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简介及人生经历(章邯是奸贼还是忠臣)

生活常识 2023-05-24 04:40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章邯是奸贼还是忠臣

章邯持有秦帝国军事史上两项独特纪录
唯一一个统领“刑徒军”出征的将领
成建制投降人数最多的将领
章邯人生的第二个最重要时刻,就是巨鹿之战的投降。
章邯投降时,其实还没有真正山穷水尽,他还有二十万秦军。
他的投降参杂了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对秦王朝的绝望。
史书的记载,是他派长史回应二世的责问。长史受到赵高的冷遇和追杀,于是长史司马欣“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说服了章邯。
长史司马欣这件事是真是假,我们不知道。
司马欣曾经救过项梁,对项氏有恩,投降,对他是有好处的。这里有一种可能,司马欣夸大甚至编造了赵高了反应,希望推动章邯投降。
这种可能性放一边,我们假设这件事是真的。 不仅要问,赵高为什么要搞章邯?
章邯又为什么相信赵高要搞自己,放弃了对秦政府的希望,投降项羽。
要知道,章邯毕竟是项羽最亲近的叔父项梁之死的直接责任人。投降过去,同样有“亦诛”的可能性的。
答案可能就在《秦始皇本纪》中。
在巨鹿之战的描述中,穿插了丞相李斯被杀的信息。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
作为“将作少府”,章邯最重要的工程就是秦始皇陵,而他多年来的直接上级,就是主管秦陵的丞相李斯。
章邯与李斯的关系,很可能是非常紧密的。【如果章邯是管理宫廷内务的少府,或许早就成为赵高的人了。】
李斯被杀,应该对章邯的心理有极大影响,让他的恐惧和绝望大大增加。
章邯预感到自己已被赵高当成了“李斯余党”,而这样的话,必然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他为秦王朝尽忠效命的想法也彻底打消。

章邯简介 秦国名将章邯是怎么死的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一员大将。据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显示,赵高是被章邯所杀。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后章邯杀赵高,灭秦。由秦人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获得关中之地。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汉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杀。

章邯,独木难支的大秦帝国战将

01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后,完成了统一国家的大业。那时的秦国有王翦﹑王贲父子,蒙恬﹑蒙毅兄弟,以及李信等名将如云。秦军一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可是秦始皇死后,秦朝到了秦二世手上仅仅三年,就灭亡了。

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袭来时,王翦、王贲父子早在秦朝建立后便激流勇退,归隐故里,不再参与朝政。而率领30万大军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的大将军蒙恬、蒙毅兄弟,就在前一年被宦官赵高联手丞相李斯迫害下狱双双冤杀。

可是大秦帝国此时并非山穷水尽,无人可用。因为还有章邯这位秦朝的名将。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联手吴广率领戍卒在大泽乡起义,起兵造反,自封为楚王。顿时引发了连锁反应,四面八方纷纷响应。之前饱受秦始皇打击而失势,被废为庶民的六国权贵阶层乘机反弹,拥兵复辟自立为诸侯王。

赵国贵族,赵氏族长赵歇被张耳、陈馀拥立为赵王。魏国人周市夺取魏国故地后,拥立魏国公子宁陵君魏咎为魏王。齐国王族田儋与堂弟田荣、田横在狄县杀死县令,举兵起义,自立为齐王。

其它著名的还有楚国贵族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项梁,以及沛县亭长刘邦等人。各路人马联合起来发起反秦攻势,向着秦朝的大本营陕西进军。

02

公元前208年,陈胜派遣的将军周文率领兵车千辆,军队数十万到达临潼以东的戏水,距离秦朝都城咸阳仅100多里之遥。秦二世胡亥闻听大惊失色,急忙招群臣商议。

此时,秦军主力或在长城一线抵御匈奴的南侵。或远在岭南征讨百越,开疆拓土。关中一时竟难以调集像样的军队,朝堂之上也没有堪担御敌重任的将军。

就在秦二世束手无策的时候,少府章邯挺身而出。少府之职位列九卿之一,是负责宫廷财政供给和服务于皇帝衣食起居、游猎玩好需要的官员。章邯虽然位高权重,但却是一名典型的文官,并没有从军的经历。

章邯认为敌军强势而来,征调各地军队已经来不及。于是向秦二世建议赦免在骊山服刑修建秦始皇陵的70万囚徒,将他们武装起来成为一支临时的军队,去抵抗陈胜的张楚农民军。临危受命的章邯前往骊山,率领这支拼凑起来的刑徒大军迎敌。

谁料文官章邯却是个天生的将才,他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关乎大秦帝国存亡的生死战中一举击败了孤军深入的周文。接着又乘胜追击,在河南灵宝东北的曹阳和渑池,接连将出关东逃的张楚农民军击溃,将领周文兵败自杀。

消灭了周文所部后,章邯一鼓作气,又率军向中原通向关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荥阳进发。

假王吴广率张楚军攻打荥阳,不料久攻不下,却与手下将领田臧在军事行动上意见不合,被田臧假借陈胜之命杀死。田臧随即被陈胜任命为荥阳将军,率领张楚军主力一面继续围城,一面抵挡东来的秦军。

在荥阳以西的熬仓,章邯与亲率精兵前来迎战的田臧展开激战,结果田臧战败而死。章邯继续进兵荥阳城,在荥阳城下攻城的张楚军腹背受敌,被秦军击破,将领李归战死。

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章邯率领的这支囚徒大军继续上演着攻无不克,在随后的攻势中,张楚军的将领邓说、伍徐、蔡赐、宋留等人或死或降,相继败在章邯手下。

章邯的大军趁势杀向陈胜的都城陈县,陈胜慌忙逃往下城父(蒙城西北),章邯紧追不舍杀到城父。将领张贺出城迎战,不敌阵亡。陈胜自知难敌秦军,只得闭城不出。

不久,陈胜的车夫庄贾叛变并杀死了陈胜,将其首级献给秦军。就这样,率先发起秦末大起义的陈胜和吴广都在章邯的进攻下死于非命。建立仅半年的张楚政权被剿灭了。

03

章邯的大军出师顺利,解除了朝廷的危机,大秦帝国得到暂时的喘息。秦二世胡亥又增派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带领新召集的人马协助章邯的军事行动。

章邯得到增援后,将进攻的目标对准兵力最弱的魏王魏咎。魏咎无力抵挡如潮而来的秦军,只好派相国周市向齐王田儋和项梁拥立的楚国求救。在栗县(夏邑),章邯打败了项梁部下的将领朱鸡石和余樊君,接着又在临济包围了魏王魏咎。

楚将项它和齐将田巴率军跟随魏相周市前来救援,试图解临济之围。章邯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围城打援战术,趁着夜幕的掩护发动偷袭,不仅大败齐楚联军,还在临济城下杀死了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

魏王魏咎在得到章邯绝不屠城,伤害城内百姓身家性命的承诺后,无奈地向秦军投降并且自焚而死。

齐王田儋被杀后,他的弟弟田荣收拾残部向东撤往东阿,章邯随即率领秦军围追而来。这时楚国统帅项梁亲自率领楚军主力前来救援田荣。章邯遭遇了出征以来的失败。在东阿,定陶和雍丘三次交战中,秦军均被打败。章邯接连受挫,只能闭门坚守,等待援军。

项梁在几场胜利后却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楚军将士也懈怠起来。章邯不久便得到秦二世倾力调来的增援部队,兵力重新恢复。一天夜里,章邯抓住时机发动夜袭,大军衔枚疾进,回军攻打定陶。楚军猝不及防而大败,项梁也战死了。

04

章邯取得定陶之战的胜利,消灭了项梁这个强劲对手。以为已经不用担心楚军的威胁,便转而北上对付赵国。其实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让楚军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早在战国时期,楚怀王被秦昭襄王无礼扣押,客死于秦国时,楚国的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没有忘记报仇雪恨,一直在积蓄力量要与秦国一决雌雄。远不是其它几个诸侯国那么容易对付的。

章邯率20余万秦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时,调来北疆上郡戍边的王离部20万人马增援,在赵地所向披靡。邯郸陷落后,赵王赵歇和丞相张耳逃到巨鹿城中,随即被秦军围困起来。城北虽然驻有赵国大将陈余率领的数万军队,可是根本不敢与章邯交战。

此时其他诸侯接到赵歇的请求,纷纷派兵前来救援。他们在强大的秦军面前只是相互等待,畏缩不前作壁上观。

就在赵国危亡之时,楚国的5万援军赶到,为首的正是项梁的侄子,横空出世的楚霸王项羽。出征途中,身为次将的项羽在安阳斩杀了按兵不动46天,只顾饮酒作乐不肯进军,想坐山观虎斗的楚军主帅宋义,夺过了兵权,此举让项羽威名大振。

在随后的巨鹿之战中,项羽派出军队进攻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自己率领主力与章邯决战。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吃了一顿饱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下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碎,附近的房屋也放火烧掉。以激励全军有进无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这也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没有退路的楚军将士奋勇拼杀,殊死作战。双方经过九次激战,最终楚军大破秦军。秦军几个主将,苏角被杀,王离当了俘虏,涉间不愿投降自焚而死。此战项羽一举解了巨鹿之围,秦军遭到惨败,一蹶不振。项羽却从此树立起无与伦比的威望,诸侯纷纷归附。

巨鹿之战时,章邯正在棘原大本营疗养,章邯的弟弟章平搁置王离发出的救援书不报,错过了救援时机。

不过章邯麾下的秦军主力仍在,并且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骊山囚徒,而是驻守北疆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所以章邯很快就稳住了阵脚,驻扎在棘原与项羽的大军相持。

也是大秦帝国气数已尽命该灭亡,章邯在东边前线与项羽艰难周旋,后方咸阳秦宫里却已是刀光剑影争斗不休。宦官赵高罗织罪名,害死丞相李斯。进而大权独揽,甚至控制了秦二世,猖狂到指鹿为马的地步。

前方失利的消息传到咸阳,秦二世派出使者前往前线责备章邯。惶恐之下,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说明情况,却连秦二世的面都没见到。司马欣发觉赵高企图将天下大乱的罪责嫁祸到章邯头上。于是连夜逃回军中,劝章邯早做打算,免遭赵高的陷害。

在之后三户津之战和污水之战中,秦军再度被项羽击败。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章邯只好带领20万秦军向项羽投降。楚军战线太长,粮草供应日渐困难,项羽也就接受了章邯的请求。项羽和章邯在安阳殷墟,订立了盟约。

项羽善待了章邯等秦军高层,还引为心腹。可是普通士兵就没有这个待遇了,秦军俘虏与其它原战国被灭六国的士兵因为旧仇而矛盾激烈,大军向关中进发途中,走到洛阳西边的新安时。为了避免日后产生麻烦,项羽竟然将20万秦军全部坑杀掉了。

05

就在项羽转战河北与章邯缠斗的时候,刘邦已经捷足先登夺取关中,攻入咸阳灭了秦朝。项羽来到关中后,对刘邦充满戒心,将他封为汉王,打发到秦岭以南,闭塞的汉中一带。

为了监督和扼制刘邦,项羽分封了三个秦朝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号称三秦王,分别管辖关中西部,东部和北部。这也就是陕西被称为“三秦大地”的来历。

项羽回到楚地,建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自然不甘心忍气吞声困居汉中一隅,通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几个月后便趁着项羽从彭城北上齐国平定田荣之乱,卷土重来,杀回关中。

此时关中百姓对章邯等人充满仇恨,认为他们是20万秦军被坑杀和关中没落的帮凶。失去民心的三秦王自然难敌韩信领衔,敌兵多将广的汉军。而项羽远在齐地征讨,无法抽身前来援救。

司马欣和董翳先后投降,唯有章邯在陈仓﹑雍城和好畤接连战败后,退往西周时期的秦国故都废丘,凭借坚固的城池坚守,以死抗争。

可惜废丘城有着地势偏低的先天缺陷,不远处就是沣河水道。汉军久攻不下,便采取水攻的战术,引沣河水淹城。城破之际,章邯拔剑自刎而死。

身处乱世之秋,上有昏君和奸相把控朝政,面对秦末大起义的狂飙,临危受命的章邯独木难支,自然难以拯救日薄西山的帝国,只能落得悲剧的下场。

,章邯仍然不失为一代名将,大秦帝国的荣光。后世有人将他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齐名。

=THE END=

章邯是秦朝一位名将,关于章邯的事迹你了解多少呢

章邯是秦朝一位名将,关于章邯的事迹你了解多少呢?

章邯是秦朝一位名将,在秦朝危在旦夕之际挺身而出,为大秦延命。章邯在,秦在;章邯降,秦亡。今天我们就聊聊章邯的事迹,一起来看看吧。

01大厦将倾

秦二世年间7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戍守边疆失期,不肯束手等死,喊出来惊天动地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宣言口号,揭开了反秦的大旗。攻城掠地,设立了张楚政权。关东青少年陆续击杀秦朝官员举兵回应,霎时间关中以外狼烟四起,天底下再也不是秦国的天底下。更要命的是8月,陈胜派周章撤兵数十万西边伐秦。秦朝中大梦初醒,却没有足够军力可以用,一片慌乱,秦朝危在旦夕。

02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就在那秦王朝无计可施时,少府(执掌山河地泽收入和皇家手工业者生产制造的官员)章邯挺身冲出,提议释放出来刑徒,奇袭反贼。秦二世立即答应。章邯从此开始了不可一世的军旅生活。

章邯带领着部队出函谷关,击倒周章大军;又继续东进解救荥阳,杀田臧、李归;破邓说、败伍逢、杀张贺、降宋留,战胜陈胜;杀魏王咎和齐王田儋;,在定陶对决,击杀趾高气扬的楚国权力角色项梁,迫使楚威王亲身撤兵,项羽、刘邦防守战出不来。六国涌现出的名将尽没,人人自危。

03苦战不息,内外交困

章邯分辨河南诸侯国不足为虑,北上联合长城防军王离部队在巨鹿围住赵军,提前准备一举平定县河北。诸侯国援军惧怕章邯,只能犹豫,害怕发兵。想不到,楚军势力里冲出了非常刹神项羽,达到了章邯的防御,击倒王离。章邯和同盟军进到相持阶段,彼此都没能力吞掉另一方。

这时候章邯早已在外面带兵3年,屡战屡胜,可是叛逆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秦三世向章邯责任追究。章邯派司马欣回咸阳表述,司马欣回家告知章邯“赵高当权,你打败了,赵高必定妒忌,残害你;你兵败了,也是必死,比不上投降楚军好啦!”

04投降项羽,身败名裂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7月,在与项羽部队僵持了8个月之后,章邯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在旗鼓相当的情形下,领着20万秦卒投降项羽。10月,秦王子婴投降刘邦,秦亡。由于秦卒战斗力仍然强大,项羽担忧秦卒造反,设计坑杀了20万降卒,此后被秦人痛恨之极。而章邯做为投降项羽的名将,又被认做元凶,变成秦国千古罪人,身败名裂。

项羽拆分关中,一分为三。章邯被分封制为雍王,执政咸阳往西,可是人心不附,终于在汉军回定三秦时兵败自尽,结束自身波澜壮阔的一生,光辉却悲剧的一生。

05论章邯的军事能力-和项羽不分上下

章邯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凭一己之力围剿天底下,在巨鹿之战后,和项羽领导的同盟军僵持8月僵持不下。章邯在智谋层面占上风,而项羽在胆量层面占上风。综合判断,在不顾及刘邦的情形下,章邯军事能力和项羽不分上下,韩信第一,章邯和项羽争夺第二。

用一句话秦末战争,便是勇战派颠峰项羽和谋战派高手章邯互殴,都被谋战派巅峰韩信吊打。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章邯作为秦朝的猛将,最终是败在了哪个人的手里

公元前230年,秦国消灭韩国,正式开始了秦灭六国之战。在10年时间内,秦国陆续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六国,从而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秦朝建立的过程中,王翦、王贲、李信、蒙恬等名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秦朝建立后,王翦和王贲逐渐退隐,蒙恬则在公元前210年,也即秦始皇嬴政去世后被秦二世胡亥赐死。在此基础上,秦朝末年也出现了武将匮乏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章邯临危受命,逐渐成为秦朝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受命率骊山刑徒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又陆续攻灭起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非常明显的是,如果让章邯继续胜利下去的话,秦朝很可能不会在公元前207年走向灭亡。对于章邯来说,最终在巨鹿之战中败给了项羽,又在秦朝灭亡后败给了刘邦。那么,问题来了,章邯作为秦王朝的名将,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在秦始皇嬴政在位时,章邯的官职是少府,这主要负责皇宫内部的事务。,非常明显的是,章邯原本不是一位武将,更没有像王离、蒙恬一样出自武将家族。,章邯的表现,却无愧于一位名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突然病逝。在其去世后,赵高和李斯合谋,赐死了公子扶苏和蒙恬将军,扶持秦二世胡亥即位。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杀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连。而这,自然导致秦朝人才匮乏和凋零,从而无力平叛之后风起云涌的起义。众所周知,在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而山东六国的后人,更是纷纷起兵,以此响应陈胜。武臣赵歇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刘邦在沛县起义,项梁(项羽的叔父)在会稽起兵。各路人马以讨伐秦朝为名,相互联合起来向秦朝朝廷进军。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胜派遣的周文等将领到达戏水,有几十万大军。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秦二世胡亥非常惊慌。虽然秦朝兵力众多,,秦朝的主力还是在边境地区,比如在上郡等地,蒙恬就曾执掌数十万大军。在蒙恬被杀后,这数十万大军被王翦的孙子王离所掌握。不过,上郡到秦朝都城咸阳,显然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在此基础上,秦二世胡亥就问大臣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对此,少府章邯说“骊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在章邯的建议下,秦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将领,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前汉纪》记载有七十万)迎击楚军。虽然各地的起义军,并不是训练有素的大军。,就章邯来说,麾下的骊山刑徒,同样可以称之为乌合之众。,这场战役能否获胜,章邯的指挥才能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章邯大败周文,周文出关,逃至曹阳,章邯追至,击破曹阳。周文败走渑池,10余日后,章邯进击渑池,大破周文,周文自刎。打败了周文,章邯又向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进发。在此之后,章邯再破齐楚之联军,先败后胜,击破楚军统帅项梁,杀之定陶。从这一角度来看,章邯不仅拯救了秦王朝,避免周文大军攻破咸阳结果的发生,还重创了各地的起义大军。如果势头按照这一趋势发展的话,章邯完全有机会扑灭秦朝末年的起义,延长秦朝的存在时间。

,既生瑜,何生亮,章邯最终还是遇到了更胜一筹的项羽,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章邯打垮了项梁的大军后,他认为楚地的余众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大破赵军。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都跑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在秦灭六国之战中,赵国和楚国,无疑是抵抗秦国最激烈的两个诸侯国了。等到秦朝末年,山东六国复国之后,楚国和赵国,同样是秦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在除掉项梁之后,章邯下一步就将矛头对准了赵国。如果楚国和赵国都被消灭的话,秦朝和起义大军之间的形势将会被扭转。

不过,在之后巨鹿之战中,秦军被项羽击败,秦军退却,王翦之子王离被项羽斩杀。章邯退至棘原驻扎,项羽驻扎在漳水南岸,两军相持,没有交战。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项羽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项羽主要消灭的是王离率领的20万大军。对于章邯来说,还拥有继续和项羽作战的实力。

到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冬天,赵高做了丞相。赵高权倾朝野,陷害忠良。因秦军的退却,秦二世胡亥派人责备章邯。正是在赵高和秦二世胡亥的压力之下,章邯选择归降了项羽。不久之后,赵高杀死了二世胡亥,立子婴做秦王。《史记》记载,赵高被子婴所杀。在这场内乱之后,本就千疮百孔的秦朝,只能无奈接受被灭亡的结局了。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后,项羽三分秦地,封立3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其中,项羽封章邯为雍王,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章邯击杀了项梁,,项羽对待章邯,还是做到了不计前嫌,甚至将其封为一方诸侯,这自然可以称之为厚待了。而这,无疑是章邯对刘邦宁死不降的重要原因。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这场战役中,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结果兵败。章邯在好畤县(治所在今陕西乾县东)停下与汉军交战,又被汉军打败,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刘邦久攻废丘不下,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汉军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从而无愧于项羽了。

对于章邯来说,完全可以归降于刘邦。毕竟,对于刘邦来说,也需要笼络这些诸侯,以此孤立项羽。不过,章邯很可能是因为感念项羽的恩情,所以宁愿自刎,都没有归降刘邦。对此,后人评价道“高祖自汉中东出,司马欣、董翳望风稽颡,独章邯坚守废丘,逾年不下。至于浇水灌之然后破,此岂脆敌哉!惜其不知所事,身名俱灭,严尤之于王莽,道覆之于卢循,皆一律也。”

和司马迁三观不合的哪位名将,他怎么如此低调

一、序言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帝王是封建社会绝对的主宰,但其实有个职业有时候连君王、权臣见到也头疼,堪称那年代的人们最不想得罪的职业。这个职业想必大家有些好奇,那就是史官。

毕竟人活一世,追求的除了利之外,可不就是为了名,但怕就怕不能流芳百世,还遗臭万年了。

说起史官,就不得不提起司马迁老先生。这那可是历史领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响当当的人物,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堪称史官的至高成就。

尽管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史官依然以其对历史的负责精神而笔耕不辍,承载着人类的记忆。不过,有时候史官也会因为其撰史的个人取向,而选择拔高或贬低一些人,今天就想和大家谈谈秦末名将章邯的人生悲剧及成因,探究这位用兵如神的名将为何不能被司马迁所重视,分析司马迁的历史价值观。

二、秦末名将章邯的人生起落

说起章邯,可能很多人不熟悉,或者熟悉的人大多知道他是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但对于章邯的一生却可能不够了解。

章邯作为秦末的名将,关于他的生平却未能被司马迁在《史记》立传,而是散见于《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章。

章邯其实一开始是个文官,在秦朝担任少府,是秦朝时的九卿之一,主要负责为皇室管理皇家财产,并提供皇室的后勤保障服务。在秦朝出现叛乱时,他选择了投笔从戎,转身变成了一位武将。可是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位之前声名不显的文官却是个连战连捷、战功赫赫的名将。

公元前208年的冬天,当时的章邯还是一个文官,但看到国家出现叛乱,在苦无兵力的情况下,以其天纵之才在很短时间组织骊山囚徒,并整编成一个军队。这个军队的素质可想而知,毕竟没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可是名将终究是名将,章邯就是用这样的一支军队开始了他辉煌而又唏嘘的军事生涯。当时陈涉麾下的将领是周章(也有叫周文的),周章率军西进攻打秦国,在行军途中,军势渐盛,渐渐有了约数十万的军队,并进驻到戏这个地方。章邯就率领着这样一只军队,迎击周章,先后在戏、曹阳、渑池等地方击败他,最终迫使周章战败自杀。

章邯以这样酣畅淋漓的胜利作为序曲,开始了其屡战屡胜的军事生涯前半生。

(一)辉煌的军事生涯前半生

击破陈涉,名震天下。

在率领这只由奴隶罪犯组成的军队取了初胜之后,章邯乘胜追击,先是带领军队东进敖仓,很快击破了田臧(没错,这就是那个矫称是陈涉命令而擅自杀了吴广的人),占领了荥阳,杀死了李归。然后转战南方,先后击败了陈涉的部将邓说、伍徐、蔡赐和张贺。随后,章邯大军包围陈这个地方,使得陈涉带来的农民起义军内部出现叛乱。最终,在下陈父(现在的安徽蒙城附近)这个地方,陈涉被其车夫庄贾杀害。

《史记·陈涉世家》腊月, 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 其御庄贾杀以降秦。

大败魏咎,势如破竹。

章邯深谙兵法,明白一鼓作气和兵贵神速的重要性,在击败陈涉后迅速派兵攻打魏国的临济,魏咎在被秦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急忙向齐国求助。齐王田儋率领军队来救援,章邯发挥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借助夜晚一举击破了齐国和魏国的军队,并迫使魏咎只得请罪投降而后自杀。

《史记·田儋列传》齐王田儋将兵救魏, 章邯夜衔枚击, 大破齐魏军。

定陶之战,大破楚军。这场战役是章邯人生中最光辉的一战。从《史记》来看,并没有记载战斗的具体情况,只是简单记载了战斗结果《史记·高祖本纪》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但从其他史料来看,项梁应该是在数次击败秦军后出现了大意,而章邯却等来了秦二世胡亥派遣的由司马欣、董翳大军。在军力得到补充的情况下,章邯率领秦军进攻项梁,在定陶大破楚军,项梁战死沙场。

定陶之战中不少楚国故地的名将阵亡,且阵亡的楚军士兵中有为数不少的项家嫡系部队,这也为后来项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二)失意的人生下半场

收服邯郸,虽胜却败。

在定陶之战结束后,章邯率领大军直接奔赴河北等地,兵锋指向了原来的赵国故地。《史记》中记载,章邯在渡河后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很快取得了一场大胜,并下令将邯郸城内的百姓强行迁徙,拆毁了邯郸城的城墙。看到这,也许有人会奇怪,这不是一场胜利,为什么要划定在失意的人生中呢?这是因为章邯没有在定陶之战后乘胜追击,一举消灭楚军力量,从而导致楚军得到修整的机会,卷土重来,最终灭亡了秦朝。

所以这场胜利,实际上反而更像是章邯悲剧的伏笔。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

巨鹿之战孤立无援,投降项羽。

巨鹿之战想必很多人很熟悉,但其实巨鹿之战中章邯由于其所率领的部队并不是秦军的正面军事力量,所以章邯军并未受到多大的损伤。,就算是秦军处以劣势,章邯依然进退有度,军伍森严,并未在屡次后撤中被项羽军占到便宜

《史记·项羽本纪》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 相持未战, 秦军数却。

但问题出在了秦朝内部,由于赵高给秦二世的蛊惑,秦朝朝廷并没有派兵来援助章邯。面对日渐强盛的楚军,且回国就要被诛杀的情况,章邯只得投降项羽,并被分封有雍王。

《史记卷·秦始皇本纪》欣见邯曰赵高用事於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抵挡汉军,战死沙场。

章邯在成为了雍王之后,与司马欣、董翳等一起抵抗刘邦的汉军。奈何这次章邯遇到了兵家大神韩信了。刘邦听取了韩信的建议,从古道发起进攻,袭击了章邯军。章邯不得已在陈仓这个位置接敌,却被刘邦从其他道路打败,继续退守到好畤,结果又败北,一路退到了废丘。章邯守城有方,刘邦包围了大半年都未能打下。直到次年的六月,才用了水淹城池的计策攻破了废丘,章邯只好拔剑结束了他的一生。

三、司马迁的历史价值观与章邯的悲剧

无论史官是多么严谨的对各种事件、线索进行甄别,创作出来的史书仍然不可避免带有史官个人的历史价值观。在司马迁为古代名人立传的过程中,司马迁的历史价值观发挥了很大作用。也正是如此,

司马迁没将这位搅动天下风云变幻、影响楚汉争霸局势的名将章邯立传,而是仅将其作为配角处理,散见于各家传记。

我想,只要我们分析司马迁为什么不为章邯立传,就可一窥司马迁的历史价值观了。

(一)章邯不符合司马迁的立传标准

其实早在《史记》的序中,司马迁就阐明了立传的三个基本标准

《史记·太史公自序》扶义俶傥,不另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1.道义上不符合

所谓扶义,指仗义,依照道义而行。而俶傥其实就是倜傥,指的是卓异不凡、豪放洒脱。但这其中,义是立传的首要原则。

在司马迁看来,巨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军20万人,这20万人为章邯的部下,替章邯出生入死,而章邯却抛弃了他们,任由他们被坑杀,而自己去投降做了雍王享受富贵,可谓不义。(作者注这里只是引用司马迁的看法,但并不代表对巨鹿之战坑杀人数的认同,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中分析了巨鹿之战实际上坑杀数并不是20万人,章邯也并未放弃部下们,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实际上章邯并未放弃的部下,在废丘一战中他也与他的部下们战斗到一刻,共赴黄泉。,说章邯贪生怕死其实是不太立得住脚的。

2.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司马迁看来,当时的秦朝由于严刑峻法惹得百姓困苦不堪,民众起义造反是时代的需要,带有天然的正义性。

只要能符合这个大趋势的就是顺应时代与天命,而违背这个大趋势的就是未能迎合时代,与天命相违背。

这个标准其实强调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并不是说要两面三刀,而是要看清天下发展的大势及变化。

其实,司马迁并不是一概反对秦朝人士,比如李斯对结束纷乱,实现大一统具有功劳,符合当时人心思定的大趋势,就自然被司马迁立传了。而在司马迁看来,章邯与李斯的区别就是章邯不能顺应形势。

章邯作为秦末将领,如果说依照“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来说,那自然是没有什么错的。他作为秦朝少府,在秦朝有难时发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勇于作为,似乎还是值得赞赏的。但在司马迁看来,章邯越是这样做,就越是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相违背。

章邯的悲剧就在于他的身份,他是一个秦朝将领,对农民来说,战斗是起义,对他来说,却是一场叛乱。

他作为秦朝人,自然是应当保家卫国,如果要他转身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这不免是过于强求了,

这从阶级性上就不太可能实现。

,赵高的祸乱朝纲更是他悲剧的重要导火索。赵高在争权夺利中全然无家国概念,使得章邯不得不面对“有功亦诛,无功亦诛”的悬崖。

3.没能够立功名于天下

在司马迁为秦末时期的人物立传时,司马迁其实是站在汉朝的角度来评判这些人物的功劳。在司马迁看来,如果对反抗暴秦有功、对建立汉王朝有功劳的人就自然有被立传的资格。

章邯领军的前期代表的是司马迁所极力反对的暴秦势力,极力对农民起义军进行打压,先后打败并杀死了多名农民起义军领袖,而这些领袖恰恰是司马迁所极力推崇的人。

章邯领军的后期却是汉朝的死对头项羽势力的麾下大将,章邯渴望建功立业,在“分王其地,南面称孤”的诱惑下,他归降了项羽,并在楚汉之争中极力帮助项羽,最终在沙场上含恨而终。

(二)司马迁的历史观受限于其政治立场而无法包容章邯

司马迁是个史官,有着秉笔直书的情怀,但他是个汉朝人。司马迁的身份决定了他的政治立场,即“崇尚汉朝而贬抑秦朝”。

司马迁的政治立场使得在其立传的过程中会着重选取那些对汉朝建立有功劳的人物,而忽视、贬低那些为秦朝效命的人物。

司马迁的“尊崇汉朝”的思想使得一些其实成就并不如章邯的人反而被司马迁立传了,比如张耳、彭越、魏豹等人,因为他们或者替刘邦打败项羽或者在关键时刻站队成功。

应该说司马迁反对暴秦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是具有进步性的,但对于一些因身份而天然没办法摆脱秦朝色彩的人物未免有些不公平。

章邯等秦朝人士从道德上并无可以指摘的地方,就因为他们忠于自己国家所建立的王朝,而尽力平定叛乱,维持统治秩序,而不得不在历史上沦为配角,这不得不说历史果然是胜利者所书写的。

四、

得罪谁都别得罪史官,这绝不仅仅只是一句戏谑之语,而是史官在其历史价值观下的必然结果。在言语上得罪史官并不悲剧,悲剧的是整个人生与史官的历史价值观不符。秦末名将章邯的人生尽管已经尽其所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处在那种身不由己的历史趋势下,却最终越努力越悲剧,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所幸,今日的我们处在这个朝气蓬勃的年代,愿各位都能在世界留下一抹色彩。

项羽大战章邯经过介绍

   历史 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发生在项羽与章邯两个关键人物身上,章邯与项羽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关于这场战役经过你了解吗?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项羽大战章邯经过
  项羽大战章邯,两个人一个是秦朝末年的名将,另一位是西楚时期的霸王,他们的碰撞伴随的是沙场狼烟铁蹄践踏。项羽大战章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

  项羽大战章邯,起因是项羽的叔父项伯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剿灭,项伯死在了章邯的手下。项羽对章邯新村怒火,正好借着解围赵王的机会,出兵对付秦军,对付章邯。

  项羽大战章邯,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项羽率军渡过黄河,为了增加士气,显示必死的决心,他下令将帐篷房屋全部烧毁,只带了几日的口粮就上了战场,不胜不归,绝无退路。这一招很奏效,项羽的军队经历了九次激战之后大败章邯。

  项羽大战章邯能够 成功 其实也在于章邯没有遇上一个好君主,章邯被项羽打退之后,秦二世派人来到军中责问,章邯于是让司马欣回去复命,怎料宦官赵高奸诈,向秦二世进谗言,秦二世拒绝见司马欣,司马欣在宫外滞留三天仍不见秦二世只能回军中。章邯知道之后心凉了,无论获胜还是失败都逃不过一个死字,思索之下他和项羽签订和约。和约没有谈拢,项羽在污水率兵打败了秦军。

  项羽大战章邯胜了之后,因为担心秦军会重整旗鼓,将章邯带来的降卒都杀了,这件事情被后世诟病,显得项羽这个人的性格残暴,不是一个为君者应该有的态度和作风。
  章邯和项羽
  章邯和项羽都是大将之才,章邯之所以向项羽投降,是因为他厌恶赵高,赵高控制朝政的做法让他无法忍受。看清了 天下 大势所趋,所以他带着二十万大军投降项羽。项羽,天赋异禀,有天生神力,拥有一腔热血,还有范增的辅佐,再加上叔父项梁的威望,以及他自己的成就。只可惜他不听范增的劝诫,认为大将之才用兵应该光明磊落,不该用诡计,这个缺点成为了他致命的缺点。

  章邯是个识时务者的人,他已经明白大秦的气数已尽,所以带着二十万大军向项羽投降,项羽听了范增的劝谏, 决定 放下家仇国狠,接受了章邯。传闻说项羽杀死了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其实是不符实的,他只是杀死了一些强硬派分子。之所以接受章邯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很佩服像章邯这种人。项羽很重视两人签订的协议,封了章邯为雍王。从此,章邯和项羽就成了臣子和君王的关系。

  很多人对于历史上有深仇大恨的章邯和项羽会成为君臣表示不解,事实上,章邯的实力并不比项羽差,而且他的手头上有二十万大军,并没有必要非向项羽投降。章邯之所以向项羽投降,是因为对秦二世的统治失去了信心,再加上蒙恬,白起的前车之鉴告诫了自己,即使打赢了这场仗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才向项羽投降。在项羽和刘邦争帝时,章邯是可以去投靠刘邦的,可他却没有这样做,这说明章邯是一个很忠心的人。
  秦朝大将章邯生平简介
  章邯是秦末有名的大将,当时始皇帝已经去世,二世胡亥登基称帝,秦二世残暴不仁,比之秦始皇更加无度,听信了赵高的话,在东巡的时候一路上腥风血雨,杀了很多的臣子,举国上下都人心浮动。后来又要重修阿房宫,到处征集百姓,搞得秦国上下民不聊生,纷纷起兵造反,后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号召各地人马一起反秦。

  之后陈胜手下的周文带着大军来到了戏水,攻打当时正在骊山的秦二世政权,秦二世惶恐不安,这个时候章邯挺身而出,建议征召那些在骊山修建阿房宫的刑徒去打仗,于是章邯临危受命,带着当地的刑徒一起迎敌,结果一战击败周文,周文出逃,之后章邯连战连胜,连连追击,直到十多天以后,章邯攻破了渑池,周文自杀身亡,这场危机才算是暂时化解了。之后章邯继续征战,先是攻下荥阳,斩杀田臧等人,之后又连战告捷,接连斩杀了不少的起义军头目,逼得陈胜退走城父,后来章邯又采用了围而不攻的战略,给起义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终于陈胜的手下人杀了陈胜表示投降。可以说大名鼎鼎的陈胜吴广起义就是被章邯扑灭的。

  后来秦朝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程度,各地的起义军被镇压一批又会起来一批,而且朝政更加昏暗,赵高在朝堂之中各种陷害忠良,章邯眼见这样的情况心中也很迟疑,在后来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率军击败之后就更加担心,又听手下人说“现在就算能打赢也会被赵高嫉妒,打不赢也会成为背黑锅的,有赵高在根本不能成事,还不如投降反秦算了。”于是章邯背叛了秦朝转而投靠了项羽,章邯在和刘邦的战斗中兵败身亡。

章邯怎么死的

章邯是被刘邦汉军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

人物生平经历

章邯是秦朝著名将领,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一员大将。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纡之战中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汉·韩信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释义三秦王(项羽分封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以前为秦国的将领,领导秦兵好多年,战争死伤的人多不胜数,他又投降其他诸侯,在新安。项王用计活埋秦国降兵二十余万人,只有章邯,欣,翳跑掉了,秦国的人民都怨恨这三人,恨之入骨。

秦末名将章邯到底有多厉害若无项羽,能拯救秦朝吗

章邯是大秦帝国的名将和唯一的顶梁柱,在陈胜起义军周文部数十万大军打进关中开始,章邯开始力挽狂澜,挽救了垂死挣扎的大秦帝国。可以这么说章邯在,秦在;章邯死,秦亡。

章邯官至秦国九卿之一的少府,负责给皇帝收税和负责皇宫的衣食起居、旅游、打猎、玩耍等工作,相当于现在税务部门主管和政府行政主管,这一官职就是文官职务,虽然当时的秦朝文武不分家,但能以一个少府之职,行将军之实,实属不容易。如果你了解当时秦朝的情况,和章邯的经历,你就会明白,章邯有多历害?

秦二世即皇帝位没多久,陈胜、吴广就开始了大泽乡起义,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华夏大地,而秦朝的中央政府却因为皇帝昏庸,赵高擅权,对起义没有重视,更没有大规模调动部队对原东方六国的起义进行镇守,导致起义之火四处漫延。当陈胜的部下周文率领大军打进了关中,逼近咸阳,才惊醒了如在梦中的皇帝秦二世,秦二世召开御前会议,也就是在这一次会议上,少府章邯提出释放囚徒,征召奴隶,再配以秦中央军组成联军,攻打周文,得到秦二世的支持。

这也是章邯第一次带兵打仗,这一仗章邯大败周文部数十万大军,将周文赶出关中,并一路乘胜追击周文,一直从函谷关追到渑池(今河南渑西),逼得周文战败自杀。周文死后,章邯率军攻打军事重镇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在敖仓(今荥阳东北)章邯击杀了田臧,在荥阳章邯杀死了李归,在郯县击败了邓说和伍徐,并斩杀了陈胜政权的宰相蔡赐,收降了陈胜政权的将军宋留,并亲自击败了陈胜大军,一路追杀陈胜,将陈胜困在城中。

陈胜派出陈贺出战章邯,被章邯所杀,之后陈胜只得独守孤城,闭关不战,最终陈胜死在于自已车夫庄贾的手中,陈胜军余部开城投降,章邯随后还在陈县击败了陈胜军另一重要将领吕臣。章邯越战越勇,继续对反秦义军发动进攻,在栗县(今河南夏邑县)以诱敌之计击败了项梁部将朱鸡石与余樊君,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逃走被项梁所杀。

接着章邯在临济包围了魏王魏咎,章邯击败了前来救援的楚将项它和齐将田巴,并杀死了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并逼得魏王魏咎自杀身亡,打得魏咎的弟弟魏豹四处逃窜,章邯还围追田荣。项梁率军救援田荣,两次击败了章邯,也滋生了轻敌思想,结果章邯在得到秦朝中央的支援后,一彭作气,以人衔枚、马缚口一举偷袭项梁军,在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一战斩杀项梁,章邯以一人之力,平定了整个黄河以南的反秦叛乱,就是这份战绩,称他为秦末名将和顶梁柱毫不为过。

表面上看,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章邯平定天下的反秦武装,只是时间问题,在杀死项梁后,章邯改变了战略,放弃了楚地的平叛,而是选择了前往北方的赵国进行平叛,这应该是章邯一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吧!接着章邯率军北进赵地,并与秦国王离所率领的长城军团联合攻打赵国,由长城军团负责围攻巨鹿城,由章邯驻守在巨鹿的西南提供粮草给王离军,章邯此举,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典型的围城打援。

要知道城内的赵军并不多,赵王和赵相张耳被困在巨鹿城中,只有数万军队,而大将军陈馀则率领赵军主力军队5万人左右,驻扎在巨鹿城北。当时王离的长城军团至少有20万人,而章邯的囚徒军团也有20万人,用40万人来打一座巨鹿城,那不是杀鸡用牛刀吗?所以章邯的真实意图,就是围城打援,让反秦义军来救援巨鹿城,然后一战解决所有反秦义军,一劳永逸。

只可惜章邯遇到了千年一出的战神项羽,项羽以其魔鬼般的军事人才,一战竟然消灭了秦军二十万主力,接着章邯在内忧与外患之中,投降了项羽。如果没有项羽,事态会如何发展呢?如果没有项羽,巨鹿之战秦军就不会失败,当楚国上将军宋义带领5万楚军来救援巨鹿城时,原本也只是持观望态度,与巨鹿城外的其它燕国、齐国、魏国、韩国军队一样,是根本不敢与章邯交战的,因为章邯在南方已经将这些人打得落地找牙。

如此一来,巨鹿之战就变成消耗战,秦军粮草充足,士气高涨,反秦联军无法击败章邯,时间一长,巨鹿城就会被章邯拿下,反秦义军也会随之散去。而反秦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刘邦军却因为一路西进,直接从武关打进了咸阳城,逼降了秦王子婴,如果没有项羽,那么刘邦就成为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并且还能自称关中王,因为没有人能阻止刘邦成为关中王,除了项羽。

这样一来,天下就变成了三股重要势力,一是盘踞在关中的刘邦势力,二是盘踞在赵地的秦军主力,以章邯为首,三是其他反秦势力,但实力较弱,争夺天下就在这三股力量中产生。如果没有项羽,这样一来,毫无悬念的是刘邦将夺取天下。因为刘邦能用人,善识人,舍得封赏人才,所以不断的有人投靠刘邦,而章邯虽然军力最强大,缺少支持,又是天下人人反对的秦朝的军事力量,迟早是要失败,章邯不是刘邦的对手,或者投降刘邦,或者战死。

也许刘邦还会有个兵仙韩信帮忙打天下,那样章邯就死得更快了,这天下还是刘邦的,即使没有韩信,刘邦击败章邯也基本上毫无悬念。所以,如果没有项羽,秦朝还是保不住,仍然是刘邦夺取天下,统一天下。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