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魏延称三国中后期的“名将” 魏延,他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而在这一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弥留之际,密诏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安排在其死后如何退军。
而诡异的是如此重大的军事会议,作为蜀汉后期最骁勇的战将和军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征西将军魏延却被排除在外。
不久之后,魏延又与杨仪爆发激烈军事冲突,兵败之后被马岱所杀,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姜维着实扮演了一回吃瓜群众。那么姜维为何袖手旁观看热闹,眼睁睁看着魏延死去?
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梦到自己头上长角了,就问占梦人赵直何意,赵直说“麒麟头上有角,却不怎么用,这是此战敌人不攻自破的征兆啊“。估计之后接着就是丞相英明神武,敌人闻风丧胆,天佑蜀汉。
听到这话,估计要是一般人那早就飘了,但诸葛亮那是何许人也,能给你这大忽悠整晕菜了,人家可是字孔明,号卧龙,这眼睛贼着呢,心想“你这糟老头子坏得很啊“,私下却对身边的人说“角字是刀下加个用,头上用刀,这是大凶之兆啊“。
为什么要说这个梦呢?
因为这个梦按后来按事态的发展,它还真就应验了,接着就发生了诸葛亮病故,军事集团两大高管内讧。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们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真服了。
暂且抛开封建迷信这一类的话题,复盘一下整个事件的始末,诸葛亮既然预感到自己将有大凶之兆,加之本身又非常谨小慎微,作为蜀汉绝对的核心人物,又深感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恩情,相信诸葛亮此时已经在谋划身后事了。
那么问题来了,文章开头提到,诸葛亮病危,召集公司高层开会,而独独把二把手给落下了,难道是诸葛亮当时神志不清把魏延给忘了?
不可能,因为从诸葛亮的性格事无大小,事必躬亲分析,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刻意为之。
暂且不表原因,让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下这次会议内容吧。
会议内容大概是在诸葛亮死后,让杨仪统帅大军撤回老家,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拒不受命,不要去搭理他,他爱咋地就咋地吧。这个安排有三处让人费解的地方。
一杨仪当时在军中主管钱粮军械,职位相当于后勤部长,而对于指挥军队显然并非其所长,即使不把军队交给魏延,那也应该是交给姜维指挥啊。
二对于魏延可能会出现抗命的情况,诸葛亮的态度就比较暧昧了,完全是听之任之由之的三不管精神,要知道当时魏延统领的一万前锋部队,那可都是蜀军精锐啊,万一魏延想要投敌叛变或者图谋不轨,那对蜀汉政权来说绝对是个灾难,而这也有背诸葛亮一贯谨慎的行事风格。
三魏延和杨仪素来不和,不和到什么地步呢?魏延曾经把刀都架到杨仪的脖子上了,所以你看这二人是水火不容的死仇啊,都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但诸葛亮爱惜他们二人的才华,常常作为和事佬。但现在要把军队指挥权交给杨仪,而且是直接跳过魏延,你要是告诉我他俩不干仗,我都敢把脑袋拧下来给你当球踢,那么诸葛亮如此安排,到底有什么深意。
果不其然,当魏延听到诸葛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杨仪的时候,立刻就跳脚大骂,对杨仪派去试探魏延意图的费祎说“丞相虽然身亡,还有我呢,我当领军继续攻打曹兵,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国家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怎么能受杨仪的摆布呢,给他做断后的将领。“此时费祎为了回去复命,就忽悠魏延说自己有办法能将杨仪一干文臣带到魏延的大营,魏延大喜,就放费祎回去了。
而魏延这边也开始磨刀霍霍,左等右等一直到太阳下山都不见人来,派人一打听,杨仪这孙子早带上大军跑了,魏延那叫一个气啊,日夜兼程的跑到了杨仪的前面,把重要的交通设施都破坏掉。既然早早晚晚都要干这一架,又都为了表明自己是正当防卫,杨仪和魏延又给刘禅上了奏疏说对方谋反。
给刘禅看得直呼头大,于是摆出一副明君礼贤下士的姿态,向高级参谋蒋琬,董允问道“二位卿家有何高见“。蒋董二人心有灵犀都给杨仪担保而怀疑魏延,这人缘也是没谁了,联系到上文放走“大忽悠“费祎,不得不说魏延太单’蠢’了,朝里朝外竟然没有一个朋友。
话说两头,刘禅还在这边问计呢,魏延杨仪这两位老兄已经耐不住寂寞开始练起来了,魏延先率军抢占南谷口,然后主动攻击杨仪,杨仪让王平在前面抵挡魏延,王平大骂魏延的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要脸“,而魏延的士兵由于理亏,顿时都作鸟兽散了。
要知道魏延统领的那都是精锐啊,还真不是白给的,那素质叫一个高啊。魏延无奈,只得和儿子数人一起逃回汉中。想必杨仪定是读过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派出马岱马不停蹄的去追杀魏延,而马岱也不辱使命的让魏延脖子与脑袋分了家。事后杨仪用脚踩着魏延的头颅骂道“庸奴!你还能再做恶吗?“。
就在杀掉魏延后,志得意满的杨仪就做起了接班诸葛丞相的美梦。好不容易回到了老家,第二天上朝一看,差点没晕死过去,丞相给蒋琬当了,论资历和才华,自己能甩他好几条街。杨仪那叫一个想不通啊,于是便开启了话痨模式,逢人就是牢骚满腹。
不久这话就传到刘禅耳朵里了,心想“这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这不明摆着冲我吗“,刘禅倒也干脆,直接流放。但人杨仪那是个刀架脖子上眼都不带眨一下的主,流放在人眼里都不叫个事,流放都不耽误人家上书诽谤朝政,而这一次刘禅也是真恼了,直接把杨仪扔到监狱里,留下一句“你去死吧“,然后头也不回的就走了。于是杨仪就这样结束了他那才华横溢又刚愎自用的一生。
现在回顾整个事件,诸葛亮死后,魏延被杀,杨仪失宠,蒋琬上位,而蒋琬之后是费祎,费祎之后就是姜维。由此不难推断出,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操盘手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先生着实是下了一盘大棋。
魏延和杨仪二人都是难得的人才,但二人都有其性格上的致命缺陷,魏延孤僻暴戾,杨仪狭隘自负。诸葛亮生前有能力制衡他们,在他死后二人必成为蜀国的大患,所以生前就制定了让杨仪去牵制魏延,又让蒋琬去牵制杨仪的策略。
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魏延被杀,姜维全程袖手旁观,这其实是诸葛亮事先授意的,让姜维置身事外是一种保护手段,远离政治纷争,因为姜维才是诸葛亮钦定的军事接班人。
短短一年间,蜀汉政局风云变幻,而最终姜维成功上位,自此身居高位数十年,事实证明诸葛亮果然看人高明!
魏延称三国中后期的“名将” 魏延,他的战绩如何呢
三国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而刘备集团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五虎上将,除了五虎上将的还有一名名叫魏延,他可以说是三国后期蜀汉的顶梁柱。那么魏延的战绩究竟如何?
历史上并没有清楚的交代魏延在荆州时期是什么表现,主要还是记载了魏延的在跟随着刘备入蜀后的详细情况。在三国演义里,当时的关羽进攻长沙,太守韩玄不信任黄忠,要处死黄忠,此时魏延出现救下黄忠,并开城门将城献给关羽。他与黄忠就是这时加入刘备集团。之后,魏延也多次参与战争,比如诸葛亮三气周瑜,赤壁之战胜利后夺取荆州四郡。然后跟随刘备入西川,多次打赢战役。作为主力去攻打涪水关,攻打泠苞、邓贤寨,还两度擒捉泠苞。魏延在刘备取川过程中参与了诸多战役,也颇负功劳。之后,在刘备入主西川以后,封赏魏延为扬武将军。
在刘备与曹操进行汉中争夺战时,魏延也有出色的表现,魏延协助张飞击败张郃并辅佐张飞共同镇守阆中。甚至在劫营之时,一度威胁到曹操的主营。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破格提拔魏延为威远将军任汉中太守,之后魏延更是表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可以说,魏延从荆州时期再到蜀汉时期的表现是十分出色的,而且魏延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更是体现了对他的信任。之后更是在北伐期间屡立战功,历史上对于胃炎的评价褒贬不一,最主要还是因为他为人处事过于狂傲,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在大军退兵期间更是火烧栈道,被以反叛之名诛杀。
魏延是怎么样的将领呢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猛善战,深受刘备信任和重用,魏延曾镇守军事要地汉中八年,汉中固若金汤。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更是蜀汉大军的重要将领,一生战功赫赫,成为后期屈指可数的栋梁之才。可惜,魏延冤死。正史中,魏延的能力究竟如何?比关羽怎样?其实,四件事足以证明魏延非凡的能力,这四件事是什么呢?
魏延在演义中,武艺高强,曾在刘备路过荆州时,打开城门,迎接刘备,和大将文聘打了个平手。后来,刘备不进荆州,魏延投奔长沙太守韩玄,和黄忠一起镇守长沙,最终,刀斩韩玄,救下黄忠,归顺了刘备。
第一件事,正史中,魏延深受刘备信任和重用,镇守汉中,当时,别人都以为刘备会派张飞去,,却选的魏延,为什么选魏延,就是因为魏延勇猛善战,能守得住汉中。
当时,刘备问魏延,你镇守汉中,打算怎么做啊?魏延说,如果曹操率全部兵马来,我就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偏将率十万大军来,我就为大王吃掉他。如此豪气,众人都称赞不已。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事实上,魏延确实做到了,镇守汉中八年,汉中平安无事。魏延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本事。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能独挡一面。
第二件事,建兴八年(230年),魏延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在阳溪击败魏国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剌史郭淮。并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魏延不仅防守汉中厉害,实战中,也是非常厉害的,这一战,足以证明魏延非凡的军事才能。并不只是会嘴上说说,实战也行。
第三件事,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多次向诸葛亮请求带一万兵马,从子午谷进兵,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师,就像当年韩信那样,,诸葛亮没有同意。如果魏延没有谋略,他敢从子午谷冒险进兵吗?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而且,正史明确记载,魏延勇猛过人,性格高傲,当时,很多人都刻意避开他的锋芒。如果魏延没本事,众人会回避他的锋芒吗?就是因为魏延太厉害,众人都觉得应该避开他。
第四件事,诸葛亮死前交代其死后要退军,魏延却说,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文官可以护送丞相灵柩回去安葬,我自己率军继续北伐,为什么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废了国家大事呢?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如果魏延没有这个能力,他有胆量说出这话吗?如果魏延没有自信,敢独自率兵北伐?
纵观整个蜀汉集团,除了诸葛亮,除了关羽,还有谁敢这么做?,魏延的能力,比关羽也不逊色多少。
真实历史上的魏延是怎样的一个人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扩展资料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历史三国的魏延简介是什么
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结果到了姜维守的时候,他认为这样虽然守的很好,可是不利与打击敌人,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奸,可惜这样作了后,结果是导致被“诱进来”的钟会直接把蜀给灭了。----这一次,姜维就如赵括一样....)
建兴八年,魏延向西进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被魏延大败,于是魏延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这里就要说一下郭淮了,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现在来讲是四大元帅了,陈寿称其“方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由此又可见魏延的谋略了。
魏延既善养士卒,又勇猛过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敢招惹他,而且此时他的官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偏偏就有个杨仪出来寻事。
这杨仪才是个背叛主子的小人,他背叛荆州剌史傅群而投关羽,关羽又把他推荐给刘备,凭着小聪明和灵活的嘴上功夫,他成功获取了刘备的赏识,由此也走上了升迁道路。----《三国志》“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
这一文一武,一个骄傲一个聪明,难免会碰出“火花”来,诸葛亮也为此而郁闷,却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至于谁对谁错,我只能说,诸葛亮生前便密指,说杨仪性格“狷狭”。
《三国志·费祎传》中写着“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涕泣横集。”这里很明显的说明了诸葛并未偏袒杨仪。
每次出兵,魏延都请求带兵万人,抄小道夺取潼关,就如韩信那样,诸葛亮却总是由于谨慎而不允许。魏延总感叹诸葛亮过于小心,而丧失了兵家之争的先手;也感叹自己的才华用之不尽。于是有人与此便言魏延反心久矣,要知道,魏延的官职有“丞相司马”,两汉有司马(负责军事),司空(负责内务),司农(负责财政)。可见魏延的建议只是作为一个司马所应该做的。
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历史上凡名将无不用兵灵活,需知,战争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而诸葛亮,却害怕失利而总是按照常理出牌,也导致总轻易为敌人所看破,然后坚城拒守,让他屡次无功。虽然我们不能说魏延一定能成功,但不能不说只有奇兵才能出奇制胜。
,该谈谈最为人注目的魏延叛蜀一事了。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云“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于是很多人便用这个会议没有魏延来做文章,说是诸葛密令诛杀魏延的。可实际上呢?
要知道,诸葛生前很欣赏也很喜欢魏延,有所谓“凭魏延之骁勇”。在这一次北伐,魏延是前锋。前锋扎营必然前与主营,而且是在最前线与司马懿军队相持,前锋大将怎么能总是回主营?史书上也说了,诸葛亮死后是秘书长杨仪派秘书费祎去通知魏延的。
有人说杨仪是当时远征军最高长官,其时魏延官拜征西大将军,有假节的身份,而杨仪不过是长史,秘书罢了。
值得考究的就是“若延不从命”这一条,其实这里已经说明诸葛亮是相信魏延带兵的能力的,只是由于诸葛本身事必躬亲的态度,使得他之前总不放心别人来做大事。-----这也是他早死的原因。
所以诸葛亮本身应该也想过,他死后,杨仪等文官,在姜维的保护下回成都,而魏延则带兵继续对抗司马懿。
就这一件事情,害的那些崇拜诸葛的人们为了诸葛的名誉,便处处迫害魏延,一直把他打为现行反革命,到了罗贯中的小说中脑袋也长出反骨了,谬也!只是说明这些诸葛的追随者也不了解诸葛!
而且若魏延想反,何必在发现杨仪蒙骗他之后还带兵回成都呢?而且当时两个人都往成都报告对方谋反,这个时候,文官帮文官了,董允、蒋琬都怀疑魏延而相信杨仪,这也导致了刘禅的判断错误,而魏延则兵散而亡。,反对者也可以认为,是魏延方向感太差,走错路了!
倒是他的敌人,杨仪后来由于不得高官,而在牢骚中说出当初应该降魏。‘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或也可以反证魏延没有叛蜀。
用魏延来和其他几员蜀国大将比较一下。
关羽高傲,所以虽然亲善士兵,可是却因为高傲而败亡;张飞则喜欢迁怒下属,也害了自己一条性命;赵云做护卫队长习惯了,带兵是不成的;黄忠杀夏侯渊其实也是刘备的统率下的事情,人又老了,又没什么谋略,一武将耳;马超,武勇超强,可惜由于家世,名声显赫,刘备不放心使用。
所以说,刘备帐下可堪大用的只有魏延。
在三国时期,魏延在蜀国官至何职
三国魏延的官职历任牙门将军、镇远将军、镇北将军、都亭侯、首相司马、凉州刺史、原军师、征西大将军等职,最高职位被赋予假节,封入南郑侯。
牙门将军任职者与主公关系密切,需要经常在主公身边,参赞军谋,代主公指挥亲兵。 征伐外军时,齿门将军留在中央,主公亲自征伐时,齿门将军负责指挥亲兵作战。
,牙门将军的任职者不仅要有优秀的勇武,还要有优秀的军事谋略,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才能担任。 蜀刘备创立此职,先后担任此职的名将赵云、魏延。 可见魏延很受刘备的重用。
建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攻打蜀汉中区,其中二路大雨归还。 此时的魏延也率领一位偏执师向西进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
也就是说,公元230年诸葛亮不仅积极防御曹魏的进攻,而且派魏延等人反击曹魏,达到了攻势防御的效果。 在这场战斗中,魏延率军前往阳溪一带。
曹魏后遇到将军费瑶、雍州花剌子模郭淮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
大获全胜的魏延也被后主刘禅提拔为原军师、征西大将军,被赋予假节,封入南郑侯。
建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攻打蜀汉中区,其中二路大雨归还。 此时的魏延也率领一位偏执师向西进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
魏延率军到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花剌子模郭淮大军,两军会战,魏延打败大破费瑶和郭淮。
大胜魏延也被提拔为原军师征西大将军,被授予假节,封入南郑侯。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司马懿让张合带领王平绕南进攻,亲自率领主力与诸葛亮正面决战。
诸葛亮反扑魏延、高翔、吴班,魏兵大败,获得甲首三千级,司马懿保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