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少和京城四少的区别(军阀时期的四少是谁)
军阀时期的四少是谁
“民国四公子”指民国时期的溥侗、张伯驹、张学良、袁克文4位公子,又称“京城四少”。
爱新觉罗·溥侗(1871-1952)是宣统皇帝溥仪的堂兄,因为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溥侗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从小酷爱昆曲与京剧,因是清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
张伯驹(1898—1982),原名张家骐,河南项城人,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微博)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等。他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经他手蓄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张伯驹对流失到国外的文物痛心不已,为了收藏文物,他不遗余力,甚至倾家荡产,直至一贫如洗。他的藏品件件都是国宝级的,多为绝版孤本,解放以后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
张学良(1901-2001),人称“少帅”,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自诩“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1928年6月,张学良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同年12月,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面对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都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
袁克文(1889—1931),昆曲名票,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鲜人)生于朝鲜汉城(首尔),江湖有称“南有杜月笙、黄金荣,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由于从小天资聪颖获得父亲袁世凯的偏爱,甚至一度成为“太子”的准人选,袁克文便养成了挥霍、任性、骄奢的花花公子性格,但最牛的是不仅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不善理财,挥金如土,后来竟至贫寒落魄。
京城四少和京城四多 有什么区别
字面上一个是少,一个是多。含义里,前者是说一种人,后者是与之有某种关联的另一种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