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是哪年去世的?纪念邓颖超逝世30周年,她的一生是如何度过
- 邓颖超是哪年去世的
- 纪念邓颖超逝世30周年,她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 邓颖超哪一年出生
- 周恩来与邓颖超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正含义
- 邓颖超还在世吗
- 邓颖超是哪里人
- 海棠依旧邓颖超是谁演的 黄薇个人资料微博
- 邓颖超的,义女是谁
邓颖超是哪年去世的
1992年7月11日上午6时55分,邓颖超与世长辞,享年88岁。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生于广西南宁。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邓颖超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扩展资料
邓颖超同志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人。她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四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责任,一直承担到生命的终止。”
她坚持“只有求得社会解放与民族解放,妇女才能得到解放”的观点,始终把推动妇女解放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她参与领导起草的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成为中国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等权益的法律保障。她很早就致信党中央提出节制生育的意见。
她还参与制定并积极贯彻党的妇女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重视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积极培养妇女干部,热情鼓励优秀妇女和先进典型,号召广大妇女奋发图强,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邓颖超同志为增进中国妇女同各国妇女的友谊、推动世界和平运动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各国妇女的敬重。
纪念邓颖超逝世30周年,她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邓颖超同志已经去世三十周年了,借着这次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邓颖超同志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邓颖超一生为了民族的振兴而无私奉献,甘愿为了国家的进步而奋斗一生。
一、儿子生下来就夭折了
邓颖超的孩子在生产时由于难产,刚生下来就夭折了,这给邓颖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可是当时正值动荡时期,无法安下心来调养身子。为了逃避国民党的追捕,邓颖超在转移的过程中彻底的丧失了生育的机会。即使之后丈夫对邓颖超疼爱有加,可是邓颖超的身体在那个时候开始就变得孱弱了。
二、帮助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的权益
邓颖超是伟大的共产党员,为了早期民族的进步殚精竭虑。她一直都淡泊名利,把为人民服务当成毕生的使命,即使有机会取得极高的职位,也从未把那些名利看在眼里。我国成立的初期,邓颖超还为了妇女的婚姻自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帮助女性们在婚姻上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除此之外,邓颖超还帮助妇女们学习更多的生活技能,带领更多的妇女走上进步青年之路。
三、与丈夫恩爱相守一生
,邓颖超的婚姻生活也被大家羡慕。与丈夫一生都非常恩爱,流传下来了无数的甜蜜信件。一些珍贵的影像和档案都完整的保存了两人甜蜜的婚后生活,在一经公布之后让很多的网友羡慕不已。毕竟美好的爱情一直都是大家都向往的,两人一生甜蜜恩爱让无数的人又相信了爱情。还有不少的网友成为了两人的粉丝,觉得这种恩爱的感情实在是太好嗑了。邓颖超这一生完美的诠释了品行高洁和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邓颖超哪一年出生
邓颖超是1904年出生的。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1992年7月11日逝世,享年88岁。
周恩来与邓颖超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正含义
周恩来与邓颖超革命生涯中忠贞的爱情及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革命和中国 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艰难历程,惊涛骇浪,政治风云。高尚的情操、超越性爱的生死相依的长长的一生,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景仰。周恩来在建国后历任共和国总理时的呕心沥血及在文革中独撑危局、抱病对四人帮的周旋与斗争,更使人潸然泪下。
邓颖超曾回忆说“1919年我在天津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五六月间恩来回国。当时女同学中间都说有一位青年叫周恩来,大家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召开群众大会,主席台上坐着一位戴鸭舌帽的青年,穿一身绿不绿黄不黄的衣服和一双白色皮鞋。有人告诉我,这个人就是周恩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我心想周恩来原来就是这样,觉得这个人不错。恩来同志也知道我,但彼此都没有进一步接触。
在那次会上邓颖超上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周恩来坐在台下,被邓颖超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吸引着。
也是在这场会议上,周恩来明确建议创办《觉悟》白话文杂志,邓颖超作为女子运动中的风云人物,成功进入“觉悟社”,并管理“觉悟社”的大小事务。
1920年,周恩来跟李富春等人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当时邓颖超还在上中学,两人天各一方,但仍然经常写信,彼此鼓励。,这个时候的两人,还只是单纯的革命战友的关系,没有想过会成为恋人。
此时的周恩来,有一个家境优越的漂亮女朋友,但因为他“考虑对方既富有,家中又有权势,自己家中贫穷,两个人还是分手了。
1923年,邓邓颖超收到周恩来的明信片,上面印有烈士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周恩来的字迹映入眼帘“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经旁人提醒,邓颖超才恍然大悟这是在向自己表白,欧洲四年周恩来给邓颖超写了250多封信。邓颖超回忆说“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从共谈理想追求到互诉爱慕之意,经过近5年的感情碰撞,1925年8月,他们终于在广州喜结连理。
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后就率军东征,期间21岁邓颖超怀孕了。邓颖超觉得还很年轻,丈夫不在,母亲不在,左思右想再添个孩子不是累赘吗,要以工作为主,革命为主,所以她一下狠心,去街上买来打胎的中药,药性发作疼得她在床上直打滚。孩子是打掉了,可她身体也损伤很大。周恩来东征回来后知道这件事情,勃然大怒“你生孩子就不能革命了吗!你为什么自作主张”这也是周恩来对邓颖超唯一一次的发火。
1926年下半年,邓颖超发现自己又怀孕了,第二次怀孕的预产期时整整三天三夜生产不下来。第四天,孩子生出来了,是个男孩,是助产医生用产钳夹住婴儿的头颅硬拖出母体的。当邓颖超看见这个折腾了她三天三夜的男婴耷拉着长着乌黑头发的小脑袋,一动不动时,一种只有母亲才会有的恐惧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她的眼泪无声地流了出来……小生命始终无声无息,因为在腹中时间过长这个孩子也夭折了。
更不幸的是,邓颖超从此再也无法生育,成为两人终生的遗憾!后来两人共同养育了很多烈士的后代。
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在之后的几十年岁月里,周恩来与邓颖超一直互敬互爱,相敬如宾,甚至在写信时,还会特地加上“吻你”的字样。比如在1942年7月3日,周恩来给邓颖超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身体 健康 情况,写道“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这种甜蜜让人羡慕。
邓颖超还在世吗
邓颖超已经不在世了,是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的啊!
邓颖超同志始终坚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改革开放以后,她不顾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仍以顽强的拼搏精神继续为党和人民兢兢业业地工作。她积极参与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为确立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事业作出了巨大努力。“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你的生命要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白发就上不了你的头”这是邓颖超同志喜爱的诗句,也是她晚年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1988年,邓颖超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仍以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的精神,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关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邓颖超是哪里人
邓颖超,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
海棠依旧邓颖超是谁演的 黄薇个人资料微博
电视剧《海棠依旧》中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下面来看《海棠依旧》邓颖超扮演者黄薇个人资料介绍。
电视剧《海棠依旧》邓颖超扮演者黄薇个人资料
黄薇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黄薇从广东舞蹈学校中国舞专业毕业后,进入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2006年退伍,并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6级本科班,毕业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2009年6月,黄薇在校期间的黄薇参演了话剧《桃花扇》。2010年领衔主演话剧《浪漫的时光》。2011年参演人艺引进的百老汇轻喜剧《大酒店套房》。2013年出演民国年代剧《乞丐大掌柜》。2014年参演民国刑侦反腐剧《暴雨将至》。2015年主演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剧《黄河在咆哮》,该剧入围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7月领衔主演主旋律电影《太阳河》。
邓颖超的,义女是谁
邓颖超的义女是孙维世。
孙维世(1921年—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是朱德挚友孙炳文烈士的女儿。1922年孙炳文与朱德由老家四川赴德国留学,同年11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孙炳文因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于4月16日被捕,20日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周恩来一向关心烈士遗孤,更何况他还是孙炳文的入党介绍人呢。于是,孙维世被接到了周恩来夫妇身边。
1946年,孙维世在苏联学成归国。随后,孙维世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后来又因工作需要调到中央实验话剧院。
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遭江青、叶群等人迫害致死,年仅47岁。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平反昭雪。
扩展资料
孙维世的主要成就
孙维世是我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红色专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导演。孙维世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引入中国,导演作品《保尔·柯察金》(1950)是新中国第一次规范地、规模地运用“斯坦尼”体系排演的一部话剧。
孙维世是新中国儿童剧的奠基人,儿童剧《小白兔》轰动全国,后拍成电影。在她的努力下,第一次在中国戏剧领域完整地架构起导演、表演艺术的斯塔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她创建中央实验话剧院,并在“斯坦尼”的基础上融入戏曲的表演手法,摸索戏剧民族化道路。她导演的《初升的太阳》(1965),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专家与群众合作的艺术创造,是第一部反应大庆精神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