家。说句难听的,就是古惑仔之间的混战都不至于是这副鸟样。
导演站在抹黑解放军的立场拍的!解放军的阻击部队是被骗留下来的,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
真实情况是,上级下的命令是,就地阻击坚持到天黑!被围的部队是团级,原型人物是排长!这个排在接敌一线的位置,自然就留下阻击,没有集结号,更没有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