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为什么停播(为什么说大明风华烂尾了)
为什么说大明风华烂尾了
结尾狗尾续貂。
《大明风华》邀请了汤唯和朱亚文这样有张力的演员,本来应该拿个大满贯。,这部剧似乎不是大家想象的强强联合,反而非常烂尾。本来62集的电视剧并不长,甚至可以说能讲清楚每一个细节和亮点。,才播出到50集就有狗尾续貂的感觉。
因为朱棣下线,朱高炽下线之后,就没有一个明白的朱家人。张太后非常没有眼界,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守着几张貂皮,就觉得是一条出路。没想到,她直接成为害了朱祁镇的人。正是因为她的溺爱与不教育,挑拨母子关系才有了今天。
孙若微,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明白人。朱祁镇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知道如何平衡和管理。所以,王振后期也是有了很强的话语权。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部电视剧才烂尾。因为,在开始的剧情里,我们看到了朱棣的心机,朱高炽的聪慧。
甚至,还能看到二叔三叔的闪光点。在那个时候,张太后虽然小家子气,起码还知道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在这部电视剧中,还是能看到各种各样鲜活的人物,看到感情的铺垫和展开。,等到朱祁镇出生之后,就开始狗尾续貂了。
扩展资料
《大明风华》里,前面部分还是可以的,例如建文帝出逃,派郑和出使西洋的原因,都是有历史记载的。而朱棣与建文帝后面有没有见过面,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这样的情节就可以发挥。电视里是安排了他们见面,也是说得通的。
后面对历史的篡改就让人没法看了。这样的情节,如果放在如《琅琊榜》这样架空历史的剧里是没问题的,或者像《长安十二时辰》这样,虽然用的是唐朝时的情节,但不用真实名字。
《大明风华》则既想圈明朝历史爱好者的粉,又天马行空地乱改,只会吃力不讨好。
大明风华还有第二部吗
没有
目前还没有大明风华第二部《大明风华》播出时间该剧于2019年12月17日在湖南卫视首播,周一至周四每晚20:00,周五至周日每晚19:35播出。
《大明风华》是由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吴越、梁冠华领衔主演的古装剧,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讲述了明朝初年,国家开创盛世,孙若微历经五帝六朝的故事
《大明风华》为何不敢在央视播出,却偏偏选择了湖南卫视
大明风华,就是一垃圾剧,没有大明,没有国家,没有政治,没有历史,就是一家人在聊天而已,大明打败仗,朱棣逃跑。
这就是一个垃圾,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脑残剧。
湖南卫视,就是专门接受这种脑残剧的
《大明风华》中的历史,《永乐大典》为何似乎被推迟了好几年呢
《永乐大典》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合集,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永乐大典》的编修主编解缙和姚广孝也名垂千古。
在《大明风华》的第2集,解缙给朱棣送画。朱棣开心之余,让解缙主持修撰永乐大典;而在第4集中,朱棣表示他作为皇帝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迁都,要修永乐大典。
解缙
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文治武功皆流传后世,如果说数次北征证明了他的武功,那么永乐大典则是朱棣的文治成就。不过,《大明风华》中到目前为止仅有的两次关于永乐大典的桥段,却与历史不大相符。
《永乐大典》的编修时间
《大明风华》开始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永乐年间,那么具体是哪一年呢?剧中虽然没有交待,但有多个线索可以判断当时距离建文四年已过了不低于10年。例如朱瞻基在锦衣卫诏狱中见与孙若微同为靖难遗孤的聂兴时曾说“整整十年了”,胡善祥曾被问起她的年纪时,她说她16岁了。
朱棣
朱棣攻入南京是建文四年,第二次就启用新的年号“永乐”,由此可以判断时剧中的年份应该是永乐九年(1411年)以后。还有个线索是郑和下西洋回归,剧中说郑和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由此可以判断这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归之日是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1411年7月6日)。
但在历史上,《永乐大典》是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编修的,结束时间是永乐六年(1408年)冬。也就是说,《永乐大典》被晚编修了6年时间。
解缙接下编修永乐大典的重任
谁主持编修《永乐大典》
在《大明风华》中,朱棣让解缙负责主持《永乐大典》的编修。在历史上,朱棣除了让解缙主持之外,还让太子少师姚广孝负责主持。不过,两人可能不是为主持,而是一先一后主持,而且最先的主持是解缙,其后才是姚广孝。
朱棣让解缙主持编修《永乐大典》有两个原因1.解缙的才学无可挑剔。解缙是洪武年间进士,建文四年曾官拜内阁首辅,解缙还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2.解缙在洪武年间,曾经主持过修纂类书的工作,于永乐二年完成《文献大成》,该书集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为一书,但朱棣对此成果并不满意,所以才让解缙继续主持编修《永乐大典》。
姚广孝
那么在编修《永乐大典》的过程中,朱棣为什么会撤掉解缙的主持之位,改让姚广孝主持呢?原因可能有两个
1.解缙在编修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程朱理学,而忽视了其他学科,事实上,解缙的之前编修的《文献大成》就已经犯了类似的错误,导致朱棣不满。
2.解缙跟朱棣之间的关系发生裂痕。解缙在永乐初年是比较受朱棣的信任的,他于永乐二年(1404年)任内阁首辅,这是解缙职业生涯的最高峰。但解缙为人过于耿直,在一些问题上与朱棣针锋相对,尤其是解缙弹劾朱高煦越礼一事,更是让朱棣恼火,朱棣更是骂解缙故意挑拨骨肉之情。所以在主持编修《永乐大典》后不久,解缙逐渐失去朱棣的信任。
为什么说《大明风华》烂尾了
因为内容有很多历史错谬。
该剧从服化道到台词,存在不少历史错谬。比如第2集,朱高炽对朱棣说了想让出太子一位,想回顺天去,朱棣问他,是不是要回顺天培植自己的力量,“起兵勤王,把朕逼走”。“勤王”是起兵救援君王,而不是谋反的意思,这里用反了。
再如第8集,朱瞻基恐吓孙若微,“罪臣的子女要发配边疆,为披甲者奴”。“披甲者”虽然是指军人,但“为披甲者奴”主要是清朝流刑一种,意思是给边疆士兵为奴,清朝剧常常有这样的台词“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清朝以前,罕有提及。
扩展资料
《大明风华》以靖难之役开篇。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
该剧前面讲述的建文帝出逃,派郑和出使西洋的原因,都是有历史记载的。而朱棣与建文帝后面有没有见过面,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这样的情节就可以发挥。电视里是安排了他们见面,也是说得通的。
如果这是一部戏说剧,观众可能还会降低期待,但大张旗鼓宣扬是“高端历史正剧”,就怪不得观众挑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