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评价光绪皇帝?光绪是哪一年至哪一年
应该如何评价光绪皇帝
清代十二个皇帝,光绪在位时间三十四年,仅次于康熙和乾隆。但就政绩来说,他远远不能和自己的这两位先祖相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尽管光绪帝背后有慈禧这个强势的太后,可是在他亲政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执政能力也十分平庸。
不可否认,光绪帝是一个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皇帝,这与他自小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有很大关系。在各位师傅中,翁同龢教授光绪的时间最长,两人关系也最亲近。正是在翁同龢等人的教导下,光绪帝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一定道德品质的君主。
作为一个君主,光绪帝知道亲民、爱民是他的本分。1885年,15岁的光绪帝写下这样的文字“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字;一民寒,曰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即民所不能致者,即竭诚、尽敬以致之。”
翁同龢等人在光绪帝身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是想把光绪帝培养成康熙那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光绪帝最终没有成长为康熙大帝。人们常常认为是慈禧太后在日常生活中对他欺凌逼迫的缘故。
从综合各种史料看,从小影响光绪帝成长的主要因素是体弱、孤单和慈禧太后的威严。在政治上,慈禧的强势主要表现为对最高权力的垄断,光绪得不到应有的权力。他亲政之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亲政之后,朝政大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
正是由于慈禧太后性格强势,又垄断最高权力,才使得光绪帝得不到足够的历练,他的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戊戌变法之前,光绪的性格偏于敏感,容易激动。作为一个社会变革的领导者来说,其性情必须顽强、锲而不舍,而这些正是光绪帝所缺乏的。
由于没有经过太多的历练,光绪帝的执政能力只能说是一般般,甚至是偏弱。之所以这样说,是光绪帝存在明显的缺陷,既没有谋略又容易感情用事。这些缺陷在甲午战争中充分得到体现,他一力主战,而每到危机时刻总是拿不出扭转形势的办法,更无法做到力挽狂澜,每每以痛苦、痛哭,接受现实而告终。
光绪一朝,有作为的大臣不少,像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督抚都是实权派人物。可遗憾的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得到光绪的重视。他没有把这些影响力很大的大臣拉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自光绪亲政后,虽然逐渐形成了“帝党”政治集团,可实际上“帝党”中只有翁同龢长期担任户部尚书,两度出任军机大臣,有一定的权势,而其他人并不掌握重要权力。,在关键时刻,这些人无法给光绪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如果我们熟悉李鸿章和张之洞等朝中重臣,就会发现,他们都是革新派,内心也并非想和保守的慈禧站在一起。如果光绪对他们进行拉拢,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是极有可能获得他们的支持的。事实表明,李鸿章曾经对年幼的光绪帝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所作为。
到了1898年的时候,光绪登基已有24年,亲政也有10年,他仍然是孤家寡人一个。虽然这与慈禧的打压不无关系,可是光绪帝缺乏培植亲信的能力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比如他对李鸿章就不会拉拢,反而一把将他推给了慈禧。
甲午战败,明白人都知道这并非是李鸿章一人之过,可是光绪情急之下对李鸿章动辄严惩、治罪。反而是慈禧深明大义,在关键时刻唱红脸,下旨为李鸿章说话,保全了李鸿章和他的淮军集团。这个举动让李鸿章彻底投入了慈禧的怀抱。
再说戊戌变法,光绪帝其实并不具备领导一场社会变革的能力,可他却急于发动一场政治变革。诚然,戊戌变法的初衷是为了富强国家,但光绪帝也想借此机会自救,希望摆脱慈禧的掌控,做一个真正的皇帝。,光绪所用的尽是一帮书生,手上没有权力却想挑战后党的实权人物,结果戊戌变法草草收场,自己也落得个囚禁的下场。
大多人对光绪一直是持同情态度的,但笔者对此不以为然。作为一个在位34年的皇帝,总是找不到合理的办法去应对慈禧和实权派大臣,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历史上太后掌权的事例很多,如汉武帝刚登基时大权就在窦太后的手上,可是他不也收放自如,一步步将皇权揽入手中吗。
光绪是哪一年至哪一年
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光绪是指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同治、光绪两朝,常被合称为“同光”,如同光体、同光中兴。
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1871年8月14日,1875年2月25日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逝世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等。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抵触,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三十八岁,葬于清西陵的清崇陵。1908年12月2日,清朝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登基,沿用“光绪”年号至1909年1月21日,次日为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日。
光绪帝简介
光绪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生于晚清的他一生都在努力改革,拒绝外国列强的入侵,还是改变不了清朝的腐朽和外国列强的侵略的事实。他支持百日维新,支持解放人们的思想,从内而外地改变晚清,最终还是失败了。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_(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_,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光绪十五年,载_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引自百度百科。光绪帝的一生可以说权利都被架空了,基本都是在慈禧太后的布置当中,他本人失去对皇权的控制。
但就算权利被架空,光绪皇帝还是在尽可能地改变晚清当时的政治局面光绪元年,任用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远赴新疆为收回新疆做准备,光绪四年就收回了新疆除伊利地区的土地,后通过谈判收回伊利。维新变法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日趋瓦解,帝国列强试图瓜分中国,他逼迫慈禧交出大权,促进维新变法,但仅仅五日,就被慈禧逼迫。
光绪帝虽然没能挽回晚清,他在军事,文化,政治方面的改革都促使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经济发展,对后世开放做出了贡献。
光绪年份对照表
光绪的34年,由甲子乙亥(甲子序号12)到戊申(甲子序号45)。
干支顺序是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共34个属相年。
光绪为中国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_的年号(1875年-1908年),始于1875年(光绪元年),至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共三十四年。
光绪年代是几几年,光绪怎么死的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 ,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光绪到底是怎么死的
1908年,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被砒霜毒死。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瀛台,比慈禧早一日驾崩,得年38岁。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记载光绪帝为病死。但光绪帝在慈禧死前一日晏驾,时间过于巧合,外界对其死因历来有诸多揣测。许多野史、宫廷回忆录包括溥仪均指出光绪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对凶手的推测各不相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据光绪帝的御医透露,皇帝生前的确身体并不健康,主因是长时间不见天日、身体欠运动、心情不佳导致饮食不正常,却也无病重之迹象。
1980年,整理崇陵光绪帝遗骨时“未发现外伤及中毒迹象”,结合官方档案上的说法,自然病死一说在当时一度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直到2008年对清西陵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后,证实光绪帝是砒霜中毒死亡。
光绪辞世时尚没有陵墓,一直到1913年(民国二年)才葬入中国一座帝陵——河北易县清西陵中的崇陵。1938年曾被盗。
陵寝墓地
崇陵是载湉的陵寝,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四公里的金龙峪。光绪在位34年(1876-1908年)。崇陵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一座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
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载湉和他的隆裕皇后。
崇陵之东一公里处建有崇妃园寝,葬着载湉的妃子瑾妃、珍妃姐妹俩。珍妃是光绪宠妃,支持光绪实行变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逃奔西安,行前令太监将珍妃推入紫禁城内井中,第二年才将尸体捞出,葬在京西田村,后移葬崇妃陵。
溥仪买票进故宫,指着光绪照片说了什么,让专家哑口无言
溥仪在看到了光绪的照片,说了一句“我父亲我会不认识吗?”原来专家们把载沣的照片当成是光绪的照片了,还理所地认为自己没有错,直到溥仪看到了这张照片之后,指出了照片是错的,专家们才恍然大悟,立马把照片换了。溥仪作为大清的末代君主,回自己的家还要买票,他在历史上也是第一位,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溥仪3岁的时候就被慈禧太后看中,将他推上皇位。因为他年纪小,出身于皇室,方便慈禧控制,所以慈禧觉得溥仪就是大清君主的不二人选。溥仪登基之后,因为年纪太小,所以他的亲生父亲载沣就成为了摄政王,代替溥仪处理国家大事。只是战争的爆发导致溥仪被赶出的皇宫,他再也不能住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了。
由于溥仪也是被迫成为君主的,而且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就算是溥仪被赶出皇宫后,政府也没有虐待他,反而为他找了一份工作,让他谋生。因为溥仪在皇宫里能接触到很多古书,所以国家就让他进行文史之类的工作。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重新去故宫参观的机会,他也对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有了思念,只是之前一直没机会去,这次他是想好好利用这次机会。
只是他没想到,他回家竟然也得买票。当他重新看到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的时候,他心中萌生出了很多的感想。而当他看到一个宫殿中有一张照片下写的是光绪的时候,他就立即联系了工作人员,想让他们换一下照片。工作人员说那是专家确认的,没有错。就连专家来了的时候,也坚持自己没有错。这时候溥仪来了一句“我父亲我会不认识吗?”这时候专家才知道他是溥仪,专家也很尴尬,立即去换了照片。