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朱的名人?朱旦华的人物评价

生活常识 2023-05-24 16:17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历史上姓朱的名人

1、朱温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2、朱淑贞

朱淑贞(约1079~约1133),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宋代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她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

3、朱襄氏

朱襄氏,又号称飞龙氏、连山氏,朱襄氏为远古时代五方上帝之一,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赤帝。朱襄氏为炎帝别号,炎帝(火帝)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

4、朱治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今浙江安吉)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朱治初为县吏、州从事等职,后随孙坚、孙策征战,累拜吴郡太守。孙策死后,与张昭等共尊奉孙权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5、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襄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淑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温

朱旦华的人物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江西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朱旦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29日22时23分在南昌逝世,享年99岁。
朱旦华同志生于1911年12月,浙江省慈溪县人,1937年11月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至1942年7月被派往新疆工作,任新疆迪化女中教导主任。盛世才叛变后被捕入狱,在党中央营救下,1946年7月回到延安,历任延安中央党校休养员、中央妇委干事、山西临县土改工作队支点小组长,1949年3月任全国妇联组织科科长。1949年7月南下江西工作,历任江西省妇委委员、省妇联宣传部长、秘书长、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4年5月任省妇联主任、党组书记。1983年5月任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1997年2月离休。
朱旦华同志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在长达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共产主义。她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非常注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直至在患病住院期间仍然非常关心国际国内形势,关注民生,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她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在抗日战争时期,朱旦华同志积极投身革命。在延安陕北公学参加短暂学习后,到新疆迪化女兵新兵营服役,然后被派往迪化女子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她把学校当作传播革命思想、培养进步青年、壮大革命力量、支援抗日前线的阵地,参与制定“诚毅团结、勤肃紧张、敏活健壮、精勇创造”的十六字校训,并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她为了支援抗日前线,积极组织募捐活动,邀请当时新疆的文艺界名流,辅导迪化女中话剧团演出《雷雨》、《屈原》等剧目,并通过演出募集资金,购买了一架飞机支援抗日。
1942年8月,盛世才背叛抗日统一战线,将她和我党派往新疆协助工作的全体人员一起逮捕入狱。在狱中,她始终立场坚定,与敌人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显示了共产党人坚贞的革命气节。为了让党中央了解新疆监狱人员的状况,朱旦华等同志用浆糊把关押在新疆男女监狱中的共产党人及其家属名单,写在一块白布上,想方设法通过她在迪化女中的学生,送到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着重地向国民党提出了“释放政治犯”的要求,当时周恩来同志还拿出了朱旦华等同志从监狱里秘密送出的这份名单。经过党中央的多次交涉,被关押在新疆的共产党人及其家属获得释放,朱旦华为此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6年出狱回到延安后,朱旦华同志在中央妇委工作,经常深入农民家中,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参加地方土改。1949年7月南下到江西工作以后,长期致力于我省妇联工作,认真制订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妇女儿童受教育的程度;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水平;着力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工作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省的妇女儿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朱旦华同志担任省政协副主席后,致力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定地贯彻落实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要求,为发挥人民政协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尽心竭力,为促进我省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作出了贡献。
朱旦华同志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服从组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立党为公,以坚定的党性维护真理、坚持原则;她坚守清贫,反对奢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格要求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一件事,特别令人感动和敬仰,2005年10月,作为一名为党为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共产党员、老一辈革命家,她的这种大公无私、高风亮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和爱戴。
朱旦华同志的一生,是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

朱旦华的人物轶事

一次火灾引发的心灵震颤——回忆朱旦华老人
2008年11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全面整修的江西省政府大院一角,一座三层住宅的一楼突然起火,当时家中无人,大门紧锁,现场施工人员不得不破窗而入进行灭火。好在救火及时,只烧毁朝北的一间书房,但其它房间由于浓烟弥散及消防液体的浸泡,墙壁和天花板都变成了黑色,地板翘起,家具和被褥都被烟尘及污水浸染。
据了解,这家的主人就是早已退下来的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现已98岁高龄的老人——朱旦华。幸亏失火当时老人住在医院,不然的话,仅是有毒的浓烟雾汽对她都可能是致命的。据现场调查,这次火灾的原因,责任完全是省政府房管处负责的楼上装修严重违章作业,电焊火花掉到一楼所引起的。
我在读高中时,就多次从这个院子的大门外展览路骑车经过,只听说是省长大院。望着高高的围墙,红漆的大门,威武的哨兵,总给我一种既神秘又好奇,还参杂着某种莫名的,想说又说不出的感觉。这大院里住的都是省级高官,想必里面环境优雅,设施豪华,是我等南昌草民绝对可望不可及的殿堂。
由于朱旦华老人的家已无法居住,她的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只得将家中的物什收拾到一些废旧纸箱中,准备搬到附近一间空房临时存放,以便对房间进行必要的重新维修。这次被迫不得已的搬家,省里并没有派人帮忙,应好心朋友的要求,我单位的老总亲自率领十来个人赶来帮助搬运。我也就第一次跨进了这座神秘的大院。
走进老人的家中,眼前的景象令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除了一台新的平板电视机(据说是她儿子的一位朋友刚刚送给老人的98岁生日礼物),再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沙发、桌椅、橱柜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西,早已破旧不堪,加上烟薰水浇,即使扔在马路上都不会有人捡回去;窗帘是由薄到半透明的最便宜的的确凉蓝布拼轧起来的,上面居然还有不少手缝的补丁……
难道这真是1937年只身奔赴延安并被党中央派往新疆工作,后被军阀盛世才投入监狱,受尽磨难,文革期间又被诬为叛徒嫌疑,接受批判审察下放劳改,从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位置上退下来的朱旦华老人的家吗?就连我单位一个小小科长的家都比这里强得多了啊!
,挂在客厅墙上,已经被浓烟薰得黑糊糊的两幅照片,却说明了一切一幅是毛泽民烈士和朱老抱着两岁儿子的合影,一幅是江西省原省长方志纯同志的遗像。这两个人曾经是朱老一生中最亲密的战友和革命伴侣。毛泽民烈士是毛泽东主席的弟弟,1922年入党,曾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他参加了长征,负责保管运送党中央及中央红军的全部钱财,红军到陕北后,他任国民经济部部长,手握共产党中央和工农红军的全部家当,却从来没有为自己多花过一分钱,1943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新疆。方志纯同志是方志敏烈士的堂弟,1925年的党员,方志敏烈士于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南昌。方志纯同志继承了堂兄那篇历史名篇《清贫》所述的真正共产党人的作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据说1993年他去世时,全家的积蓄只不过四万元人民币。
“同志们幸苦了,来喝点水吧。”一位高个子満头银发的老人提着一大包矿泉水走过来。向我们老总一打听,此人是这个家庭年约八十的老司机,他是这次搬家的总指挥。
我主动靠上去和老司机攀谈,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又从我们老总的嘴里,我得知了有关朱旦华老人更多的情况
省委为了照顾老干部,在风景优美的青山湖畔修建了一片副省级以上干部的别墅楼房,给朱旦华老人分了一套省级干部的别墅楼,老人家只需花10万元左右,就可买下属于自己的别墅楼,朱旦华老人给当时的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写信,说感谢省委对老同志的关心,但明确表示自己不要,还说把这个指标分给更需要的老同志吧。
省里曾派人来作朱老的工作,说这套房子可以作为遗产留给子女,劝她还是买下来。朱老却回答说我参加革命时,连自己的命都交给党和人民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还要什么财产。至于说给子女留下遗产,毛泽民烈士为革命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方志纯同志一心为人民利益奋斗,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就是留给子女最好的遗产。据说,孟建柱同志要求有关部门要好好照顾老人的晚年。
朱老对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曾说过从报刊上看到,一些过去自己心目中十分崇敬和尊重的老同志去世后,他们的子女为了争夺遗产闹得不可开交,甚至闹上了法庭,真给他们的父辈丢脸,也给我们共产党脸上抹黑呀。好象老一辈人革命一辈子,就是为了给自己子女弄这点财产?实在太令人寒心了!
等我死后,全部交公。我在银行还有点存款,等我死后全部用于我的后事花销,不要给组织再增加负担。
我问老司机“朱老的子女能接受她的决定吗?”老司机笑了笑,指着旁边一位正忙着指点保姆在捆好的旧纸箱上做标记的人说“你去问他,他就是朱老的儿子老李。”
我没有当过记者,始终没敢直接去向老李问这个问题。
当老李帮我们放倒一个三合板钉的大立柜,准备抬出门时,我问他“为什么整个大院所有房子都在重新整修,唯独你们家不整修呢?”
老李说“能住就行了,老太太说不愿意浪费国家的钱。要不是这把火……”他摇摇头,没再往下说。
我说“价值二百多万的别墅不要,老房子整修又怕浪费国家钱财,这样的干部现在打着灯笼都没处可找!”
一个同事说“这把火烧的,不重新整修也不行了。我看呐,恐怕是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
抬立柜另一头的同事大声嚷了句“应该请那些贪官们来帮助朱老搬家,要他们看看,共产党的官应该是什么样的!”
老李抬头看了我们一眼,没说一句话,又去忙别的了。
回到单位,我就从网上查找朱旦华、毛泽民、方志敏、方志纯的相关资料。
当晚,我失眠了。下午在朱老家里的情景,一幕幕像放电影似的从我眼前闪过,虽然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朱老,但又好象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在敌人的监狱里还是在自己的家里,她心里只有国家利益,只有人民利益,她就是这样既普通又伟大的人。
从朱旦华老人,我想到了毛泽民,想到了方志纯。又从毛泽民想到了毛泽东,从方志纯想到了方志敏。正是由这样一批人组成的共产党,才能够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才能够率领中国人民建设起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我小时候,在课本上就读过方志敏的《清贫》,那是他牺牲前,在敌人牢房里亲笔写下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秘密托人经鲁迅先生之手转给了党组织。文中一段说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曾提醒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作风,朱旦华老人不正是这种作风的优秀代表吗?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