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新浪微博(中国的影后有哪些)
中国的影后有哪些
影后
人们通常把在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电影奖项(如国际电影节)中荣获过“最佳女主角”的女演员尊称为“影后”,比如奥斯卡影后、戛纳影后、金像影后、金马影后等等。
中国内地的四大电影节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以及珠海电影节。中国内地较权威的电影奖项还有中国电影华表奖和中国电影童牛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与中国内地的金鸡百花奖并称华语电影的三大最高奖,其权威性备受华语电影人重视。如今,著名的国际电影节有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等等。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初只设立了五项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以后又陆续增设了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演员奖、终身成就奖、
国际影后张曼玉
十大华语片奖和十大外语片奖等等。所有的奖项中,份量最重的是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在公众心目中,最受关注的还是具有浓厚明星色彩的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也就是在报道中经常作为头条的“影帝”和“影后”大奖。金像奖举办二十四年来,共产生影帝十四位,影后十六位,基本上代表了这个时代华语影坛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准。
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届影后
1982年第一届惠英红《长辈》
1983年第二届林碧琪《靓妹仔》
1984年第三届叶童《表错七日情》
1985年第四届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1986年第五届王小凤《错点鸳鸯》
1987年第六届张艾嘉《最爱》
1988年第七届萧芳芳《不是冤家不聚头》
1989年第八届梅艳芳《胭脂扣》
1990年第九届 张曼玉《不脱袜的人》
1991年第十届郑裕玲《表姐,你好》
1992年第十一届叶童《婚姻勿语》
1993年第十二届张曼玉《阮玲玉》
1994年第十三届袁咏仪《新不了情》
1995年第十四届袁咏仪《金枝玉叶》
1996年第十五届萧芳芳《女人四十》
1997年第十六届 张曼玉《甜蜜蜜》
1998年第十七届张曼玉《宋家皇朝》
1999年第十八届吴君如《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2000年第十九届罗兰《爆裂刑警》
2001年第二十届张曼玉《花样年华》
2002年第二十一届张艾嘉《地久天长》
2003年第二十二届李心洁《见鬼》
2004年第二十三届张柏芝《忘不了》
2005年第二十四届章子怡《2046》
2006年第二十五届周迅《如果.爱》
2007年第二十六届巩俐《满城尽带黄金甲》
国际影后 巩俐
2008年第二十七届斯琴高娃《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2009年第二十八届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
2010年第二十九届惠英红《心魔》
2011年第三十届刘嘉玲《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2012年第三十一届叶德娴《桃姐》
2013年第三十二届杨千嬅《春娇与志明》
由于早期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并未设置类似音像制品竞赛奖励,金马奖成为华人区最受注目的电影盛会之一。直至今日,金马奖的颁发仍对华人电影具有指标性意义,特别是在艺术
金马奖座
性电影方面。而港台电影界知名导演与演员,仍相当重视金马奖的竞赛;这从其发奖名单中仍可窥知。许多国际级导演及明星曾受邀担任颁奖,包括伊丽莎白泰勒、亚兰德伦、罗勃怀斯、查理士布朗逊、雪歌妮薇佛、江角真纪子、宫泽里惠。
台湾电影金马奖历届影后
第1届 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第2届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3届李丽华《故都春梦》
第4届归亚蕾《烟雨蒙蒙》
第5届江青《几度夕阳红》
第6届 凌波《烽火万里情》
第7届 李丽华《扬子江风云》
第8届 归亚蕾《家在台北》
第9届卢燕《董夫人》
第10届翁倩玉《真假千金》
第11届上官灵凤《马路小英雄》
第12届 卢燕《倾国倾城》
第13届徐枫《刺客》
第14届陈秋霞《秋霞》
第15届恬妞《蒂蒂日记》
第16届林凤娇《小城故事》
第17届 徐枫《源》
第18届 张艾嘉《我的爷爷》
第19届汪萍《武松》
第20届陆小芬《看海的日子》
第21届杨惠姗《小逃犯》
第22届 杨惠姗《我这样过了一生》
第23届 张艾嘉《最爱》
第24届 梅艳芳《胭脂扣》
第25届 郑裕玲《星星月亮太阳》
第26届 张曼玉《三个女人的故事》
第27届林青霞《滚滚红尘》
第28届 张曼玉《阮玲玉》
第29届陈令智《浮世恋曲》
第30届吴家丽《赤LUO的诱惑》
第31届 陈冲《红玫瑰白玫瑰》
第32届 萧芳芳《女人四十》
第33届萧芳芳《虎度门》
第34届 张曼玉《甜蜜蜜》
第35届李小璐《天浴》
第36届李丽珍《千言万语》
第37届 张曼玉《花样年华》
第38届秦海璐《榴莲飘飘》
第39届李心洁《见鬼》
第40届吴君如《金鸡》
第41届杨贵媚《月光下,我记得》
第42届舒淇《最好的时光》
第43届周迅《如果·爱》
第44届陈冲《意》
第45届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第46届李冰冰《风声》
第47届吕丽萍《玩酷青春》
第48届叶德娴《桃姐》
第49届桂纶镁《女朋友·男朋友》
第50届章子怡《一代宗师》
4其他释义
现在还指刚进入公司写字楼的员工长期从事影印工作--“影印天后”。
张曼玉的个人生活
短暂婚姻
1998年底,张曼玉与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结婚,在巴黎度过了一段不同于在香港做明星,却十分自由快乐的时光。不久后为拍摄电影《花样年华》和《英雄》,张曼玉前后两年归国拍戏,与丈夫长期分居是感情转淡的客观因素,加上其喜爱自由的性格,最终在2002年宣布离婚,结束了三年半婚姻。由于这一时期张曼玉与梁朝伟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张曼玉通过泽东电影公司对外公开离婚声明,强调与第三者无关。 不久后张曼玉与前夫阿萨亚斯再度合作电影《清洁》,一举夺得戛纳影后。此后张曼玉曾表示没有再婚打算。
自在,自由。
“我不想让大家觉得张曼玉始终只是一个样子,没有感情,没有渴望,没有失败,只是完美地走来走去。好像《清洁》里的Emily根本不是一个美女人,甚至也不是一个好女人,她身上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着迷。我希望拥有粗糙但强大的力量,胜过虚伪的美丽。”——2007年《时尚芭莎》专访。
“与其说她是个传奇,不如说她是认真生活的真女人。在镁光灯的追逐下,她一次次在人生转折点选择放弃,找回那个更自由、更洒脱的自己。”——2012年《悦己》专访。
张曼玉常年辗转居住于香港、伦敦、巴黎和北京四座城市,通晓中、英、法三国语言。对她而言,电影只是真实人生的一部分,那份热忱并非来自于一箩筐各式各样的大奖,她不愿把那变成自己的束缚,变成纯粹的工作任务。相比之下,自在惬意的生活才是核心。自2004年荣获戛纳影后,大制作接踵而至,张曼玉却都一一婉拒,在事业巅峰期选择了息影。在她看来人生不应该只有拍戏“四十岁后我突然多了些人生思考,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有拍戏。每天待在片场里,外面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像个白痴一样。我觉得是时候应该停一停,去真正感受生活,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兴趣。我现在基本是想到什么,就会尽量去满足自己,什么都想尝试,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2013年11月,张曼玉做客金马奖五十周年大师讲坛时做了个比喻“我觉得人的一生可以有三条命。如果我演戏演到70岁,那只是一世人。如果还做剪辑呢?又做音乐呢?这样是不是比我演戏演到死更好?”只因为“演了无数次别人,终于可以做一回自己。”2004年迄今的十年里,除却零星客串,张曼玉没有主演过任何新戏。 随之而来的是两次新尝试一是跨界引领时尚设计,二是完成早年没有实现的音乐梦想。
梦想,勇气。
息影后的张曼玉跟随独立音乐人玩起了摇滚,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她看来充满乐趣。事实上音乐更早于电影成为张曼玉的梦想,却始终未能如愿。直至2003年拍摄电影《清洁》,张曼玉在音乐人的鼓励下主唱了四首英文歌曲,由此开启了音乐之旅。此后张曼玉一直与各地独立音乐人寻找适合自己的音乐,2012年10月借助《VOGUE》 庆典晚宴现场献唱了自己创作的《Visionary Heart》(幻影之心),以朋克曲风向外界宣告了跨界音乐的决心。至于外界对其发型凌乱抑或身材消瘦的说辞,张曼玉虽未一一回应,但曾表示“好的坏的都是做自己”,她说欣赏麦当娜,因为对方“敢于做自己,不断向前走,不怕别人说什么。”
比起加盟时尚界的一帆风顺,跨界音乐有些出师不利。2014年5月1日,张曼玉带着后朋乐队,以摇滚曲风、纷乱发型以及沙哑低沉的嗓音登上舞台,彻底抛开那个“菲林里红毯上的优雅女神”,践行她在金马讲座的誓言“我想先演好张曼玉这个角色,自己没有弄好自己,张曼玉是谁我都不知道。” 开唱后争议四起,除却首场出现走音而备受批评,颠覆形象的行为亦被些许人斥为明知后果的出丑。但张曼玉在第二场北京演出即诚恳表态“我会努力”、“我不想停”。毫无疑问,这是张曼玉在功成名就后的一次自我归零。于她而言,过去的荣耀已成过去,此后的张曼玉更想变身一位乐坛新丁,如同当年那个“演了20部电影还被叫花瓶”的影坛新星,迎着未来可能的一切批评挑战,因追逐梦想而无悔。
年龄不是问题
2010年,张曼玉在威尼斯电影节接受新浪专访时谈到对于年龄的看法 “亚洲人比较介意老这件事。我小时候在英国长大,然后在巴黎生活了十年,那里的人没有这种观念,所以我吸收了一些他们的想法。老不是一个问题,只要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天有意思,就没有20岁或40岁的问题。回来亚洲就会有这些压力,会听到别人说,哇,这么老了!中国人很介意老,可是这是不好的。每个人都会老,为什么非要年轻、没有皱纹才算是美呢?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我觉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费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开心、加上别的东西,才是人生的美满。”记者陈弋弋则称张曼玉时时不介意皱纹存在的大笑,“把美给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