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谁提出来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介绍)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介绍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做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本书就是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作为突破口,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把事情做对的态度、要求、方向、标准、途径、方法、细节、价值、绩效等等。本书避免简单而庸俗的说教,或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以富有哲理的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能否做对事情的成败得失,启迪你做事的智慧和灵感,你做事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你最佳的工作状态和模式,克服你工作中的紧张、担心、忙碌和慌乱,追求最高的工作境界,创造“零缺陷”的工作绩效,使你的工作和事业无悔无憾,走向辉煌。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学以致用,很简单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做不到这一点,最近总感觉自己的工作效率过低,很多工作都是重复几次,时间都浪费在了重复检查、输入等环节,想起了一个曾经的道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源自于质量专家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理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原因很简单,在生产、服务、作业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从而提高效率,降低返工带来的成本、人工浪费。
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在工作中效率低下,出现错误处理起来的难度更是难以想象。想要改变现状需要多方面提高,,要养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习惯,错误往往出现在简单而熟悉的工作中。,就是不熟悉的事不要臆测行事,不熟悉往往成为我们犯错的理由,这也是职场中的大忌。
说话言简意赅
在提高效率方面简单法则,也是比较适用的,有时候打电话说了很多,却未能将想要传达和得到的信息进行传递,从而导致反复沟通。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提高。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和专场,很多人都可以妙语连珠,这些也需要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经验的不断丰富。
最近一直在不断学习,很多以前的优势都荡然无存,总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过往的经验和知识在进入一个新领域以后,有些全部被封存的感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改行要穷三年的真谛吧。
一切还都不错,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忙起来了,已经有些追赶时间的韵味,总是感觉很多事情还没开始就已经要下班了,没有了从前单位里看着表度日的情景。
秋意渐浓,希望在这个秋天能有更多的收获!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名言是( )提出来的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名言是劳士比先生提岀来的。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含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还会放大到让很多人跟着您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损失。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步骤;
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我们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盲目地忙乱毫无价值,必须终止。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杨钢 读后感 500字左右(急)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位关心我的老教师就教育我-----上课要力求一次到位,要尽量少“炒冷饭”。这“炒冷饭”是指在新授课上,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教师课后找时间再来补救。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差的。今天,读完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发现,那位老教师的话,居然和国际管理大师在一直研究的管理经典十分相似。作者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通过这本书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第一次就做对是最好的做事方式。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现在施行有效教学的第一原则。
读了《菲利浦·克劳士比的故事(1)》这一节,联系自己的职业,我感触很深,教师第一次就该做对的事不仅仅是上课,还应在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做到“第一次做对”,这样才对得起每一位孩子、每一个家长。
菲利浦·克劳士比介绍说
在年青时代,我曾当过医生,所以我总是喜欢用医生的眼光来审视世间的一切事物。后来,我曾在生产美国海军用的TALOS导弹的本迪克斯公司担任一名工程师。不久,我就来到了著名的马丁·玛瑞埃塔公司。这是一家美国国防部认可的专门生产导弹与战斗机的军工企业。我曾经先后担任了‘潘兴导弹计划’主管及公司质量部经理。佛州卡纳维拉尔角是国防部的导弹实验基地。那时经常出现故障,导致导弹发射失败。人们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那么复杂的玩意儿,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装配在一起,出错是难免的事。
有一次,又一枚导弹发射失败了。我坐在参加发射仪式的政府要员和嘉宾们身旁,感到无地自容,恨不得立即立即找条地缝钻进去……主持发射的将军大为光火,对我和我的老板大声喝斥‘都是一群废物!你们难道拿不出没有缺陷的东西吗?’
那是在1962年秋天,我们心情沉痛地回到公司。老板安慰我说‘不要往心里去。想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
我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把导弹的装配和测试过程画了一张流程图,在图中,他对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分类。分类表很快做出来了,我为自己的发现倍感惊奇
所有错误的分类
·工人操作失误
·设计问题
·配件问题
·组装过程本身不合理
也就是说,如果克服了以上几大类错误出现的机会,就应该没有一个错误可以发生。换句话说,导弹发射失败既不是概率规律的必然,也不是统计规律的必然,它只是一个个再寻常不过的的错误,只要一改正就可以!
我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如果我们在错误发生之前一一检查这些错误或者能预防这些错误的发生,我们就完全可以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我走出办公室,围着工厂漫无目的地转圈,边走边思考,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我停下脚步,一个清晰的概念闪现在脑海中——‘为什么我们第一次就不能做对?’我胸中涌起一股热浪,飞快地跑回办公室,奋笔疾书……当我站在老板面前,向他阐述自己的概念时,老板拍案而起,激动地说‘菲尔,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个理念第一次被系统地发现的过程。
其实,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错误为什么会发生呢?
它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我们容忍它的发生,因为它的发生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二是我们虽然不容忍它的发生,但默认错误的不可避免,因而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听任它的发生。有了这两点,想不发生错误的确难乎其难。而这又反过来证明了错误发生的‘必然性’。
几乎每一个医院都对婴儿接生死亡率做出了规定为百分之一,即使是这样,我想请问世界上有哪一个父母会容忍一个护士接生婴儿的差错率发生在自己身上?作为乘客,有谁能容忍一个司机每行驶多少公里可以发生一次车祸的机率正好发生在自己身上?作为飞行员家属,有谁会允许航空公司每年飞行事故的发生机率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
谁都不会允许!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告诉了我认真做对我们的工作很重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付出代价最小,取得的效果最好,还可以得到做事情之外的回报,如满足感、从容不迫、信任、口碑等。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作者简介
杨钢(Freeman Young)
美国克劳士比学院高级合伙人
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院长“零缺陷”管理方法创始人
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
中国十大质量人物,享有“中国零缺陷之父”的美誉。
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名牌协会副会长、新华社高级经济分析师、中国质量协会《品质文化》编委会副主任;北大、清华、复旦以及西北大学总裁班、EMBA客座教授;《名家论坛》、《前沿》电视讲座、时代光华大讲堂特约专家;2004年度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以及2005年度“中华管理杰出人物”;主要著作包括《质量无神》、《质量无惑》、《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零缺无陷》、《零缺陷大道》、《零缺陷漫画》等十余本著作。
曾被邀请培训的主要客户包括解放军总装备部、航空工业集团、兵器工业、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美的、格力、上汽集团、上海大众、万科集团、博时基金、英格索兰、罗氏、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松下、三洋、华为等。
一次做对是什么
“一次做对“通俗地讲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一次做对”包括做事情的态度、要求、方向、标准、途径、方法、细节、价值、绩效等等。
在日常工作中,“对”是“标准”,“做”是“执行”,每个“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效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它强调高标准、高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培养和提升全体员工的质量文化素养,使每一位在岗人员都能以“零缺陷”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