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可的老师是谁(兴趣班学不学怎么学)
兴趣班学不学怎么学
在孩子的兴趣班这方面,相信每个家长对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期待。每个妈妈都恨不得自己的宝贝练成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十八般武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每一样兴趣的培养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实,不管是什么,只要培养出一样特别出色的兴趣这就足够了。
学习到一定的程度,每样的学习或者专业,都是相通的,一通百通。好多人,在一个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很轻易在其他方面也取得成功。所以,家长和孩子要学会专注,一个专业的方向足以。
1培养兴趣的最佳时间段
大概来说,培养一种兴趣最合适的时间段是初中之前。孩子进入初中之后,课程突然增加,学习压力变大,初中、高中阶段,可能需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毕竟,我国的教育机制还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进行选拔和评价的。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世界之星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上,刘国梁的大女儿刘宇婕夺得女子组8岁及8岁以下组别冠军。这个小女孩3岁开始练习高尔夫,每天练习四个小时。6岁开始征战各赛场,8岁拿世界冠军。简直是开挂一样的人生。
,她的成功肯定家庭的影响,爸爸是27岁获得世界冠军,小姑娘自己心里就有超越爸爸的想法,她不惧辛苦,坚持每天练习四个小时,这里面的辛苦可想而知。
普通人的孩子,大部分的兴趣学习从3~8岁之间开始,这个期间孩子的身体各方面发育较稳定,心理上逐渐形成个人意识,慢慢发展学习能力。这期间让孩子参加一项合适的兴趣学习,比较容易坚持。
,好多孩子等上到大学,才开始某种兴趣的学习。这个需要极大的自律。如果自身的愿望足够强烈,也是可以学有所长的。
2兴趣班选择问题
选择兴趣班,需要参考诸多因素。孩子是否喜欢,选择的老师是否专业,家长是否能付出时间和精力,等等。
开始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如果孩子某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点和天赋,家长应该顺势而为,在该方向上选择。如果没有,或者感兴趣的太多,则需要家长帮忙选择。
一开始,可能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尝试,这是必要的。通过尝试,看孩子的表现。选择一项或者两项坚持下去。家方长和孩子共同确定这个方向,并且要暂时把这个兴趣方向确定下来,在这个方向坚持下去。家长可以做进一步的了解,对于这个兴趣的学习投入、个人发展前景等等。
有一次,中午,我在学校门口等女儿放学。妈妈们都聚在一起聊关于兴趣班的事情。有一个孩子妈妈说,我女儿上了好多班,画画、跳舞、钢琴、象棋、书法,每天都没有玩的时间。她女儿才二年级。这几类兴趣,完全不是同一类型。这样的学习,对孩子的发展并非好事。
因为,每一样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练习。比如钢琴,学习钢琴的小朋友,老师要求是每天至少练琴一个小时。如果这个孩子回家,每天练琴一个小时,画画一个小时,跳舞一个小时,每天下象棋半个小时,书法半个小时,这就是四个小时,每一项都是最低的要求。
这样的四个小时,效果肯定不如每天练琴四个小时,对个人的技能成长更有效。太多而杂的学习,没有一个重点。平均用力,总不如重点用力更有效。
所以,当我们认定一种兴趣时,就暂时放弃其他的。
3兴趣重要还是技能重要
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激发出孩子的兴趣比培养孩子的技能更重要。这方面家长和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有兴趣和有技能其实是相辅相成。例如,孩子在某一方面很有天赋,然后技能方面,进步很快,这会极大的增进孩子的信心,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促进技能的进步。这是一个正向良性的发展。
,从两者的重要性而言,孩子兴趣更重要一些。
华裔女孩陈安可,5岁时,在美国NBC《小小达人秀》凭一首钢琴曲爆红美国。她从三岁半开始练琴,每天练琴四个小时。舞台上的她,浅笑安然,她把身心投入到琴键上,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感情。,她的父母却都不是音乐专业,,他们的陪伴孩子听音乐会,大师课,音乐素养学习等等,他们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付出了许多的精力。陈爸爸说,我让她去尝试学音乐,学一门乐器,只想让她发现自己的兴趣,然后做一个有兴趣爱好的人。
然后,我们看到陈安可弹琴是灵动的,充满着感情的。 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好,才让她闪耀出无限光芒 。
通过一种兴趣的培养,让孩子感受爱,陶醉于某种乐趣之中,这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兴趣班学不学呢?如果孩子没有特殊的安排,比如阅读等,比如,还是学吧,技多不压身。
其实的结局很简单,一通百通。到达一定高度的各种技能,道理都是相通的。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兴趣,达到一定层次,其他方面,自然地学透、学通、学明白。
关于兴趣班,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那个红遍全球的钢琴神童陈安可,现在怎么样了
姓名陈安可
小名依依
年龄8岁
学琴时间4.5年
学琴经历
▼2017年美国NBC《小小达人秀》
她的父母都没有音乐背景,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她究竟是如何短时间内练就如此高超的琴技呢?本期琴童故事就带你走进陈安可,告诉你镁光灯背后的故事。
陈安可最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她高超的琴技,更重要的是她让观众觉得弹琴是一种纯粹的享受和快乐。和其他练琴的孩子刻意的表情管理不同,无论是在弹琴还是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陈安可始终有着发自内心的开心与放松。
当主持人问她未来想做什么的时候?她说想成为一名钢琴大师。陈安可已经将钢琴作为一生的玩具,沉浸与享受其中。练琴是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必定离不开热爱。
“音乐的表达需要人,需要 情感 ,需要阅历,在我看来,这也是为什么音乐值得一生去追求的原因。比如夜曲的感觉,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捉摸。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让孩子去感受。“陈冬至曾经写下这样的文字。
在一个夜晚,陈安可哭了,陈冬至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想妈妈了。
“那就 弹出妈妈的感觉吧 。”他说。
如果你仔细计算陈安可的简历,你会发现所谓的“神童”其实并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经过了大量刻苦的训练。陈安可开始学琴的时候每天练琴1小时,逐渐增至2小时、3小时、4小时。在2017年的公开采访中,陈冬至曾表示陈安可每周3天白天在家练琴,2天白天上幼儿园。
而在艾伦秀的访谈中,陈安可告诉主持人自己每天练琴四小时。相当于一名五点下课的小朋友每天要坐在板凳上练琴到晚上十点。从三岁半到现在, 时间 累积 千余小时 。
《一万小时定律》这本中曾说,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作者还提出,要达到真正有效的一万个小时训练,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外部条件。陈安可的爸爸陈冬至会坚持每天陪她练琴。平常的时候,陈冬至非常注重孩子 音乐素质与兴趣的培养 。
这是他给出的建议
1、 听音乐会;
2、有条件的去音乐学院听大师课、讲座,这个其实音乐学院里有很多免费的机会,孩子可能不能很懂,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3、和孩子一起听CD、看演奏视频,一起探讨;
4、给孩子看、听音乐绘本,现在这样的出版物不少,大家可以找一下;
5、音乐的功课在音乐外,给孩子读诗、看美术作品、讲故事等等都对音乐兴趣的提升有好处。
陈安可爸爸非常懂得 及时反馈和奖励孩子 的重要性,比如在一次比赛前,陈冬至告诉陈安可,只要弹完这首曲子,就 给她 买麦当劳开心乐园餐的玩具。
,陈冬至也 深谙专注的力量 。当其他的家长希望孩子音乐、 体育 、英语等各种技能全面开花的时候,陈冬至则让孩子 深挖钢琴这一个点 。他早已设计好陈安可未来的道路——以钢琴为主,传统教育为辅。
先不论在孩子自由选择权方面的对错,仅从“不走到黑不放弃”这一点就超过了97%的家长。学任何技能,都需要坚持和专注。
在教材的选择方面,陈安可从拜厄入门,她的老师认为汤普森过简单,可以跳过。用过的教材拜厄、车尔尼599、849、718、636、2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集等。
教材选用遵循老师的要求就行, 不用过于纠结教材 。陈安可用的教材都是传统的没有什么秘诀。关键是老师对于孩子的因材施教以及孩子、家长 对于每首曲子的态度 ,这才是重中之重。
陈冬至认为,音乐的表达应当从学习曲目的开端就开始,是做到 乐谱上的表情记号 ,不断提醒孩子,逐渐让孩子自己对乐谱上的记号产生条件反射,然后就是 启发孩子对音乐的感觉 ,每首曲子,即使是练习曲其实也可以很好玩,很好听。
孩子不喜欢巴赫、不喜欢车尔尼,那肯定是家长的问题大一些,对陪琴这件事儿想得过于简单了,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一首曲子表达什么,可以具象一点,例如,是不是小朋友在玩儿,是不是妈妈在哄宝宝睡觉,逐渐的孩子也就有了想想的能力。
在Facebook的评论区,陈冬至曾经过他认为学琴最重要的三点第一,保持热爱之心,第二带孩子更多地感受音乐之美。 第三,最重要的是练习。
苗好还得沃土培
这世界没有一蹴而就的天才。 仲永的伤是无法愈合的,遗憾的不是他的天赋不在,悲哀的只是如此好苗,他的父母竟不去栽培,反而让他沦为敛财的工具。
有段时间网上有个火的视频,李开复先生都在微博上点赞并分享道一位小女孩的钢琴演奏,轻快开朗而自信,她那么小的手,却精准的弹出了八度跨音。她是陈安可。
她受邀上了湖南卫视的《神奇的孩子》,最近还参加了美国的《小小达人秀》,她娴熟而又富有灵气的钢琴演奏,以及可爱的性格让无数观众喜爱。
这样一个弹奏一手好琴的5岁小孩,学习钢琴才一年半,没有天赋的加持,我想没多少人会相信她能达到这个程度。这是一个好苗子,也是一个被父母用心栽培的好苗子,她比仲永要幸运的多,因为她有一对有远见又有方法的父母。
她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她的呢?
安可在接受达人秀主持人访问时,回答道“她每天都练琴,没有一天是不练的。”私底下的访问,大家都知道,陈安可每天练四个小时的琴,然后听音乐会,听大师课。
她的妈妈说过,她在培养安可练琴的时候,会用激励法去激发她对学琴的兴趣。每当她学习钢琴有一点点的进步的时候,她就会去多夸奖安可,安可在长时间在家人的鼓励下,慢慢的就开始爱上了钢琴。有了兴趣之后,安可的学习更加积极与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认真看安可弹琴,你会发现她很享受,她把自己全身心的陶醉在按下的每一个琴键发出的音符。
这样的学习是真正的学习之道啊。虽然安可的学琴都是在父母的指导下,但无疑这对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
他们发现了孩子的对于钢琴的天赋,并对她有更好的认识指导。通过对她的进步给予奖励,告诉孩子我们是需要学习的,我们不是天生聪慧的孩子,我们需要后天不懈的练习,才能获得更好的弹琴技巧。不给她自骄自傲的机会。还培养她对于钢琴的兴趣,让每日练琴不再是被迫的枯燥行为,而是一个发自内心不得不做的事情。带着她看各位大师的音乐会和录影带,让孩子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还要努力向每一位优秀的钢琴师学习,向每一位大师靠近。
对于这样一位有天赋的孩子,她的父母是要尽早的将沃土培育在她的身上,让她茁壮成长,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为中国再奉献一位著名女钢琴家。
注如此有灵气的孩子都这样刻苦的每日坚持练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在自身没什么特别的情况下,再输给一位5岁孩子的努力。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怎样教育孩子才会达到好效果
一对非常年轻的宝爸宝妈,带着孩子去吃麦当劳。点好餐后,宝宝吃的满身都是,这对年轻的父母却不为所动,在一旁,人手一部手机,抖音刷得不及乐乎……
我知道,“亲子陪伴”对于新手爸妈已经不算什么新鲜概念,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非常自觉去践行“亲子陪伴”。放下工作,多陪孩子,多交流。毕竟,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仅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有多少“亲子陪伴”属于高质量的呢?我发现,貌似很多家长在这方面都跑偏了方向。陪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陪伴”二字做到了,但对孩子成长并没有辅助作用。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养分
5岁的小女孩陈安可,在美国NBC《小小达人秀》第二季的舞台上,表演了一场钢琴秀,震撼全场,她的乐观开朗感染了在场观众,在美国网络迅速走红。
但5岁中国钢琴神童陈安可走红美国,不是一种偶然,相反却是一种必然。
看她弹钢琴真的非常享受,她的演奏不是枯燥呆板的,而是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琴键上,每一个迸发出来的音符都带着感情。
很多人赞叹的不仅仅是她超出同龄人的高超琴技,更多的是被她欢快愉悦的演奏状态与天真灿烂的笑容所折服。
陈安可3岁开始学琴,每天都会在家练琴4小时,勤奋肯定是最重要的,也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陪伴。
她的爸爸妈妈都不是音乐专业,却在孩子学琴的路上付出了很多,陪孩子练琴、带孩子上课、听音乐会、大师课、音乐素养学习等等。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你赋予她怎样的养分,她就自然成长为什么样。
最好的教育,永远源自家庭
还记得,之前大热的天津6岁神童,随口就能抛出大段《四书五经》中的句子,不仅能够背诵国学经典,还能够活学活用,让主持人连连佩服、自认“没文化”。
而她的母亲是一名声乐老师,在怀她的时候就整天听音乐,在胎教的时候就听了大量的古典音乐和世界名曲。
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引导她读经典书籍,她的母亲说
“在她很小的时候,给她读的是很有韵律感的《笠翁对韵》,我们就像做游戏一样地去读。我说’天对地’,她就答’雨对风’,像玩一样,她很喜欢。把这个读完之后,她就一系列都喜欢了。”
因为,在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下,玩中学,学中玩,每个孩子都能有很大的成就。
除了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的选择也很重要
无论是5岁钢琴神童陈安可,还是6岁天津小才女李尚容,有一项能力,她们的父母一定不会落下。
陈安可在《小小达人秀》的现场,无缝对接主持人和翻译的交谈,说到钢琴时,会追问翻译“你没按我说的说,钢琴不是piano吗?你怎么不说piano呢?”。对了,那个充当翻译的小姑娘也才12岁!
小才女李尚荣,在《向幸福出发》的舞台上,更是为妈妈送上一首英文歌曲《Proud of you》,感恩妈妈的培养。
为什么她们都在学英语,因为她们的父母都深谙一个道理英语能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你说,道理大家都懂,让孩子学好英语,两个字难呀!
我想说,其实不难。
还是那句话父母的陪伴和选择很重要!
为何越是有远见的父母,越能坚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引导
总想孩子博览群书,自己却一直玩手机;
总想孩子刻苦努力,而自己却好逸恶劳。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1、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5岁的小女孩陈安可,在美国NBC《小小达人秀》第二季的舞台上,表演了一场钢琴秀,震撼全场,她的乐观开朗感染了在场观众,在美国网络迅速走红。
但5岁中国钢琴神童陈安可走红美国,不是一种偶然,相反却是一种必然。
看她弹钢琴真的非常享受,她的演奏不是枯燥呆板的,而是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琴键上,每一个迸发出来的音符都带着感情。
很多人赞叹的不仅仅是她超出同龄人的高超琴技,更多的是被她欢快愉悦的演奏状态与天真灿烂的笑容所折服。
陈安可3岁开始学琴,每天都会在家练琴4小时,勤奋肯定是最重要的,也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陪伴。
她的爸爸妈妈都不是音乐专业,却在孩子学琴的路上付出了很多,陪孩子练琴、带孩子上课、听音乐会、大师课、音乐素养学习等等。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你赋予她怎样的养分,她就自然成长为什么样。
2、最好的教育永远源自家庭
之前大热的天津6岁神童,随口就能抛出大段《四书五经》中的句子,不仅能够背诵国学经典,还能够活学活用,让主持人连连佩服、自认“没文化”。
而她的母亲是一名声乐老师,在怀她的时候就整天听音乐,在胎教的时候就听了大量的古典音乐和世界名曲。
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引导她读经典书籍,她的母亲说
“在她很小的时候,给她读的是很有韵律感的《笠翁对韵》,我们就像做游戏一样地去读。我说’天对地’,她就答’雨对风’,像玩一样,她很喜欢。把这个读完之后,她就一系列都喜欢了。”
因为,在父母的陪伴下,玩中学,学中玩,每个孩子都能有很大的成就。
3、除了格局和陪伴,孩子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同样重要
无论是5岁钢琴神童陈安可,还是6岁天津小才女李尚容,有一项能力,她们的父母一定不会落下。
陈安可在《小小达人秀》的现场,无缝对接主持人和翻译的交谈,说到钢琴时,会追问翻译“你没按我说的说,钢琴不是piano吗?你怎么不说piano呢?”。对了,那个充当翻译的小姑娘也才12岁!
小才女李尚荣,在《向幸福出发》的舞台上,更是为妈妈送上一首英文歌曲《Proud of you》,感恩妈妈的培养。
一句话,孩子的未来,由父母的格局和选择决定!
看陈安可弹钢琴真的非常享受,她的演奏不是枯燥呆板的,她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琴键上,每一个迸发出来的音符都带着感情。音乐带给她的是享受,也许正是这份没有束缚的自由才会让她的钢琴谈的这么顺心顺手,才能小小年纪有这样惊人的表现。
这两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
父母心细的陪伴,积极的参与;
耐心和爱心的教学;
鼓励孩子,引导孩子;
激发孩子的兴趣,并鼓励孩子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