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涛(1955年授衔有多少上将)

生活常识 2023-05-24 09:41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1955年授衔有多少上将

1955年开国上将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如下

1、王平;

2、王震;

3、王宏坤;

4、王建安;

5、王新亭;

6、韦国清;

7、乌兰夫;

8、邓华;

9、叶飞;

10、甘泗淇;

11、吕正操;

12、朱良才;

13、刘震;

14、刘亚楼;

15、许世友;

16、苏振华;

17、李达;

18、李涛;

19、李天佑;

20、李志民;

21、李克农;

22、李聚奎;

23、杨勇;

24、杨至成;

25、杨成武;

26、杨得志;

27、宋任穷;

28、宋时轮;

29、张宗逊;

30、张爱萍;

31、陈士榘;

32、陈再道;

33、陈伯钧;

34、陈明仁;

35、陈奇涵;

36、陈锡联;

37、周桓;

38、周士第;

39、周纯全;

40、赵尔陆;

41、洪学智;

42、钟期光;

43、贺炳炎;

44、郭天民;

45、唐亮;

46、陶峙岳;

47、萧华;

48、萧克;

49、阎红彦;

50、傅钟;

51、傅秋涛;

52、韩先楚;

53、董其武;

54、彭绍辉;

55、赖传珠。

这五十五名上将级别为

一、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二、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

四、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五、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扩展资料

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6年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

1958年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国上将;人民网-开国上将纪念馆

开国上将有哪些人

1955年开国上将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如下

1、王平;

2、王震;

3、王宏坤;

4、王建安;

5、王新亭;

6、韦国清;

7、乌兰夫;

8、邓华;

9、叶飞;

10、甘泗淇;

11、吕正操;

12、朱良才;

13、刘震;

14、刘亚楼;

15、许世友;

16、苏振华;

17、李达;

18、李涛;

19、李天佑;

20、李志民;

21、李克农;

22、李聚奎;

23、杨勇;

24、杨至成;

25、杨成武;

26、杨得志;

27、宋任穷;

28、宋时轮;

29、张宗逊;

30、张爱萍;

31、陈士榘;

32、陈再道;

33、陈伯钧;

34、陈明仁;

35、陈奇涵;

36、陈锡联;

37、周桓;

38、周士第;

39、周纯全;

40、赵尔陆;

41、洪学智;

42、钟期光;

43、贺炳炎;

44、郭天民;

45、唐亮;

46、陶峙岳;

47、萧华;

48、萧克;

49、阎红彦;

50、傅钟;

51、傅秋涛;

52、韩先楚;

53、董其武;

54、彭绍辉;

55、赖传珠。

这五十五名上将级别为

一、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二、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

四、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五、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扩展资料

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6年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

1958年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国上将;人民网-开国上将纪念馆

57位开国上将中,有4位来自少数民族,其中一人与粟裕是同族

1955年授衔中,我军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少数民族将领,其中位于十大大将之首的粟裕就是侗族人。同样,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中(含后续补授),也有多位少数民族将领,分别是 李涛、韦国清、乌兰夫、杨至成 四位上将,这四位少数民族将领为革命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是少数民族军人的优秀代表。

军委最可靠的参谋——李涛上将

李涛上将是湖南人,出身于中国最古老、最长寿的民族瑶族。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传闻是盘瓠和帝喾的女儿三公主后裔。 其族人散布世界各地,在中国地区主要分布在两广、云贵、湘赣等地,人口约290万左右。

李涛1905年出生,1923年大革命时代考上了省立中学,在此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多次参与爱国运动,也被学校给开除。1926年,李涛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妥妥地上将起点。

1930年,军阀混战结束后,老蒋集兵十万对中央根据地进行了围攻,在朱德等人指挥下,诱敌深入,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俘虏了国民党九千余人。 其中作为第七师师政委的李涛与师长陈伯钧坚守阵地,全歼了国民党第18师,俘虏其师长张辉瓒。

李涛后来参加了长征,在抗日战争期间,李涛一直为国统区后方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为八路军置办运输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也为他了解国统区内部国民党的编制情况提供了方便。

李涛在解放战争中是中央军委的高级参谋。解放战争期间,李涛利用情报网和自身在国统区收获的信息,多次把国民党军各部队的番号、人数、编制、武器装备情况、主要长官等信息编列成册,供中央军委的首长们查阅。

在之后的大决战中,李涛提供的信息为之后我军能在各大战场及时地调整战略方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除此之外,李涛除了负责收集情报和参谋信息,还要主管部队的装备、训练等事项。

建国后,李涛一直在总参谋和技术部工作,制订了大量的规章名典,为解放军的统一化和正规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5年,李涛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为捍卫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乌兰夫上将

乌兰夫是内蒙古人,也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最典型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在俄罗斯以及一些亚欧国家中都有蒙古族的身影,其中蒙古国的主要民族就是蒙古族,蒙古族人口约1000万左右。

乌兰夫出生于1906年,年龄比李涛上将小一岁,但党龄却比李涛上将多一年。1923年,17岁的乌兰夫在北平读书期间结识李大钊而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乌兰夫正式入党,成为我党优秀的革命战士。

民国时期,蒙古旧王公把持着蒙古地区的大部分资源,普通蒙古牧民生活在穷苦之中。乌兰夫看到同胞受虐,于心不忍。他积极开展各项运动,带领牧民建立农会,反抗蒙古王公的残暴统治。

抗日战争前,日本人积极在华北地区制造分裂,不断勾结蒙古王公武德亲王,企图利用蒙奸西进。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乌兰夫带领牧民们在百灵庙发动了暴动,打响了内蒙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粉碎了武德亲王妄图割裂内蒙的阴谋。

1948年乌兰夫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一职,指挥部队反攻国民党部队,解放了内蒙古地区,还参与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乌兰夫上将是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创始人”,是一个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臣。

文武双全——韦国清上将

韦国清是广西人,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猜到了是哪个少数民族,没错就是壮族。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达到了1700万。 全国各地均有壮族人分布,但主要还是分布在两广地区,尤其是广西地区,毕竟广西的全称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韦国清上将出生于1913年,在众多开国上将中,算是年龄比较小的,比前面两位小了七八岁,不过年龄的差距并未影响到韦国清的革命信念,十五岁的他就参与了农民军队,攻打过县城。

韦国清的父亲也是一位革命者,父亲牺牲后,韦国清参加了百色起义,并跟随红军参加了长征。长征过程中,时年21岁的韦国清成为了特科营的营长,他带领的特科营成功的在长征途中保卫了中央首长的安全。

抗日战争爆发后,韦国清一直战斗在前线,参加了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皖南事变之后,韦国清作为新四军重建的重要力量,带领新四军收复了失去的豫皖苏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韦国清先后任新四军第2纵队司令、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兼政委等职务, 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都有韦国清上将的身影在其中。

韦国清上将的战斗生涯并没有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停止,1950年,韦国清上将率领军事顾问团赴越南,帮助越南人民进行抗法斗争,指导越南人民军赢得了 奠边府战役 ,这是越南的立国之战。为此,韦国清得到了越南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韦国清在建国后长期主政广西,为广西地区干了不少大工程大项目,政绩斐然。

革命军队的后勤部长——杨至成上将

杨至成上将是贵州人,与大将之首的粟裕虽然不是老乡,但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侗族人。侗族先民在史料中被称为黔首,归属于古代百越其中的一支。 侗族如今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人口约290万,与瑶族相当。

杨至成上将1903年出生,是开国上将中著名的“第四杨”,其余三杨分别是杨成武、杨勇、杨得志

杨至成是 遗腹子 ,父亲在其出生前三个月被歹徒谋害,杨母一人挑起养家糊口的大任,硬是将三个孩子拉扯大。 杨至成是我军为数不多的“高学历”将领,7岁读书,11岁考入高级小学,14岁被省甲科农业学校录取,18岁毕业。

1922年,毕业后的杨至成加入了滇黔联军,开启了参军之路。1926年,杨至成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与张宗逊、宋时轮是同学。 1927年,杨至成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时任连政治指导员,与粟裕、陈赓、许光达等大将基本上是同一起点。

进入苏区后,杨至成一直担任中央苏区后勤部长的工作,被誉为革命军队的大管家。在杨至成的主持下,红军的第一条军服,第一条电话线,第一个电台,第一种后勤标准,第一所后勤学校,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1930年杨至成随大部队参加长征,一路上他积极想办法,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做思想工作、筹物资、药品、武器、收集信息,为红军 抢渡大渡河、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 提供了物资保障。

抗日战争期间,杨至成因病去苏联修养,与刘亚楼上将一道进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杨至成与刘亚楼等人准备趁机回国,但由于日军的封锁,不得不滞留在乌兰巴托,期间甚至靠讨饭为生,直到1946年才回国,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国内进入到解放战争时期。

自1946年回国起,杨至成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等职务,他扩建的工厂、兵站、仓库和医院,为了辽沈和平津战役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产支援。建国后杨至成一直担任监察部长的工作。因为身体原因,杨至成上将于1967年去世,终年64岁。

祖国成立时有57位开国上将,都叫什么名字啊

  祖国成立时有57位开国上将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中国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7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开国57个上将里谁最年轻

最年轻的是肖华,出生于1916年。

肖华(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男,又名肖以尊,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解放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扩展资料

肖华的主要事迹

长征途中的年轻首长

长征途中,新战士吴宗汉去给肖华当警卫员,第一次见面时,由于胆小不敢抬头。肖华问“多大了?”“二十。”“嘿!比我还大一岁咧!”吴宗汉抬头一看,眼前的首长果然年轻,不禁心想他这么小就当首长啦!

1928年冬天,肖华参加了兴国暴动。他把红军便衣队引进城,带着几个伙伴用木炭在全城反动分子家的门上画了标记,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反动分子一网打尽。

长征路上,肖华吹起了心爱的铜号。1935年1月,“少共国际师”北渡乌江,为主力北上开路。突然,红军号手中弹,冲锋号声止,三架竹筏已逼近北岸。师政委肖华迅速拾起铜号,嘹亮的号音立刻响彻乌江两岸。

抗日战场的娃娃司令

1938年8月,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推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冀鲁边。冀鲁边北邻天津,南靠济南,均驻有日寇重兵。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均对冀鲁边虎势眈眈。为站住脚跟,肖华决定采取“和沈打鹿”的策略。

肖华胸有成竹,不见“长官”见群众,进城后立即散发《给惠民各界慰问信》,进医院慰问伤兵,到学校讲演,“娃娃司令”的风采令惠民各界倾倒。沈鸿烈慌忙安排会见,一番唇枪舌战后,达成了抗日协议。沈鸿烈也不得不对肖华连称钦佩。

鹿钟麟见势不妙,收买民团孙仲文进攻肖华。肖华把握战机,沉着应战,盐山一仗定乾坤,将其痛歼,斩断了鹿钟麟深向边区的魔爪。边区的其他民团和草莽,无不望风归附。一年后,肖华麾下的抗战武装达2万多人,建立了纵横15个县的抗日根据地。

东北解放战场屡败杜聿明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个月,肖华率4个师经海路抢占辽东半岛,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四五月,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5个师,向驻守本溪的肖华部队进攻。肖华放弃本溪,收拢兵力,在鞍山反戈一击,歼敌一八四师主力,迫使其师长潘朔手下2700余人起义。毛主席致电肖华称赞“鞍山战斗打得好!”

同年10月,杜聿明集中8个师,同肖华较量,肖华选择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号称“千里驹”的整编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孤军冒进,设伏新开岭,将敌二十五师一举全歼,俘虏敌师长以下58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连续败在“娃娃司令”肖华手下的杜聿明气得以头撞墙。

重见天日

肖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失踪”了七年,终于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1974年9月,在庆祝建国25周年前夕,中央派人将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送毛主席审定。毛主席仔细看了一遍名单,什么话也没说,退了回去。过了几天,经修改的名单又送到主席面前,主席看后又退了回去,依然什么话也没说。9月29日,第三次将名单送来后,毛主席看了半天,拿起笔,亲手添上了肖华、刘志坚两个人的名字。

国庆节那天,“失踪”了七年的肖华又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听说肖华出狱了,年近90的朱德让康克清打电话,说想见肖华。肖华夫妇来到朱德家,朱老总一手拉一个看了又看,连连说,“回来了就好。”朱德指着满屋子的书说肖华啊,你被抄了家,什么都没有了,你平时爱学习,就把这些书拉走吧。肖华说不出话,使劲摇了摇头,落下了眼泪。

1977年4月,粉碎“四人帮”不久,中央任命肖华为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并兼任甘肃省委书记。肖华在大西北一干就是七年,为那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了不朽的业绩。1983年6月,肖华当选为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他写了一首自勉的诗“南征北战,饱尝风霜。青春献给民族解放,壮年织进祖国锦绣新装。老骥奋发,雄心激荡。四化征程搏风击浪,余辉焕发同样是满天霞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简历

1、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2、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3、吕正操

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

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六四七团、六九一团团长。

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的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4、周士第

周士第(1900.9.9—197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

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5、韦国清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广西东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著名军事家。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著名的百色起义,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世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先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正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士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韦国清

开国上将最年轻

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肖华(1916—1985)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年39岁。肖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16年1月21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城区,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8、11、12届中央委员。1985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彭绍辉。8、张爱萍。9、杨成武。10、韩先楚。11、李涛。12、傅秋涛。13、王平。

14、吕正操。15、傅钟。16、肖华。17、甘泗淇。18、宋任穷。19、赖传珠。20、洪学智。21、周士第。22、郭天民。23、周纯全。24、杨至诚。25、陈再道。

26、陈奇涵。27、王宏坤。28、苏振华。29、刘亚楼。30、刘震。31、陈锡联。32、韦国清。33、陈士榘。34、陈伯钧。35、钟期光。36、宋时轮。37、朱良才。

38、董其武。39、唐亮。40、叶飞。41、杨得志。42、王新亭。43、黄永胜。44、李天佑。45、陈明仁。46、贺炳炎。

47、阎红彦。48、谢富治。49、陶峙岳。50、乌兰夫。51、周桓。52、杨勇。53、李志民。54、赵尔陆。

扩展资料

开国上将介绍

1、李克农

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刘亚楼

原名刘兴昌。清宣统三年2月出生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克芳是勤劳正直的农民。

兴昌出生不久,母亲死于产褥热。房亲刘德香急人所急,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抱给别人作童养媳,收养兴昌作养子。从此,兴昌改名刘振东。

振东8岁读私塾,9岁转入崇德小学。14岁进湘店高小,15岁进武平县立初中,16岁考入省立第七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

回乡后,共产党员刘克模聘请他任崇德学校教员。不久,刘克模、李长明派刘振东、刘永光等在店下开文昌栈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起,亚楼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第十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战斗。

第一次反围亚楼团捉了国民党十八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亚楼手把手教团连政工干部制订政工规划,鼓励政工人员起模范作用。第三次反“围剿”,亚楼的十一师全歼国民党军最精锐的52师。

3、张宗逊

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军事训练和军队院校管理建树颇多,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活着有谁

综述

1、截止到目前,开国上将活着的已经没有了,都已经去世,在抗战时期,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斗志,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共和国开国上将一共57人,1955年授予的元帅、大将、上将已全部逝世。中将还有3人、少将还有98人目前在世。

开国上将的成立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2、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3、开国上将,现已全部逝世。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在2009年10月13日溘然长逝,享年106岁。

4、为了区别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称之为“军队级别“。“军队级别“是1952年3月正式评定的,全军从毛泽东的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