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仲作出了哪些部署?孙连仲在台儿庄防御战前夕作出了什么行动
- 孙连仲作出了哪些部署
- 孙连仲在台儿庄防御战前夕作出了什么行动
- 西北军十三太保的孙连仲
- 孙连仲有怎样的军事教育学习经验
- 孙连仲指挥的部队是如何死守台儿庄阵地的
- 台儿庄战役前夕,孙连仲做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 孙连仲曾担任过什么职务
- 西汉十一帝陵和东汉十二帝陵被盗取过吗有的详细列举一下
- 古代40万大军挖不动,盗墓祖师爷也不敢去的皇陵是谁的
- 盗墓贼设计的墓非同凡响,一个师都打不开,为何却被农民找到入口
孙连仲作出了哪些部署
台儿庄的东面和西面是三角形的山地,有利于组织防御。有利的地形条件是良好战场的重要标志。
孙连仲根据台儿庄的地形特点和李宗仁明确的作战任务,作出了以下部署
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距台儿庄城寨5公里处。
第31师第184团防守台儿庄城寨,这是防守台儿庄的核心阵地。台儿庄以西3.5公里的范口村,台儿庄以东1.5公里的官庄,是支撑台儿庄的两个“角”,各派部分部队防守,与台儿庄城寨互为掎角之势,协同作战。另一部分部队沿大运河南岸设置防御阵地。
第30师、第44旅在台儿庄以南地区和贾汪东北地域集结。
3月22日,各部队按照以上部署进入阵地。
孙连仲在台儿庄防御战前夕作出了什么行动
孙连仲总司令深知台儿庄防御战是一场恶战。战斗前夕,孙连仲亲赴前线,指挥部队抗击日寇。他对官兵们说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只能依靠地形挡住它,再利用夜里的小突击拖住它。没有命令,决不能撤退!
西北军十三太保的孙连仲
孙连仲(1893年2月3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鲁,汉族,中国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战争将领,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4月,东调的孙连仲被任命为冯部第八路军总指挥。他率领高树勋的第十二师,连同骑、炮、工兵等部队经陇东、陕西到河南,留雷中田师驻防兰州,维持后方秩序。孙连仲对这场即将掀起的蒋、冯战争的看法是西北军实力不够,后方地方军阀势力未完全削平、民变、土匪活动时有发生,仗还不到打的时候。如果孤注一掷,打败了连退处都没有。但多年养成的对冯玉祥的服从性格,使他还是遵从命令全力投入了战斗。孙部入豫后,驻防漯河、太康、归德及安徽亳州等处。6月,孙部与蒋方的何成浚、朱绍良部激战,打败了何、朱。此时孙连仲电请冯玉祥允许他南下攻取武汉,冯来电阻止,要孙进攻杞县,以解亳州之围。解围后,孙又提出南进,冯仍不允,要他东进解商丘之围。商丘解围后,交给孙殿英守备。7月,战场形势开始转向有利蒋方,冯军在陇海线上奋力支撑,希望能依托郑州扭转战局。但原先支持冯玉祥的阎锡山见大势已去,令其部队撤出主要战场,冯军独木难支,退往豫北。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并派大军入关参战,冯军失败已成定局。10月,冯玉祥离郑州北去。孙连仲率部到新乡,西北军拥鹿钟麟为总司令,孙为副总司令,高树勋、张自忠师归孙指挥。鹿、孙请刘骥去向冯玉祥请示下一步怎么办,冯回电只四个字“西望长安”,意思是带部队向西开。这时,鹿钟麟亦准备离部队去天津,孙连仲赶到火车上去挽留,无奈鹿执意要走,并请孙收拾西北军残局。孙怏怏而归后欲说服部队西退,但部下都不愿意。孙也明白,大战前西北军几乎倾巢出动,陕甘地盘实已放弃,西退也是绝路一条。乃于思虑再三后派田镇南、李显堂、冉寅谷为代表,赴郑州谒见何应钦,表示愿意服从中央,军队静候改编。10月18日,在新乡发出通电,声明今后“拥护中央,和平统一建国,决不参加内战”。
孙连仲有怎样的军事教育学习经验
孙连仲早年毕业保定中学,是在西北军中成长起来的。孙连仲率领的部队,在大革命时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既有西北军的底子,也保持了西北军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是一支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曾经参加了涿州、娘子关地区的防御作战。
孙连仲指挥的部队是如何死守台儿庄阵地的
日军矶谷廉介中将为了迅速攻下台儿庄,命令濑谷启少将即刻把旅团主力投入战斗。
为了钳制日军南下,减轻台儿庄战场的压力,3月30日,第5战区命令第20集团军以一部兵力对峄县的日军进行佯攻,另以一部分兵力迅速向泥沟前进,协助第2集团军的部队打击围攻台儿庄之敌。这支中国军队千方百计破坏铁路、公路交通。切断峄县与台儿庄这两部分日军之间的联系。第89师第529团团长罗芳圭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同日军浴血奋战。
这天,蒋介石命令第5战区的部队死守台儿庄。
李宗仁司令长官下达了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命令,,李宗仁严令汤恩伯率领部队迅速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歼灭进攻台儿庄之敌。
3月30日,日军荣福团在台儿庄遭到中国军队的南北围攻,处境危险。濑谷旅长急忙命令赤峰团前往增援,自已则赶到台儿庄前线督战。日军竭力全力攻击台儿庄阵地。
3月31日,中国军队把进入台儿庄的日军全部包围起来了。
台儿庄的日军处于危急状态。为了策应台儿庄的战斗,日军第2集团军命令攻击临沂的坂本支队转向台儿庄,支援台儿庄战场。坂本支队于31日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从侧面攻击第20军团,企图解第10师团之围。汤恩伯指挥的第20军团发现这路日军后,命令第52军和刚刚到达的第57军一起,围攻坂本支队。经过数天战斗,阻击了坂本支队,使日军增援台儿庄的计划没有实现。
4月1日,日军为了增加台儿庄方向的兵力,不得不把第8旅团第39联队的一个大队派遣到台儿庄。连日激战,台儿庄难以攻克,日军第10师团已经山穷水尽,矶谷廉介中将能够掌握的预备队,也只有5个营的兵力了。
4月3日,日军向台儿庄阵地上的中国守军发起攻击,不断投掷催泪瓦斯弹。当日军攻占台儿庄的东南门后,突入城寨百余米,台儿庄大部分市区的街道被日军占领。第31师官兵在激战中死伤2/3,仍然据守南关的几处阵地,同日军拼死抵抗。
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歼灭残敌
李宗仁分析了战场全局情况,拿起电话,冷静地命令孙连仲“第2集团军各部必须坚守至次日拂晓,拖住日军,等待汤恩伯军团前来增援。”
孙连仲毫无惧色,坚定地回答“长官有此决心,我第2集团军牺牲殆尽不足惜,连仲亦以一死报国家。”
4月4日深夜,汤恩伯指挥的部队到达台儿庄的北面。这时候,台儿庄已经有2/3被日军占领。
李宗仁原来认为,汤恩伯的部队4日中午即可到达,,命令孙连仲于4日晚上向日军阵地反击。这天半夜,孙连仲总司令把阵地上所有能用的兵都集中起来了,伤员们来了,炊事员,担架兵,都站到了敢死队的行列里。这支数百人的敢死队正要出发,电话铃响了。
池峰城师长在电话中向孙连仲总司令请示“是否可以撤退到运河南岸去?”
孙连仲毫不犹豫地命令“部队决不能撤退。士兵打完了,你自己填上去。你填过去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过河者,杀无赦!”
池峰城师长以必死的决心组织部队抵抗,把增援的日军击退。
这夜,第31师的敢死队在夜暗中冲入日军阵地。日军连日作战,没有料到中国军队会在半夜里突然杀出来,仓惶应战,溃不成军。敢死队的一场夜战,台儿庄阵地被孙连仲夺回了3/4。
这是中国守军的一个奇迹。这场夜间战斗,汤恩伯指挥的部队没有参加。
台儿庄战役前夕,孙连仲做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孙连仲接到命令以后,立即组织先遣人员前往徐州以北地区,选定指挥所;命令第31师师长池峰城率领部队,迅速进驻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掩护其他部队进入预定地域。
台儿庄的东面和西面是三角形的山地,有利于组织防御。有利的地形条件是良好战场的重要标志。孙连仲根据台儿庄的地形特点和李宗仁明确的作战任务,作出了以下部署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距台儿庄城寨5公里处。
第31师第184团防守台儿庄城寨,这是防守台儿庄的核心阵地。台儿庄以西3.5公里的范口村,台儿庄以东1.5公里的官庄,是支撑台儿庄的两个“角”,各派部分部队防守,与台儿庄城寨互为掎角之势,协同作战。另一部分部队沿大运河南岸设置防御阵地。
第30师、第44旅在台儿庄以南地区和贾汪东北地域集结。各部队按照以上部署进入阵地。
孙连仲曾担任过什么职务
孙连仲早年毕业保定中学,是在西北军中成长起来的。孙连仲率领的部队,在大革命时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既有西北军的底子,也保持了西北军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是一支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曾经参加了涿州、娘子关地区的防御作战。
汤恩伯是浙江武义人,1924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投靠蒋介石。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中央军校第6期学生大队长、教务处副处长、军官团副团长、教导旅长等职务。1931年担任第89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汤恩伯曾率领部队防守南口、居庸关等要地,阻击沿平绥路进犯的日军,但汤恩伯指挥的部队接连溃逃,没有打一个像样的阻击战,更不用说阻止日军的进攻了。
西汉十一帝陵和东汉十二帝陵被盗取过吗有的详细列举一下
西汉十一帝陵和东汉十二帝陵都被盗过。
西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汉民族就形成于这个时代,汉民族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由于秦代仅存在了十五年,因而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应该说是完成于西汉。
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衎,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和宣帝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它九个皇帝葬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这九座帝陵东自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至兴平县南位乡,东西一线排开,绵延百余里。
由东向西依次为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
帝陵的营建如此煞费苦心,却难逃盗劫和兵火。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
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的霸、杜二陵。,今日人们所见西汉帝陵,墓冢仍高大雄伟,地下的墓室中恐怕已是面目全非了。
东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初封东海公,后立为太子,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尊奉建武制度,不封后宫之家。为维护边境安宁,多次遣兵出击匈奴,后设置西域都护。他崇好儒佛,在洛阳建了白马寺。
后世皇帝曾为明帝显节陵建制寝殿等。关于白马寺,是明帝所建。传说有一天明帝梦见金光闪烁的一个人,有六丈高,头顶上都是日月的光环,胡神称他为佛。
于是明帝派人向西域寻访,得到了经像。当时是由白马驮经而来,得名白马寺。明帝死后,起祗园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筑。由此可想而知。当年的陵园建筑是相当宏伟壮观的。
根据历史资料,显节陵的地宫也极为奢丽。史书记载,地宫用虚文画着日、月、鸟、龟、龙、虎、连壁、偃月、神兽等。
显节陵曾经被盗。现在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周围陵墓星罗棋布,非常壮观。
扩展资料
汉代帝陵分别分布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其年代约自公元前 2世纪至公元2世纪。
1970年以后,曾对西汉帝陵的方位和陵园形制作过调查验证,还发掘过西汉帝陵附近的陪葬墓。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古代皇帝的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帝陵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西汉帝陵的形制有两类一类是霸陵因山为陵的形式,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他10陵则属另一类,都筑有高大的覆斗形夯土坟丘,一般底部约150~170米见方,高约20~30余米,以武帝茂陵坟丘最大。
西汉时期寝殿一般建筑在陵园之中,庙建于陵园之外,大规模的祭祀典礼多在庙中进行。东汉把这一礼仪移置陵园中。东汉明帝时,把每年元旦公卿百官会集贺皇帝的礼仪和八月举行的“酎祭“一并搬到陵园中。
东汉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椁室,称为“黄肠题凑“。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代帝陵
三秦网-帝陵魅影——陕西盗墓大案风云
古代40万大军挖不动,盗墓祖师爷也不敢去的皇陵是谁的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她虽然在政治上过于狠毒,她在治理国家上却极为英明,通过励精图治和开拓进取,使得唐朝的国力大大增加,百姓安居乐业。
武则天一生还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就是动用23年修建皇陵——乾陵。
乾陵是武则天为自己百年后定的归属之地,乾陵依山而建,气势浑宏,周边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安葬着其他的皇室成员。乾陵位于陕西古城西安附近的梁山上,有着历代诸皇陵之冠的美誉。整座陵墓修建的十分富丽堂皇,陵内部可谓是机关重重,并藏有无数珍宝,据说绝世国宝《兰亭序》就藏在里面。文物工作者曾经推算在乾陵内藏着的宝贝不少于500吨。乾陵也被称为金山。
武则天对乾陵修建的煞费苦心,而盗墓贼对陵内的宝贝觊觎的也煞费苦心。
唐末的起义头目黄巢第一个动乾陵动手。当时黄巢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竟然抽调40万的士兵去开挖乾陵。结果40万大军挖出一条深40米的大沟,几乎把整座梁山都给铲平了,但结果却出人意料,竟然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
正在这时,大唐王朝的各路勤王大军集结向长安反攻,黄巢眼看形势已非,只好抛弃了盗墓的念,狼狈而逃。
,民间传说黄巢率40万大军找不到乾陵的入口,不是别的原因,竟然是挖反了方向。
到了五代时期,盗墓“祖师爷”温韬出任耀州节度使时,他利用职务之便,疯狂盗陕西地区盗掘唐朝皇帝陵墓。使得唐朝皇陵遭遇浩劫。
温韬获得了大量财富还不满足,他打起了乾陵的主意,并且付诸于行动。但最终结果是温韬没有成功。据史籍中记载,“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也是就说,乾陵是无法挖掘的,温韬一挖就出现怪事,每次都是狂风暴雨,结果等大家离开之后又天气转晴。
古代迷信盛行,就连盗墓界的“祖师爷”温韬也不例外,也有有害怕的时候,三番五次地失败之后,他吓的屁滚尿流,再也不敢对乾陵下黑手了。
而到了民国时期,军阀盗墓成风,将领冯玉祥部下孙连仲以军事演习为借口,率军队真枪实弹直接用大炮炸药轰开了乾陵的墓道。孙连仲率众准备入墓时,里面突然冒出一股浓烟,走在前面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去了。而对铺天盖地的毒气,孙连仲无奈之下选择了“远遁”,就这样,乾陵又逃过了一劫。
而在民间,有很多盗墓贼惦记着乾陵,但因种种原因都没有得手。有记载的盗墓贼就有17人,却没有成功盗取的。
要知道,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几乎都被盗墓贼盗挖一空,为什么独独乾陵能屹立千年而安然无恙呢?
除去那些迷信和天方夜谭的原因,还有三个种重要原因,一是乾陵修建采用“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深藏于山峦之上,这给盗墓贼的发掘带来了超高的困难。二是历朝历代把乾陵做为文化保护重点地区,派重兵把守,这也让很多盗墓贼望而却步。三是乾陵本身设有高超防盗功能,它的墓道设置在山体腹部,仅此入口,要想从新另找洞口挖进地宫难于上青天。,它的唯一墓道全部用巨石封砌,缝隙之间竟用生铁烧灌,于是把几千块巨石连成了一体,,要想打开墓道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盗墓贼设计的墓非同凡响,一个师都打不开,为何却被农民找到入口
这两个农民也是无意之间找到了乾陵的入口。是因为他们要炸山取石头,正好炸开了乾陵的入口。并非他们特意去找的,只能说一切都是巧合。
乾陵是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陵,由武则天亲自主持修建的。她找了风水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一起来找地点,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找到了同一块风水宝地。她还找了专业的盗墓贼来设计乾陵的机关,所以,乾陵不仅普通人打不开,就连专业的盗墓贼也打不开。
,乾陵作为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陵,也是一直备受各方的关注。《雪航肤见》书中说“武后陵,黄巢伐之”,讲的就是唐朝的黄巢起义军挖乾陵的事情。黄巢起义军有40万,结果挖了40米,还是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整整40万大军,连乾陵的入口在哪里都找不到。
传说,黄巢军在挖墓道的时候,就快要挖到入口时,天上突然打雷下雨了。迷信的士兵们都以为是姑婆显灵,不敢在继续挖下去。不过,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可靠。
五代时期也有人来挖乾陵,《新五代史》中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唯乾陵风雨不可发。”每个朝代都有人在想着挖乾陵。
军阀孙连仲也挖过乾陵,他派士兵用炸药炸开乾陵墓道表面的石头,还是没找到乾陵的入口。并且,过程中遇到狂风,让炸墓道的士兵们又想起了姑婆显灵的传说。,孙连仲也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