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蛉现在什么单位工作(当年用甲骨文写作,成绩仅有6分却被名校
- 当年用甲骨文写作,成绩仅有6分却被名校录取的黄蛉,他现状如何了
-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作答的高考生黄蛉,6分却被名校录取,他如今怎样了
- 当年用3300年前的甲骨文,写下一篇高考作文的高考生,他现在怎样了
- 那个高考成绩不好,靠3300年前甲骨文被名校录取的黄蛉,后来怎样
- 高考作文上写“甲骨文”得6分的考生,意外被名牌大学录取,他过得如何了
- 黄蛉现在什么单位工作
- 当年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却被985破格录取的黄蛉,现在怎样了
- 当年用甲骨文高考的学生,作文得6分却被985大学录取,如今怎样了
- 当年那位轰动一时的“甲骨文考生”,如今现状如何
当年用甲骨文写作,成绩仅有6分却被名校录取的黄蛉,他现状如何了
高考可以说是我国最为重要并且正式的一次考试,多少家庭和考生都盼着这一天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考出一个好分数,所以对大家都非常认真,不敢出一点差错,甚至字写得都比平时的更加认真,不过在高考这样严肃并且重要的考场上,总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曾经有一个考生,他的高考作文非常新奇,全部都是用甲骨文写的,虽然这篇作文只得了6分,不过他依然还是被名校破格录取,如今怎么样了?
这个用甲骨文写作的人叫做黄蛉,高考那年,他的语文试卷格外的引人注目,因为他的作文老师根本就看不懂,全部都是由甲骨文写的,甲骨文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因为复杂难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看不到,研究这类文字的专家也是非常少的,对于黄蛉的这篇作文,当时改试卷的老师不敢怠慢,请来了一个甲骨文专家,把这篇作文翻译成了简体汉语。
不过这篇作文只得了6分,原因并不是他的文字标新立异,而是因为这篇作文跑题了,根本就不符合题目的中心思想,所以只得了6分,那一年黄蛉的考试成绩也很一般,连三本分数线都没有过,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了他,还给他专门找了一个甲骨文的老师来辅导他。
时间长了,老师发现黄蛉为人非常高调并且不着边际,总是吹嘘自己有多厉害,面对媒体的采访,他丝毫不提及自己的老师,一味的强调自己每天都在研究一些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而且大学期间他的甲骨文造诣并没有精进多少,这个甲骨文专家也不想再教下去了,如今的黄蛉名气早就大不如前了,并且退学选择了找一份工作安稳自己的生活,再也没有出现在大家面前,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作答的高考生黄蛉,6分却被名校录取,他如今怎样了
甲骨文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因为其非常复杂而且难懂,我们一般人根本不会用这种文字来交流,而且大部分人根本就不认识甲骨文,有更简单的汉字,我们何必要去自找麻烦呢,不过曾经在高考中,有一个考生,居然用甲骨文答题,虽然只考了6分,却被名校录取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位奇葩考生如今怎么样了?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吧。
在2009年高考结束的时候,网络上就开始流传一篇叫做《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的文章,这个甲骨文作文是一个阅卷老师在改卷的时候发现的,当时第一眼看去的时候,还以为是考生的胡乱图画,但仔细一看,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个用甲骨文写作文的考生叫做黄蛉,平时就非常喜欢研究一些古文字,不过老师们也不懂甲骨文,就把他的这篇作文送给了专家翻译,逐字逐句的翻译成了简体汉字,据说这让专家还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可见这位叫做黄蛉的考生,对甲骨文研究颇深。
不过这篇作文虽然标新立异,但中心思想却偏题了,最终也只给了6分,可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大学两所学校非常欣赏黄蛉的甲骨文才能,破格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终黄蛉选择了四川大学,不过好景不长,负责指导黄蛉的大学老师却递交了辞呈,原因是黄蛉为人非常高调,喜欢自夸,并且实力也很一般,完全不像一个学生的样子,校方无奈只能让黄蛉转到同校的历史文化学院,如今过去这么多年,黄蛉也再无人提起,毕业后也跟正常人一样在外打工,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真实想法和意见的。
当年用3300年前的甲骨文,写下一篇高考作文的高考生,他现在怎样了
2020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高考延迟到了7月6日开始进行。在这场考试期间,似乎所有的人都在为高考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高考考场周边的施工场地需要停工,欢送高考考生的所有人都会让出一条道路,不得不说这样的行为表达了中国人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在考试之前,老师们都会反复的强调一些考试规则。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全国人民都会关注的一件事情,因为高考作文的分数占总分的40%,虽然说语文很难跟其他同学拉开差距,作文也需要博得高分。,每一位考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练习写字,让自己的字不再那么潦草,达到一定的美观度来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有那么一个人却标新立异。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当年那个用3300年前的甲骨文写下一篇高考作文的高考生,后来如何了呢?
他叫黄蛉,一考下来就震惊了古文字学界的专家,因为他的高考作文是用甲骨文写成的,当阅卷老师看到他写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懵逼了,完全看不懂这个考生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考生的文采怎么样。于是,阅卷老师给了他6分。甲骨文作为当今考证历史最为古老的文字符号,历史长达3000多年,甲骨文的自字数约为4500个,而有些专家所破解的字数也只有2000个。能够认识甲骨文的人非常的少,在学生学习的课本上,甲骨文仅仅只出现一个片段,或者一张图片。
一篇高考作文需要写800个字,并且800个字需要语句通顺。在高考作文的要求上,并没有说明不能够用甲骨文写这篇文章。而当阅卷老师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便选择上报给上级领导,于是上级领导请了专家对这篇文章进行翻译,通篇翻译下来,专家认为这篇文章完全没有达到作文要求,并且偏题严重,还有很多字写错了,于是六分的作文分被保留了下来。黄蛉高考分数一出来只有428分,距离本科线差很多。
在黄蛉采访的视频里面,他说到自己热爱古文方面的研究,并且希望能够成为孔子学院的一名老师。他这样的想法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于是有很多名校都向他投放了录取通知书,其中就有西南财大,他拒绝了。黄蛉在采访视频里面说他想进入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却并没有给他录取通知书,还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录取了他。
,他也成为了该学院重点培养的人物,并且还让教授一对一培养他,不久之后教授却申请撤销一对一的培养计划,因为他发现这个考生并没有深入的对古文字进行研究,如今,黄蛉仍然在学习文言知识,不倦的汲取更多的知识。
那个高考成绩不好,靠3300年前甲骨文被名校录取的黄蛉,后来怎样
高考作文的分数是一再增加,甚至现在已经达到总分百分之四十,可见国家对于国学和语文教育的重视,甚至广大网友都说得作文者得天下,我们曾经有幸欣赏过很多满分作文,这些作文都是文笔优美,三观端正,绝对称得上是佳作,偶尔也会有一些流水账似的零分作文,让我们注意,千万不要写成这样,要不然肯定无缘自己心仪的大学,曾经就有一名考生竟然用3300年前的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怎么多年过去了,他现在怎么样了,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个在高考中特立独行的男生,名字叫黄蛉,不知道他怀着怎样的想法,竟然用甲骨文写作文,其实他应该想到了,这样写的后果,很有可能就是功亏一篑,如果阅卷老师因为不认识这些文字,很有可能他的作文就是零分,或者他只是想向老师展示自己有才华的一面,,就是这样一篇通篇都是甲骨文的作文毫无保留呈现在阅卷老师面前,这就需要阅卷老师给它评一个分数。
这是一件很大事情,毕竟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的命运,所以经过了一番讨论,只能找到认识甲骨文的人,让他来评判这篇作文的优劣,经过一番寻找找到了一个认识甲骨文的专家,他通篇看下来,对这篇文章评价并不高,有很多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所以就给了他一个8分,虽然在甲骨文方面,他的确是超过常人,对于高考,它并不是专门针对甲骨文的考核,所以为了公平起见,还是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只考核文章的质量,本来信心满满的黄蛉,看到自己很低的语文分数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甲骨文作文,并没有写好,他甚至感到很泄气,毕竟自己十分努力学习甲骨文,却没有给自己赢得一个很高的分数。
后来,黄蛉的高考总分没有达到本科分数线水平,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不过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决定继续振作努力,毕竟他是真的喜欢研究甲骨文,就继续在家中研究甲骨文,后来因为他在甲骨文方面高于常人的水平,虽然高考没有发挥好,高考总分也没有达到本科分数线,还是得到了很多大学的青睐,面对这个意外之喜,他十分高兴,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分数,根本没有大学会录取,就开心的选择了一所自己比较喜欢的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在大学中,他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每天都认真学习,对于甲骨文的研究,他更深入了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别人眼中研究甲骨文很枯燥和无趣,每天都和甲骨文打交道,他却觉得研究甲骨文很有趣,那些字符,他觉得不仅美丽,而且破解出它们之后,更是满满的自豪感。
高考作文上写“甲骨文”得6分的考生,意外被名牌大学录取,他过得如何了
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一大重要考试,每年来都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可以说,高考是学生们苦读12年,第一次重要的转折。所有考生们都卯足了劲希望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实力,也有部分考生因为某些特殊的实力而被高校破格录取。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用甲骨文高考的考生虽然作文只有六分,却被一所985大学录取,现在怎么样了呢?
主人公的名字叫做黄蛉,是2009年四川省的一位考生。当考场上很多人都在奋笔疾书的时候,黄蛉不慌不急的开始写起了作文,为了脱颖而出,他选择了甲骨文的这一字体。写完作文之后,总共150分钟的时间,过去了90分钟,留给他的时间只有60分钟了。黄蛉的这一举动无疑是用自己的前途当做赌注,而幸运的是他赌赢了。
他写的这篇作文,虽然经过专家组的认定,只得了六分,他凭借这一举动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目光,甚至专家组为了看懂他的作文,还叫来了甲骨文专家,对他进行了翻译。这件事情还被阅卷老师发布在了网上,帖子一经发出就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网友们纷纷感叹,真是可造之才。
黄蛉因为作文只拿了六分,高考成绩总分只有428分,没有达到当年文科三本的录取分数线。这样的结果让很多网友们呼吁,希望有高校可以破格录取,这样真正有才华的考生。于是在几所知名大学对黄蛉进行测试和面试之后,黄蛉通过了四川大学的考试,进入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就读于汉语言文学系。
为了不埋没人才,四川大学将黄蛉从锦城学院调到了本部进行学习,还为其找到了已经退休的文化学院教授何崝,为其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指导。,在学习当中,何崝教授发现黄磊其实根本没有学习甲骨文的天赋,他所掌握的700个甲骨文只是单纯的通过背记做到的,而且他也并不热爱这门学科,学习态度十分的敷衍。对这样的情况,何教授毅然离职。再后来黄蛉也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当中。据了解,黄蛉后来是准备考古文字方面的研究生,但结果没有考上,如今从事着古文研究的工作,对此荧幕前的你是怎么看待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黄蛉现在什么单位工作
回顾十年前用甲骨文考试的黄蛉,作文只得6分,却被破格录取
当年,黄蛉在语文考试中冒险用甲骨文写作,原因是他认为考试规则中没有禁止用古文作答,是他担心自己的作文不够出彩。,他作文部分全部用甲骨文来写作,为自己争取机会。最终,这篇高考作文只考了6分。
虽然他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原本可以轻松上二本,现在却因自己的任性只能上专科,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甘。
不过,黄蛉很幸运,后来因为作文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议,他受到了媒体和多所高校的关注。
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都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表示破格录取他。后来,黄蛉去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报到,成为该校的一员。
受四川大学青睐,返聘退休教授一对一培养
不过,故事并没有在这里结束。黄蛉大二时又实现了两级跳,被985院校的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将学籍转入了川大本部。川大爱惜怪才、偏才,为黄蛉量身订做了一套学习方案,并返聘了原本退休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来指导培养他。
外界众人看到这种局面,纷纷表达羡慕,黄蛉原本的同学更是如此。甚至有人直接提出向这样为黄蛉开通绿色通道,对其他优秀学生不公平。
尽管外界议论纷纷,可是黄蛉还是成功转入了川大,并开始接受该校的培养。
何崝教授指出黄蛉浮夸,随后辞职
本以为这样的配置,黄蛉会得到很好的栽培,也会在甲骨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现实打了所有人一巴掌。
2011年,何崝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黄蛉有些浮夸,靠不住。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多次提醒黄蛉别接受媒体采访,要低调,专心做学问。黄蛉并没有这么做。而触碰了何崝教授底线的是,他明明教黄蛉研究先秦文献和古文字方面的东西,而黄蛉却向媒体吹捧自己会读南北时期的作品,是导师所教。可事实上,这与他们的研究并没有联系,他也从未教过黄蛉这些。
,何崝教授无奈地表示,带教黄蛉这两年,黄蛉学习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造诣,所以他决定辞职。
黄蛉现状如何
在何崝教授递了辞呈后,后续学校安排谁教黄蛉,谁也不知道。只不过,后来记者采访黄蛉时得知,黄蛉表示会先听基础课,往后会考虑从研究生方面发展。
至于他后来是否考上研究生,是否顺利毕业,或是后来被川大劝退,从网络上再也找不到他的信息。
只是,他的故也给了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因为特殊才能而被青睐的学生一些警醒。
一、不要随意挑战规则。事实上,在高考这件事上,星主是不建议学生们向黄蛉这样去冒险,去挑战高考规则的。黄蛉如果当年作文没有被曝光,没有引起社会极大的舆论,他根本就不会有后面被破格录取的机会。倘若当年他的语文老师没有一直帮他争取,也许他最终只能去读专科。
,如果当年黄蛉规规矩矩考试,上了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后续考研研究甲骨文,也许他现状会好更多。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可能也会令人惊艳。而这其实也给了很多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警醒,要靠才能征服高校,一定要走正规渠道,比如参加高校组织的夏令营。或者在进入大学后,通过参加统招,或者日后考研等方式去展现和争取机会,千万不要挑战高考规则。
二、要珍惜自身的才能,学会沉淀,厚积薄发。黄蛉无疑令人可惜和遗憾。高考冒险后,他很幸运得到了一些机会,可惜因为自身不够低调,在学问上不够专注,无法做到厚积薄发,没有好好珍惜机会而错过。在此,只希望那些幸运地能得到一些别人难以得到的求学机遇的学生,一定要沉淀内心,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所诱惑,好好做学问。当你有天因为才能发挥到极致,取得一些成就时,所谓的名和利自然会来。否则,就会如黄蛉一样,到头来一场空。
当年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却被985破格录取的黄蛉,现在怎样了
江郎才尽的故事人尽皆知,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必学篇,本来拥有异常天赋的仲永,在种种因素与诱导下,只能落得个泯然众人矣,让人叹息。大家都敬佩那些虽不那么聪慧,却勤恳好学,步步踏实,渐渐超越身边人。现实中不乏这样踏实好学之人,但有时也会有那么一群人,仗着自己先天的优势,“不闻不问”,失去了对本身优势所在的热忱。
比如谢彦波,家中父亲是一位优秀的物理老师,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优势,使得他在小小年纪就成功进入中国科技大学,这个多少人挤破脑袋都难以进入的学校,却连一个博士学位都无法取得,只能回国做了一名普通老师,安度晚年。而有些神童更是在长大后选择了出家做和尚,甚至有些疯癫,他们的原因各不相同,她们的结果让人惋惜。而今天的主人公则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让他走了另一条路。
这位轰动一时的甲骨文选手,是如何想要用甲骨文书写作文,而他实际分数又是多少?
实际上,甲骨文考生——黄蛉,是许多高中老师挂在嘴边的一位学生,因为他当时剑走偏锋的做法,实在让人耳目一新,对一些学生也造成了一些影响,其中不乏羡慕之人,也不乏想“模仿甚至超越”之人。老师们大多还是将其作为反面例子,一方面希望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安心学习获取高校资格卡,另一方面黄蛉如今的实际情况也是让人嘘唏。
其实早前黄蛉早已参加过一次高考,只是落榜考得不太好,于是重来一次,这复读吧本来算不上什么稀奇之事。只是他写这个作文的时候还是动了点脑袋,可能是他早已清楚自己现在这点实力这点分数根本够不着好一点的大学,还不如尝试新的东西。因为当时国家和各个地区也是鼓励招揽“特殊人才”,于是他就写下了这篇令人匪夷所思的甲骨文。别说虽然是甲骨文的构造,这内容是与高考题目毫不沾边,偏离主题,当时还请的是专家调研组亲自批阅。最终也只给了个六分,毕竟高考改题还是十分严谨的。
于是黄蛉获取的高考成绩也仅仅只有428分,这在当时只能够上一个三本学校。看到分数的他大吃一惊又十分无奈,只得去了四川锦城学院。要说现在的四川锦城学院还是不错的,可他的目标显然并非如此。他以四川锦城学院为跳板成功挤进了四川大学,说这是质的飞跃不算得夸张吧?
他进入四川大学后学习等又如何,是否学到了很多东西,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要说四川大学真待他不薄,还请了专家一对一辅导,当时是我们的何崝教授专门对他进行指导,也许是太多人赞扬他的天赋,人就会自然感到飘飘然,失去了对自己的定位,他仰仗着比别人多一点天赋,整天游手好闲,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也没有把心思放在该放的地方,学习也不太积极,后来何崝教授提出了辞职,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黄蛉不专注于他本身擅长的事,学了一年多却没新增多少认识的甲骨文字,让老师感到非常失望。何崝教授认为也没有必要去强迫他学这一门课。
实际上黄蛉拥有了别人不曾或者难以拥有的经历,在别人看来他也是天才,可能他自己看自己也是如此,所以才忘了实际他只有这一方面比较突出,他的其他很多方面都仍需努力。也随之出现了一种大讨论。一些人认为既然高考是最为神圣公平的考试之一,就不应该搞这种“偏才、怪才”的政策,而有些人认为就要重视创新,重视一些特殊性人才,给予一种“人才保护”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过人之处。
也许关于这方面的争议,需要一点哲学思维去解释。对于偏才怪才的招揽,自然无可非议,因为有些人偏科就是偏的离奇,这也算是给了这类人一个机遇。机遇不是随时都有,所谓人才如果本身不上进,依然会泯然众人矣,回归普通。
无论是古时的“仲永”,还是今时的“黄蛉”,难道不令人惋惜,明明他们拥有着上天赏才,天赋异禀,可惜他们都没有好好珍惜目光短浅。
现今我们除了要抓住人才,更要培养他们,引导他们,开发他们。特别是思想方面的建设,再有智慧的人才,品行没能修好,如果出来危害社会,也只是一个祸根。希望物尽其用、。
当年用甲骨文高考的学生,作文得6分却被985大学录取,如今怎样了
有这样一位考生,在影响一生的关键考试高考中,用一篇仅仅只有6分的作文,敲开了一所985和211双料大学的大门。 他敢于放手一搏,另辟蹊径,终究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甲骨文”考生——黄蛉。
惊艳考场、破格录取
在08年高考失利之后,2009年,执着的黄蛉依旧走进了考场,和万千中国莘莘学子一样,为了一圆自己的大学梦而拼搏考场。 许是压力过大,他再一次发挥失常,在平日里擅长的语文科目考试中,就有很多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答不上来,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孤注一掷的黄蛉决心赌一把,用一篇作文改变自己的命运。
高考作文不限体裁,不限文体,这也就给了学生们最大的发挥空间。 剑走偏锋的黄蛉用极其生僻的甲骨文写就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大作。幸亏阅卷老师的认真负责,在看到他用“天书”写就的文章,也没有贸然评判,而是寻求了专家的帮助,把他的大作翻译成了现代文,可惜词不达意,和命题偏差甚远,即使是甲骨文也没能挽回他高考再一次失利的命运,这一次,他的作文仅仅得了6分。
命运给他关上了一扇门的,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这篇惊艳绝伦的甲骨文作品还是被人发到了网上,供大家一笑。 不过随着媒体越来越多的介入,他的才华也被更多人所认可。
据统计,现今传世的甲骨文共有几千个字,而黄蛉就认识了其中700多个,堪称甲骨文奇才。 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宗旨,有几所高校向黄蛉抛出了橄榄枝,愿意破格录取他,甚至可以减免部分学费。
黄蛉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最终选择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就读。四川大学是一所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985和211工程,锦城学院虽然排名没有那么高,但也是在在川大百年老校的基础上建立的高起点、高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型大学。
据悉,在入校之前,四川大学的考古学专家还专门对黄蛉进行了一次测试,虽然结果没有公开,应该是对其非常认可,黄蛉也顺利入学。
从上可以看出,黄蛉虽然高考成绩不佳,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另辟蹊径,最终入读了一所985大学,并且可以学习自己擅长的专业。如果按照这条既定的道路发展下去,黄蛉应该可以拥有一个还不错的前途,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由于锦城学院没有甲骨文专业,所以黄蛉只能入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过为了更好的培养他,四川大学还专门聘请了已经退休的甲骨文专家何崝教授来对黄蛉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以期他在这方面可以有更加深入和精进的学习。
本以为他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古汉语,在甲骨文方面有更深的造诣。可是,他却不思进取,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也暴露了出来。他为人有些心浮气躁,仗着自己过去的积累,总是耍小聪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显摆,但其实不过尔尔。
对于自己想学的东西和研究方向也没有明确的定位,一会对这个感兴趣,可是马上三分钟热度,又转向了另一目标,学什么东西都不够长久深入。
对于自己可以和何崝教授一对一上课的特殊待遇,他也有些骄傲自满,总是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在学习上更加懈怠,总是把心思花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久而久之,一直在啃老本的他学业上没有任何长进,原地踏步不说,反而是越来越落后了。
在教了他一段时间后,何崝教授也无法忍受他这种轻慢浮躁的学习态度,向学校递交了辞呈。 在问及原因时,他说黄蛉为人浮夸,喜欢夸大其词。他已经多次提醒黄蛉要潜下心来做学问,不要接受记者采访,黄蛉却表现依旧。
黄蛉在面对媒体记者时,总是各种夸夸其谈,不仅篡改事实,还各种夸大自己的学识研究,然后可以获得炫耀的资本。但实际呢,黄蛉在甲骨文的学习和研究上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天赋。 在跟着何教授学习两年后,他也就掌握了一千多个甲骨文字,如果换做普通人,一般一年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成就。从这点看出,可能他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随着何教授的辞职,再没有其他人愿意教授他,黄蛉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沦为路人、音讯全无
黄蛉真是一个“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典型。 本身具有一定的才华,又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一个通往更高成就的平台,他不自惜,不自重,反而一次次的浪费得来不易的机会。他原本可以取得很多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成就,在中国的甲骨文事业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他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名和利却放弃了学术的追求。
曾经有很多人用“伤仲永”的例子去比喻黄蛉,但我认为他和仲永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仲永是一个天才,因为父亲不让他继续学习而沦落为凡人,可黄蛉呢,有着多少人都期盼不来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可是他却自我放弃,不愿在学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也许他觉得研究甲骨文过于繁琐和枯燥吧,也许他被成名后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睛,却没有看到更远的未来。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为时过晚,黄蛉终究成了一个普通人,没有变成我们期许的那样。
现在,基本上已经找不到黄蛉的任何消息了。 也不知道他在大学毕业之后究竟从事了什么样的工作。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天赋固然很重要,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一个人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就。 所以,从现在开始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当年那位轰动一时的“甲骨文考生”,如今现状如何
这位甲骨文考生的名字叫做黄蛉,这位大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之中非常的懈怠,让他的甲骨文天赋埋没于时间的长河之中,他也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人,一直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开始进入社会,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当年他在2019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他写了一首用甲骨文创作的作文,并且被当时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所录取,虽然说这个名叫黄蛉的考生,他的总成绩并没有达到这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这所大学对他的甲骨文才华感到非常的钦佩以及赞赏,就特意为这位考生破例让他录取成为了大学生。
我们都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这个名叫黄蛉的学生正是一匹千里马,而当时的阅卷老师正是赏识他的一个伯乐,这匹千里马在今后的学习之中并没有继续的发光发热,相反这个叫黄蛉的考生在被录入到大学之后,他非常的骄傲,因为他知道自己凭着自己的甲骨文功底成功地进入了大学,虽然说其他的科目文化成绩都非常的低,这依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所以说当黄蛉来到大学之后,他的人生就开始飘飘然了,理所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
当年这个黄蛉他考入大学的分数只有428分,因为他的甲骨文成绩特别的好,所以说被破格录取了,并且被录取之后,大学里面还特意为他聘请了一个古文字专业的教授亲自教导他,可谓是非常的看重这位学生,这个学生非常的不认真,根据他的教课老师的说法,这位同学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的打瞌睡,并且在课后的时候还不努力的学习课后作业。到连他的老师都看不下去了,主动要求辞职,不再教授这位学生。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思进取的例子,本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因为自己的一时贪玩导致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自己的人生也由此变得普普通通,非常的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